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崛起1857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

大明海軍在馬六甲大勝法國的訊息,瞬間就在全世界傳播開來,已經不再是影響世界,而是以一種強力的氣勢衝擊了世界。

法軍在越南戰場上的步步後撤,沒有引起全世界的震動,因為那合情合理,法軍數量處在絕對劣勢,後退不足為奇,而且法軍始終沒有遭到對方的毀滅性打擊,已經證明法軍的優秀了。

可是海軍不一樣,不提雙方作戰艦艇旗鼓相當,僅僅是從感情上,就讓人很受刺激,法國海軍長久以來僅次於英國海軍,居世界第二位,除了在英國人面前吃過虧外,法國海軍那也是橫行世界的主兒。

如果法軍突然敗給了俄國人,甚至敗給了德國人,大家也不過嘲笑一下法軍虛有其表,外強中乾罷了。可現在世界第二的法國海軍,竟然正面輸給了一個東方國家。這實在是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哪怕大明海軍,由於戰前的玩命造艦,在賬面上已經是世界第三的大海軍,可是還是沒人能夠接受大明海軍竟然強大到可以打敗法軍的程度。

其實不過是幾個世紀以來,白人奠定的優勢太大了,讓他們早就產生了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心理,歷史上日本打敗俄國,也在西方形成了這種衝擊,產生了強烈的“黃禍”擔憂。

不過跟西方世界感受到的“異族”崛起的威脅感不同,大明的老百姓則歡欣鼓舞,他們並沒有將打敗一個白人國家當作什麼天翻地覆的事情,沒有認為這是對白人世界秩序的一種顛覆,因為大明建國太早,老百姓在清末的屈辱感還不強烈。歷史上主要的屈辱感,還是由日本造成的,大家看到一個被自己鄙視了幾百年的倭寇,竟然也能狠狠的將大清踩在腳下,那種震動和恥辱感才徹底爆發。

兩次敗於英法之手,並沒有讓大明的老百姓有所覺醒,因為中國民族的驕傲,早就不是用武功來編織的了,況且英法聯軍不也是被朱敬倫趕出了廣州嗎,英法聯軍不過是皇帝赫赫武功的陪襯罷了。

但老百姓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一方面是拜大明教育所賜,儘管普及教育是學習的西方,可這個時代,西方國家的教育毫不例外都是一種民族主義教育,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國,都在學校裡不斷的給學生灌輸美國人是多麼優秀的民族,卻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他們到底是不是一個文化上獨立的民族概念,想盡辦法將本民族中最優秀的部分反覆的灌輸,後世的中國依然重複著這一套教育方法。

在民族主義教育的培養之下,已經出現了一大批民族感強烈的百姓了。

另一方面,則是深埋在心底的大國上邦情節。儘管中國文化中的尚武文化從宋代開始就在淡薄,文化開始變得世俗化和功利化,這是世俗社會的趨勢。所以被洋夷打敗後,老百姓依然鄙視他們,並不以被夷人打敗而感到恥辱。因為中國已經不是漢唐時候的中國了,在多次被遊牧民族征服之後,大家只能透過不在乎武功來保持文化驕傲。說不好聽點,就是嘴硬而已。可事實上,一旦本國展現了雄風,他們比誰都高興,為什麼喜歡萬國來朝,真以為是文人在彰顯仁義?誰都清楚,只有你強大了,別人才會來朝賀。

在民族主義教育下,在固有的大國上邦家國情懷下,大明老百姓真心為國家的勝利而歡呼,而這種勝利的喜悅,進一步滋養了民族主義和家國情懷,從此戰過後,大明人的民族認同感大大加強。

跟老百姓不同,大明高層不可能為了一場戰鬥的勝利就肆無忌憚的去歡呼,去高興,去享受,去滿足,高層需要考慮的更多。

海戰的結果已經很清楚了,連報紙都報道了詳細內容,法國失敗無疑。

大明艦隊追擊法國艦隊進入馬六甲海峽,沒出海峽就追到了他們,不是法國軍艦速度慢,而是因為他們是龐大的運兵船護航艦隊,運兵船很多都是臨時徵調的民船,速度很慢,為了保護這些沒有什麼抵抗力的民船,不至讓幾十萬法國陸軍一槍不放就成了俘虜,甚至直接被人打進海里餵魚,法國海軍展現了他們的榮譽感,六艘鐵甲艦,一艘巡洋艦,和十二艘木製的老舊戰艦全都留了下來。

雙方在馬六甲海峽中部位置又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海戰,海戰的結果沒有出現奇蹟,法軍再一次戰敗,他們拼死重創了大明艦隊兩艘鐵甲艦,但他們付出了四艘鐵甲艦重創的代價,木製戰艦全軍覆沒,僅剩的一艘巡洋艦也葬身海底,只剩四艘帶傷法軍鐵甲艦倖存。

海戰一直持續到晚上,這四艘鐵甲艦才藉助黑夜的掩護,逃出了馬六甲海峽,而明軍此時已經沒有追擊的餘力了,也下令返航。

兵部這裡已經完全調查清楚海戰勝利的原因了,主要還是法國軍艦質量不行,倒不是法國人技術不行,而是他們的設計思想有問題。

哪怕是戰前緊急下水的一批軍艦,也已經落後於時代了,而且型號十分繁雜,海戰中陣形很難統一,比如本該在1889年才下水的巡洋艦科斯莫號,排水量只有1954噸,已經遠遠不適應大型海戰的要求了。明軍的巡洋艦,則普遍都在000噸以上。而且這艘船還有有三根傾斜的桅杆和兩個煙囪,桅杆的設計,確實方便了在沒有基地支援的大海上行駛,卻讓甲板變得狹小,高高聳立的旗杆也讓軍艦更容易中彈,觸發型炮彈,雖然碰到的是桅杆,可爆炸的彈片卻能大量殺傷水兵。

本該在1890年才下水的塞西爾號也提前建成,這艘軍艦是法國海軍中第二大巡洋艦。這艘船倒是比較先進,艦體是全鋼鐵的。可依然採用了三根桅杆加三根煙筒的設計,載重量達59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另一個典型是杜布迪奧伊號巡洋艦,排水量760噸,是主流噸位。這艘艦從1880年開始建造,1885年才建成,去年1886年才開始服役。也是法軍中最新的戰艦之一,可即便是這樣的新艦,卻也是木結構巡洋艦,木製船殼外加裝裝甲,這種方式是法國人發明的,他們第一艘鐵甲艦就是木製鐵甲艦。

但英國一直在推行全鐵鐵甲艦,法國人不是不知道。可惜這樣做比用鐵造艦更為經濟,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法國鋼鐵資源有限,需要將法國寶貴的鋼和工業資源用於生產鐵甲艦,所以戰前,法國依然大量建造木製戰艦,尤其是巡洋艦,幾乎都是木製。

風帆、木製,這些明顯已經落後於時代的技術,造成了法國海軍的失敗,儘管這種滿艦的帆具和美觀的飛剪式首柱,將風範時代的優美推向了巔峰,可對於實戰,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

明軍高層在勝利之後,開了一場慶功宴就再次進入緊張的工作中,打敗了法國護航艦隊是一個大勝利,值得慶祝,但如何取得下一次勝利,才是最重要的。現在一個巨大的危險就擺在大明海軍面前。

幾乎殲滅了法國海軍護航艦隊,擊沉一艘,重創五艘法國鐵甲艦的同時,自己也付出了五艘鐵甲艦失去戰鬥力的代價,這讓明軍認識到,法國海軍並不差,尤其是用料充足的正規鐵甲艦,可以說跟明軍交火中不輸分毫,明軍之所以能以五艘重創的代價,基本殲滅法國護航艦隊並擊沉一艘、重創五艘法國鐵甲艦,主要還是因為大明鐵甲艦數量佔絕對優勢,始終以兩三倍的火力優勢打擊對方,主炮數量比多方多一倍的情況下,本就應該取得勝利。

可這次大明海軍面對的只是法軍十艘主力鐵甲艦,而法軍鐵甲艦主力其實在峴港,而且數量多達二十艘。因此法軍簡單主力尚存,要說大明一戰而得到制海權,還為時過早。

最嚴重的是,馬六甲海峽海戰的情況峴港艦隊知曉後,結果不出所料,峴港艦隊果然全體出動南下,一開始可能還是打著救援護航艦隊的目的,當他們駛到新加坡海域的時候,就知道大明已經擊潰了他們的護航艦隊,這時候他們是生力軍,而大明海軍是苦戰後的疲憊之師,而且軍艦多少都有些受損,彈藥消耗一空,此時跟法軍主力艦隊相遇,必然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因此在老百姓歡慶勝利的時候,大明高層卻指示各地的外交人員展開了行動,英國礙於中立法,不能允許大明艦隊進入新加坡休整,暹羅雖然在知道海戰勝利的訊息後,更堅決的站在明軍一方,曼谷隨時向明軍開放,但曼谷缺乏維修軍艦的裝置,只能讓士兵得到休整。

如何讓主力艦隊安全返航,進入大明船廠修復恢復戰鬥力,這才是高層需要考慮的戰略問題。

外交部主動向英國提議,請英國調停,讓明法雙方就在新加坡談判。

大明告訴英國公使,說既然法軍援軍已被阻截,法軍已經徹底失去了在交趾支那反攻的可能,失敗已成定局,大明願意透過談判,讓法國體面的撤出交趾支那。

英國此時盼望著這場戰爭結束,好讓明軍可以抽身北上阻擋俄國,積極的斡旋。

法國人也看到了巨大的劣勢,海戰之後他們的內閣就再次倒臺,也需要時間重組政府,接受了英國的調停,願意進行談判。

大明此時提出建議,希望在談判期間,雙方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法國表示,接受大明的提議,願意在談判期間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透過外交,大明為艦隊安全北上製造了機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