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帝國將軍回憶錄最新章節列表 > 明國:風起遼東 第八十章 軍工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明國:風起遼東 第八十章 軍工廠

傍晚六時不到,最後一抹在西邊天際閃耀的陽光被黑雲完全遮住,整片大地籠罩在濃厚的雲層之下。

呼嘯而來的大風捲起地上的塵土,嘩啦呼啦地打在隨風搖擺的樹葉上。掛在警衛室前的氣死風燈在大風中搖晃著,閃爍的燈光彷彿下一秒就會熄滅。

終於,當第一滴雨水擊打在飛揚的塵土上後,第二滴、第三滴乃至之後的無窮無盡的雨水便傾瀉而下。原本還能勉強照亮一片地方的燈光,這時徹底變成奄奄一息的光明,只能表示這裡有一盞燈的存在。

在淹沒一切的雨幕下,穿著橡膠雨衣的衛士們身板挺得筆直,站在風雨中如同一根根樹立在泥地裡的路燈,任憑雨水打在臉上,也沒有露出一絲異樣的表情。

天空中一道閃電劃過,道路的遠方隱隱出現一道燈光。很快,燈光越來越多,漸漸地照亮了風雨中的道路。

二十多騎騎兵左手端著油燈,右手牢牢牽住韁繩,在大雨中保持著整齊的步伐。而在他們之中,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正靜靜前行,一抹溫暖的燈光從馬車窗戶裡透出,隱約能看到兩人正在車廂內談話。

見到馬車靠近,之前站在警衛室下避雨的人們立即打著傘出來,在廠區大門外等候。

衛士們將燈火調到最大。待馬車停穩後,保護在馬車周圍的騎士紛紛下馬,背對著車門站好,隱隱圍出一個半圓形。

楊丹努力伸長脖子。越過那些一身戎裝的騎士和衛士,他看到馬車門被一名騎士開啟,從裡面走出一個披著蓑衣的高大男子。

那男子抬頭看了看雨水,左手扶了一下帽簷,便一腳踏入渾濁的雨水中,大步朝自己走來。

“楊廠長。”那男子隔著數米,一聲中氣十足的話音便透過嘈雜的雨聲,傳入楊丹耳中。

楊丹連忙上前,與那男子握手:“元老冕下好,我就是14號工廠的廠長楊丹。”

那男子笑了一下,抬起頭看著楊丹,赫然就是朱鳴夏。“辛苦了,這麼大的雨還要你們來等我,實在是我的不是。”

不等楊丹謙辭,朱鳴夏便向後伸出手,向楊丹介紹道:“這位就是火棉和硝酸銨的發明者,陸軍中校李如初。”

我上前一步,與楊丹握手:“幸會,廠長同志辛苦了。”

“真是英雄出少年吶。”楊丹朝我點頭笑道,隨即對朱鳴夏說:“冕下,要不先進去吧,外面雨太大了。”

朱鳴夏點點頭,道了一聲:

“好啊。”便和楊丹等一行人往廠區裡走,我則跟在後面,蹭了他的衛士長的傘。

朱鳴夏冕下的衛士長卻是一個德國人...或者嚴格來說,是來自德意志邦聯的薩克森公國。

“我以前姓赫斯曼。”大個子侍衛長之前對我說——他比我還高了半個頭,“後來追隨朱冕下,改了漢名,就叫赫斯曼。至於以前的名字,不提也罷。”

赫斯曼在歐洲時是個容克貴族,大約是有個男爵還是什麼的頭銜(他沒有對我提過,只是平時的交流中我大概得知的)。只是德意志邦聯那時亂得不像樣子,屁大點的公國侯國一抓一大把,這破落貴族的身份在澳宋,最多也就是讓普通公民不會瞧不起他。

此時這個體重超過90千克的大塊頭正舉著一把大傘,左手握著一把手半劍,目光集中在前方的朱鳴夏身上,仔細地打量周遭的環境。

“這裡是保密的工廠,普通人是不能進來的。”

一個跟在我們身邊的工廠人員對我們說。由於雨聲很大,他努力扯著喉嚨大喊。

赫斯曼有些懵地看著我,我只好努力吐出我僅有的幾個德語詞彙,試圖透過精神上的共鳴把意思表達出來。

那個工作人員見此只好放棄介紹,跟著我們快步走到工廠前的大廳處,這才把淋漓大雨隔絕在外。

前方的朱鳴夏向我招了招手,我便跟赫斯曼說了一聲,走到朱鳴夏身邊。

“這裡是生產軍火的廠區。”朱鳴夏一邊脫下蓑衣,一邊指著大廳牆上的廠區地圖說,“外面那些廠房還沒建好,建好後會從廣東那邊搬遷一些機器過來,在臺北建成中國總督區最大的軍事工業中心。”

那時整個中國總督區,只有基隆才有一些生產、維修步槍的工業能力,其他輕重武器都要從南海總督區運來。

我看著地圖,留意到這片廠區還有很多地方,標著“硝酸”“硫酸”之內的字樣。看上去是要修建生產三酸兩鹼的工廠。

“這個廠區有額外的密級,和外面那些做槍支大炮的工廠不一樣。”

朱鳴夏指著一副地圖:“這個地方,就是挨著接待大廳的廠房,預定要生產你發明的火棉。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綜合生產基地。火棉會在這裡完成定量實驗,組裝成紙殼定裝彈,還有未來的金屬定裝彈。”

“這裡是生產和製作硝酸銨炸藥的地方。國防部會派遣技術人員過來,在大屯山火炮試驗場研究開花彈的技術問題。”

說到這裡,他回頭看著我,露出笑意:“我說過,你的發明會徹底改變戰爭。開花彈就是它們改變這一切的起點。”

“至於這裡,這是生產燭龍火箭(注1)的廠區。”

“得知你的發明後,我嘗試把燭龍的戰鬥部換成硝酸銨炸藥。呵,好傢伙,威力一下子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之前的燭龍只能拿來縱火,哪像更換戰鬥部後的,那可以‘砰’的一下把一間混凝土房子炸掉。”

朱鳴夏雙手握攏,然後張開,做了一個“爆炸”的手勢。

“好了,請進來看一看吧。”

之前去辦公室裡協調參觀事宜的楊丹走了出來,對我們說道。

火棉工廠裡大廳很近。我們沿著走道到了工廠入口,穿著白色衣服的實驗人員便帶著我們去更衣。

所有的可燃物,包括火柴、火機和火石,全部都要交出。又要換掉衣服,穿上特製的阻燃衣物,再穿上防靜電的靴子,戴上橡膠手套。

收拾了近十分鐘,一聲白衣的我們才正式踏入廠房內部。

地上被刷了一層淡綠色的油漆,楊丹介紹說是為了防止靜電,還有阻燃的作用。消防栓和滅火器十米一個,來來往往地工作人員都穿著白衣,帶著口罩,時刻不敢放鬆警覺。

“這裡都是很有經驗的工人。”楊丹和我們一邊走一邊說,“之前都在黒火藥工廠裡工作,被我抽調過來的。”

我順著他的指引看去,十多個工人正往一個池子裡匯入硝酸。

無色的硝酸從大玻璃瓶裡流淌出來,順著池子分流到各個稍小一點的桶裡,被下一個環節的工人們帶走,準備將棉花和實驗性質的其他纖維浸泡進去。

“這樣的工廠,完全建成後一天能生產多少火棉?”朱鳴夏問楊丹。

“現在可以製造四千發以上的紙殼彈。等到從澳洲訂購的機器運到,替換了半手工後每天產量能到三萬。若是戰爭時期,三班倒時十萬發也能到。”

每天三萬發,那就是一天能生產為兩個半營的步槍兵生產出一個基數的彈藥;若是十萬發的話,倒是一天能武裝兩個半的步兵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嗯,完全夠了。

注1:升龍火箭的改進型。國防科技大學的研究小組在火箭尾部安裝了3塊傾斜的穩定螺旋板,火箭尾部噴射出來的火藥氣體使火箭在飛行中自旋從而達到穩定,這個新設計大大提高了火箭的準確性和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