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9章 根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章 根基

第二天,韋珣勉強能起身後到了正堂。

因為這個年頭盜匪猖獗,像韋氏這樣的小家族雖不至於像閔省那樣結成塢堡,但也是住了一個橫排木石制的木屋中,正堂也就在正中間。

因為有傷在身,韋珣在屋裡得了個座位,曾叔祖爺也在,想來是因為七十多歲的年紀這次過來可能是這輩子最後一次,多待幾天也正常。

在曾叔祖爺的點頭下,韋珣開始敘述自己的經歷,從出家門到達廣州,然後說服德國領事保舉自己進入軍事學院,然後編造了自己利用族資閒時經商三年內盈利了差不多近萬兩。

之後又說到肄業之後前往法國求學,本來還想去英國,可惜沒有門路,只好前往美利堅國遊歷一番才回來。

對於這些最遠只是因為考功名到過省城的長輩兄弟來說,韋珣這樣三年內幾乎把地球繞了一圈的經歷可謂傳奇。

韋珣差不多說完經歷後說道:“珣於海外備受白眼,夷人對我中國之人多有鄙夷。視我中國為人盡可欺之懦夫,又對我中國之財富垂涎欲滴,街頭巷尾多有聽聞其民意欲侵奪我中國。“

“所以珣以為很快這些夷人必將重啟戰端,其中尤其以東方倭虜最為積極,倭虜自明治維新後軍力與日俱增,海軍實力已經比肩北洋水師,陸軍更是仿效西夷建立的新式陸軍,戰力倍於滿清,但是島國國小民弱,這般窮兵黷武已經不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國平民食不飽腹,如若不能獲得戰爭之利必定內亂。所以一旦戰端開啟,必然是倭虜為急先鋒。”

“因倭虜國民備受窮兵黷武之苦,一但開戰必定萬眾一心,希冀從我中國獲益。數年來滿清北洋水師雖居東亞第一,但是近幾年未添置新艦大艦,聽聞訓練的炮彈都極少,綠營毅軍也都是不堪戰的。“

“戰端一啟必然清廷大敗。而一但戰敗,其猶如餓犬奪食,日人必定索賠甚多。”

這話一出滿堂皆驚,雖然當時沒有在意韋珣的豪言壯語,但是家族還是有點想法的,所以尤其關注北方的事情。

韋珣的大爺爺放下茶杯開口問道:“依你的意思,是打算到時候聚眾舉事了?”

“不,時機未到。這次戰敗雖讓滿清傷筋動骨盡失人心,但是還需要數年醞釀。”

韋珣頓住話頭緩了緩繼續說道:“自古以來,先聚眾舉事的都只是為他人作嫁衣。張角、高迎祥都是如此。”

“那我們該如何計較。”說話的失韋珣的爺爺,聽到韋珣的分析顯然是心動了。

韋珣緩緩的從懷中掏出一本書,書上寫著《武備要略》“珣遊歷西夷諸國,綜合各國陸軍之精髓,結合中國情況寫了這本書。雖然言語粗淺,但是可以作為家族子弟研習的方向。只要族中兄弟長輩研習三五年,到時不說封侯拜相,少說也能做個五品武官。”

這本厚達二百多頁帶有插圖的書籍被長輩們一一傳看,很多人都看得雲裡霧裡。

不過韋珣不甚在意,接著說道:“這是當世最先進之兵備要略,很多詞語都是初現,所以到時候珣會為有志於軍武的長輩和兄弟詳細講解。“

“如果無意軍武,珣也從外夷處購得經商,政略的書籍,目前正在廣州委託翻譯,估計半年內就能譯成,到時候亦可學習。”

“小珣,舉事真的有希望嗎?若是一個不好就是破家滅門啊。”曾叔祖爺擔憂的說道。

韋珣微笑著搖頭說道:“老祖不用擔心,珣兒早有考量。”

曾叔祖爺感興趣了,若是沒有影響家族的危險,又有可能讓家族重新振興,最多不過損失幾個子侄的代價還是可以的:“哦?說說看?”

“珣兒打算孤身前往鄂省武昌,張之洞大人如今為湖廣總督,一旦中日開戰,滿清戰敗後必定啟用我這般知悉洋務軍武的人才。我們南籠可是張之洞大人幼年居住之地,想來會照料一番。“

“爾後再結交各地能人義士,只待時機成熟,便聚眾舉事。珣兒在德國有不少好友,一旦事有不濟可舉家逃亡國外,何懼清廷?”韋珣對於舉事能不能成功絲毫不擔心,說可以舉家避難國外只是給他們一個定心丸。

“這···引夷狄侵攻中國,我們韋氏可要遺臭萬年了啊,小珣,你可是得了西夷支援?”大爺爺一番思量後問出了這個最擔心的事情,身死族滅雖然是大事,可一旦得了勾結外夷的名聲可就牽連了其他同宗了。

這一點是韋珣沒有想到了,不過見大爺爺說了此事,韋珣只好回答道:“勾結外夷的事情孫兒怎麼會去做呢,在外國這叫做政治庇護,極為常見的,只要我們不出賣國家利益,勾結外夷的事情沒誰能說我們。”

一場還算完美的議事完畢,對於做夢都想要從鄉下土財主階層變成官宦世家的家族來說,除了功名這條路也就只有造反這條道了,尤其是哪怕事敗了也有避禍國外的退路,那更是滿懷期待。

可不要覺得十幾二十號人聚集在屋子裡討論造反就覺得不周密了,首先都是宗族親人,一旦敗露了大家都跑不掉,其次就是皇權不下鄉,不說出去誰又能知道呢?

最重要的還是清廷的外強中乾逐漸顯露,對於南方各省的控制每況愈下,更別提這樣窮鄉僻壤的山溝溝裡面了。

如今是1894年四月中,距離甲午戰爭還有三個月,不過在朝鮮以及東海估計已經開始劍拔弩張了。

這也讓韋珣極為迫切需要家族支援的原因,一個人勢單力孤,初期但凡有點本錢一個不小心就會被人架空,這還是輕的,要是狠一點的直接取而代之。

依照甲午往後二十年的戰略戰術,培養一批可靠的連級營級指揮官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是可以牢牢的掌握住軍隊核心力量,防止下面人架空自己,另外一個就是亂世未至,培養中層指揮官這樣的軍國大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密謀造反,結果肯定是全家流亡了。

議事結束後,各家都給子侄通氣,不過明面上是韋珣從海外學得西洋兵法,懂得洋務的人才在現如今的官場很吃得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到韋珣這一房所在的村子裡跟著學習。

韋珣這一房總共人口不過四十七人,沒超過25歲的也只有九人,其餘的要麼太小要麼就是年齡太大心中沒了熱血所以不感興趣。

老寨的二房那邊人丁倒是興旺,不過也只有不到七十口,出了十三人。

倒是同在一府的頂興鎮那一支的知道內情後出了八人,畢竟高祖輩是親兄弟,雖然出了五服可在這西南山溝溝中時常因為盜匪作亂或者尋私仇而經常相互支持。

最讓韋珣感到意外的是為了有更好的名目將族中青壯糾集訓練,韋珣知道了一個內幕,那就是南籠府中的三支同宗都有兩三個三四十歲已經聽說死了的人原來是在周邊府縣做了打家劫舍的行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山中水田少,旱地也不算肥沃,家族人口增多後養不起就只能動起歪腦筋。

這幾乎是西南這邊的常態了,地養不活人,有點實力的家族都會挑幾個剽悍的壯勞力做這行當,這也是後世有大西南剿匪的原因。

厲害的團伙十幾二十人,幹的是打家劫舍或者攔路搶劫,差一點的七八人半夜摸進人家裡用刀槍頂著腦袋強取米糧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