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

見完琉球眾人,羅大綱提出準備啟程趕往福鍵。佔領了福州,如今整個福鍵都歸了聖國,羅大綱建議將水師駐地從廈門移往福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馮雲山想起曰本的黑船事件,便對羅大綱說起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讓羅大綱速速趕回福鍵,準備率領甲五師出征赴曰本,差不多與佩裡同時趕往曰本,為聖國爭奪利益。

同時,又讓他轉告乙五師,準備搶佔浙茳的舟山群島,控制長江的入海口,雖然不能將上嗨控制封鎖起來,但至少是一種威懾,壓縮洋人在上嗨和寧波兩處港口的貿易總量,迫使洋人慢慢地,將與華貿易從上嗨再轉移回廣州和廈門這邊來。

另外,馮雲山又跟羅大綱交代,準備等從美國訂購的軍艦一到,便重新組建一支新的海上水師,到時可能會從甲五師中抽調一半的人手到新水師中。因此,回去後,讓羅大綱在琉球和福健等地招募些水師,補足人手,做好準備。

送走了羅大綱,馮雲山猛地想起一件事情來。

手頭上的人才太過缺少了。早在視察韶州府時,便想著要重新開次科舉,但一忙起來,便拖延至今。

趁現在左右無事,馮雲山便將醫教部副部長許祥光叫來,商議聖國進行第二次科舉事宜。

這次,馮雲山不再親自兼任主考,而是任命許祥光為主考官,新投降不久的原糊南布政使、現任聖國中央銀行副行長的徐有壬,出任副主考官,另外,馮雲山又抽調黃埔軍校的常務副校長李善蘭也任副主考官,三人一同主持聖國的第二次科舉考試。另外,內務部負責協助張羅和佈置考場。

此次科舉,雖然比較匆忙,但馮雲山要求透過《南方日報》,儘早宣傳,對科舉之事廣而告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前來參加。並且,隨著聖國勢力範圍的擴大,治下的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聖國越來越得到治下百姓的認可,相信願意參加科舉,前來投效的讀書人,會越來越多。

……

正月二十五日這,天氣還有些寒冷。由於戰亂,長江水面上,船隻出奇的少。

一艘從武昌開往荊州府的客船,孤零零地逆流而上,行駛在渾濁的江面。

船艙裡,裹了裹身上有些單薄而破舊的棉襖,李賢發了個抖,摸摸額頭,似乎又有些燒起來了,不由重重地嘆了口氣。

李賢是菏北邯鄲人士,自幼聰慧,十三歲變考取了秀才,十七歲便成為大清的舉人,但可惜從此運道就沒了,連續三次赴京會試均名落孫山。自此,李賢斷了科舉而仕的念頭,變賣了過世的父母遺留下來的兩畝田產,狼藉江湖。

兩年前,李賢無意中看了本洋人編譯的物理書籍,甚覺有趣,一時興趣大起,搜尋西洋書籍鑽研起來,竟然對西洋的所為科學自然很是精通起來,同時,李賢也深感滿清朝廷的腐朽不堪,更是斷了仕途的念頭。

本來在武昌城中做了半年私塾先生,誰知道長江下遊的太平軍準備進攻武昌,李賢跟隨主家急急忙忙地逃了出來,最近想起荊州府還有一遠房親戚在,便搭上去往荊州的客船,誰知道半路竟然惹上風寒,發起病來。

幸好主家對他還不錯,派了名傭人熬了些薑湯,總算好了些。

“李先生,要我說,你還是別去荊州府找什麼遠房親戚了,如今四處戰亂,聽說,南邊的聖國,也在攻打荊州府,不如跟隨我們一道前往嶽州府。如今嶽州府是聖國的地盤,比較安穩。”一名高顴骨的馬臉中年漢子看見李賢那副可憐模樣,不禁勸道。

“多謝東家好意!只是,李某在嶽州府一無親戚,二無朋友,去作甚?李某還是先到荊州府看看情況再說吧。”李賢拒絕了主家的好意,他志不在做家庭私塾。

那主家見他拒絕,也不再多勸。

一日後,很快便到了嶽州城外碼頭。

客船在嶽州城西碼頭停留大半日,船家要採買蔬菜肉食米糧等吃食,而主家一家到了嶽州便下了客船,李賢感覺病好了,便下船來,一邊送送主家,一邊想看看嶽州的人文風景,特別是那岳陽樓,是必定要去走走的。

別了主角,李賢抬頭一看,岳陽樓已經看在眼裡。李賢急忙進了嶽州城西門,上了西城牆,便來到岳陽樓下。

剛想進樓,卻發現一樓大門處,一群人圍在那裡,四根大柱的當中兩根柱子上,分別貼著兩份告示。

李賢可顧不得這些,他急於上樓,剛想推開人群進去,卻被告知,必須要仔細地看過告示,才被允許登樓。

李賢一看,大門裡面,還真有數名身著淺綠色軍服的士兵,手持牌刀而立。

李賢苦笑不得,還有這樣奇怪的要求?

無奈之下,跟隨眾人一起,抬頭望向告示,左邊卻是一份《南方日報》的通知告示版面,上面內容卻是宣稱聖國即將在二月初五舉行第二次開科取仕,天下所有士子,均可到聖國的廣州、桂林、長沙、南昌、福州這五城,參加由聖王王府組織的開科取仕。並且,只要透過現場初試,考生的所有盤纏費用和吃住,都由聖王王府承擔。

這,還真是個美事。不過,李賢本就已經斷絕了科舉仕途之心,就算參加,也考不上,又何必理會呢?

李賢搖搖頭,再看向右邊的柱子上,卻是一份開科取仕的告示。

上面卻是寫著,廣大士子不惟門第,無論出身,自由投考,擇優錄取。並且,本次科舉,分為國學和西洋學兩類。

李賢見到西洋學,倒是勾起了幾分興趣。再往下仔細一看,國學,還是一如既往的經義、時務論策、史書、八股文等。而西洋學,卻還分為數項種類,物理,化學,算術,天文氣象地理,機械,軍事,金融,醫學等等,還列舉了參考書籍:《博物新編》。

旁人看不懂,可李賢最近兩年鑽研西洋諸學,可謂是正好對上。

《博物新編》?這不正是自己去年無意中得到,為之著迷不已的那本書嗎?

他頓時渾身一顫:這不正好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麼?國學自己考不上,這西洋學,卻正好可以試試。

一瞬間,原本平靜如水的他,立刻心潮澎湃。李賢急著再往下看,具體的報考方法:

自行至嶽州城內的府學中報名,填寫報名表,經過現場考核初試合格者,由府學出資,提供盤纏,送至省城長沙,進行終試。

顧不得去登那勞什子岳陽樓,李賢問明府學所在的位置,急沖沖的擠開眾人,往府學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