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七零章 - 朝鮮監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七零章 - 朝鮮監國

今科大比除補充大批青年才俊進入各部以外更有其他新鮮氣象江蘇蘇州府成為今科最大的贏家江南本人文薈萃之地但是一向也是江寧府獨佔鰲頭這蘇州府今科共出了十名進士為天下各府獨一無二的盛況之前的鄉試過關的舉人數目也是天下第一。

這種現象在光豬二十年歲末被稱為蘇州現象教育部不待年關過後即行派員下江南調查汲取經驗江蘇省學臺瞿鴻機蘇州學正李傳威居功不小然而其中蘇州府治下常熟縣無錫縣卻又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子。蓋因翁同龢致仕後閒居鄉里以老中堂之餘威開設私學請縣府省三級學司衙門給予支援不僅免了學生學費還無償供給食宿教授聖人之學。這老頭不認命在他心中還是那個只要持正法天敬祖天下自然大同的理念。二字以蔽之——清流。

他教出來的學生也一個個都是正人君子新科無錫縣進士周以榮便是活脫脫一個小翁同龢學問沒得說要是單考八股估計他要做狀元可惜策論一塌糊塗原本應當是進翰林的可惜容閎不喜他的老式思想心中不喜但又心取他的正直便薦他去了清正衙門清流來做廉政錯倒是不錯只是持身太剛又不太合群估計成就也是有限。在中國已經過了那種以清議顯名的年代了。

倒是這三甲中有個名字讓我眼前一亮卻是史書上讀過的那個清末民初的江蘇都督程德全錄在三甲第一十二名。稍稍留意了一下此人是被軍部要了去。

這次科舉定製變動極大除了廢翰林及不授州縣以外。另外徹底廢除了捐生自本年起捐班補缺全部結束。待補的百數十人全部補到了新鄂省當然那些有錢人基本上都不愛去所以另有恩旨下去凡不願接受此最後的補缺安排者。可到各省藩可衙門退還捐班銀子。

為補地方各部直屬行政機構地人員缺額授權各部可由各地拔舉人易地任官。同級的直屬機構舉人出身的官員比同級地政府最高行政長官低兩級比進士出身的低一級。以此彌補各科專門學校還沒有鋪展開或者剛剛開展尚無各種專業行政人員的缺陷。

其中工商部獅子大開口。沿誨省份的各州府縣近千個司局一下子補了歷年舉人三千餘名都不夠他一個部補的張之洞還特別請旨請不設限增補工商人才入部轄職辦差。

中國自古以來有官必異地吏必本地的傳統。以求外來勢力與本地勢力的平衡節制所以既然張之洞請旨要補官缺工業又是重要我也一一依允只是再三強調要異地調配使用而已。畢竟壓在張之洞身上地擔子最重——一五計劃開展以來鋼鐵產量才剛剛突破百萬噸離本世紀末五百萬噸的目標。還有相當地距離這需要一面引進德國的體系工業特別是重點的重工業也需要本身的技術官僚地培養專門產業工人的培養人才正是最缺乏的東西。

而德國人針對天津和武漢的考察結束後對這兩個地方的交通環境周邊地礦產資源以及產業基本素質的平衡之下覺得極難取捨經請示國內後德國人決定在兩地分別辦廠天津重造船業克虜伯武漢公司著重的是岸防炮以及要塞炮的設計和製造為了彌補鋼鐵質量的缺憾克虜伯公司與漢陽鐵廠進行了合股以改進漢陽鐵廠的鐵水質量。而克虜伯天津公司則注重可移動火炮的設計與製造並且向直隸總督衙門請批了一塊大型的火炮試射場由直隸總督衙門派員值守。

當然隨著德國人似乎漸漸要控制中國地工業革新辜鴻銘又一次以私人身份訪問了英國對於這位精通數國西方語言的中國人英國人有著非常的好奇辜鴻銘甚至還受邀在下院以英文表了演講題為中英的友誼與世界和平的關係。

事實上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敲定我明年出訪英國與德國的行程以及接待等等事宜。這是有史以來遠東的君主次對西方進行正式訪問所以禮制接待規模行程等等都是需要太費周章的事情。

阿姆斯特朗船廠受制於國內船臺訂單的增多出於擴大在華業務份額的考慮提出在旅順口新闢一個造船船臺而將原先的旅順口的船舶維修設施降級處裡。

在中國的另一個英國人作為中國海軍的總顧問的琅威利則提交了一個遠東第一海軍的建設規劃。在這份規劃裡他提出了一個清晰的觀點作為遠東一支決定性的海軍力量大清皇家海軍目前的規模遠遠不夠在他的計劃裡以大清的海岸線綿延之長以及鎮守海域之廣大清皇家海軍必須維持一個十八到二十四萬人的海軍部隊以八到十二艘戰列艦為核心組建兩到三支常備的海軍力量。同時作為後備準備必須要有在一年內快生產四到六艘戰列艦以及配套艦隻的生產能力並且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海軍軍官他提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個近期中期長期的海軍造艦計劃以及訓練士兵培訓軍官的成長體系。否則中國永遠不能擺脫“依賴海軍”的地位。

這個英國人能夠讓我想起後世另一個外國人——加拿大人白求恩。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他有著極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又極富有職業素養在為皇家海軍服役期間一直恪守著自己的職業操守從整體來說為大清著想多過為他自己的祖國。

這份海軍計劃被我交給內閣以及海軍指擇部海軍大學。一體決策在一年內提出一份海軍計劃以及預算需求呈進御覽。如有必要可以頒行帝國海軍法。

已經是1895年了。再有三年就是美西戰爭在那時候不管怎樣要幫美國人一把那個國家的崛起無可避免用句西方的諺語來說:你無力擊敗你的敵人就加入他。所以我要加入痛打落水狗地行列。以保證我在菲律賓起碼能有存在感。在橡膠時代日漸來臨的時候東南亞那片對於帝國來說。地位很重要。

這是農曆甲午年的年底照往年地規矩各藩屬國都要派使節或國王親自來北京朝賀天子萬年。並且在北京呆上一個月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天子在乾清宮賜宴後再行迴歸本國以昭顯天下承平盛世祥和的氣象。

其他藩屬國倒是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了朝鮮。

自袁世凱回漢城補原職之後。朝鮮的政壇頭面人物就是一片驚慌了到底袁大人回京後受到怎樣的指示以他以往的處事風格推斷這次返朝後又將如何對朝鮮政局下手。朝鮮國王王位虛懸又將如何了結這些都是需要費心的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誰都沒有料到袁世凱回到朝鮮之後。仍然是歌舞昇平彷彿去北京月餘只是度了個假而已回來後一個月什麼事都沒有生朝政諸事仍由唐紹儀代攝而袁大人則每日忙著赴宴會朝鮮八大家族輪流宴請東學黨人依舊湊近乎袁某也仍是恩寵有加似乎一切與以往無異。

全奉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袁世凱心裡到底打得是什麼主意他如今雖然領了京畿指揮使的職銜但是手中沒有一兵一卒是他這個指揮使指揮得了地。聽他命令的只有過去東學黨地兩萬人部隊而已。而這兩萬人現在正以漢城遭兵火燒燬被命令赴平壤大修別京以備遷都之用。

他這個京畿指揮使麾下除了他指揮不動的清軍大爺就是恨其入骨的原本朝鮮王家軍隊他最近活得很尷尬每日裡惶恐萬分有時候去請見袁世凱每次也都能被接見虛言安慰保證日後大用云云。不著邊際可信度也低。全奉準沒有任何辦法。

而他昔日麾下的軍師和兩位猛將——智慧過人地金德明統領勇冠三軍的孫和中和金開男各領一萬人的整編加強鎮在平壤作著苦工當然不是休整平壤而是在平壤東面的元山港修建著一個軍港以及大片的宿舍設施以及數十間大型廠房。最後還有一項工程——修建從元山到平壤地官道。累只有一個字這兩萬人加起來每天要說上數十萬次。

累不是沒有好處的每人每月都能按時領到錢糧每天吃飯管飽。更有誘惑力的是袁世凱在率領遼東增援過來的三萬滿洲八旗兵馬視察的時候給他們許下了一個美麗的諾言——在工程完工後將安排他們去一個讓他們做人上人的地方。那裡有聽活的女奴勞作地男奴當然需要他們用手中的武器去征服。

袁世凱只是蜻蜓點水似的在去漢城的路上拐了個彎在這個地方停留了一個時辰講了一番話之後就南下了。留下的是那三萬裝備精良脾氣也算不上好的滿洲大爺——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幹活之外沒有任何想法可言。

這支三萬人的部隊的統領是壽山已晉爵三等子爵的他受欽命由袁世凱節制軍部給他的新職銜是第一零一軍軍長授少將銜當然他還沒有穿上那新式的將官服袁世凱一路上給他的安排是待這批工程完畢後這兩萬人整編進入第一零一軍即行開赴新蜀省新湘省與原鎮當地的山東屬軍換防。當然袁世凱也跟他講了這一零一的意思第一個一指東路方面軍群的代號後面的那個一指他是東路方面軍的第一軍。這是天子對他的勉勵。

到了漢城之後的一個月袁世凱上表請冊李載冕為朝鮮國王北京的冊封詔書很快就下達了並任袁世凱為朝鮮監國。在袁世凱的主持下五十歲的李載冕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峰——成為朝鮮國王。

在監國袁大人的指點下他迅的展現了一個新君的魄力對在國難中負有主要責任的兩大家族——驪興閔氏和安東金氏進行了血腥的鎮壓在清軍居幕後王族李氏率領軍隊對這兩個家族實施了族誅以慰高宗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宗廟被毀國君被弒必須要有人對此付出血的代價。

清軍的強力支援以及王族李氏恢復往日雄風的迫切希望使得雄心勃勃的李載冕迅的控制了朝鮮的局勢正在他準備對其餘幾大家族下手的時候他該去北京了。

“王上此番進京世凱不能長隨左右了請王上為世凱帶去對皇上的萬分崇慕之情。”袁世凱似乎永遠是那副笑嘻嘻的模樣一臉懇切地對李載冕說道。

李載冕最近過足了國王的癮當年被弟弟搶去的王位在時隔多年後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豈能不高興?見袁監國說話展顏微笑道:“監國大人放心覲見大皇帝乃邊鄙小王之畢生志願必將奉獻小國對皇上的一片忠誠。當然不會忘記大人您的功績的。”

“呵呵。那是最好。”袁世凱怪怪的笑了兩聲道:“不過王上似乎忘了幾件事呢?過些日子要啟程了世凱不敢不提醒王上。”

李載冕有些吃驚看著袁世凱臉上的笑容似乎不是那麼真誠了甚至還帶著幾分戲謔心頭七分忐忑夾雜著三分不悅斂了笑容道:“請監國大人明言孤感激不盡。”

“其一王上的名諱似乎與今上衝諱王上最好還是改了。”袁世凱冷冷一笑。

李載冕頓時驚慌失措自己登位很久了居然一直沒想起來這事情皇帝叫載湉自己叫載冕這忌諱犯大了。這時候再上表會不會太遲?不過也是奇怪既是請冊時報名字上去禮部為何沒有斥責回來?反倒是這時候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