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

這天,恰好是甲九師抽調出的那一千名將士和馮雲山的五百親衛,出來操練剛好滿兩個月整的日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馮雲山決定,來一次操練比賽。

如今,一到東校場,整個氣勢已完全不同。

一股迎面而來的蕭瑟之氣,馮雲山相信,只要上了戰場見了血,便會演化為平常所說的殺氣。

馮雲山還特意讓用以前老的操練方法操練的甲九師其餘將士中,選了一百名,作為第一隊。又讓7名英國人訓練的甲八師中,抽了一百名,作為第二隊。而他,從這親自操練的這些將士中同樣隨即抽取一百人,作為第三隊。

三組人馬,開始進行體能和軍事技能比賽。

因為訓練呢專案的不同,馮雲山將比賽項目定為幾樣都訓練過的相差不大的專案:列隊集合、圍著東校場跑圈、模擬越野跑和拼刀矛(木棒加肉搏)。

首先是列隊集合。

第一隊,按鬆散的操練方式進行的甲九師將士,一百人從下命令道站好隊,足足用了半刻多鍾,並且還是稀稀拉拉的很不整齊,亂糟糟地一大團擠著,最後到底到了多少人,數目也沒統計出來。馮雲山不由搖頭。

第二隊,急忙地走過來,不到三分之一刻鍾,佇列便站得整整齊齊的,隨著領頭的第一名將士開始喊數,第一排的將士鏗鏘有力地報數,到十結束。井然有序,馮雲山看了暗暗點頭。

第三隊,一出場便是迅速整齊的步伐跑過來,讓圍觀的將士一陣目瞪口呆。不到五分之一刻鍾,佇列便站得整整齊齊,其中為首的一人主動出列,喝道:“報數”,而後,第一排的報數9,第二排報數10,然後又是第一列報數10,最後,為首之人幹淨利落地跑到圍觀的眾人面前報告:“報長官,操練第三隊,集合完畢,實到100人,請指示!”

馮雲山吼道:“稍息!”

為首之人也大吼一聲:“是!”繼而跑回佇列前,命令道:“稍息!”

見大夥都執行命令後,自己返回第一排第一個位置站好。整個過程下來,還不到五分之一刻鍾,行雲流水般,讓圍觀的一干將領耳目一新。

而圍觀的那幾名英**官,更是連呼:“喔,買糕的!”讓旁邊的左宗棠等官員連翻白眼。這些英**官簡直難以相信,聖王親自訓練出的士兵是如何做到的,這才二個月時間,就到這種程度,比他們按照大英海軍陸戰隊操練的方法還要管用。

而那一百多名印度士兵更是手舞腳跺的,雖然不知道再說什麼,但一臉不可思議的神色,反應出他們的驚訝。

馮雲山也是眼前一亮!

單從集合的速度和效果來看,自己訓練的第三隊無疑完勝前兩隊士兵。不過,這除了是因為自己是聖王,親自訓練起的效果大外,選取的士兵也是從甲九師中精心挑選過的預備基層軍官,聽取命令和訓練效果比其他人要好。

當然,主要還是歸公於後世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近現代訓練方法。

接著開始比的是,圍著東校場跑圈和模擬越野跑。

跑圈並不是一個人跑或者一起混亂地跑,而是要一百人形成大致的佇列,整體跑,隊形不能散亂不堪,圍著校場跑五圈,差不多有十多公裡。而模擬越野跑是緊接著跑圈之後,只是在校場旁邊的野地裡,設定了些廢棄的地形障礙,亂石堆,和幾個小土丘,幾個大水坑,還有一人高的土牆和一人高的壕溝等,比拼的就是隊伍士兵們的整體體力。

隨著作訓處的崔大同一宣佈開始,三支隊伍同時出發。這回都學聰明了,三支隊伍,都有一人領跑,喊著話,都是士氣沖天。

第一圈都是差不多,大家都跑得不快,都知道將重點體力留在後面。

第二圈、第三圈還是這樣,相差不大。

只不過,校場內圍觀的人若是細心,就能發現,第三隊的隊伍,相鄰的前排將士和後排將士之間的距離,一直就沒變過,始終保持一樣的節奏,一樣的步伐,那是因為隊伍前面、中間和後面分別有人負責喊著一二一的口號,一百名將士,都踩著口號邁開步子。

這無疑便是訓練有素帶來的成果。

第四圈開始,三列隊伍慢慢開始拉開了。第二隊和第三隊還是按照原來的節奏繼續前進,而第一隊中,有二十餘人開始慢慢落在後面了,而其餘的七十餘人,看見第二隊和第三隊繼續往前,便不管不顧地直追。

等到第五圈時候,第二隊和第三隊還是保持一致的速度,而第一隊,已經只有四五十人跟上了,剩餘的,從最末尾,到中間,零零星星的拖在後面。

圍觀的眾將領紛紛搖頭,不再看第一隊。

五圈跑完,直接進入校場外的野地裡。圍觀的眾人紛紛提前來到越野場地。

只見第二隊和第三隊幾乎同時衝出校場,踏入野地裡。

最先開始的是一些土丘和亂石堆,第二隊將士費力地攀爬了過去,第三隊卻舉重若輕地直接衝了過去,麻利地樣子,形如平地行軍,在攀越障礙時,竟然還能保持隊形不亂。

而後續的幾個大水坑,兩面一人高的土牆,第三隊混若未見,見坑跳坑;見到土牆,最前面的幾人衝到牆下蹲下,後面的人很有默契地踩著前人的脊背縱身一躍,便上了土牆,跳了下去。

如此這般配合,待最後一批人上了牆,將蹲下之人拉上牆,一同躍下。很快,整個第三隊便過了土牆,繼續跳過前方的二處壕溝,轉身衝到眾人跟前,穩穩地奪下了第一。

而第二隊,穿越亂石堆時已經速度慢了下來,有些人也開始腿腳發軟,明顯是雖有訓練,但體力不足。等到了土牆,更是難以越過了,加上眾人之間沒多少配合,最後還是旁人提醒,推拉扶等一齊使勁,才過了土牆,卻有數人腿腳發軟摔在壕溝內。

等到第二隊零零散散地跑回到眾人面前,已經比第三隊晚了一刻多鍾了。

而第一隊更加讓眾人無視。一共只有三十來人因為身體強壯,最後跌跌撞撞地過來,其餘的人,竟然癱倒在野地裡。

最後,馮雲山讓三支隊伍都休息了半個多時辰,再開始最後一場操練:拼刀矛肉搏。

當然,是拼假刺刀假長矛,都是用木棒,而且並不削尖,木棒末端醮上染料,刺中衣服便會顯出痕跡,一旁的觀眾便能看出來。

首先上場的是第二隊和第三隊。

在崔大同宣佈開始之後,原本沒什麼兩樣的兩支隊伍,一下便起了變化。

只見第二隊將士猶如孤狼,緊握手矛木棒,一聲怒吼,便衝向第三隊將士。

而第三隊將士這邊,在為首一排的帶領下,怒吼起來:“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吼到“前進”字時,第三隊將士的氣息為之一變,猶如一群猛虎,面對衝來的第二隊將士,不管不顧,踏步而上。

跟著,一個“前進”向前一步,快要到最後一個“進”時,對面的第二隊將士剛好要衝到跟前。第一排將士大吼一聲“進”,猛然將手中的木棒當成長矛,往前便是一刺,正中奔來的第二隊將士,而後猛然一拔,停住不動。

第二排人出列,但對面的第二隊將士的第二排已經將搶先木棒刺來。第二排用手中“長矛”一格擋,身子隨之一側,便封住了刺來的一槍,而後,後面的一排拿著手中的“長矛”往前用力突刺,半數正中對方。

緊接著,便是一陣混戰。第三隊的將士,肩並肩,齊身大吼一聲“殺”,然後做勢拔出手中的“長矛”,接著又是一聲大吼,再行突刺。這樣反覆幾次後,眾人驚奇地發現,第二隊的將士留在“戰場”中的越來越少,到最後,結果出來第三隊穩穩地勝出。

第三隊“戰死”二十一人,“受傷”三十四人,完好無恙的有四十五人。反觀第二隊,“戰死”六十八,“受傷”三十二人全部被“俘虜”,當然,肯定是全軍覆沒了。

見了前兩隊將士的兇狠刺殺,第一隊的將士直接認輸。開玩笑,能將木棒殺出真正的殺人長矛的感覺,並且一看便是訓練有素的模樣,如何比得過?還不如痛痛快快認輸,早些讓長官操練自己,也變得跟第三隊一樣強。

對於拼矛刺殺,這樣的結果,也是在馮雲山的預料之中。若是這樣從整個甲九師中挑選過的士兵,經過刺殺大師劉勝邦的一個多月的訓練,還沒點效果,那才奇怪了。

何況,馮雲山還參照後世倭國銃劍術,加上結合無敵軍的“三防一刺”的刺槍術,讓劉勝邦編練了一套適合當前討虜軍將士的“刺矛術”!

接受操練的一千五百將士,被告知,在出槍時透過大喝,來增強自己的爆發力,並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這也是馮雲山根據後世一次的刺槍術團體賽,倭國方面的選手利用日式的銃劍術與採用勞倫斯刺殺術的英**官對決,結果是英軍英軍頻頻被日方的大喝和踢打騷擾的方寸大亂而失敗。從此西方也將“干擾戰術”增加進了刺槍術的內容裡。

原本,馮雲山是想等有了更多的洋槍了,再將洋槍上全部配上刺刀,然後再以刺刀術操練眾將士,但如今洋槍普及還早,刺刀也不見眉目,只得暫時以刺槍代替。

反正動作差不多,刺殺的戰術也很簡單,就是突刺、防刺兩種,最多再加上拔刺和對刺,這是後面更為精細的內容了。

這套刺槍術,簡單明瞭,殺傷力大,不需要過多的花哨技巧,普通士兵經過訓練,都能很快地熟練掌握。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平時訓練的強度,和對刺時的氣勢。

馮雲山在想,讓他們再加強訓練一段時間,每天練習刺殺的動作三千次以上,經過數月的練習,便能比常人快上一兩倍的刺出速度,便能順利地克敵制勝。

會操結束後,馮雲山宣佈在中華討虜軍全軍中推廣新式操練之法,所有討虜軍將士都必須勤加操練。

而他親自練兵的一千五百將士,原本他想全部下放給甲九師,但現在他稍微改變了一下。從中挑選一千人,充當新式練兵之法的操練教官,分成20批,每批50人,分配至甲一至甲八師、乙一至乙七師,以及其餘的8個作戰旅之中,至於其他的二十個地方警備旅,等以後再進行練兵。

他相信,有了這批新式練兵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整個討虜軍便會大變樣,一如操練比武中的第三隊與第一隊的區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