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

(出差外地一週,很不方便,勉強一更,敬請諒解!)

鋼鐵廠的地址選好之後,馮雲山便下令甲十八旅將士拆除烏石鎮旁邊的少量民房,並出動將士和礦工平整土地。

同時,李見微協助伍崇曜將從普魯士拆下來的原來克虜伯鋼鐵廠的所有裝置,早已經從廣州運輸到了北江上,進入烏石鎮碼頭,出動上千人,動用滾木等將數只打鐵罐和其他一二鍊鐵爐和鍊鋼爐運至岸上。

然後,剩下的馮雲山拍拍手,又跟宋鐵生和克虜伯交代了一下鍊鐵和鍊鋼的工藝,便都交給宋鐵生和克虜伯處理了,連甲十八旅以及礦工都交給他們倆人來安排,當然,李見微留下協助克虜伯。

整個鋼鐵廠以宋鐵生為主,由他負責鍊鐵和初步鍊鋼部分;而克虜伯負責後面的精煉“罐鋼”部分。當然,若是克虜伯有什麼建議,宋鐵生也要聽取。

之後,馮雲山便離開烏石鎮,和伍崇曜趕回廣州去了,那邊有急事需要他去處理。

很快,在定好的鋼鐵廠廠址處,在宋鐵生和克虜伯的主持下,一座肚皮寬大,頸部逐漸收窄,外觀有點類似葫蘆的一座高爐,在烏石鎮旁邊,離北江江岸不遠的位置,一處地基牢固之處,佇立起來了。

沒錯,這就是宋鐵生和克虜伯兩人共同主持修建的,仿照普魯士那邊的鍊鐵鍊鋼廠式樣進行了改進,又完全繼承了桂陽正和鋼鐵廠那邊樣式,當然其中還包括了馮雲山提出的一些現代冶鐵工藝,提了一些修改方案。

首先建立的是一座用來鍊鐵的高爐。

這一座高爐,高六丈五尺,高爐容積約120立方米——比正和鋼鐵廠的那座初級的高爐要大很多,算是大清甚至這個時代最大容量的高爐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要是馮雲山在這裡,他肯定要說,這要是在後世,國內200立方以下的高爐都必須強制關停,對面的倭國甚至已經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爐了。

但這個時候的120立方米,已經算很大的高爐了。也幸好礦工多出來很多,從中選出一部分人,再從正和鋼鐵廠那邊調派一部分人過來,湊成上千人的鋼鐵廠工人,要不然,還真沒辦法應付這麼大的高爐的產量規模。

這回鍊鐵工藝段,很多其實還是宋鐵生提供的改良方法,畢竟他一直在正和鋼鐵廠,最為熟悉其中的特點。

首先他找來了一些高鋁粘土,這玩意氧化鋁含量高,研磨後加上石灰石煅燒,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壓制成磚,在桂陽那邊運來的焦炭的焚燒下,高溫燒製成耐火磚。

其實這要是像正和鋼鐵廠一樣的,使用粘土築造,再用火焙燒,或者用青磚砌都沒很大問題,關鍵是宋鐵生想提高它保溫水平。將原本容易散失高溫的爐子,換成保溫效果好得多的耐火襯裡。於是,在高爐內襯中,使用了聖王馮雲山提供的這種高階耐火材料。

而鼓風方面,當宋鐵生提出風力不夠,人力鼓風或者水力股份都是效果太差的問題。克虜伯很容易解決了這個問題。

克虜伯使用的是直接從普魯士拉過來的蒸汽機帶動的鼓風機,這個風力非常強勁。單單一臺蒸汽機,就完全滿足了鼓風要求。並且,隨著後面從洋人那邊訂購的蒸汽機到貨,克虜伯完全可以自制大型鼓風機,再連線上蒸汽機的動力便行了。

空氣預熱方面,這對於現代鋼鐵生產中,是極為普遍的。但此時的歐洲,根本還沒這方面去想過,還沒這方面的思路。當克虜伯第一次聽馮雲山說起這種方法時,激動、興奮、期待,總之各種心情都有,如今要真的實施鋼鐵廠了,反而不知道如何做了。

幸好,有宋鐵生在。他雖然不知道多少深奧的原理,但正和鋼鐵廠的所有工藝,他都記在心裡。因此,在他的幫助下,很快,空氣預熱便得到解決。並且,與正和鋼鐵廠不同的是,這裡的空氣預熱因為耐火材料的原因,做得更好。原本只能預熱三百度不到的空氣,能預熱到近四五百度。

除此之外,龐大的高爐爐身外面,還用紮實的鐵架子搭建了支撐點落在地面的獨立式檢修塔。另用蒸汽機帶動鐵鏈條加滑槽、滑車和滑輪組組成了爐頂上料系統,也比正和鋼鐵廠的改進了許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正和鋼鐵廠的進料不多,還可以用人工家槓桿的方式將礦料傾倒在爐內,但如今這麼大產量的高爐,這種落後的方法無法滿足了,於是,新的連續類似皮帶傳送一樣的供料方式被開發了出來。

其他的,都跟正和鍊鋼廠差不多。只不過,規模比正和鋼鐵廠大上了許多。

宋鐵生又從桂陽那邊運來上十萬斤水泥,用來修建料場和料倉。

而鍊鋼這邊,原本正和鍊鋼廠的鹼性平爐鍊鋼工藝已經是如今世界上最好的鍊鋼方法。產量多,操作簡單方便,還可以將鋼鐵中的有害礦物磷、硫等除掉,提升鋼的精度。

不過,原本正和鋼鐵廠生產的鋼材,估計含碳量是在百分之一以上了,所有硬度雖然強,但塑性和韌性還不夠。

而克虜伯的“罐鋼”之所以精良,便是含碳量低,簡單說起來,便是純度高了,但又不是純度最高的那種到了熟鐵的程度,恰好是在中間位置。再加上估計是克虜伯的秘密配方,無意中新增了某些化學元素,恰好湊成了某種合金鋼的配成,因此,克虜伯的“罐鋼”效能才會如此優良。

但並不是說,這個“罐鋼”方法就是先進的鍊鋼方法,它這鍊鋼工藝其實只是較為落後的坩堝炒鋼工藝,只不過可能是因為炒得比較精細,將鋼鐵中的碳含量降了下來,再加上新增的化學物質,炒成了合金鋼,這才達到後世那樣能造成震驚全世界的克虜伯大炮。

因此,鍊鋼工藝克虜伯和宋鐵生都沒有變動,只是將鼓風裝置的動力換成了蒸汽機驅動。

為了提升平爐的熔鍊室內溫度,這回宋鐵生提前將焦炭生成焦煤氣的工段搞了出來。並且進行了改良,透過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風機,透過轉動風機葉輪帶動焦煤氣,提升焦煤氣濃度,提高燃燒熱值,從而達到提升熔鍊室溫度的目的。

按照宋鐵生估計,雖然只是提高了一點點煤氣濃度,但可以將熔鍊室提高到1600度以上。這樣一來,脫炭的效果將更加提升。

按照聖王的交代,宋鐵生決定和克虜伯進行試驗,準備直接在鍊鋼階段便將將炭含量大為降低,然後分出一部分熔化狀態的鋼水至“鐵罐”,再由克虜伯新增他那所謂的秘密配方,便直接可以煉製出克虜伯精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