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1章 弔民伐罪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81章 弔民伐罪五

他已經意識到華夏軍隊是久經沙場的勁旅,原本的計劃是守住兩個大型島嶼和華夏周旋。

以登陸戰消耗華夏的銳氣和有生力量,藉助火炮和火力讓華夏吃點苦頭,然後就是國內援軍抵達,和華夏交手試試看能不能戰勝。

但華夏豐富的戰鬥經驗和士兵的戰鬥力讓他心中憂心忡忡,迅速否定了之前的防禦戰略。

棉蘭老島也就一個三寶顏和薩蘭加尼灣有防守的價值,但可供登陸的地方太多了,可謂是易守難攻。

呂宋島北部雖然多密林丘陵,也有山脈,但很容易被攻入平原的華夏切斷聯絡斷絕補給。

倒是呂宋南部,雖然林加延到馬尼拉的平原沒什麼險要可以固守,但馬尼拉城南有著內湖和塔阿爾湖,更南端是狹長半島,西側東側又是高山。

作為一個素質和天賦極高的高層將領,他又豈會放過這樣的地利優勢?

只要在西側佈置重兵防止華夏登陸半島,再在馬尼拉佈置主力,東側山林佈置兵力牽制,一個倒品字型的三角防禦就此構成。

華夏進攻馬尼拉將會受到美軍來自東西兩側的軍隊襲擊牽制,無法全力作戰,甚至可以分發武器給土著,讓他們襲擾華夏的補給線。

在初次交手知道華夏的真實底細之後,他有把握守住馬尼拉港。

這時他不由得慶幸當初海軍改換海軍基地到馬尼拉灣的明智。

在1901年之後,白頭鷹在菲律賓的海軍港口是在蘇比克灣的奧隆阿波海軍基地,然而華夏利用飛艇轟炸日本海軍,致使日本海軍毫無反抗之力就沉沒全部主力。

這讓哪怕正在研發海軍防空武器的白頭鷹心驚膽戰。

巴布延群島可是被華夏掌控著,那裡也是華夏的領土。

只要巴布延群島在手,華夏可以在此地興建飛艇基地,然後以飛艇轟炸白頭鷹海軍基地。

而水深勉強滿足白頭鷹所有戰艦停泊的馬尼拉自然成為海軍的首選目標。

因為在馬尼拉灣,最深不到四十米,華夏哪怕擊沉戰艦,在戰後也可以打撈重修。

尤其是停泊在港區的戰艦,哪怕是擊沉,憑藉戰艦的龐大身軀,也不會沉沒,最多是傾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傾覆之後,以極小的代價即可打撈隨後修復。

而自信的白頭鷹認為哪怕是在華夏家門口發生戰爭,他們也能憑藉強大的工業下餃子一般生產戰艦,從而奪取戰爭的勝利,順帶著將戰艦打撈修復,尤其有著逐漸向白頭鷹靠攏且關係愈加緊密的日本和他們將要重金扶持的日本海軍協助牽制的情況下。

算盤倒是打得叮噹響,頗具商人意識。

馬尼拉灣雖然不深,但是出口狹窄且內部寬闊,完全不擔心華夏進行登陸。

因為登陸的時候華夏海軍面對兩岸和科雷希多島的案防炮火根本沒法進行支援,衝入馬尼拉灣更是自尋死路。

指揮官阿瑟·麥克阿瑟的命令下達之後,美軍迅速開始行動。

而華夏臨近菲律賓南部的三個省份的駐軍也開始蠢蠢欲動,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會對菲律賓南部群島發起進攻,但已經無足輕重了。

僅僅半個月,華夏就將戰線推進到了打拉城,完全佔領了呂宋北部。

要不是華夏還要更大的計劃需要完成,甚至可能阿瑟就要成為華夏建國之後最高職務的俘虜。

而在阿瑟下令其他島嶼和棉蘭老島的軍隊收縮到呂宋島南部之後,華夏也透過情報人員快速知悉,迅速佔領這些島嶼。

別管阿瑟打的什麼主意,先將這些島嶼全部佔領島手中才是最實在的辦法。

而華夏總參謀部實際上已經猜到了阿瑟的想法,那就是:與其分兵被各個擊破什麼都保不住,還不如收縮兵力保住馬尼拉灣等待翻盤。

華夏在見到阿瑟從其他島嶼調兵沒有阻攔,對打拉城和聖瓊斯沒有發起進攻,對外宣佈是登陸損失過大需要休整。

直到白頭鷹大西洋艦隊透過巴拿馬運河,第一批動員的士兵開始整編,第一批支援菲律賓的士兵登船。(不是預備役和民兵,而是本土現役部隊,和原時空只有十幾個師不一樣,作者設定四十五萬人,三十個師。)

華夏在二十五天的時間就將白頭鷹放棄的大小島嶼都全部佔據之後,呂宋方面的戰線開始重新燃起戰火,顯然是要進軍馬尼拉灣這個白頭鷹的最後據點。

而此時的歐洲戰場,西線依舊是宛如泥潭一般,英法的攻勢雖然猛烈卻被德國一一頑強的抵抗下來,雙方傷亡極大。

作為進攻一方的英法步步為營的打法和德軍縱深防禦體系,打的難分難解,傷亡比例差不多在5:2。

其中英法聯軍傷亡32萬人,英軍傷亡6萬人,德軍傷亡13萬餘人。

但是雙方的戰爭規模和消耗的彈藥幾乎是每天上百噸,完全就是希望用海量的彈藥瓦解敵人的攻勢或者戰鬥意志。

至於東線,愛沙尼亞的俄軍依舊沒有被圍殲,依舊在頑強的抵抗,絲毫沒有投降的想法。

當然,這是在他們可以從塔林獲得補給的情況下,如果失去補給,投降幾乎是時間問題。

中部防禦首都莫斯科的戰線因為俄軍主力重兵防禦,德軍沒有什麼戰果,反倒是重新圍繞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修建了新的防線。

短期來看,不論是聖彼得堡還是愛沙尼亞抑或是莫斯科都沒有太大的危機,最少德軍雖然佔據素質和補給優勢,但俄軍的戰鬥意志依舊很高。

倒是在基輔-文尼察防線和德涅斯特防線,俄軍敗了,被奧斯曼、奧匈、保加利亞的聯軍打得只能說是小敗。

因為奧匈帝國擊破了文尼察防線之後並未進攻基輔,反而是向烏曼進攻。

顯然同盟國的目的不僅是阻止俄軍圍繞南布拉格和建立新的防線,最主要的目的是圍殲德涅斯特河防線的羅馬尼亞、沙俄的聯軍,取得一個大大的殲滅戰。

後路受到威脅的沙俄南線集團軍只能放棄德涅斯特防線,但烏曼被進攻,預設的基輔-文尼察-南布拉格河防線形同虛設,烏克蘭平原已經無險可守,只能倉促後撤。

好在是有組織的撤退,只能算是小敗,南部主力未折損過多。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