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

當然,馮雲山也不是說讓第一機器廠只生產蒸汽機,而是,先有蒸汽機,再生產其他的機器,才有意義。

比如,正和五金廠就生產過手工的小型碾米機,在兩廣和糊南等地賣得還不錯,甚至,有些眼光好的小販,乾脆買了臺碾米機,用牛車拉著,兄弟或父子兩人走街串巷地招攬生意,專門幫大戶人家或者經濟寬裕的人家裡碾米,賺點辛苦錢,一天下來,竟然也不少,都可以很好的養活一家人了。

不過,那手工的小碾米機實在是辛苦錢。要人工搖動曲軸的手臂,還要速度均勻。快了,穀殼去得太多,米都壓碎了,慢了,半米帶谷的,穀殼又難以去掉。

這樣一來,手搖著機器就特別的費勁。即便是兩個人輪流搖下來,也是胳膊酸脹得手都抬不起來,第二天就別想再繼續幹活了。

所以,買了這種碾米機的人都盼望著能不用手搖就好了。但即便是改動下用牲畜去拉,也是一下快一下慢,力氣是有了,但碾的米也完蛋了。

不過,馮雲山卻知道,這碾米機,只要給個一定的勻速的動力,便能很好的工作。後世一半是用電機帶動,速度恆定,而用電機便能以蒸汽機代替。

於是,在馮雲山的提議下,布朗喚來馬汀,兩人一起根據馮雲山的描述,很快便繪製出蒸汽機驅動的大型碾米機圖紙。

看到這個圖紙,明白了工作原理的布朗和馬汀兩人,驚呆了:聖王這腦袋怎麼長的?怎麼連我們鑽研的這行也懂,隨隨便便就能發明如此簡單好用的機器,這簡直是讓人難以想象。

接著,馮雲山又想起一種新式的麵粉機,不但能加工小麥,還能加工玉米、高粱、大米等原料來制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馮雲山大致說了下原理:一種對輥式磨粉機,磨粉部分系用帶有斜度的牙齒的兩磨輥把小麥捲入逐漸縮小的磨口產生擠壓,在兩個轉速快慢不一樣的磨輥作用下,產生磨削力將小麥破碎成粉,破碎成粉的糧食流入一處收集的篩子裡。

而被旋轉地風扇攪拌拋出使篩絹流入出面口,渣送至後面出渣口。出的渣再次加工,這樣依次迴圈,可達到超細的麵粉。

布朗和馬汀兩人又是一驚,忙拼命吸收著馮雲山將的一些機器工作原理,這種簡單的輥式結構,為他們兩人開啟了一扇機械設計和應用的窗戶,一下,視野開闊了許多。

原來這種兩個軸輥式對轉,還能起到這個作用!

麵粉機在英國早就有了,前陣子,南洋公司海採購了10臺,但馮雲山看過,都是一次性成形,就是兩塊大鐵疙瘩猶如最原始的石磨一樣,將小麥夾在中間,進行磨碎,再從中間的孔漏至下方收集起來。

很明顯馮雲山說的那個對輥式磨粉機,比從英國採購的老式麵粉機要強得多。

而後,馮雲山也一時間想不起其他的一些什麼機器。

布朗便稟報馮雲山,說是準備一邊規模生產蒸汽機,一邊組織開發生產聖王剛才提到的碾米機、麵粉機,還有前陣子從英國美國買來的織布機、紡紗機、以及各式機床等,他和馬汀等人一起對照機器實物,描繪圖紙,將這些機器照著樣子複製出來。

看到第一機器廠已經基本建成,還能生產蒸汽機了,而且,隨著對進口的英國各類機器進行破解還原,要不了多久,就能將這些都仿造出來,馮雲山很欣慰!

馮雲山讓伍崇曜派了一名南洋公司的執事,充任第一機器廠副廠長,然後,又從這些機械學徒中挑選幾名骨幹,作為機器廠個車間負責人,協助布朗,將已經建成的第一機器廠管理了起來。

這麼重要的機器廠,馮雲山當然要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機器廠建立完之後,雖然布朗依然是廠長,但馮雲山從南洋公司派來執事,因為從南洋公司總部派來的,又是本土人士,就能起到監督的作用,防止布朗權利過大。這倒不是不相信布朗,而是,好吧,馮雲山確實不是太相信洋人,還是抓在自己人手裡才放心。

不過,馮雲山有過交代,副廠長還是要尊重布朗,畢竟,他是管理機器廠多少年經驗的老手了。只要他不做出有損南洋公司和聖國的事情,都還是聽他的。

這時,劉勝邦來報,說是韶州府那邊有急報過來。

馮雲山接過一看,不由笑了:自己最近還真是好事不斷!

訊息一連有三個。

一是在韶州烏石鎮上的第一鋼鐵廠已經開始投產了。目前產量鋼鐵產量已經達到每天20萬斤左右,隨著採礦和煤炭焦炭產量的增加,後續產量會越來越多。

每天20萬斤?聖國新的聖制標準已經推行,都採用公斤和噸計算,怎麼這宋鐵生報過來的資料,還是喜歡採用原來的計量單位。馮雲山有些無奈,看來,這計量標準推廣,任重而道遠啊。

馮雲山核算了一下,20萬斤便是100噸的樣子,這麼說來,每天的鋼鐵產量現在只有100噸,那一年也就是個三萬六千五百噸的樣子。看起來很多,但遠遠沒達到馮雲山想象中的標準。

馮雲山記得,歷史上的張之洞,用了二年多時間,建造了個漢陽鐵廠,在缺經費和缺焦炭的情況下,鐵礦也得從旁邊的大冶運來,很不方便,而且,漢陽百姓一直抵制興辦鋼鐵廠的情況下,還保持了七八萬噸的產量。後來,漢陽鐵廠拋棄了原來的採用產量低質量差的貝塞麥系酸性鍊鋼法,進行了鹼性法改造,產量和質量都提升,達到了十六萬噸每年的產量。

而如今,自己的第一鋼鐵廠,雖然比漢陽鐵廠提前了四十多年,但從一開始,便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設計,還有鍊鋼經驗豐富的宋鐵生、克虜伯兩人一道管理,而且,自己集整個兩廣的財力為之建設,投入民壯工人上萬,產量才這麼點,儘管對比如今這個世界的水平算高,但對照自己的標準,卻還是低了很多。

馮雲山決定,這個南洋第一鋼鐵廠,單單像現在設立的煉焦廠、鍊鐵廠、鍊鋼廠三大工區還不行,不如仿照漢陽鐵廠的規劃,除了這三大基本分廠外,再設立鑄鐵廠、打鐵廠造鋼軌廠和煉熟鐵廠等分廠,再招些工人學徒和洋人技師,湊成有上萬名工人和十多名外國技師的,亞洲最大的鋼鐵之城。

這事,卻是急不來。不過,自己還是得提醒宋鐵生和克虜伯兩人,如何儘快提高些產量。畢竟,自己整個聖國的鐵路修建、武器製造都等著第一鋼鐵廠產出來的鋼鐵下鍋呢。

話又說回來,這個第一鋼鐵廠一個廠的產量,足以超過滿清全國的鋼鐵產量了。單單從這方面說,自己的武器硬體實力就比滿清要強了。

第二個訊息卻是在第一鋼鐵廠旁邊的兵工廠,已經建立起來了。

之所以能建立這麼快,還是上次來訪問的普魯士卡爾王子、駐華大使卡倫威兩人的幫助。他們將隨著訪問帶來的技師和工程師都留在了烏石鎮,因為這家兵工廠的許多機器,卻是整體從普魯士買來的,由普魯士的兵工廠專家整體規劃,從南洋公司進口的各機器中挑選組裝,湊成了這家大型兵工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