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07章 鐵路發展章程和航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07章 鐵路發展章程和航運

“至於環西伯利亞大鐵路,也已經開始修建起來。陛下想必已經看出,懞直鐵路其實就是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北線中的第一部分,目前僅僅剛剛修建到庫倫,越往北,越難修建,只能等明年夏天,色楞格河解凍之後,利用木筏小船運送枕木和鋼軌等鐵軌材料。預計明年一年也最多修建到北海城(貝加爾湖畔),至於要繼續往西,預計再需要兩年才能抵達託木斯科堡,而要最終抵達葉卡捷琳堡和奧倫堡,預計要五年之後了。

這是北線,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南線方面,從蘭州城往西,也抵達烏嚕木齊,剛才說了,再過十個月左右,能抵達喀什噶爾城或者霍罕城,再經過布哈爾城,抵達錫爾河的鹹海河口的鹹海城,再往西北經過阿拉爾斯克鎮,最終抵達奧倫堡,估計要三年半到四年的時間。因為南線的每年施工時間長,加上當地的哈薩克人可以僱傭,修建起來比北線要快上許多,因此,可以讓南線修建完奧倫堡之後,幫助北線修建奧倫堡至葉卡捷琳堡這一段。這樣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線會更快地完成,對朝廷掌控西伯利亞更有利一些。

其他的,還有專用的煤礦、鐵礦等貨運鐵路也修建了數條。比如從鞍山鐵礦修建至營口貨運碼頭和奉天府城,直隸永平府灤州開平鎮的開平煤礦,經過灤州州城到司家營鐵礦和直隸鋼鐵廠,再往北經過永平府城、撫寧縣的興全煤礦和石門寨,最後抵達秦皇島貨運碼頭。”

聽李鴻章說完鐵路建設情況,馮雲山心中大致有底了。不得不說,中華帝國的這些年鐵路發展十分迅速。但與歷史上的美國相比,還是相差很大。馮雲山記得美國早在前些年,鐵路建設里程就超過1.9萬英里,而歷史上,在19世紀的六十年代,美國鐵路長度為3萬英里,到八十年代初,便直接增加到9萬英里.,而八十年代末的時候猛增到超過15萬英里。也就是說,在發展最快速的時候,美國甚至每年接近修建1萬英里,摺合1.6萬公裡之多,幾乎相當於中華帝國十來年的總鐵路長度。

這無疑說明,自己這邊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尤其是如今鋼鐵產業已經發展起來,鐵軌已經不再短缺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馮雲山雖然對帝國這些年的鐵路高速發展還算認可,但還不是特別滿意。畢竟中華帝國的人口眾多,與當初那個時候的美國相比,人口幾乎是它的十倍,資金也遠遠超過那個時候的美國政府。當然,馮雲山也認識到,之所以如此的局面,除了前期建設鐵路起步太晚,修築鐵路的技術人員以及所需材料的鋼軌嚴重不足之外,利益驅動性才是根本原因。

美國當初的鐵路修建狂潮,主要來自西進運動的利益,鐵路公司和修建鐵路的承包商以及鋼鐵產業資本大發其財,尤其是沿線鐵路的土地使用權更是讓鐵路公司賺的滿嘴流油。而自己的帝國方面,鐵路的好處才剛剛領略到,而且又是朝廷撥款進行鐵路投資,畢竟有限。但馮雲山相信,接下來,只要他開始開放鐵路修築權,像美國歷史上那樣,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支線,必定能迎來鐵路的巨大發展。

於是,馮雲山轉頭看向李鴻章和交通部部長程恆生,問道:“李愛卿,程愛卿,你們交通部連同礦產冶金部搞的那個《帝國鐵路發展章程》怎麼樣了?”

李鴻章看向程恆生,示意由他來回答。程恆生會意,忙道:“稟陛下,交通部已經制訂好了《帝國鐵路發展章程》,全章程共12大條,對帝國的鐵路發展做了統一的章程,包括統一標準規距1435mm,大力支持鐵路商辦,但必須以華資為主,對帝國本土商賈資本入股新建鐵路超過十萬聖元以上者,給予獎勵,主要以鐵路建設的專業化、制度化、開放化為原則,集中體現著朝廷支援商辦、統一路政的主張,主要是鼓勵民間投資,保護商辦鐵路公司的利益,更快更好地促進鐵路建設的高謿。”

“很好!另外,各大銀行也要多輔助民間商賈興辦鐵路,為他們提供貸款支援!利息可以由朝廷先行擔保貼付。總之一條,要充分調動起來,甚至可以將沿線鐵路的礦產勘測開發權優先批給這些商辦鐵路公司,促進他們興辦鐵路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成為大型鐵路公司。另外,出來客運貨運,還要可以批准他們進行郵遞等業務,相信朝廷的資本總比他們來得強大,不怕他們發展起來。

不過有一條必須明確,遇有搶險救災、緊急兵事戰亂等情況,各鐵路公司必須無條件接受朝廷的徵用鐵路,所造成的損失或者說運費,按照半價由朝廷財政撥付。”馮雲山補充道。

程恆生連忙應允馬上修訂補充進去。

馮雲山對李鴻章和財稅部部長閻敬銘道:“程愛卿的交通部肯定是想大力發展鐵路的,這點朕絲毫不懷疑。如今聽說鋼鐵產量也已經大為上升,完全能夠滿足鐵軌的生產。那現在最終取決的,還是你們兩位,李愛卿,你這個內閣副總理,要高度重視鐵道的建設才行,還有閻愛卿,財稅部要有側重地偏向交通部的資金撥付,大力扶持他們的鐵路建設!”

李鴻章和閻敬銘兩人連忙答應:“微臣等謹遵聖諭!”

接著,李鴻章繼續說起了交通通訊方面的朝廷成就。

除了鐵路方面,中華帝國另外在疏浚內河航道、修建官道馬路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尤其是南方地區,河網密佈縱橫交錯,航運一直發達。只是有些河道過於狹窄,無法透過大型航船,因此,朝廷這些年透過不斷的加固地堤岸,疏浚河道港灣,澆築碼頭,改善航道運輸,航運交通持續發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從南至北,珠江以及上游的西江、北江航運水系,閩江和甌江、甬江組成的沿海以及內河聯合航運水系,再到整個帝國最為繁忙的長江主航道以及各支幹流、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組合成的長江及江南水鄉航運體系,淮河和黃河的中原腹地航運水系,以及最北方的黑龍江流域組成的航運水系,這些年都蓬勃發展。而這些,特別是京杭大運河以,將南至浙江的甬江,中間串聯長江水系和淮河水系、黃河水系,北至海河水系,將從寧波至北京通州這兩地之間的水運航道聯絡在一起。

由於這些內河航運事業的發展,使得中華帝國最為繁榮的珠江流域、江南地區和中原腹地的經濟也飛速發展,促使整個國家的大宗貨物流通更加的頻繁方便,成本更低。

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整個中華帝國註冊的水運公司有3740家。除了官府和南洋公司、東洋公司等這樣的官辦設立的水運公司之外,絕大部分都是民間私人資本成立的水運公司。全國共有50噸以上客船、貨船(商船)一共8932艘,合計總噸位達到72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