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23章 朝官變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23章 朝官變動

馮雲山暗自誇讚著李鴻章這個主意的高明,一眼便看見了當今內閣不足的核心所在。想想還真有些錯怪住曾觀瀾,他本就能力有限,又有些性格木訥,一直作為自己的貼身幕僚,替自己打理帝國政務,卻一直沒有提出多擴充幾名副手,導致內閣在這幾年的地位日漸衰減,反倒讓各部出了頭,直接代替內閣向自己稟報各項事務,這出了曾觀瀾自己沒能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外,自己也有一定的責任,有些政治小白了。

不過,就算李鴻章沒主動提起這匝,很可能自己也會在不久之後便啟動這個程式,效仿後世的政務院體系或是某常委會執政體系,給民主之光開啟一絲縫隙。

“微臣謝過陛下!既如此,微臣敢不肝腦塗地,捨身事主?”李鴻章重新跪倒,恭恭謹謹地重新磕頭謝恩。

馮雲山揮揮手:“平身吧。日後愛卿與朕要經常相對,就不要老是來這些繁文縟節的磕頭謝恩了,做好內閣事務,替朕治理好帝國,讓帝國強盛,讓華夏億萬百姓安居樂業,才是最好的謝恩。”

李鴻章臉色微紅,點頭稱是。

馮雲山又道:“既然角色要轉換,愛卿就需儘快做好準備。另外,愛卿對西洋國家的方方面面要多瞭解,如今時代和世事在飛速發展變化,稍有懈怠,便要被其他國家超越。中華帝國如今看似強大,卻是朕一手推動,再加上帝國幅員遼闊,人口世界第一,這才堪堪在列強之中站穩腳跟。我們本就起步晚,若是再不摸透那些西洋國家的底子,一不小心就要被洋人反超甚至又騎在頭上。

因此,你趁這段時間多瞭解下西方國家的人文經濟和社會狀況。我中華帝國與那新建不久的美利堅聯邦有些類似,那美利堅以工商立國,又從一成立開始變是個純粹的民權國家,與我們中華帝國政體不一樣,雖不能強求相同,但我們可以稍稍改變,比如內閣制,其實也是相差不多了。他們是內閣對選舉他們的議會負責,而議會又對選舉他們的民眾負責,而我們帝國則是內閣制對朕負責,朕其實也是對整個國家,對所有的百姓負責,實際是一樣的。

多學習下那美利堅的一些具體政務方法。比如,他們有極致周詳的規劃,有條不紊的秩序,工業和商業的標準,甚至裝置機器的零部件的標準化和工人技術等級以及工資的標準化,實業興國,預算制度,等等都值得你多瞭解效仿。”

李鴻章連連點頭應允,心中一陣敞亮,他有些明白皇帝的思路了。

自從面前的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開創了中華帝國之後,就一直進行改革嘗試,不斷推進西方的先進理念,教育、醫護、殖產興業、商貿流通、軍事訓練乃至武器裝備等等,各方面進行改革。皇帝一方面不想親自過多的理會政事,一方面又想讓中華帝國進行改革,讓帝國富強。這麼說來,除了經濟社會變革之外,其實際,莫非皇帝是想透過先行經濟改革,最終行使社會變革乃至政治,或是說國體的改革?

想到這裡,李鴻章嚇了一大跳,胸口猛地發緊。

儘管這個念頭無比的荒謬,他卻不知為何,感覺這似乎就是事情的本來面目。皇帝從頭到尾,都好像跟滿清的皇帝不同,從來沒有想過要大權獨攬,像滿清皇帝那樣事事過問,將一切大權抓在手中還時刻提防著被推翻皇位,整天風聲鶴唳,將謀反叛逆作為嚴密監控的重罪時刻盯牢。

而當今的天子,好像並不怎麼在意這些,反而主動推出內閣制,將手中的所有權利都摔給內閣總理一人,巴不得他自己不沾政務,安享天下太平。

當然,李鴻章也明白,當今天子是開國之君,整個帝國和百萬討虜軍都是他一手打造的,所有的重臣和將領也都是他一手提起來的,威望和權勢已經到達頂峰得無以復加,因此,不必像滿清皇帝那般,因為是繼承祖上的江山,得來太易且沒有基礎根基而憂心皇位不穩。

但從平時的各種政務和跡象都表面,皇帝是個明君,不是放縱聲色的吃喝玩樂的昏君,而是真的不太想理繁雜的政務。就比如說臣子向天子所行的跪拜之禮,太過平常了,但皇帝卻三番四次地勸朝中大臣不要動不動就跪拜,還規定除正式大朝會之外,都不得跪拜,下級官員向上級官員也不得跪拜,這樣的平等思想,不正是西方的奇怪思想麼?

李鴻章雖然也不大理解這種奇怪的思想,但也清楚,這些足以表明皇帝的改革方向是走向何方的。而且,正因為皇帝口口聲聲效仿西方先進制度,學習西方強國富民之法,李鴻章才會大膽猜測,皇帝很可能也有效仿西方那些小國的君主立憲制或是共和制,有改革政體的心思。

馮雲山又盤問了李鴻章一些江蘇地方上的政務,從興修工廠到培育產業,從興辦學堂到發展教育,提倡士農工商四民平等,規勸地方鄉紳和望族進城,開始實業,流通工商貿易,繁殖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放鬆路引和保甲戶籍管理,推動就業自由,提高生產力。

李鴻章更為明白,向馮雲山道:“陛下教誨,微臣醒悟了。國之強弱繫於百姓之貧富,而百姓之貧富繫於物產之多寡。以往的包括滿清在內的歷代王朝,物產皆是田間土地所出,餘者少量礦產與手工藝作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是陛下所說的農耕之國。而今西方諸國,大興殖產興業,都是走工業道路。

微臣也明白了,帝國的物產之多寡,便主要靠的是工業發達程度!這主要依賴於百姓致力於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內閣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中華帝國地大物博,必定能超過英洋這種工業立國的典範,走出一條更為寬闊的發展工商業致富強國富民的道路!”

馮雲山嘆道:“妙哉!內閣經營天下,安撫黎民億兆,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使朕之天下如崑崙山之安,如太平洋之深。

二十天後,中華帝國開始了一場巨大的人事變動。

皇帝馮雲山親自下旨,說內閣總理曾觀瀾勞苦功高,封其為婆羅門王,西行印度迎娶莫臥兒王朝的唯一一名公主,就任國王,世襲罔替。而內閣總理之位,改由五名內閣成員組成的團體接替,處理日常內閣事務。調江蘇巡撫李鴻章、浙江巡撫羅澤南、廣東巡撫伍崇耀、湖北巡撫劉長佑、直隸巡撫周勝坤五人回聖京,入內閣駐值,全部轉為內閣委員,由李鴻章暫列第一委員,主持內閣政務。

因為是內閣委員的調動,由皇帝親自下旨。而五名內閣委員調動之後留下的巡撫空缺,則由內務部提報人選,報5名內閣委員核准後,由皇帝親筆御批後生效。

因為早有準備,接任者的名單很快便公佈了出來:江蘇巡撫,由松江知府劉坤一接任;浙江巡撫,由寧波知府王有齡接任;廣東巡撫,由廣東布政使兼廣州知府雷學海接任;湖北巡撫和直隸巡撫空缺,分別由湖北布政使張維翰和直隸布政使兼北京知府譚廷襄接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