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2章 肅清中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32章 肅清中亞

十億戰爭借款如果是華夏財政借款,肯定是沒法獲得年利百分之九這樣高額的利益,很大可能會收益減半。

但轉個手到了銀行之後,錢終究還是會被納入國家財政之中的。

因為華夏目前的銀行除了皇室開辦的皇家惠民銀行之外,都是國有。

這相當於華夏用百姓儲備在銀行的錢去搞借貸,最後百姓獲得的利息卻依舊是那麼點。

這並不是與民爭利,而是利益最大化,畢竟盈利到最後都還是會以各種形式回到民間。

不過十億借款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反而讓華夏在中亞的戰略得到極大的進展。

面臨自保的德國已經開始停止對中亞部隊武裝的支援,雖然不至於協助華夏穩定這裡,但德國不在支援這些武裝之後,華夏可以多花點時間解決他們。

1915年十二月中旬,中亞早已開始寒冷的天氣讓中亞陷入了蕭索。

德國不在支援的部族武裝勢力在失去了德國的支援後陷入了恐慌。

因為華夏兩個裝甲軍和兩個機械化步兵軍正在不斷的壓縮著他們的空間,後面還有六個步兵軍跟進。

本來可以直接攻擊他們武裝部隊的華夏反而步步緊逼,從裡海方向到外西北和中亞北面的鄂木斯克,三路大軍正式進入中亞。

手握步槍機槍的部族武裝哪裡是華夏精銳部隊的對手,這開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些擅長遊牧的部族開始拖家帶口的向南遷徙。

比起土著人口眾多的中南亞半島,中亞的部族反而人口稀少,僅有二百七十來萬。

華夏以鮮血和穩步推進的軍隊告訴他們一個道理:“要麼向南,要麼死亡。”

華夏需要的中亞的自然資源,一勞永逸,以絕後患才是根本目的,那些綠洲、湖澤反而是次要的。

而中亞多是戈壁、沙漠,草原,進行遊擊戰爭根本沒有任何的根基。

華夏肅清中亞的戰略推進得極為順利,鋼鐵洪流不是肉體之軀可以抵擋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僅僅到了1916年三月開春,華夏就已經將九成的中亞領土收入囊中。

殺戮這這次肅清行動中反而沒有發生多少,沒了德國人支援的他們略微抵抗幾次發現哪怕是十來萬人也擋不住華夏軍隊的攻勢之後開始不斷的向南遷徙。

等到了伊朗和阿富汗邊境,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無路可退。

而波斯灣北部的這兩個國家此時依舊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雖然依舊保留了國家主權,可孱弱的他們依舊沒有辦法反抗英國人的壓迫。

現在英國人可沒有功夫管他們是否面臨將近三百萬的難民潮,因為華夏已經和英國達成了關於中亞勢力範圍的秘密協議。

華夏不觸碰英國人在印度西面兩國的利益,英國也不得對部族武裝前往兩國進行阻攔。

失去了中亞的部族武裝接下來估計會永遠寄人籬下,中途可能會有英國或者白頭鷹這樣的國家表示會支援他們重回故土並且提供一定的經費和武器,但如今的華夏兵力強盛,總人口都不如華夏現役部隊一半的他們又哪裡來的勝算呢?

將中亞的部族武裝驅逐到阿、伊兩國,這是華夏最為省時省力的肅清戰略。

面對華夏這頭強盛的巨龍,兩國連抱怨都不敢有,甚至象徵性的佈置邊境部隊攔截,也被中亞的部族憑藉想要求生的意志支援下打得滿地找牙。

遊牧部族和農耕民族最大的區別就是不會過於眷戀故土,遊牧的生活讓他們這有選擇的情況下不會進行無謂的犧牲。

華夏正是抓住了這些遊牧部族的特點針對性的佈置了戰略。

直到1916年7月,最後一批部族民眾被歡送出境之後華夏的新得國土才穩定下來。

中南亞半島、朝鮮半島、南洋十省、北方,一個個地方都是華夏未來發展的方向,尤其是中亞地區,華夏最先做的事情不過是勘探一下油氣資源然後重點開發,剩下的事情就是植樹造林保證綠洲。

這些綠洲在沒有遊牧生產的情況下再加上植樹造林,想來二十年就能從逐漸沙漠化的情況變成緩慢向外擴張的綠洲。

烏拉爾山以東到葉尼塞河以西則因為華夏扶持的工黨俄羅斯大量的動員,加上華夏針對性的加徵賦稅的逼迫和到了工黨地圖就能獲得更好生活條件的誘惑下,人口也銳減了六成。

現在建都於伏爾加的工黨俄羅斯這華夏的幫助下憑藉一百二十萬人的兵力保證了自己的統治。

但哪怕是裁撤大量兵力之後的沙俄依舊有著五百萬的大軍,要不是工黨不斷的進行滲透和煽動,加上德奧芬華四國這邊境線的壓力,是的沙俄不能全力出手對付他們,恐怕早已經被剿滅。

雖然這伏爾加已經打了四次保衛戰,但所有具備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工黨俄羅斯穩如泰山。

失去了俄屬波蘭、烏克蘭及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等地區的沙俄最先面臨的就是嗷嗷待哺的民眾。大量產糧區的丟失讓沙俄國內包括莫斯科都開始發生饑荒。

吃不飽飯的民眾又被工黨煽動,輕則遊行罷工,重則直接武裝起義。

那些起義雖然驟起驟滅,卻極大的牽扯了沙俄的精力。只要某個地區的兵力低於一定的閾值,沙俄面臨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起義。

整個沙俄能調動的軍隊不到一半,並且還被工黨依靠頓河擋住了。

有著華夏的物資援助,沙俄根本沒有進展,反而一點點的被起義和罷工弄得精疲力盡。

甚至在伏爾加方向受到極大威脅的時候,華夏還會暗示芬蘭王國的國防軍這卡累利阿搞搞演習。

而華夏對工黨的支援換來的是華夏從烏拉爾延伸到黑海的鐵路的暢通無阻,數個華夏國有的重工業集團進入了頓河平原開設工廠。

更讓沙俄雪上加霜的是華夏對沙俄實行了糧食進口數量限制,對工黨又只要有資源來貿易就進行交換,即便是這沙俄的莫斯科周圍,華夏都有辦法將糧食交給工黨分子。

跟著工黨能吃飽已經是沙俄民眾的共識,接下來的沙俄將要面對的可能不僅僅是鎮壓工黨,而是沙皇和沙俄貴族統治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