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五章 魔法炮(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五章 魔法炮(求月票

此前,巫醫們根據現有狀況推斷了‘死物無法承受術法術法效果’,但在這一次對火山蠑螈類法術的觀察中涅斯塔卻發現,金屬事實上是可以被施加術法效果的。

當他將這種發現告知了其他巫醫們後,大家也為此感到了驚異與開心。

沒錯,巫醫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推斷被現實反駁而感到失望,反倒因為術法所展現出的可能性而興奮。

不過,還是先讓我們將視線暫時收回至這個研究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涅斯塔雖沒有辦法去解析出這種‘破空’附魔所產生的原理,但卻可以透過巢狀符文模型、來利用這種效果本身。

只不過,因為無法解析與準確分辨,所以必須連帶入‘黑稜金發射’這個整體結構當中,用‘捆綁銷售’的方式才能實現。

因此,在應用途徑方面產生了很大的限制,起碼現階段還是如此....

在搞清楚、並摸索出自己在類法術模板中所需要的那部分後,涅斯塔將一組組現階段的‘基礎’結構一個個單列而出;

又因為巨魔並非生活在岩漿中的物種,就連和火山蠑螈的戰鬥,預期中‘將之引誘而出’也是最重要的步驟;

所以,為了實現他所希望的成果,壓縮氣體的種類被限制於‘岩漿氣體’是不可行的。

雖然,也可以透過讓‘炮兵’隨隊攜帶特殊氣瓶來應付,但假如能將‘目標氣體’轉換成大氣成分、亦或者大氣中某些含量豐富的成分,那就會減少很多麻煩。

因而這之後,他又拿出現實中存在的其它類似術法與之進行了對比,希望以此實現對其所壓縮氣體種類的調換。

用來配比的符文有很多,但在對它們進行分別嘗試後,涅斯塔還是從中選擇了自領主狼魔晶中解析出的類法術相應結構。

風狼發射風刃時也會先行對氣體進行壓縮,只不過其能效比要遠低於火山蠑螈,而且被它們所壓縮的氣體正好就是大氣,自然受到了涅斯塔的青睞。

他所正在做的事情,其實就相當於根據風狼類法術與火山蠑螈類法術,去複合創新出一種新的應用形式。

其間所要做的,並非簡單的對符文組中相關‘目標選擇’的結構進行替換;

如果既想保留蠑螈類法術的威力、又想保留風狼類法術的便利,那整個流程中的上上下下所有相關環節,就都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所以這整個過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在後續不斷的試錯與驗證中,由兩種類法術生成的各類符文結構還是被一點點的糅雜在了一起,漸漸形成了一套半全新的術法。

巫醫比之前世科學家的便捷之處,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首先,強悍的身體讓涅斯塔等巫醫可以廢寢忘食,極端狀況下甚至可以用四個燈時的深度冥想,去代替近十天的全部休息,且其後遺症也可以透過軀體的更新能力來及時補正;

其次,強大的記憶力讓他們對自身研究之每一部分都了然於胸,隨時都可以因為‘正在發生的意料之外’,而對之前的每一項細節做出實時的聯想、並因此進行及時的調整;

再次,術法能力讓巫醫們成為了‘科學家’與‘實驗儀器’、以及‘儀器製造廠’的融合體,一個聰明的大腦不再會因科研硬體方面的缺失而對研究束手無措,因為他們自身就是軟硬件的綜合,這極大的抬升了研究的效率;

最後,同樣因強悍身體所帶來的反應速度、肉身強度,他們面對危險時的承受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不止逃跑時會很迅捷,且因為身體能夠承受的額外防護重量十分誇張,所以硬抗實驗室爆炸等突發意外時的底氣也很充足。

總而言之,就在這種種因素的加成下,涅斯塔完成了出關後的第二項貢獻,一種足以取代火藥的推進類複合術法結構。

在這個半全新的術法結構中,大部分分支符文組都出自火山蠑螈,而風狼的類法術體系,則為涅斯塔實現了基底‘原料’上的替換。

術法執行過程大致分為幾步.....

首先,空氣將會被大量富集,然後在相關符文的影響下被高度凝縮至粘稠狀態。

其次,因為一些超出了他感知範圍的因素,這些‘形似液體的凝縮氣’外層會形成壓力隔絕層,將高壓維持在某一個特定的空間當中,避免其術法效果向外波及。

再次,當完成了壓縮步驟進入釋放階段時,術法向兩個方向形成了不同的應用分支;

其一,保留更多風狼類法術因素的‘高壓彈’;

施法者可以選擇將高壓氣團以‘彈丸’或‘刃’的方式,高速精準的發射至100米(刃300米)之內(一階)、500米(刃900米)之內(二階)、1400米(刃2100米)之內(三階),從而形成可觀的遠端攻擊能力;

前者的傷害為‘爆傷’與‘震盪傷’的結合,後者以‘高速切入’與‘內爆’為主要殺傷手段。

其二,保留更多火山蠑螈類法術因素的‘定向全威力空爆術’;

假如,選擇以這個術法模板來進行施法,那術法就將會在巫醫面前、以術法生成的空間為起點原地膨脹爆炸,其所造成的破壞會向著、並只會曏者巫醫所提前規定好的方向進行擴散。

當涅斯塔全力釋放這個術法、並將其威力擴散方向規定為‘正前方45度面’時,一道以他為中心的衝擊波,於瞬間波及了前方45度角內遠達三百米的距離;

且其破壞威力近大遠小,面前三十米內的大地上,甚至因此而被颳走了一層厚厚的土石。

最後,這個術法中還有很多只能作為‘整體一部分’出現的、無法被涅斯塔所解析的結構存在;

這之中,包括有束縛高壓氣團的符文結構、控制其‘膨脹方向’而不波及其餘地方的結構....

甚至,其最基底的‘快速壓縮與釋放’相關之符文結構,也只能被包含在一個整體中被應用。

但無論如何,涅斯塔都因此而創造出了自己所想要的術法;

至於那更精細的研究,就放到將來再說吧.....

而現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將它們全都轉化為圖騰形式,用以實現之前所展望的‘炮兵’設想。

這一項工作在諸多巫醫的協同下進展順利,大家一齊完成了術法中各個部分的圖騰化,並開始了涅斯塔所說之‘炮’的研究。

設計思路並不複雜,大炮將被分為反應倉、炮管,以及整合了自動裝彈倉、冠頂、根系這數個結構的炮架;

此外,在產品大致定型後,還可以考慮將聲波索敵、半自動射界調整、半自動部署等功能整合進去。

抱著這樣的念想,研究開始進入實物應用方案設計階段.....

首先,是最關鍵的、可謂是整個‘大炮計劃’最核心部分的反應倉;

無論是‘定向全威力空爆術’、還是‘高壓彈’,都是複雜到了極點的術法,而由此產生的圖騰,也因之繁雜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

它們對於銘刻有著很高的空間與面積要求,而‘反應倉’便將成為這些複雜圖騰的載體。

在設計之時,巫醫們當先遇到的,便是金屬實彈與凝氣彈之間的選擇問題.....

在這一點上,由‘高壓彈’延伸而來的‘液氣彈’選項,因術法圖騰化後所必然缺失的‘非接觸狀態下之操控能力’,而喪失了自己在術法狀態時、作為遠端攻擊手段所擁有的精準性;

因此,威力更大的‘定向全威力空爆術’成為了設計基底結構,其所轉化的圖騰將負責提供推力,然後由‘金屬實彈’完成最後的打擊。

由此,‘大炮’的執行模式得到了確認,但‘高壓彈’相對更簡單的圖騰結構、射速,以及其無實彈特性在後勤方面的優勢,卻也沒有被放過.....

涅斯塔將整個研究團隊一分為二,除了他親自帶組研究的‘大炮’之外,另一組將去展開以‘高壓彈’為核心的‘槍械’設計研究....

他理想中的槍械,將是更為便攜的、不需要準備彈丸的單兵武備,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很多;

比如,便攜性方面的關鍵問題:能否將根系與葉冠供能模式,轉換為由持有者直接供能。

如果不解決這一點,那即便再小型的槍械,在發射時也都得頂著一個大樹冠,且其根系還必須完成鑽地汲取養分這一步驟;

如此一來,自然就失去很大的應用餘地。

這一方面涅斯塔沒有太過深入的關注,僅只是給出了一個大致的功能與特性要求後,便讓這一組去自行研究了;

而他自己,則繼續帶隊深耕‘大炮’領域....

在研究中所面對的第二項問題,便是雜糅了銘刻面積與空間要求、壓縮氣體穩定性、進氣效率等原因而形成的‘封閉或半封閉’結構選擇問題’。

不同於巫醫施法時的隨心所欲,圖騰化後術法作用的生成環節必然會面臨僵化,所有相關圖騰都在彼此連結的同時,將共同把自身作用施加在一個相同的空間內。

因而,刻畫有圖騰的材料對於效果將要形成的空間,便有著一定的包攏要求,尤其是作用出現於材料之外的‘元素系’就更是如此。

並且,不同的圖騰組還有一定的分層佈設要求,不能同時存在與一個平面當中。

所以在這等等的需求影響下,反應倉只能是一個立體的結構,無論是方體、還是球體,都必須將術法效果將要形成的空間圍攏在全體圖騰之內;

而為了能有更多的刻畫空間、為了使正在形成的壓縮效果更加穩定,全包圍型的多層球體便成為了反應倉架設時的當然選擇。

與此同時,被壓縮的空氣也需要從外界獲取,因而使反應倉有了被設計成‘半封閉式結構’的實際需要。

可在實際嘗試中巫醫們卻又發現,獲取空氣的效率會嚴重影響術法效果的生成速度,因而該怎麼設計這個‘半封閉結構’便成為了關鍵問題。

最終,他們放棄了一度出現的‘多孔結構’,轉而透過額外去新增空心圓柱體進氣管道去解決供氣效率。

管道上被單獨刻畫了專門負責高速吸氣的圖騰結構,並使之與反應倉整體圖騰紋路完成了聯動,不會產生對壓縮過程的干擾。

至此,反應倉部分的設計工作便僅剩下最後一項,即為其賦予能夠被非施法者所操控的功能....

這一點,實際上更像是某種類似軟件設計工作,巫醫們需要在各階段圖騰上新增相應的電訊號啟動能力;

當戰士們用自身所銘刻的‘體-電圖騰’對總控制端輸入電能時,各個分支圖騰結構便將透過預先所設定好的程式,將這種電轉換為啟動指令開始運行。

相關程式的設計工作並不難、但是會很繁雜,所以涅斯塔並沒有自己動手,而是將之早早的交給了‘專人’去負責;

基本上,每確定一個圖騰分支結構,他都會將之完成品送到其手中,讓他們儘快完成相應的設計工作。

所以當反應倉的整體差不多定型了之後沒多久,與整體圖騰完成了交匯的啟動程式,也已經被完成了構建。

在拿到了這個成果後,巫醫們立馬就開始在之前那個‘施法者版反應倉’的基礎上,新建了‘非施法者版’——一個除去進氣口後,本體直徑達到了5200mm的、被安置在術法植物上的巨大球體。

在驗證效果時,這個大家夥被搬運到了本部之外的試驗場,且因為是‘非施法者操控版’,所以由一名戰士進行了啟動;

緊接著,在渡過了一段長達十五燈分的術法準備期後,隨著一陣極為劇烈、就連遠處本部內都一清二楚的轟鳴出現,面前的土地上卻什麼都沒有發生.....

並不是試驗失敗了,而是承載著反應倉的基座在發出‘攻擊’後的第一時間,就不可遏止的向後栽倒;

其不但將術法效果全都打到了天上,就連自身與地面連線的根系也斷掉了絕大多數,事後竟只剩下末端處少數的幾根殘留。

要知道,這個作為基座的術法植物雖並沒有被進行過太離譜的加強,但也絕非是一拉就斷的貨色;

所以,這樣的表現不正好說明反應倉本身的威力麼?

因而巫醫們並沒有感到沮喪,反倒興致勃勃的開始思考起應對方案.....

在接連進行了幾次嘗試過後,一種新型‘炮架’成型;

這輛‘炮架’的幹身為橫臥的長方體結構,其兩側底部將長期維持履帶結構;

而接地部分,則在預留了用以應付‘炮身’倒退時所需長度後,自雙排履帶中間單獨形成扎地根系。

此外,為了確保反應倉與炮身基座之間的接點,不會因其自身威力而斷裂;

整個反應倉與炮身材料也都被抬升到了‘母樹囚牢’級,從而使之擁有了更為強悍的力量承載力。

於此同時,先前未能考慮到的炮管材料,也做出了相應的升級....

而當同樣為‘母樹囚牢級’材料所構成之‘炮管’,被連線至反應倉前端後,這個換上了全新材料的大家夥,便進行了第二次嘗試;

又是十五分鍾的等待過去後,一道與涅斯塔發動時效果截然不同的衝擊便形成了...

炮管急劇的震顫,一道按理來說肉眼可見的、但事實上卻因為超高速而無法被觀測的,高凝聚氣態圓柱體自炮口鑽出,並將其高凝聚狀態維持至了大約百米的距離。

巫醫們能感受到,自從這團凝化氣從反應倉離開之時起,它就在不斷的尋求著徹底膨脹;

但因為術法效果本身的束縛、因為炮管的壓制,所以才能繼續維持了相當一段距離才向著前方扇面爆開;

且因為方向等原因,而並沒有對地表造成太誇張的傷害。

但在它的衝擊下,炮管所直面之前方大氣都似乎被打碎了,在空中留下了十分明顯的痕跡。

而看著這樣的效果,涅斯塔滿意的點了點頭,同時也想到了前世艦炮、陸炮的‘倍徑’理念...

他發現,雖然前世大炮與此世‘大炮’在起始規則上有所不同,但於實彈受力發射層面的物理原理似乎差不多的;

所以,‘倍徑’這個指標應該同樣能在這種大炮上起效吧?

此外,炮管所承受的壓力也很大,有必要在材料本身的基礎上、再行新增固化的圖騰效果.....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實彈射擊試驗是必不可少的,而現在恰好正是時候。

~~~~~~

炮彈是重達數噸的全金屬尖頭圓柱體,在裝彈時,為了給之後將要配備的自動裝填系統做準備,巫醫們特地使用了大炮本身的藤蔓進行這一操作;

抬起炮彈、調整高度與角度、由炮口塞入反應倉前端.....

整個過程都進行的十分艱難,這也讓巫醫們開始考慮更為方便的裝彈結構。

而在完成了一切準備工作,由戰士對其進行了啟動、並全體後退數百米以防萬一後,大家才開始耐心的等待那十五燈分....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距離發射時間點越近、眾參與者的心情也就越發的期待與忐忑;

終於,十五燈分過去、圖騰一如既往的精準完成了準備.....

‘轟!!!’

大地在震顫、空氣在厲吼,一道幾不可見的銀芒從炮口一閃而逝,然後以一個幾乎完全平直的弧線遠遠的飛了出去。

1000米...2000m...5000m....

來自觀察員的目擊報告,以讓通訊班應接不暇的速度傳來,卻還是不見最終的落點威力的觀測結果;

這之後,是1萬米....及至一萬五千米之外時,炮彈終於被觀測到了落地.....

數噸的重物、在一個相對高速的狀態下勐然砸落,的確達成了可觀的破壞力,彈丸造成了又大又深的彈坑,並將落點周遭一大片森林破壞殆盡。

巫醫們為此歡欣鼓舞,但涅斯塔自身卻並不算完全滿意.....

在缺少高爆炸藥、或者能製造近似的效果之前,彈丸的威力取決於自重與速度,涅斯塔自然是明白這一點的;

因此,他從最開始想要實現的便是穿甲效果,但這個效果並沒有在這一次炮擊中得到體現;

首先是彈丸降速、其次是因氣動性的缺失而產生的軌跡偏離;

如此一來,即便後期加上‘聲波索敵’,也無法取得理想的攻擊效果。

而且,聲波本身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延遲性,這更影響了對付可移動個體的能力。

綜合來說,這門炮在經過小改之後,應當能對文明種族的固定目標取得不錯的攻擊效果。

但如果想要運用在針對高等生物的場合,那就必須經過連炮身帶彈丸的一齊大改...

首先,炮管長度需要繼續增長,從而延長彈丸的集中受力時間,以便獲得更高的出膛速度。

其次,彈丸的氣動佈局與穿甲部設計也得重新準備方案,以增加穩定性與穿甲能力。

再次,如果射程與穿甲力無法共存,那就犧牲距離、去追求數公裡之內的直線殺傷效果。

最後,為了應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各種口徑、倍徑規格的大炮也得考慮起來,以豐富共和國的遠端力量投射能力;

這一點在‘發射’方面,倒是因大小蠑螈的天然差異而得以解決,但不同規格的大炮設計還有更多的細節問題需要考慮。

總而言之,‘從無到有’問題被解決後,‘如何變得更好’便成為了接下來的研究物件,繼續‘阻撓’著巫醫們計劃中的抓捕行動....

當涅斯塔思考著這些事情之時,炮擊試驗並未因此而停止,無論是因為好奇、還是欣喜、亦或者收集資料,參與者們都依然在連續不斷的進行著嘗試。

而在這多番的、裝填不同彈丸的、甚至嘗試了放低炮口抵**射的過程中,巫醫們也的確發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當炮彈選擇為黑稜金制之時,其各項資料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且這種提升來源自‘破空’附魔效果;

但同時他們也發現,這種附魔狀態卻是臨時的、只能存在不到五燈分時間....

也即是說,五燈分後黑稜金彈丸將失去所有因附魔效果而帶來的狀態提升,射速、穿甲等能力將迴歸由自然物理規則所決定。

這種發現不太完全的阻礙了‘預製彈藥’計劃,因為提前儲備的黑稜金將失去特殊性;

但這種金屬本身就因為密度、硬度等因素,而具備了超佳的穿甲屬性,所以巫醫們依舊決定將之當做重要戰備物資來進行生產。

~~~~~

其後,各項研究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並在涉及計算與自然物理規則等方面的諸多領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越來越多不同口徑與倍徑的大炮設計方案陸續出現,然後又在互相對比中被淘汰;

同樣的,炮身基座的功能設計、樹冠的形態設計,也都是這樣一個出現與否決的篩選過程。

而最受到重視的彈丸設計、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岩漿需求,同樣也成為了諸多巫醫、乃至其餘研究者所尋求的答桉。

當這等等的智慧與努力,在超凡的幫助下被一個個嘗試後,諸多問題在現階段的最優解,便漸漸也有了雛形出現。

而當這雛形,透過術法或圖騰變成實物時.....

又是一系列‘驗證炮’、‘驗證彈丸’、以及岩漿採集與自動化製造方案,等等有待驗證的成果接二連三的出現。

比之其餘,最直觀能感受到的便是‘大炮’了.....

好幾輛驗證型大炮被陸續運送至試驗場,其中大部分與其說是‘炮’,還不如說更像是一個個扭曲而龐大的堡壘,但底下那寬大的履帶結構,卻又彷彿在說‘我能動’....

總而言之,這些大小各異、引數各異的傢伙,一個個都在此後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有爆炸的、有效果不好的.....

最終,在威力、後勤等等因素的影響下,被定型了其中有限的幾個型號;

它們將作為接下來的重點開發物件,被賦予實戰能力、威力、操作等諸方面的大調整。

另外,彈丸也在涅斯塔有限的前世記憶輔助下,出現了起碼比先前那個尖頭金屬柱好太多的成品;

其和對炮管的改造一起配合著,使攻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首先,膛線與倍徑被應用;

前者,主要在遠端拋射領域起效,透過使炮彈自旋而增加飛行穩定性,從而使落點控制成為可能;

而後者則確定了,彈丸在炮管裡可以被加速的時間、與出鏜時所獲動能之間的關係。

其次,在近距離、中距離追求穿甲效果的彈丸,也出現了兩種形制;

其一,滑膛炮管發射帶有尾翼的‘褪殼黑稜芯心穿甲彈’,在近距離擁有很好的穿甲效果。

其二,黑稜彈頭披帽穿甲彈,其擁有比褪殼彈更好的飛行穩定性,能夠在中距離保證一定的殺傷效果。

最後,就是專門對付非移動單位的膛線鈍頭重彈了,重點就是個追求傻大粗....

此外,‘彈丸附魔’被證明有時間限制,黑稜金製取時所附帶的‘破空’效果,只能維持不到五燈分的時間;

所以,提前用該術法或圖騰批次製造附魔彈丸進行儲存是不可行的,只能在使用時現場製造。

但考慮到與高等蠑螈戰鬥時的岩漿環境,這一點其實也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只要到時候單獨列裝汲取岩漿製造附魔彈丸的裝置就好。

且事實證明,只要是並非在岩漿等高阻力環境下進行應用,那彈丸上的‘破空’效果就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針對高等蠑螈的捕捉前提,是將它們引出岩漿,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共和國的敵人也都是地表生物,所以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需要去追求‘彈丸附魔’。

因此,巫醫們在後續進行改造時,並沒也有將精力太多的放到這方面上,甚至彈丸都只將黑稜金當做破甲部,其餘部分則選用產量更多的金屬材料。

~~~~~~~

在諸多事項準備完成後,最後的成果被分為了‘炮彈’與‘炮’兩個方面,並根據應用場景,分別呈現出了幾種不同的偏向.....

首先,是注重射速的‘高速炮’,並在涅斯塔的指示下,全都設計成了可以兼顧平射與高仰角射擊的模式;

透過降低威力換取了更小體型,可以被單兵操作的30mm速射炮,全長1638mm、反應倉直徑338mm、管身長度1300mm、全重55.8kg;

在不使用時,其可以進入休眠狀態維持自身活性,從而保證可以被單兵隨身攜帶;

且可以在不接地的情況下,用植物本身的內能進行二十發降速、降威力射擊;

而全威力模式,則需要透過根系接地啟用武器本身的活性,此時彈丸初速度將超過700m/s;

武器本身並不具備製造彈丸的能力,彈丸全靠後勤製造,且被分為破甲披帽合金彈頭、與普通金屬彈頭兩種,暫時全手工裝填;

極限射速可達2發/s,但手動裝填速度遠遠跟不上,最快也只能勉強1發/s;

因為手速成為了武器發揮的限制,因此涅斯塔已經命令展開‘彈鏈供彈’方面的研究,希望將來能夠彌補這一點。

這也是現階段巫醫們對‘炮’的體積壓縮極限,如果再此基礎上繼續小型化,那就會因為材料與威力的相互制衡而成為雞肋;

因而,這種型號是價效比最高的小型炮類武器,其遠超過巨魔投矛的射程以及威力,成為了單兵遠端攻擊力的最好補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其供彈與射速方面的劣勢,則只能寄希望於產自風狼類法術的‘無實彈武器’研發成功了...

也因此,不久前出現的‘弓’、以及單兵弩計劃宣告徹底終結,它們不再具備任何開發價值。

而在30mm之上,‘速射炮’系列還有一個60mm家庭成員;

這一型號的威力更大、射程更遠,但其極限射速卻也降低至了1發/2s,且因為體積等原因不具備單兵攜帶可能;

巫醫們為其設計了與根系相分離的履帶底盤,可以做到更快速的部署,動力方面暫時由駝鹿牽引前行。

其次,是綜合了威力與射速的‘輕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