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16章 普魯士陷入困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16章 普魯士陷入困境

經歷洛薩會戰的慘敗,拿破崙三世意識到戰無不勝的法國軍團遇到了勁敵,而且敵軍兵力眾多,便向身處巴黎的監國歐仁妮皇后要求增派援軍。

可歐仁妮皇后對如何作戰完全沒有什麼主意,她雖然堅持要出兵攻打普魯士,但完全是受到身邊的大金資本家的鼓動,尤其是陸軍部大臣佩爾西尼公爵的意見,為了節約軍費開支,她拒絕增派援兵,認為夏龍軍團和皇帝近衛軍團聯合起來肯定能擊敗敵人,她不但拒絕派出援兵,還督促前方的法軍儘快地匯合一處,然後再從西北方向發動進攻,佔領普魯士王國工農業發達的萊茵河東岸和法蘭克福等地。

而此刻夏龍軍團的指揮官帕特裡斯*麥克馬洪察覺到普魯士王國的準備比法國軍隊充分很多,加上麥茨軍團慘敗慘敗,萊茵聯合軍團已經被打破,形勢對法國很是不利,他決定繼續後撤到夏龍一帶,等巴黎方面派出援軍,準備充分之後再向普魯士發起進攻。

畢竟,前方邊境的陣地是為進攻而設的,根本不適於防禦,在這種態勢下,自己一方應該撤向後方的戰區縱深地帶,補充兵員調整部署之後,再待機與敵軍決戰。甚至,連戰略地點都選好了,就是距離巴黎不遠的夏龍一帶。

可惜的是,作為法軍的總參謀長埃德蒙*勒伯夫屬於皇后一派,他向皇帝拿破崙三世堅決建議執行巴黎的決定,不準軍隊再繼續後撤,否則危及巴黎,而是要調轉方向避開普魯士的主力從西北方向兩國邊境線上突破,跨越萊茵河向普魯士腹地進攻。

身在前線指揮的法皇此刻還算比較冷靜,雖然也擔心巴黎的安危,同時為了自己的面子,不認可後撤,但因為麥茨軍團的失利,繼續發動進攻也不可取,便下令讓前線的法軍集中到盧森堡一帶,準備據此堅守。

戰事陷入暫時的停頓階段,普魯士方面也未能充分展開,不能連續進攻,無法乘勝追擊。畢竟在普魯士軍隊的直接指揮官陸軍部長羅恩看來,法軍主力並沒有遭受大的損失,而且有皇帝拿破崙三世在,法軍士氣並沒有低落,加上法軍素來戰無不勝的海外戰績,讓羅恩不敢提過輕敵,這場戰事關係到普魯士王國的國運,他也不敢冒進,只是一步步地推進。

而就在這時,三個讓普魯士前方軍隊絕望的訊息同時傳來。

一是沙俄得到國際上英法等國的聲援,信心大增,在莫斯科四周徵募士兵,還承諾將基輔、克里木半島、伏爾加河流域以及高加索等地區的土地可以永久性地分給參軍有軍功的士兵,在這樣的激勵之下,莫斯科四周的東歐平原眾多的俄羅斯男丁被吸引,紛紛加入沙俄軍隊。而莫斯科沙皇當局也下了血本,雖然政府已經在破產邊緣,但這些貴族們也認識到再不出點血便真的要亡國了,捐獻了一些資金用於生產和購買武器,裝備到參軍的軍隊身上。短時間內,竟然組建了15萬大軍,連同原本就在莫斯科的21萬大軍,除留8萬軍隊繼續鎮守莫斯科等地之外,其餘的28萬大軍往西沿著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運河的水道,往西北方向,準備迎擊逼近的普魯士15萬大軍和3萬芬蘭軍隊和5萬波蘭—立陶宛軍隊。

並且,年輕的沙皇亞歷山德羅維奇深得羅曼諾夫王朝的政治遺傳基因,提前派出使者同芬蘭和波蘭兩地叛軍的首領密談,提出沙俄願意承認並幫助兩者獨立建國,並永久性簽訂條約,代價很寬鬆,兩國軍隊不再與沙俄為敵,撤回自己的地方。當然,若是願意幫助沙俄,沙皇願意在約定兩國邊界線的時候適當退讓。

在得知英法都出兵幫助沙俄對付普魯士王國之後,這些叛軍首領都興起了其他心思。

很快,在一處名叫博羅維奇的河畔小鎮為中心的東歐平原上,15萬普魯士軍隊同沙俄臨時組建的28萬軍隊在延綿三十多公裡的戰線上展開決戰,一開始,普魯士軍隊並沒有因為沙俄軍隊的數量眾多而陷入弱勢,反而憑藉精良的武器和訓練有素的軍事水平,讓人數眾多的沙俄軍隊反而吃了不小的虧。

但在某一天晚上,沙俄軍隊突然發起夜襲的時候,身處北面的3萬芬蘭軍隊和身處伏爾加河南岸的2萬立陶宛軍隊突然出現叛亂,倒戈向沙俄,在普魯士軍隊後方發動襲擊。普魯士軍營和這些叛軍雖然有些距離,但畢竟是原來是友軍,等察覺到已經晚了,沙俄軍隊在拼了命的貴族軍官率領下,連同芬蘭和立陶宛軍隊將普魯士殺得大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甚至連原本還沒有倒戈的波蘭軍隊在黑夜中也同普魯士軍隊相互殘殺,雙方都遭受重大損失。普魯士軍隊連夜撤退,沙俄和芬蘭軍隊連忙追擊,普魯士的15萬進攻沙俄的大軍大敗,狼狽後撤,這個時候,立陶宛叛軍首腦已經背棄了與普魯士的盟約,發動立陶宛一帶地方武裝不斷襲擾,普魯士軍隊只能普斯科夫一帶駐紮防守。幸好波蘭軍隊還是宣稱保持中立,退出了普魯士與沙俄的戰事,沒有對普魯士反戈一擊。但就算是這樣,普魯士軍隊也只剩下11萬人不到,後勤物資和一些大炮都被沙俄軍隊繳獲而變得缺乏起來,陷入困境之中。

二是英國藉口他們在兩次對華遠征過程中,之所以遭受慘敗,都是因為普魯士王國不但派出軍事指揮官幫助東方軍隊訓練士兵,還提供軍事武器技術和情報,因此向普魯士直接宣戰。

英國海軍派出強大的艦隊先是攻佔了法羅群島,再幫助丹麥軍隊攻佔了日德蘭半島上的腓特烈港和基爾港,利用優勢軍艦的火力,擊敗普魯士駐守日德蘭半島上的主要港口中的軍隊,並協助丹麥軍隊登陸,準備佔領整個日德蘭半島。

不僅如此,英海軍還利用艦隊的海上優勢,襲擊普魯士新建的不來梅港海軍基地和漢堡、但澤港和柯尼斯堡等地,將普魯士還不容易建立的海軍基地和積蓄的一些軍艦全部被擊沉、繳獲,整個普魯士海軍,只有協助15萬軍隊攻打聖彼得堡的十來艘軍艦的普魯士皇家艦隊留在聖彼得堡港口逃過一劫。英海軍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控制整個波羅的海,攻向被普魯士軍隊佔領的聖彼得堡,幫助沙俄光復聖彼得堡這一首都。

而美利堅聯邦的一支8000人的軍隊,也抵達格陵蘭島並迅速佔領了南部的居民駐點,同時向駐紮在冰島上的3000名普魯士軍隊發起進攻。

三是最致命的打擊,奧地利帝國完全背棄了奧普聯盟。

原本奧地利只是宣佈退出對沙俄的進攻,保持中立。普皇和首相俾斯麥連忙派出秘密使者趕赴維也納求見普皇,要求奧地利繼續同普魯士保持盟友關係,畢竟都是德意志民族,但奧地利皇帝根本就不見普魯士的使者,還將使者的行蹤透露出去,沙俄和法國的間諜很快趕來,將普魯士使者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