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

“陛下,洪峰已經快到開封城了,這裡太過危險,還是早些撤走吧!”貼身侍衛劉勝邦來到馮雲山身邊,和義王石達開、乙七師師長蔣天益,一同勸道。

他們也搞不清楚馮雲山怎麼會來到這開封城。只是聽說這洪災馬上來臨,心中擔心無比,萬一黃河沒有如陛下預料的那樣,在後面的蘭陽縣境內一處叫銅瓦廂的地方決口,而是在這開封府或者半路上決口,將剛登基不久的馮雲山給沖走了,那豈不是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話?

而馮雲山來開封,其實根本沒想那麼多,他只是清楚這處地方不會決口,而這裡是決口之地的上游,沒那麼危險而已,順便,領著討虜軍押送賑災的糧食趕到開封,就被暴雨阻塞在開封城了。

而且,沒有人比他更珍惜自己的命了。剛當上皇帝,大好的生活還在後面,別說死,就是再來次穿越讓他回現代,他也不願意了。但心中的對這個時代的責任,讓他又不得不來這個洪災的中心和黃河決口歷史災難的現場,否則,他一輩子都不安心。但為了自身安全,他沒有對外聲張,甚至除了陪同的石達開外和蔣天益、劉勝邦等人外,連魏源他們都沒通知,只是悄悄地讓劉勝邦調派了兩千原本的聖王王府衛士,如今改名為帝國御林軍的精銳,護衛著他來到這黃河邊上。

但其他像劉勝邦和蔣天益這些手下不清楚這些,由於開封歷來是黃河決口最為受害的地方,陛下這到這兒,在他們眼中,自然是為了百姓親臨危地之舉,讓他們感動之餘,不免又很是擔心。

“別慌,不是說了有禹帝託夢給朕,是在蘭陽境內決口麼?這裡是開封,安全得很。山東巡撫崇恩到哪兒了?”馮雲山轉移話題問道。

“稟陛下,崇恩已經與欽差魏大人會合,如今應該在曹州府與大名府東明一帶監督開挖黃河古道。要通知他們來此見駕麼?”劉勝邦問道。

“不必了,讓他們安心做事,現在沒什麼比救災更重要。朕本來不該來的,只是朕心中真的放心不下。”馮雲山不想因為自己反而影響救災。

“陛下心繫百姓,實乃帝國百姓之福!”石達開等人由衷嘆道。

馮雲山擺擺手,自當上皇帝之後,身邊的人,連石達開都開始奉承的話多了起來,難道是自己的權威越來越盛?

他對蔣天益道:“蔣師長,朕命你全權負責這河南與陝西兩地黃河一帶的賑災,所有地方官全部由你指揮。若有不配合,可先抓捕後稟報。只是有一點,必須給朕將災害減到最低,若是有大量災民,朕拿你是問!”

馮雲山的這話,卻是有些嚴厲了。

蔣天益連忙拍胸口保證下來:“陛下,微臣願立軍令狀,若是賑災不利,提頭來見!”

馮雲山滿意地點點頭,對眾人道:“倒不是朕過於嚴厲,實在是不放心。自古百姓碰上這種天災,便是人間慘劇。”

“朕記得前清妖道光二十八年的長江水患,荊州府幾個州縣顆粒無收,災民四處逃難,挖草根,剝樹皮,摸魚抓鼠,拋妻棄子或變賣兒女者到處都是,甚至還有城中災民取街上糞渣食之者,鄉野之處更是發生強人相食的慘劇,死人屍骨充塞道官道,實在是駭人驚聞!”馮雲山有些痛苦地說出他曾經記憶深刻的關於洪水的印象,強調道:“這些,朕決不允許在中華帝國出現,絕不讓朕的治下,餓死大批百姓,出現類似的人間慘劇!因此,拜託蔣愛卿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蔣天益滿眼含淚,跪地拜倒:“陛下放心!”

當下,馮雲山又下旨,決定對整個黃河流域一帶受災區域進行全免賦稅一年,緩徵一年。當然,具體的減免的標準,仍由財稅部去制定,根據受災嚴重程度,分類對待,分級進行減免稅賦,但因為災後重建需要勞力,自然又將減免的稅賦替換為勞役,輔以粥米、工錢。同時,馮雲山又強調,為了平衡物價,對陝西、河南以及鄰近災區的沒有受災的州縣,也進行暫緩徵收,確保整個受災的地區附近物價平穩。

最關鍵的是,馮雲山要求對留用的地方官吏,必須嚴加監督糾察,發現有趁機牟利的地方官員、討虜軍將士以及本地劣紳,對於這些發災難財的人,必須嚴懲。對於治腐,從一開始,馮雲山便進行高壓政策,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不過,他還是能做一分是一分。

這天夜裡,馮雲山最終還是沒能扛住劉勝邦和石達開兩人的勸阻,離開了開封城,搬到開封東北方向與蘭陽縣城之間的一處山崗之上,這處山崗地勢較高,不過也不是天然的山崗,想必是自古攔截黃河堤壩日積月累堆成的土崗。

在這土崗上安歇了一晚,第二天矇矇亮,馮雲山便被一陣馬蹄聲驚醒。

十餘匹快馬從東邊的蘭陽城方向疾馳而來。

不一會,石達開滿臉著急地求見馮雲山:“陛下,大事不好,黃河決口了!正是陛下所說的,蘭陽縣城北邊二十裡的一處叫銅瓦廂的堤壩。”

“什麼時候的事情?決堤多久了?”馮雲山心中一驚,果然還是發生了,而且還真是這個叫銅瓦廂的河段決堤。看來這黃河並未因為自己的穿越,而收到絲毫影響。想到自己提前做的預防,還請了魏源前來提前治理,修築引水渠,將黃河引入宋代的黃河故道,又提前疏散了決口下游的百姓,至少要比歷史上的受災情況要好得多。

而且,既然上天安排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不正是要自己來拯救萬民於水火麼?想到這,馮雲山的心,安定下來。

“報信的信使說,是昨晚後半夜時分,蘭陽城北土崗上駐守的一個營的將士都聽到一聲巨響,巡堤的士兵和民夫趕緊前去檢視,便發現了黃河堤壩已經潰口,有十幾丈寬,而且被洪水一衝,越來越寬。”石達開嘆了口氣,“幸好,因陛下提前警告過這處地方會決口,將士們和民夫都沒有紮營在這段河堤下方,而且決口時巡邏的人正好過了潰堤段,沒被洪水沖走。”

“下游地勢低窪處便是大名府的東明縣境了。前幾天已經聽人說起,魏源那邊的河道基本完成開挖引流,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承受這麼大的黃河水量?”馮雲山皺皺眉頭:“不行,還是得想辦法儘量加固一下決口處,不要一下子潰堤,讓所有的洪水都衝向北邊!”

說完,馮雲山揮手下令,讓石達開趕緊調集乙九師和寧波佃戶水師以及原本的太平水師,近三萬餘人,立即趕赴黃河決堤處,加固決口旁邊的河堤。

馮雲山的目的,自然是想讓決口處不要一下子全崩開,讓黃河高漲的洪水全部往北而洩,這樣的話,不但將整個黃河上游的洪水瀉下,還會將黃河下游的水都引來,開挖的河道必定承受不住,必須要加以控制才行。

就算是決口抵擋不住,也要慢慢地決,限制衝往山東境內的水流,先將下游的河道沖刷上來,再慢慢變大,不能一下次全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