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6章 壟斷的南洋公司想不發財都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6章 壟斷的南洋公司想不發財都難

這天,馮雲山陪著程嶺南,正在王府的後花園散步。最近程嶺南精神不大好,總是一副睏倦的樣子,趁今天天氣好,馮雲山便叫上她,兩人靜靜地在後花園溜達。

但這難得的閒暇時光,很快便被打破了。

劉勝邦來報,工務部副部長曾玉珩和南洋公司總經理伍崇曜兩人找來,說有要事稟報。

馮雲山苦笑著對程嶺南笑笑,表示自己陪不了她的歉意。程嶺南體貼地道:“聖王,你忙大事去吧,待會妹妹會來陪嶺南的。”馮雲山這才同三人來到王府議事堂。

馮雲山本以為又是南洋公司有什麼事情。

他是南洋公司的董事長,但只是個掛名,南洋公司的日常事務都還是由總經理伍崇曜打理。他身為聖王,沒怎麼過問,除非遇到上幾十萬兩銀子的收益或者支付,他才稽核一下把把關。

南洋公司如今在伍崇曜的張羅下,逐漸正規起來。

不說在整個聖國區域,連滿清境內都有很大的生意,而最大的業務往來,卻還是與西洋的貿易。

從南洋公司成立以來,雖然進口的紡織洋布、糧食、機器設備、武器、鴉片和日雜用品以及棉花等,比出口的東西價值要多,貿易是逆差,但隨著南洋公司的四處收購生絲、茶葉、瓷器和手工藝品和少量農產品,整個貿易逆差慢慢被南洋公司轉換過來,雖不至便成順差,但已經快要接近持平了。

這主要還是因為馮雲山以聖國的名義,與英法美普等主要國家簽訂了通商協議,逐漸放開了廣州、惠州、韶州、梧州、瓊州、廉州、南寧、桂林、桂陽、廈門等地的通商口岸。

不過,所有貨物,都必須從經手南洋公司或者在南洋公司備案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之後,才能在各大通商口岸流通。

儘管如此,洋人們仍然覺得要比滿清轄區的寧波、上嗨等通商口岸要方便得多,而且所繳納的費用也低,需求量卻更大,自然西洋商人紛紛前來,與南洋公司合作貿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西洋商人賣東西給南洋公司多了,總不能空著船回去,於是,便要買大量的貨物運回歐洲。

加上這段時間,太平天國與滿清開始發生大規模戰事,整個長江一帶戰亂頻繁,長江沿岸的四汌、湖廣以及兩江一帶,洋人需要的生絲和茶葉,都無法運到上嗨。於是,這些地方的生絲和茶葉,紛紛以各種渠道運到廣州中轉,再銷給洋人。

但馮雲山看到曾玉珩,不由奇怪起來。什麼時候,曾玉珩和南洋公司也有瓜葛了?

等兩人解釋完來意,馮雲山才明白,原來這個“南記五金鋪”的生意這麼火爆,竟然讓已經擴建改造過一次,並且投用上了蒸汽機裝置的桂陽正和鎮上的五金廠,還是供不應求。

要知道,原本只有一百四十多名僱工的五金廠,直接擴大到四百餘人,並且,這還是在投用了大量機器設備的前提下,將旁邊的正和鋼鐵廠生產的鐵水和大部分鋼材都用來生產五金件了。

但就算是這樣,還是供不應求。

馮雲山知道他們的來意後,想都不想,道:“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稟報本王。五金廠產量不夠,便要擴大產能。不過,宋金生說得對,五金廠最好就近建在鋼鐵廠旁邊,這樣,南洋公司自行在第一鋼鐵廠旁邊再建一家大型五金廠,玉珩,你們工務部負責配合好。崇曜,南洋公司若是不夠,再在廣州城郊也可以再建五金廠,所需鋼鐵從韶州運到廣州走水路也很方便。”

馮雲山一句話,便定下了基調。原本建設這麼大的工廠,還要工務部審批,如今有了聖王一句話,自然什麼都不需要了,直接開建。

對於“南記五金鋪”,馮雲山卻很想知道如今的盈利情況如何。

伍崇曜一臉喜悅地回道:“聖王不問起,伍某也要稟報。這五金鋪能盈利不少啊!”

“正和鋼鐵廠每天產的四千斤鐵水,一千餘斤熟鐵和粗鋼,還有桂陽其他小作坊冶煉的幾千斤生鐵,都被五金廠用來生產各類五金制品,基本上一生產出來,稍加檢驗,便被兩廣遠洋公司運往各地中轉站,再由‘南記五金鋪’僱傭馬車或者船隻,運往各處店鋪。”

“特別是最近兩個月,五金件銷售火爆。根據何助理報給南洋公司的賬目,上上個月,共售出五金件共計21萬斤,共計3萬八千兩白銀;而上個月,售出25萬斤五金件,共計4萬五千兩白銀。除去鋼鐵和人力、鋪面和打點等成本,基本上每月都能盡盈利3萬兩。”

“而且,這還只是兩廣、兩湖、福鍵和茳西等少數地方,再過段時間,像四汌、安幑、菏南、陝西等省份開展起來,怕是盈利還要要翻上一兩倍。”伍崇曜滿心欣喜。

“不錯!”馮雲山聽了這個數字,也為南記五金鋪能賺錢而高興。這還是剛起步,每個月就能賺三萬兩,是很不錯了。關鍵是這個“南記五金鋪”能持續開下去,便能融入當地社會,這樣一來,自己就有了一個很好的眼線。

而且,馮雲山之所以讓何見機在“南記五金鋪”實行顧客登記制度,便是讓這些來買鐵器的鄉民有種認同和歸屬感。同時,也讓何見機能快速地瞭解本地的鄉民,擁有一批擁護者,不管是發展消費的會員顧客,還是發展收集情報的細作,都很有利。

不過,工務部副部長曾玉珩和伍崇曜兩人來,不單是為五金制品的事情來。

伍崇曜突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為難的稟道:“聖王,還記得幾個月前,崇曜說您說的鐵路的事情嗎?上次崇曜將聖王的意思轉告給了崇曜的洋人幹兄弟,約翰對聖國要修建鐵路的事情非常感興趣,他立即組織了一批專業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急忙趕過來,還託人傳話過來,說是大概明後天便能到廣州。”

“哦?那太好了!本王早就盼望著早點修建鐵路。不過,他願意投資多少?崇曜,你那拿幹兄弟怎麼說的?”聽見上次託伍崇曜聯絡的願意投資修建鐵路的美國佬訊息,馮雲山大喜,連忙問道。

“約翰好像說要到實地看過才能做出預算。不過,聖王,這傢伙是個見錢眼開的角色,看起來有幾分義氣,但一遇到銀子,義氣立刻不見了。等他來了,要狠狠殺他的價。”伍崇曜提醒道。

馮雲山點點頭,想起最近一直是在開銷,幸好有不斷攻打滿清各地,有了不少繳獲,才不至於坐吃山空。但是,馮雲山知道,還是要多找點生財之道才行。

剛好伍崇曜在,便問起南洋公司的經營情況。

一說到南洋公司,伍崇曜有幾分得意之色:“聖王,南洋公司經營良好!從成立以來,主營茶葉、生絲、瓷器以及其他手工藝品和農產品等,比起十三行時期增長太多了!而且,因為全部由我南洋公司一家壟斷,售價和出貨量全部由我方控制,南洋公司雖不至於有絕對的話語權,但起碼掌握很大的先機。”

馮雲山知道伍崇曜說的沒錯。目前這種情形,差不多相當於南洋公司壟斷了整個廣州對外貿易。原本的十三行中,大部分的商行都跟隨伍家,合股到南洋公司當中,而剩餘其他商行都是資金不足規模不大的,還沒什麼資格直接與洋人做買賣,也是要透過南洋公司作為中間代理,自然,售價什麼的都要服從南洋公司的定價。

即便是有幾家商行不開眼,邀請糊廣茶商一起聯合起來,準備直接與洋人交易,但洋人一聽沒有南洋公司參與,自己先退卻了。而糊廣的這些茶商考慮再三,竟然發現還是賣給南洋公司更為划算,價格也公道,還沒了風險。

加上長江和江南一帶戰亂,向糊廣和蜀地以及茳西、福鍵等紛紛改道,取道廣州銷售貨物。再加上南洋公司憑藉自己的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兩廣遠洋公司龐大的水網運輸優勢,主動至於聖國佔領區與滿清邊界區,收購各地行商的貨物,運到廣州再轉賣給洋人,賺取差價和貨運費用。

“往年,整個廣州的十三行等商行,一年賣給洋人各類茶葉約為43萬擔,但今年前8個月,光我們南洋公司的茶葉業務,就已經賣給洋人各類茶葉45萬擔子,預計全年能達到60萬擔。目前賣掉的45萬擔茶葉,平均每擔34銀元,一共賣得銀元1530萬元,摺合白銀1071萬兩,除去採購茶葉的成本,毛盈利為364萬兩。”

“而南洋公司的生絲業務,更是比茶葉生意還要出乎崇曜的意料!現在想想,應該是長江發生的戰亂,導致內陸生絲無法運到上嗨,加上我南洋公司主動攬貨,才會都彙集到廣州來。”伍崇曜不愧是十三行裡面的老大,有他的渠道,報出一個數字:“去年,廣州和上嗨一共出口生絲48500擔,其中上嗨佔了9成,廣州只有區區4900擔。不過今年前8月,上嗨出口多少給洋人,崇曜還不知道,但我們廣州,唔,也就是南洋公司,賣給洋人一共17800擔生絲,將原本去往上嗨的生生搶了過來。”

“這17800擔生絲,我南洋公司平均售價是540銀元每擔,合計一擔是378兩白銀。這個生絲業務,便給南洋公司帶來673萬兩收入,毛盈利為302萬兩。”

“至於瓷器,也有80萬兩的盈利,加上民間的工藝品和小玩意,一共差不多也有100萬兩的盈利。”

伍崇曜說完這些熟記在心的數字,過了半響,都沒見聖王有何反應。

馮雲山已經驚呆了!他沒想到,這個時代的進出口貿易如此賺錢!南洋公司,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

這樣一來,光是今年前8個月,光是南洋公司,光是賣給洋人的這幾類貨物,便賺了760多萬兩銀子。

馮雲山突然想到聖國只佔南洋公司八成的股份,還有一成要分給伍家,另外一成要分給許家、潘家還有其他投靠聖國的十三行商,不由心痛。不過馮雲山知道,好處也不能全自己獨吞了,否則,便不能將這些家族綁上自己的戰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