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

羅恩的這個句話,一下說到了普王的最心底。

普王不由感嘆一句:“元帥說得好啊!可惜你推薦的那個毛奇,竟然早早被那中華帝國的皇帝給騙走了。可惜啊。要是他真的有你說的那麼有作戰指揮才能,你們三人合作,形成普魯士的鐵三角,那該多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俾斯麥卻道:“陛下,要不等這次戰事結束,我們就向中華帝國的皇帝直接提出,讓他們將毛奇將軍,還有那克虜伯、毛瑟父子等人都交回我們普魯士?”

普王嘆道:“這不可能了!我想過了,那東方皇帝如此看重他們,慧眼識珠將他們請去中華帝國,肯定不會放人的。而且如今他們都在那裡幹得非常出色,產生的價值對中華帝國來說,也是十分緊要,對方就更不可能放人了。何況如今對方國力強盛,是我們求助於對方。

毛奇和克虜伯他們想必也不願意回來了,聽說這些人都已經加入了中華帝國的國籍,宣誓效忠那東方皇帝了。

嘅,還是當初我普魯士無識人之明啊,空有如此多的人才,卻沒使用,白白讓他們離開為他國效力。

以後啊,要密切注意發掘提拔各類人才。尤其是注意那中華帝國邀請之人。

幸好,如今我們同那中華帝國算是盟友,對方對待我們還算不錯,半賣半送地資助我們不少克虜伯火炮和毛瑟步槍。這些武器的確比我們普魯士的武器要先進得多,要迅速仿製出來。

這無疑讓我們有些難堪!當初可是那個東方國家向我們購買武器的。如今沒幾年,就反過來了!真是諷刺啊!

說來也是奇怪,為何像克虜伯和毛奇,特別是毛瑟他們這樣的,絲毫沒有任何出色的樣子,又遠在普魯士這裡,相隔萬裡之遠的那中華帝國,又如何知道他們這麼有才幹呢?真是奇怪之極。”

俾斯麥點點頭,也很是詫異。他可不相信,早在多年以前,連那中華帝國都還沒建立、那東方皇帝還是叛賊首腦的時候,就能有那麼強大的情報力量,打聽到連歐洲列強都算不上的普魯士境內的普通人物了。這必定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在裡面,只不過,也懶得管他了。

普王又朝羅恩元帥問道:“元帥,這次戰事,關係到普魯士王國的未來,我就全部交給你了!不過,你能大概說說,南北兩線作戰是如何安排的?”

羅恩元帥簡單地回答道:“感謝陛下的信任,我必不負您的重託!按照那中華帝國特使的說法,他們出兵大概要半年的時間。因此,我準備打個時間差,四個月後,便直接出兵進攻丹麥,並爭取在兩個月內,結束對丹麥的戰事。而與此同時,在丹麥戰爭還未結束之前,便出其不意直接出兵進攻奧地利!

具體佈置是這樣的:北線丹麥方向分兩路,陸軍方面,準備派出王國第五軍團一共50000人,由王儲威廉王子親自率領出兵日德蘭半島,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因此,由王儲率領,對於增加他的軍功和個人聲望最好不過了;而海軍方面,由海軍老元帥艾伯特親王率領普魯士唯一的海軍艦隊進攻丹麥艦隊。

南線奧地利方面,主要由四路陸軍組成。

由腓特烈*查爾斯親王率領第一軍團(東普魯士軍團)85000人於薩克森東部的森夫滕貝格與格爾利茨之間集結;

而由我本人親自率領第二軍團(勃蘭登堡軍團)80000人集結於西里西亞的尼爾斯,居中指揮排程四個軍團聯同進攻;

由卡爾*希華夫*馮*比德費元帥率領的第三軍團(易北軍團)40000人於薩克森的託爾高集結;

由奧古斯特*卡爾*馮*戈本將軍率領第四軍團(萊茵軍團)60000人直接從薩克森和西里西亞的邊界越過蘇臺德山脈,作為先鋒,攻佔波西米亞的柯尼西格雷茨鎮,那兒距離越過多瑙河直接攻打維也納的路線最近,按照我的計劃,同奧地利的決勝會戰便在以這個小鎮為中心的摩拉維亞中部一帶展開。

而這四支軍團,合計26.5萬人。若是王儲威廉王子攻打丹麥順利的話,能在半個月內從日德蘭半島撤軍抵達南方奧地利前線,那便能集結31.5萬軍隊。

幾乎將整個普魯士王國的34萬常備軍全部調動了!因此,此戰勢在必得,絕對不容有失!”

普王滿意地點點頭:“哈布斯堡家的弗蘭茨*約瑟夫肯定也想不到,我們會在進攻丹麥的時候還會同時發動針對他的奧地利攻勢,他更加想不到我們普魯士的常備軍有34萬,而我們動用的兵力竟然超過30萬之多。

對了,首相,歐洲的這些國家確保不會多管閒事吧?還有義大利方面,會派多少兵力夾擊奧地利?”

“放心吧陛下,只要那中華帝國佯作進攻擺出一副姿態來,俄國和英國就不會妄動的。而其他的歐洲國家,都不必在意,唯一需要在意的法國,他們的皇帝卻是個目光短淺的愛貪便宜的傢伙,被我空口許諾的盧森堡的那小塊領地給迷住了。

至於義大利,因為目前只是他們的首相加富爾同意,擔心走漏消息不敢告訴太多的人,具體多少兵力還不得而知,不過加富爾向我保證不低於5萬精兵。他們只是稍加牽制而已,真正能擊敗奧地利的,自然還是靠我們普魯士軍隊!”俾斯麥似乎對羅恩元帥的佈置很有信心。

普王忽地想起一事,又問俾斯麥和羅恩兩人:“那剩下的便是最後一個障礙,王國內部的阻擾:眾議院的那幫反戰的可惡議員們,如何解決?”

羅恩和俾斯麥兩人知道國王說的是怎麼一回事。

早在俾斯麥上任首相之前,國王與王國的眾議院在軍事改革、主要在擴充軍備方面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議會否決了國王主導的普魯士王國的對軍事改革的全部撥款,導致羅恩元帥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的軍事改革一下缺少資金無法實施下去。

而這時,無奈之下,國王採用羅恩元帥的建議,解除原本的傾向議會的首相,任命俾斯麥為新首相,解決議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