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1章 第一紡織廠的投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1章 第一紡織廠的投產

(聖誕節後便恢復正常更新,謝謝大家體諒!)

馮雲山回到廣州已經大半個月了。

這段時間,他跟伍崇曜等人一同忙得不亦樂乎,都是因為南洋公司所招標的訂單全部到貨了。

除了到貨的一批蒸汽機在廣州就地使用外,其餘還有一批蒸汽機,被馮雲山送往韶州府、桂陽和郴州府、桂林府和南寧府等地,用來同時興建紡紗廠、織布廠和機器廠,而幾臺礦用瓦特雙動式蒸汽機,卻送往大寶山鐵礦和曲仁煤礦,用以採礦,加強採礦效率。

而在廣州北郊和韶州府城旁邊,南洋公司各設立一座紡織廠,南洋公司和喬治等幾名英法美等國的洋人共同投資,喬治等洋人採購了紡織設備,佔了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第一紡織廠僱傭了幾名洋人技師前來安裝除錯,培訓招募得僱工進行學習,組織紡織生產。

這天,是位於廣州北郊的南洋公司第一紡織廠開業投產的日子!

馮雲山特地起了個大早,和聖王王府眾下屬一同來到第一紡織廠內,察看紡織廠投產情況。

第一紡織廠廠房是現成的一處原滿清官倉改建而成,負責第一紡織廠組建和生產的是名洋英國人,叫查理德,是喬治特地從曼徹斯特找來的一名紡織技師。伍崇曜的一名堂弟伍元基任副廠長,相當於南洋公司的代表。

廠長是查理德,副廠長是伍元基。

馮雲山等人來到廠房大門,查理德和伍元基倆人已經帶領著一批紡織廠僱員在列隊等候了。

伍元基個子不高,典型的廣東人面相,塌鼻樑,皮膚黝黑。見到馮雲山,忙迎了過來:

“見過聖王,便由屬下陪同聖王視察紡織廠的投產。”說完,又將洋人查理德介紹給馮雲山。

馮雲山安慰了倆人一番:“查理德先生,元基,本王期待第一紡織廠的順利投產!”

接著,伍元基一邊陪同馮雲山進入廠房區,一邊介紹廠房佈置。

第一紡織廠分按生產工序,分為幾部分。除了最主要的是紡紗車間和織布車間,還有原料車間,庫房,機器修理車間,動力車間等。

一共有工人三五四百人,掌管著新式的軋棉機4臺,蒸汽驅動的環錠紡紗機8臺,蒸汽動力織布機6臺。

“聖王,第一紡織廠的生產工藝並不是太複雜,便是從原料棉球開始,先是經過軋棉機讓棉籽與棉花分離,得到乾淨的棉花纖維,再經過梳棉、條卷、精梳、並條、粗紗和細紗、絡筒、搖線、織布等眾多工序,最後得到布匹。”伍元基熟練地向馮雲山介紹第一紡織廠的生產工藝。

馮雲山見伍元基說得頭頭是道,暗自點頭稱讚。

由於沒有開設用洋機器紡織廠的經驗,伍崇曜派堂弟伍元基擔任副廠長,呆在查理德身邊。一方面,學習紡織廠的日常管理業務,一方面也是監督對方的工作。

見伍元基能熟練說出紡織廠的生產工序,表示伍元基還是學到不少東西,加上今天是第一紡織廠開業的日子,馮雲山自然心情不錯。

第一紡織廠任命洋人為廠長,馮雲山自然有些不樂意,但苦於無人清楚紡織廠的運作,離開了查理德,無人知道怎麼紡紗織布,甚至連蒸汽驅動的環錠紡紗機如何投入使用都不清楚。雖然,在買來機器之後,提供機器的喬治派人講解過這幾臺洋機器的使用方法,但才沒過幾天,南洋公司派來的幾名管事和僱工便又忘了。

無奈,伍崇曜只得與喬治商量,讓查理德出任廠長,一遍又一遍地教會南洋公司派來的管事如何投入機器並使用。

很快,吉時到,馮雲山宣佈:“本王宣佈,南洋公司第一紡織廠正式開業投產!”

隨著馮雲山聲音的落下,查理德和伍元基兩人率先將早就開啟的蒸汽機動力併入紡織機器上,其餘南洋公司的管事帶領著一干僱工也紛紛將各自掌管的工序投入生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轟轟的蒸汽機聲音響了起來,軋棉機開始揉捏撕扯起來,環錠紡紗機和織布機都在蒸汽機的帶動下,飛快的運作起來。

…….

“聖王快看,出紗了!”伍元基一聲驚喜地叫道。

緊接著沒多久,查理德也驚喜的歡呼:“成功了!出布了!”

馮雲山等人跟著一看,只見最後工序的織布機上慢慢出現了一片紗布,隨著後續再次織布,越來越多的布匹被那臺機器吐了出來。

伍元基上前將這一米二左右的布匹取了一段,獻給馮雲山察看。

這是一匹粗斜紋的洋布,馮雲山摸了摸手中的洋布,比百姓手工織的土布更加細密平滑,色澤也好看許多,幅面比土布寬一倍,更加美觀適用。

“查理德先生,第一紡織廠每月能有產量多少?”馮雲山問道。

他從剛才伍元基的介紹中知道,手中的這種粗斜紋洋布是最普通的洋布,有4臺織布機可以生產,還有2臺織布機是織造細斜紋洋布。

“聖王,這是剛開始生產,還有些工序需要手工進行,工人也不大熟練,因此紡紗機和織布機都是採用較慢的速度進行生產,與其他工序匹配一致。目前按照剛才的速度,粗斜紋布加上另外的細斜紋布,總計起來每天可以產布近300匹。若是日後等工人們都熟練一些,每天的產量可以達到500匹不成問題。”查理德恭敬地回答道。

“每天500匹?”馮雲山腦中飛快的估算起來。“那第一紡織廠一個月的產量便可以達到一萬五千匹棉布,以目前廣州從洋人手中批發洋布的價格2.1銀元的價格來算,便可以達到每月3.15萬銀元,合計2.2萬兩白銀的產值。”

“除去原材料棉籽和僱請的工人成本,機器設備折舊成本不算,一個月竟然便有1.4萬兩銀子的毛利潤。”馮雲山暗自計算著第一紡織廠的盈利能力,“這還是按照洋人批發價來計算,如今在兩廣地區的洋布還是供不應求,如果直接在各州府銷售,特別是往北方和江南的滿清統治區銷售,遠遠不止2.1銀元每匹的價格。那樣的話,盈利將會更加豐厚!”

馮雲山頓時眼睛一亮。

難怪洋人拼命要開啟滿清的通商口岸,目的就是傾銷鴉片和洋布這兩種商品!

起碼還有幾年的時間,洋布還有暴利空間。熟知這段歷史的馮雲山知清楚,在歷史上的這個時期,整個中國向洋人進口的六千萬銀元貨物中,洋布便佔三分之一的比重,僅次於鴉片,並且,洋布的比重越來越高,到後期甚至超過鴉片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

因此,洋布的利潤空間,還非常巨大。

馮雲山決定,除了這個第一紡織廠,要求南洋公司儘快將第二、第三、第n紡織廠都儘快建成投產,搶佔自己的國人市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