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之大巫青雲最新章節列表 > 061 千年不見 封神已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61 千年不見 封神已起

061千年不見封神已起

青雲離開千年時間,再次回來時,巫族卻已經發生了大變化。人族中再也沒有人以巫族自稱了,即便是曾經的九黎族也變成了苗疆人,他們一個個生活在荒蕪的大山中,雖依然在祭拜著盤古、祖巫,可卻已經不如以前強盛。

十萬大山中,巫族被困在了那裡,每次有巫族出來,都會被人獵殺,好似一時間巫族就變成了妖魔。

最好的還是羅浮,可千年時間過去了,青雲也察覺了羅浮的變化,那就是很少再有人說自己是人族,而是說自己是巫族。羅浮地盤雖大,可此時青雲也看出來了,自己被聖人們耍了。

“人族變巫族,自己千辛萬苦營造的氛圍消失了。”站在太玄山巔,青雲看著下面的人苦笑。僅僅千年時間,巫族和人族的氣運就分離了,如不是現在巫族有了至寶,恐怕聖人們依舊不會放過巫族吧。

“唉!”輕輕嘆口氣,青雲把胡夏叫了過來,尋問他這些年人族發生的事情。

在青雲離開的這段時間了,人族倒是發生了不少的大事。自夏啟得了天下後,廢除自人族流傳至今的禪讓制。改為世襲制,以使天下子自己後代繼承,妄想使夏萬世流傳。

不過夏啟雖然由武力得了天下,打破了人族的傳統,為各部落不喜,但是他還算得上是一位明君。為了擾絡各部落,夏啟招集各部落首領,許諾只要他們擁護自己為王,便把九州分封諸郡,讓他們代代相傳,惠及子孫。

當時人各部落首領也實行推選禪讓制,一旦失族長之位,不過數世子孫便生活窘迫。諸部首領為夏啟所惹,紛紛擁立其為夏王。

夏王朝由此而建,後夏啟病死,將帝位傳於其子太康,再傳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洩、不降、扁、胤甲、孔甲、皋、發,再傳至桀。

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

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臺,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妹喜飲酒作樂,置百姓的困苦於不顧,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關龍逢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他建造許多豪華宮殿,無休止地徵發百姓,強迫他們勞役。平民和奴隸紛紛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桀還自比為太陽,以為可以和太陽一樣永存。老百姓恨死他了,咒罵他說:你這個太陽啊,什麼時候滅亡,我們願意與你同歸於盡。在位5年,國亡,被放逐而餓死,葬於南巢臥牛山(今安徽省巢縣臥牛山)。桀力大無窮,能空手拉直鐵鉤。他仗著這股蠻力,經常無端傷害百姓。他為政殘暴,破壞農業生產,對外濫施征伐,勒索小邦。

他即位後的第三十三年,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妹喜。他十分寵愛妹喜,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臺和玉床,供他倆荒淫無恥地享樂。

這一切的負擔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個名叫趙梁的小人,專門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寵信。桀即位後的第三十七年,東方商部落的首領湯將一個德才兼備的賢人伊尹引見給桀。

伊尹以堯、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只得離去。

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無度,竟命人造了一個大池,稱為夜宮,他帶著一大群男女雜處在池內,一個月不上朝。

幸好此時人族有湯氏。

湯為帝嚳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舉成為商族的首領,由於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以至於周圍的一些小國也前來慕名歸附,其勢力便迅速強大起來。他本居於亳,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夏末時,帝桀為君,殘暴無道,國內日趨動盪不安,他見其形勢,便產生了代夏的雄心。

湯以仁厚收攬人心,爭取人民的支援,有一次,他外出遊玩,看見一人在樹上掛起一張網,然後喃喃自語說:“不論天上來的,還是地面來的,凡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鳥,都飛進網裡來。”

想到自己當年自夏逃回的路上見一南漢也與他一般,湯便對此人說:“你太過分了吧,怎麼可以這樣網盡殺絕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網就可以了。”農民依言照辦。

湯又對鳥兒說道:“鳥兒啊,你們願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聽我話的鳥兒,才飛進網裡來。”

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後,人民都稱讚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經二十年治理商族,積蓄實力,最後湯覺得自己實力已經很大了,遂決定起兵。湯歷數夏桀的暴虐無道,號召夏的附屬小國背棄桀,歸附商。

商湯攻夏,先從征服葛開始,前逐步擴大滅夏和統一周圍方國的戰爭。商湯經過十一次征戰將韋國、顧國和昆吾滅掉的,基本上剪除了夏朝的羽翼,佔據了兗、豫大平原。最後商湯帶兵直逼夏的重鎮鳴條。桀得到訊息,帶兵趕到鳴條。兩軍交戰,桀登上附近的小山頂觀戰。忽然天降大雨,桀又急忙從山頂奔下避雨。

夏軍將士原來就不願為桀賣命,此時,也乘機紛紛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倉皇逃入城內。商軍在後緊追,桀不敢久留,匆忙攜帶妹喜和珍寶,登上一艘小船,渡江逃到南巢。後又被湯追上俘獲,放逐在這裡。

這時,桀還不悔悟,反而狠狠地說:“真後悔啊,當時沒有把湯殺死在夏臺監獄裡!”桀和妹喜養尊處優慣了,在這荒僻山鄉,無人服侍,自已又不會勞動,就活活餓死於臥牛山,夏朝宣告滅亡。

放逐桀於南巢之後,商湯回師亳邑,眾多諸侯前來朝賀表示臣服。

後商湯稱武王,國號為商,定都亳。商朝正式建立。

只是,一個王朝註定以興衰為歷史,世間萬物誰也逃不開輪迴之命。商朝開始後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這就如一個王朝的大戰歷史一般,先是實力的積累,然後爆發,到了最後,就是因為子孫的不孝,使得王朝崩塌。

夏朝有桀,是為無道昏君,商朝亦有紂,乃千古暴君。

商紂王,乃是帝乙第三子。帝乙在位時曾生三子:長子微子啟、次子微子衍、三子壽王。曾聞帝乙遊於御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發現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見狀,均與帝乙上本立東宮,乃立三子壽王為太子。

而後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壽王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當是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原配皇后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后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紂王坐享天下。

其時,雖外部叛亂不止,商境內倒也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又有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

當紂王七年春二月時,忽然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徵北不題。

有一日,紂王早朝登殿,設聚文武。但見:瑞靄紛紜,金鑾殿上坐君王;祥光繚繞,白玉階前列文武。沉檀噴金爐,則見那珠高卷;蘭麝氤氳籠寶扇,且看他雉尾低同。好一派帝王氣象,與武丁朝之前簡樸大為不同,盡顯奢華。

見到文武百官列朝,紂王當駕官大聲唱道:“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話未畢,只見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道:“臣商容待罪宰相,執掌朝綱,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叄月十五日。女媧娘娘聖誕之辰,請陛下駕臨女媧宮降香!”王曰:“女媧有何功德?朕輕萬乘而往降香。”

商容又奏曰:“女媧娘娘乃上帝神女,為遠古聖人,生有聖德;曾聞那時有大神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女媧乃採五色石之,以補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祀以報之。今朝歌祀此福德聖人,則四時康泰,國祚綿長,風調雨順,災害潛消。此福國庇民之正神,陛下當往行香!”

紂王聽後,覺的商容說的在理,如此大聖德聖人,前往行拜香,當可護佑他王朝萬世而安,便開口說道:“準卿奏章!”

朝罷,紂王還宮,令宮中內官發旨意,傳出朝歌。次日。緒王乘輦,左右又帶兩班文武百官,前往女媧宮進香。

此一回,紂王不來還好;只因進香,惹得四海荒荒,生民失業。正所謂:“漫江撤下鉤和線,從此釣出是非來。”此有詩為證:“天子鑾輿出鳳城,旌旄瑞色映簪纓;龍光劍吐風雲色,赤羽幢搖日月精。堤柳曉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欲知巡幸瞻天表,萬國衣冠拜聖明。”

此時,正值七聖與紫霄宮商定封神榜後六百年,也是商朝氣數將盡,上天欲藉此時機興大劫,眾聖奉道祖之命,二劫合一,而欲起封神之戰,代天封神,鎮壓三界。

再說紂王擺駕由朝歌南門而出,帝王出宮,當是家家焚香設案,戶戶結綵鋪氈;隨帝王護衛有三千鐵騎,八千御林。武成王黃飛虎統軍保駕,滿朝文武隨行。前至女媧宮後,紂王離輦上殿,王宮內官燒香奉於紂王面前。

拜香完畢,但見得香焚爐中,紫煙嫋嫋昇天,氤氳紫氣溢滿女媧宮。文武百官見紂王拜香後。齊齊俯身拜賀。又有禮官誦唸祭文之後,置於香案之前,香案正上方以彩泥雕像,正是女媧娘娘與人間化身。

這女媧修的富麗堂皇,大殿殿前極盡華美,朔五彩金;金童對對執神幢,玉女雙雙捧如意。附於女媧神像左右,有玉鉤斜掛,半輪新月懸空。寶帳婆娑,萬對綵鸞朝鬥。碧落床邊,俱是舞鶴翔鸞;沉香寶座,造就走龍飛鳳。飄飄奇彩異常,金爐瑞靄,嫋嫋禎祥騰紫霧,銀燭輝煌。

紂王正端看女媧宮如此麗景,不由心神皆舒。突然一陣狂風吹來,飛砂走石,眾護衛亂陣,文武百官以手遮面。過得片刻之後,這狂風才散去,女媧宮外遍地狼籍。禮官見此,連忙令眾護衛軍清掃,不使神宮狼狽。

此陣狂風來的快,去的也快。狂風過後,紂王再看此宮,只覺的殿宇齊整,樓閣豐隆;忽一陣輕風鑽入宮內,捲起帳幔,現出女媧聖像,容貌瑞麗,瑞彩翩□國色天姿,宛然如蕊宮仙子臨凡,月殿嫦娥下世。

古語嘗雲:“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紂王乍一見女媧真容,只感到神魂飄蕩,陡起淫心,暗自自思量:“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縱有六院、三宮,並無有此等豔色。”想到這裡,遂命內官取來文房四寶,侍駕官忙獻與紂王。

紂王深潤紫毫,看行宮粉壁之上有空白,便提筆作詩一首:“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紂王作此詩完畢,再次輕聲誦唸,只覺此詩做的前無古人,便是後來人也不見能作的與自己相比,不由得意非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隨身紂王身後的商容見到紂王如此無禮,竟然敢以詩戲弄聖人,不由大驚失色,連忙躬身向紂王啟奏曰:“陛下怎可如此汙瀆聖人,女媧娘娘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陛下此舉不意惹怒神人,降下禍端於我朝。老臣原本請駕拈香,祈求福德,使萬民樂業,雨調風順,兵火寧息。今陛下作詩,褻渭聖明,毫無虔敬之誠;是獲罪於神聖,非天子巡幸祈請之禮。願主公以水洗之,以誠罪己,但恐天下百姓觀見,傳言聖上無德政耳!”

紂王不過是作詩一首。便聽的商容如此一通說教,也不與他生氣,毫不以為然的對商容笑道:“朕看女媧之容,有絕世之姿,因作詩以讚美之,豈有他意,卿無需多言!況孤乃萬乘之尊,留與百姓觀之,可見娘娘美貌絕世,亦是孤之遺筆耳。”

此話說罷,同朝文武百官,默默點頭,莫敢誰何,俱箝口而回。

只可惜,紂王不知,正是他這一首詩,使得女媧覺得自己顏面大失,當即招來軒轅墳三妖,讓他們下山敗壞大商王朝。這也是天意啊,僅因誇讚一人漂亮,卻招來滅國毀家之恨,此卻是天意不可改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