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

廣州府一帶的戰事結果已經基本統計出來了。

英國為首的四國聯合遠征軍4萬餘人,中華帝國討虜軍共殲滅海軍2萬餘人,陸兵8000餘人,俘虜海軍1400餘人,俘虜陸兵共7200餘人。

英國遠征軍陸軍司令羅斯、海軍副司令何伯、葡萄牙遠征軍司令賈多素等一干人被俘,、英國遠征軍海軍司令西摩爾、荷蘭遠征軍司令約翰、奧斯曼遠征軍司令阿伍哲奧盧等人悉數戰死,屍骨不存。還有更多的特別是海軍軍官,已經無法考證具體姓名了。包括戰死的海軍具體數量,也無法統計具體數目了,一把火燒得乾淨,更多的被毒煙燻死在江邊,能像何伯這樣逃出來的,百里無一。

8600多名俘虜不說,繳獲的14艘軍艦和數十艘運兵船也不說,香港島上英國遠征軍的糧食、藥品、火藥、槍支、炮彈等戰備物資就讓馮雲山有些眉開眼笑,更何況還有遠征軍4萬士兵幾個月的軍餉共520萬英鎊,無疑是讓馮雲山發了一筆大財。

國內的戰事已經大獲全勝,馮雲山將目光更多的放在南洋和西北、東北一帶。

就在馮雲山回到聖京不久,石達開從浩罕城發出緊急信報,向他示警,卻是沙俄軍隊共計3萬餘名哥薩克步騎兵從奧倫堡和鹹海一帶向中華帝國剛控制不久的布哈爾汗國和巴爾喀什湖出兵。石達開率領駐守在浩罕和喀什的討虜軍將士出兵抵抗,但因為擔心沙俄再增兵,便向馮雲山緊急稟報要求增援。而與此同時,討虜軍步兵第八師師長譚紹光、第九師師長何祿也分別向馮雲山和總參謀部發出急報,要求派兵增援外東北地區。在那裡,沙俄從新西伯利亞派出近2萬人的軍隊進攻中華帝國新佔領的貝加爾湖和外東北地區。

不過,因為西北和東北邊陲地廣人稀,而沙俄的軍隊看似兇猛,數量卻不是很多,西北的石達開和東北的譚紹光何祿等率領的討虜軍人數與敵軍相當,馮雲山並不怎麼著急,唯一擔心的是沙俄還會繼續增兵,那樣的話,石達開他們就只能採取守勢了,勢必會被沙俄佔領很多領土過去。

不過,馮雲山心中明白,對於西伯利亞這種苦寒之地,沒有移民過去定居下來,無論多少軍隊駐紮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駐紮再多,也不能代表就是你已經徹底佔領下來。相反,後勤補給和花銷便會將你拖垮,駐軍不能依靠當地自給自足,光靠內地長距離運輸補給,怎麼也佔領不了多久。唯有興建幾座堡壘,大量囤積補給,再慢慢鼓勵移民拓荒,最終將新佔的領土連成一片,達到完全佔領和消化的目的。

因此,馮雲山心中早有計較,而且也在一步步推行移民之中。

最讓馮雲山激動的訊息,來自總參謀部從南洋的戰事稟報。

南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收拾完殘餘的英國遠征艦隊和幸運逃過一劫的葡萄牙遠征艦隊之後,繼而佔領香港島,繳獲巨大,又一路追擊逃離的香港島駐軍,將僅剩的最後駐留香港碼頭的幾艘軍艦給消滅。在從琉球和福建分頭趕至香港和珠江口的東洋艦隊一部抵達後,便由東洋艦隊接過防務,太平洋艦隊和南洋艦隊兩支主力直接開赴南洋,分頭收復前陣子被英國遠征艦隊攻佔的西貢、古晉、坤甸、巴達維亞和星加坡等海峽殖民地。

不過,最牽動他的目光的,還是戰報上關於李開芳一部與從星加坡衝入柔佛蘇丹國前來進攻的8000英軍步兵的戰事結果。

但到目前為止,最終的戰事結果還沒有傳回來。也許此時戰事已經結束了也不一定,只是路途遙遠,消息傳遞沒那麼快罷了。馮雲山這樣想著,在收到星加坡和麻六甲、檳城等海峽三地全部被太平洋艦隊和南洋艦隊攻佔之後,他的心便放下了大半。調集近三萬的討虜軍士兵,將逃入柔佛蘇丹國熱帶雨林中的英軍步兵逼得幾乎山窮水盡,應該用不了多久,好消息便會傳來。

儘管左宗棠和毛奇這兩個總參謀部的大員還在廣州府處理戰後事宜,沒在馮雲山身邊,馮雲山還是忍不住開始思索起下一步的軍事擴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次能擊敗英國為首的歐洲聯合遠征侵略軍,可以說是中華帝國的重大勝利,從此以後,整個世界便會將中華帝國正式視同歐洲列強等同的世界強國,誰也不敢再忽視半分。馮雲山可以推測,不但英國,沙俄,甚至整個歐洲都沒想到自己會如此輕易並快速乾脆地將英國遠征軍擊敗。在得知整個訊息之後,整個世界對待中華帝國都將採取不一樣的策略。而那與英國一同出兵的沙俄,一旦受到英軍戰敗的訊息後,很大可能會撤兵。除非英國再次發動進攻,否則,相信其他國家都不想獨自承擔與中華帝國交戰的壓力。

而對於中華帝國來說,不但強勢崛起在世界列強行列,實際的控制領地,也要與之對應的擴張才行。此戰趁著戰勝英國和荷蘭、葡萄牙等聯合的侵略軍之機,順勢要好好將損失撈回來才行。

戰前總參謀部為了配合馮雲山的火燒珠江計劃,示弱敵軍,主動收縮,將前期佔領的南洋的幾個重大據點城市幾乎全盤放棄,連不斷進行移民擴充套件的步伐都中斷下來,如今戰事已定,儘管還有那8000人的英軍士兵在柔佛蘇丹國之中沒被消滅,也不影響大局,整個南洋一帶的歐洲勢力為之一清,尤其是英國勢力,幾乎被全部剷除,正是中華帝國大肆擴張的好時機。

馮雲山已經盤算著,不等左宗棠和毛奇回來,便直接讓留守聖京的總參謀部其他人員制訂計劃,第一步是控制整個南洋一帶,最主要的是將仍自佔領蘇門答臘島的荷蘭勢力趕出東印度勢力範圍,接管蘇門答臘島。至於像那些本地的馬來蘇丹國們,馮雲山並不重視,這些本地土著們還處於奴隸社會甚至原始社會,能給他們口飯吃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恩賜了。

對於這些原始叢林的荒野之地,馮雲山的策略還是透過鼓勵從國內慢慢移民墾荒,經過十幾年或者一兩代人的努力,徹底將整個東印度群島等南洋地區全部變成華族的生存繁衍之地。其實對於這些地方,是直接佔領變成中華帝國的國土,如同日南省那樣,還是間接控制如緬甸和暹羅這樣,馮雲山都並不在意,因為他知道,只要中華帝國國力強盛,緬甸和暹羅遲早要變成中華帝國的省份,而如果中華帝國衰敗下去,如同當初歷史上的滿清一樣,庫頁島、烏里雅蘇臺這種自身的領地也將被分割出去。最終的關鍵,還是這些土地上生存的族群,是不是華夏百姓。當然,也不能是後世星加坡那樣的白眼狼型,在怎麼說,也要控制在中華帝國中央政權的掌握之類才行。

而第二步,馮雲山想的是趁機再次煽動印度的反叛,甚至直接打著報復英國侵略、復仇或是追擊敵軍的旗號進軍印度,相信只要在印度擊敗英軍兩次,那幫欺軟怕強牆頭草般的印度王公們便會主動上門來求助了。要是提前聯絡自己曾經的那個錫克俘虜,如今的錫克國王,相信他得知英軍戰敗的訊息後,態度又會變化重新靠上來。畢竟自己若真的出兵幫助他一下,很可能他能成為統一大半個印度斯坦的新的錫克帝國。

只是,馮雲山在權衡著,到底要不要出兵印度。煽動印度王公們叛亂,與直接出兵印度,這性質完全不一樣,對英國這個當今世界頭號強國的刺激也完全不一樣。

如今的印度,英國已經完全將其視為自己的國土,乃是英國眾多的殖民地中,比北美加拿大省更為重要,乃是英國海外最為重要的領地,每年都為英國貢獻鉅額物資財富,因此,對於印度的利益,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絕不會捨棄。

所以,觸動印度,就是觸動英國的根本利益,它絕對會全力以赴地拼命。這是如今剛剛開始崛起、正缺發展時間的中華帝國難以承受的。

別看這次討虜軍一舉殲滅了英國遠征軍,實際上是對方還是大意了,根本沒有很好的情報探知,加上自己的那個出其不意的火燒珠江,導致遠征艦隊全軍覆沒,失去艦隊的護衛與運輸排程,其餘的陸兵成了被動挨打的孤軍,失去退路與後勤的步兵們很快便失去戰爭的勇氣而投降。因此,這次擊敗遠征軍的勝利,有些偶然性與運氣在,馮雲山並不認為下一次英軍大規模來襲還能同樣輕易地擊敗對方,當然,英國人短時間內也難以再組織大規模的遠征軍前來進攻了。但若是出兵印度,等於將其已經到嘴的肥肉叼走,英國必定會不顧一切,甚至讓出巨大利益誘惑法國等其他歐美列強一同出兵前來攻打自己,都有可能。

故而,馮雲山很是猶豫,到底該不該就此機會下令出兵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