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崛起1857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

洋務司的外交專家們仔細研究過後,提煉出了幾點主要內容。

對日本來說,他們需要這份條約,自然是用來抵抗俄國的,因為條約簽訂之後,英國政府很快就為日本進行擔保,在倫敦發行了一億英鎊的特別債券,這些錢全部用來向英國造船廠支付打造軍艦的付款。

由於有英國政府擔保,這批債券得以以三釐低息發行,這讓日本得到了之前籌備的雙十二艦隊計劃的資金。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推出雙十二艦隊計劃,將打造十二艘新式戰列艦和十二艘新式裝甲巡洋艦,在當時民情壓力之下,議會透過了這份計劃,但是後來的撥款卻撥不下來。

為了透過第一批撥款,日本軍部甚至不惜挪用經費,日本海軍元老山本權兵衛跟協助者西鄉從道商量計策時,西鄉從道態度堅定:“山本先生,無論如何一定要買軍艦。一定要挪用預算,那當然是違反憲法的。如果議會追究違憲責任,就在二重橋切腹吧。如果死兩個人就能買到軍艦,總算完成夙願吧。”

倆人不惜打著切腹的決心也要建造這些軍艦,第一是擴張海軍的決心大,第二則是日本的經費實在是太緊張了。

現在有了英國的大力支持,雙十二艦隊的建造不再有資金壓力,其中主力艦三笠號戰列艦的成本,也不過是10萬英鎊,十二艘也才一千四百萬英鎊而已,加上裝甲巡洋艦和彈藥儲備,三千萬英鎊綽綽有餘,其實更多的錢還是拿到國內進行建造,日本國內的造船工業,已經可以生產五千噸以下的軍艦了。

日本為這一億英鎊付出的代價是,全面配合英國在東亞的外交政策。

大明洋務司從英日海軍協定內容中看到,一旦中國和英國開戰,英國艦隊將全部用來與中國海軍交戰,而日本此時會為他們的商船提供護航等服務。這等於讓日本在英國和中國的戰爭中幫助英國,讓日本艦隊成為英國戰爭期間的護航艦隊。

如果大明因此而與日本開戰的話,無異於讓這份條約等同於軍事同盟。

可是日本一旦在朝鮮跟俄國開戰,或者再次跟中國爆發戰爭,英國卻不需要擔負同樣的義務,日本跟中國開戰,條約中沒有涉及,日本在朝鮮開戰,英國也僅僅有金融上的義務。

可以說英國只花了一億英鎊的貸款,就買下了日本這個便宜打手,最後這筆錢日本人還是要還的。

俄國人可能會解讀為這是英國和日本針對俄國的協定,但大明洋務司則解讀為這是英國針對中國的政策,重新統一的中國,已經超出了英國的容忍範圍,他們開始像圍堵俄國一樣,開始限制中國了。

洋務司討論了很久,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們沒有這種經驗:成為一個世界帝國限制和打壓的物件後,該如何應對?

此時的洋務司已經很少考慮赫德的意見,尤其是這種與英國相關的問題,他們都是直接向皇帝彙報的。

朱敬倫建議,中國也應該抓進組建同盟,對抗英國的打壓了。

跟西方國家結盟,目前還沒有機會,尤其是剛剛跟法俄簽訂了東亞大陸協定之後,不好貿然跟其他國家結盟,除非跟法俄結盟,但這又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除非俄國吐出吞併的中國領土,否則兩國不可能成為同盟。

但作為回應,中國必須有所行動,否則會造成進一步的失控,要麼是英國人步步緊逼,看到中國對他們的圍堵無動於衷後,英國會組建更多的針對中國的同盟;要麼是跟中國關係緊密的國家看到中國連自己的利益都不敢去保護的時候,只能越來越疏遠中國。

在無法跟西方國家結盟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就只有東亞國家。

朝鮮現在局勢太過複雜,而且也不可能讓朝鮮人一心一意跟隨中國的政策,所以第一選擇只能是琉球、越南和暹羅這三個已經跟中國建立了比較緊密的經濟和軍事關係的國家。

日本的軍事擴張,讓琉球國始終十分緊張,他們越來越依賴中國的保護維護獨立;法國在越南的軍事存在,始終跟越南關系緊張,讓越南懼怕不已,越南也必須依靠中國;暹羅在馬來半島上的四個州,因為居民大多是信仰回教的馬來人,英國早就提出了領土要求,暹羅也感受到強大的壓力,法國保證不在湄公河流域擴張,雖然解除了暹羅這一側的壓力,但另一側的壓力依然巨大。

所以大明提出的加深幾國關係的建議,馬上就得到了幾國積極的回應。

琉球允許大明在琉球建立軍事基地,基本上是無條件支援,你想在哪裡建就在哪裡建,中國選擇了在距離日本最近的奄美大島上建立軍事基地,針對日本的態度不要太明顯。一旦日本尾隨英國對大明開戰,這裡的軍事基地一天之內就能兵臨東京灣。

越南的態度基本上跟琉球差不多,不但因為是大明一手支援下他們才得以復國,也不僅是因為他們依然面臨法國的壓力,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越南跟中國是姻親,越南不但嫁了一個公主給中國的皇太子,朱敬倫也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越南國王。

越南復國之後,越南馬上按照之前跟大明的約定,朝堂第一時間尋找了一個宗室公主嫁給朱敬倫的兒子朱凝華。他們選擇是是育德帝阮福膺禛的大公主,美良公主。選擇阮福膺禛的女兒為物件,這是經過越南朝堂激烈討論的。在無子的嗣德帝死後,越南短短幾年間,先後經歷了育德帝、協和帝、咸宜帝,甚至還有法國人立起來又廢了的建福帝共四位皇帝。

但是只有協和帝阮福升、和育德帝阮福膺禛年紀育有年紀相仿的女兒,咸宜帝自己才十四歲,不可能有能嫁給大明皇太子的女子。在協和帝和育德帝倆人後嗣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論,因為很多大臣根本不承認被阮文祥和尊室說扶持起來的協和帝,而很快尊室說就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他被追究毒害育德帝的罪行,判了斬首。

最後在政治鬥爭的勝利者潘廷逢等起義起家的鄉紳派大臣,決定將育德帝留下的美良公主嫁給大明太子,同時也只承認當年依據嗣德帝遺詔登基的育德帝為正統皇帝,殺害育德帝後極為的協和帝不被承認。

美良公主嫁給大明皇太子,讓越南上下充滿了一種攀上好親戚的感覺,甚至因此形成了一個節日,老百姓自發在這一天在門前掛上各種祝福的喜字,稱之為送親節。

結果朱凝華迎娶越南美良公主次年,明越兩國再次聯姻,朱敬倫將自己年僅十五的女兒朱凝夏下嫁給越南國王阮福明,此時阮福明也不過十六歲,他繼位的時候還不到十四歲,即位後就開始顛沛流離,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納妃。

贏取中國公主在越南引起來熾烈的親華情緒,嫁一個女兒給大明就已經感覺是攀上了富親戚,現在還從大明娶回來一個公主,這簡直是他們有記載的兩千多年歷史中從未有過的大事。中國的公主,什麼時候可以嫁給越南王室了?

當然正史中沒有,不代表野史中沒有,在野史中,東南亞一帶到處流傳著中國公主與當地王公聯姻的故事,甚至遠到波斯都有這樣的故事,著名歌劇圖蘭朵就是源自於一千零一日的阿拉柏民間故事,講的是元朝的公主嫁給流亡北亰的韃靼王子的故事。該故事又源自於波斯人的故事。

越南也有相關的歷史傳說,但顯然是不可能的,要麼是落難的亡國公主,要麼就是各種匪夷所思的私奔故事,可現在歷史成真,他們真的迎娶了一個中國公主,還是一個冉冉上升的中原帝國的公主,這如何不讓越南人興奮。

為此娶了大明的公主之後,阮福明都不敢納妃,直接立大明公主為皇后。十年過去了,朱凝夏不但在越南王宮立住了腳,還把一個個亂七八糟的女人統統攆出了皇宮。

在朝堂上,則以皇后為依託,形成了實力強大的官僚集團,這些官僚推動向大明學習,改革越南政治,跟朝鮮的開化黨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越南親華集團並沒有得到保守派的抵制,因為這個親華集團是在越南復國過程中一步步崛起的,是以潘廷逢等權臣為核心的官僚集團,而且他們不是一個利益集團,而是一個思想意識集團。他們學習大明沒有思想包袱,純粹是為了強國。

所以可以說,現在的越南,已經是一個由親華派官僚掌權的國家。

在中國政府向他們提出建議之後,他們也是基本無條件滿足中國的要求,允許中國在越南任何地方建立軍事基地,中國軍方經過考察之後,選擇了兩處基地,一個在金蘭灣,一個則在河仙港。

暹羅跟大明當年簽訂了為期十年的軍事同盟,大明的軍事實力保護了他們十年,這份條約在1897年結束,暹羅一直很想續約。所以中國以提供軍事基地為條件,暹羅也不得不答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暹羅很明顯是有小算盤的,他們決定將吉蘭丹州的哥打巴魯租借給中國,作為軍事基地,而吉蘭丹州一直都是英國試圖從暹羅割讓的馬來人州,暹羅此舉顯然是希望透過租借一個港口給中國,從而保住整個吉蘭丹州,同時將英國的壓力甩給中國。

中國政府考慮過這個問題,但還是答應了,並且馬上跟暹羅將軍事同盟延長十年時間。

在中國南海構建完整軍事基地的同時,中國政府還幫助三國發展軍事力量,琉球本國沒有能力組建正規軍,中國向這裡派遣了三千人的陸軍;但是越南一直苦苦維持著一直三十萬人的龐大陸軍部隊,大明幫助他們組建海軍,借款給越南打造一隻以兩艘戰列艦為主的海軍艦隊;暹羅則立馬也決定打造同樣規模的海軍,顯然在暹羅的國外威脅中,越南也是其中之一,中國同樣幫助暹羅打造艦隊。

但越南人是不高興的,擁有三十萬人的陸軍,再組建一隻強大的海軍,越南就是東南亞一霸,為此他們開始密切在大明進行外交活動,他們的皇后朱凝夏親自出馬,在大明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遊說之後,從大明政府要到了一份每年一百萬兩的軍事援助。

完成了跟三國的軍事協議之後,中國開始緊鑼密鼓的跟幾國商談商業協議。

中國政府提出,建立一個區域經濟聯盟的提議,在聯盟內,免除絕大多數關稅,進行海關和財政體系的統一,建議各國發行的貨幣跟大明貨幣掛鉤,方便商業來往。

琉球和越南依然沒有任何考慮就答應了,琉球沒什麼市場,也沒什麼工業,這幾年的發展完全是靠轉口貿易為生,全國八成人口服務於港口貿易,中日間的貿易多從這裡轉口,中國往美洲的貿易,也有一部分從這裡轉口。因此關稅對他們沒有意義,還能結好中國,何樂不為。

越南跟中國之間有大量貿易往來,越南現在是中國的第一大大米、煤炭和鋼鐵供應國,大明則向越南出口大量的棉布、絲綢、茶葉等工業產品。

越南的親華派學習中國也在發展本國的工業,但始終沒什麼市場,免除兩國關稅,對越南政府推動的蔗糖、造紙等工業是巨大的利好,他們的皇后和大臣極為支援。

至於金融上跟大明貨幣掛鉤,越南朝廷激烈討論之後,勉強答應了。他們的官員並不太懂金融,即便是大批在大明的官學中學習過的新派技術官僚,也普遍缺乏金融知識。他們擔心越南貨幣被大明控制。

但是越南的金融實在是混亂,他們總人口才八百萬人,可是卻支撐著三十萬陸軍,國內賦稅相當沉重。學習了中國印刷紙幣,卻缺乏硬通貨,在跟中國和法國的貿易中,常年貴金屬外流。

在朱凝華的推動下,說服了一個個官員和國王,但同時,朱凝華又從中國要到了一份金融援助,從已經改名為中華帝國銀行的中國央行得到了一筆一千萬兩的信貸額度,用以保證越南金融改革的穩定。

暹羅同樣是不情不願的同意,開始將本國貨幣跟中國貨幣掛鉤。但他們不想借外債,打算以本國的儲備為依託,其實是將暹羅轉為金本位。

隨著大明跟東南亞各國建立起了更緊密的軍事和經濟關係之後,一個中國主導的,新的東亞秩序誕生了。

這個新秩序正是受英國和日本協定的刺激而誕生的,可以說依然是大國博弈的產物,所以這個新秩序,不可能離開大國博弈存在,反而會加劇大國博弈的激烈程度。讓西方人認為中國和英國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兩國間的戰爭危機更大。

但戰爭並沒有在東亞率先爆發,不管是已經淪為火藥桶而不自知的朝鮮,還是經濟衝突加劇的東南亞,而是在英國的殖民地開始了。

1899年8月,布林戰爭打響了,這是一場讓英國的世界霸權正式衰落的戰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