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9章 分配洋槍,準備出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9章 分配洋槍,準備出兵

討虜軍的架構搭建出來後,馮雲山讓人騎快馬將《中華討虜軍編制章程》和將領任命書送達廣州以外的各地。

《章程》中並未規定將士們的軍餉是多少。因為原來大家都是聖教教眾,都是共用聖庫,全部為集體財產,不發軍餉,只有立大功才會封賞。所以,暫時,馮雲山並不打算馬上就發餉來激勵將士,等佔這套軍制和軍銜徹底穩固下來,大家都熟悉了,再按軍銜來規定軍餉也不遲。

……

討虜軍的絕大部分為日後陸軍步兵方向發展,只有羅大綱率領的甲五師、梁培友率領的乙五師為水軍。

新的軍制出來以後,各師旅將領紛紛整編自己的手下,精中選精,優中選優,搶先一步將自己原來中意的人員選在手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員太多,馮雲山不可能去操持,只能讓各師旅長自己去選人了。

而各師旅長,大多又都是挑選自己的老部下充當各級團、營長,再一路由上至下,直到排長、班長。而班排長,也就是原來的兩司馬等,則挑選自己認為最可靠作戰最勇猛的士兵,作為自己的手下。

雖說這種自上而下的挑選,會埋沒一些人才,但卻提高了指揮效率,指揮起來,上面的將領得心應手。

挑選人員也大為加快!沒幾天時間,在廣州城附近的甲一師、甲三師、甲五師、甲八師以及乙一師、乙二師、乙五師,都滿了編制人數。

還剩下一些人沒有挑選完成,馮雲山又讓挑選了二萬人,派遣送至與清兵交界的永州府、郴州等地,組成其餘的幾個師,加強防禦。

士兵到位,剩下便是武器。

所謂近水樓臺先的得月。在廣州附近的幾個師的師長,便一齊來找馮雲山要洋槍。

現在改制完成,馮雲山也想將洋槍早點發下去,配給將士們使用,儘快讓他們熟悉起來,提高戰力。

上次為了緊急出兵趕赴救援虎門炮臺,發下去的三千多支洋槍,早就重新收了回來。加上英國人賠付的二千杆布朗貝斯前膛燧發槍,目前巡撫衙門庫房裡存放著8600杆各類洋槍,還有繳獲以及英國人賠付的一共二十三門可以發射榴彈的野戰炮。

見羅大綱、林鳳祥、陳玉成、陳天仕、何祿、黃鼎鳳、梁培友幾人圍著自己團團轉,一副猴急的模樣,馮雲山笑道:“你們幾個也別做出一副如此模樣了。還有李開芳、梁立泰他們好多人沒能來呢,都分給你們,他們要埋怨本王厚此薄彼了。”

見眾人還是眼巴巴地隨著自己,馮雲山無奈地道:“人多槍少,乙等師和旅就先不分了。水師有繳獲的軍艦了,洋槍也別要了,不過,大綱兄弟,為了您的安全,還是給您的警衛營配10杆德萊賽針發火槍,50杆布朗貝斯燧發滑膛槍。”

這話一出來,何祿梁培友等乙等師師長便是臉上一暗,尤其是梁培友,不但是乙等師,還是水師,只怕下次有槍也輪不到他們。

羅大綱忙謝過聖王,他的心思沒在洋槍上。等繳獲的軍艦修理好,怎麼分那些洋人的軍艦,才是他最緊張的。

剩下的範圍便不多了,就是甲等師,林鳳祥、陳玉成、陳天仕三人便繃緊了,等待馮雲山分配。

“其他地方的討虜軍兄弟沒接觸過洋槍,也要讓他們提前熟悉下,輪流訓練。所以,每師配置差不多二連火力的洋槍,200杆;每乙等師配置一連火力的洋槍,130杆;其他各旅各配一排的洋槍,湊40杆吧。這樣還剩下6510杆洋槍。”馮雲山心算著數字,其實非常平常。

但在眾將士眼中,卻是神一般的存在。上百上千的數字,在他們看來,一定要賬房先生透過算盤撥弄半天才能算出來。

“本王另外要呼叫110杆德萊賽針發火槍和100杆查爾維爾擊發滑膛槍,就只剩下6300杆洋槍,還有23門洋人的野戰炮。”馮雲山瞧見眾人肉痛的眼神,不由暗歎,洋槍還是太少了,下一批洋槍不知那些洋人什麼時候才能再運過來。

“洋槍一定要集中火力使用,發揮的作用才能最大化。”馮雲山一邊解釋,一邊開始分配:“因此,本王決定,配給甲一師和甲三師各2500杆洋槍,燧發滑膛槍1500杆,擊發滑膛槍1000杆。還有20門洋人的野戰炮,都分給甲一師。至於甲八師,天仕兄弟,剩下的1300杆燧發滑膛槍和3門野戰炮便都配給你們吧。”

林鳳祥、陳玉成、陳天仕頓時都興高采烈,有了洋槍,自然出征的機會便多了,立功的機會自然也隨之增加,不興奮才怪。

其他人一臉羨慕地盯著三人,尤其是林鳳祥,不過他們跟甲等師的師長相比,確實資歷低,功勞少,只能盼著下次了。

分配完武器,馮雲山讓各師抓緊時間熟悉人員和軍制,儘快進入臨戰狀態。

因為,他早已將眼光盯向了廣州周邊地區。

前幾天,李開芳派人來報,他們已經佔領了廉州府、太平府與鎮安府。已被滿清革職要治罪的廣西提督劉長清,率領手下近千人,逃往滿清嘉慶皇帝冊封的藩屬國“越南”境內。這樣一來,將廣西全境已被討虜軍全部佔領。

而目前,廣東境內,廣州府的西面,只剩下的高州府、雷州府、瓊州府和羅定州、肇慶府的一部分還未攻佔;廣州府的北面已經全部佔領;廣州府的東面,還剩下潮州府、嘉應州以及惠州府和南雄直隸州的一部分,未被攻佔。

太平軍的攻克九江,攻向南京城的進展,讓他有種緊迫。

眼下軍隊的改制也基本完成,是時候擴張地盤,將兩廣徹底佔據了。

出於鍛鍊的目的,馮雲山將這些項任務交給了新成立的討虜軍總參謀部!

目前,總參謀部除了陸順德、左宗棠、譚紹光、崔大同、許祥光、徐壽幾個搭臺子以外,馮雲山又從英軍俘虜中願意投降的16名軍官中,選了7名受過教育、軍事知識豐富的軍官,補充進總參謀部中,5名陸戰軍官,2名海軍軍官。

那名紅頭髮的名叫卡拉格*夏爾的愛爾蘭軍官,馮雲山留在自己身邊,要派用場。其餘的,8名投靠過來的英**官,3名陸軍6名海軍,全部編入到新建討虜軍中的團下面做充當教官參謀。

為此,馮雲山還特意讓伍崇曜從十三洋行中挑選了幾名懂英文的管事,教這幾個洋軍官學習中文,便於交流溝通。

陸順德又從軍中挑選了4名基層原來的卒長聖兵,作為作戰處的人員,左宗棠也從軍中挑選了4人作為情報人員,這樣整個總參謀部才超過20人。

這天,馮雲山來到位於原來按察司衙門的總參謀部,召集了總參謀部全體人員,佈置幾項任務。

一是總參謀部儘快招齊合適的人員,必須要識字,有相關的經歷。可以從清兵俘虜中挑選,只要有才識,願意全家投效討虜軍的,只要稽核過關,可以大膽使用。

二是立即制訂二份作戰計劃,同時攻略廣州府的東面與西面,徹底將兩廣全境全部佔領。

三是制訂一份整個討虜軍的作訓操練手冊,在原有的馮雲山編著的《聖軍練兵紀要》基礎上,再結合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內容,將涵蓋操練、行營、實戰、膽氣、營陣、守哨、戰法、武器以及軍隊中復興會組織建設等內容,全部編制完善起來,形成一份《討虜軍操練手冊》的初稿,馮雲山再進行修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左宗棠等人奇怪為何聖王在剛剛整編軍制,便要出兵攻打滿清。

馮雲山的解釋是:兵不是靠在院子裡練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實戰一次,勝過十回練兵。

接到聖王佈置的任務後,陸順德、左宗棠兩人連忙叫上所有人手,分頭行動起來。

陸順德拿著馮雲山給的手諭,帶人到廣州附近的各師中挑選頭腦靈活的基層軍官,一下子便補充了三十餘人進總參謀部。

左宗棠帶領手下,還有7名洋人軍官,攤開一張“兩廣水陸輿圖”,研究佔領兩廣其他滿清統治區的作戰計劃。

首先是西面,主要是高州府、雷州府、瓊州府,正當大家都討論出兵多少,如何一個縣城一個縣城攻打時。

一名年輕的洋人軍官看了看地圖,對洋行的翻譯道:“這三個府已經全部被包圍,為何還要一處一處的從陸路攻打?應當用軍艦和運兵船,直接從海上定點沿內河口,到府城,摧毀城池進行攻佔!”

翻譯將洋人軍官的話轉達出來,左宗棠一拍桌子,興奮道:“沒錯!眼下我們討虜軍已經有五艘軍艦,還有眾多的紅單船和小型帆船,運輸上萬人的部隊也不是什麼難事!我們怎麼沒想到呢?”

“走海路,有強大的軍艦護航,便是遇見滿清的水師和海盜也不怕,順便剿滅他們!而且,將士們也不必艱難辛苦地行軍,行軍還迅速!這個主意很不錯,這洋人的眼光不錯啊!”左宗棠誇獎道。

其實,這也是大家的思維習慣而已,洋人習慣了從水路,用軍艦進攻。而討虜軍,水師採準備建立,自然沒有往這方面去謀劃。

當下,左宗棠便讓眾人往海路行軍的方向去制訂作戰計劃。

他想著,不但西路可以這樣,東路的進軍也可以這樣。

不過,這計劃要實現,前提還得要軍艦修復好才行,左宗棠又派人去打探,那幾艘軍艦修復得怎麼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