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五九章 - 十字路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五九章 - 十字路口

在上海,旅順,海參崴,登州,萊州,膠州,寧波,福州,廣州等沿海城市,蘇州,江寧,安慶,九江,武昌等沿江城市,大同,西安,漢中等沿鐵路線城市,民族工業的發展呈現出兩種態勢,欣欣向榮的總體局面下,也在局面出現了如單家這樣的缺乏經驗和指導,盲目投入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這是由農耕社會轉向工業化中難以避免的問題,相對來說,政府的有效引導工作體系並沒有完善的建立起來,而且要改變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的老一代士紳,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譬如單家如今所面對的問題,便是觀念正確的新一代要如何去說服主事的老一輩走正確的道路——改變單一生產不合時宜的產品的現狀,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上靠攏。

幸而單家還有鹿傳霖這條線,經過單有誠的自行努力和尋求鹿傳霖的幫助勸說,單家的造船廠一方面向大型船舶進軍,另一方面又向美資銀行貸款開設拖拉機工廠這一新興行業,在一兩年後出現經濟上的轉機,這一家的問題始而得到解決。

在其中的過程中,各項人才培養體系,諸如各專門的技工學校培養的中底層人才,熟悉貿易事務的商業人才,對這種轉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而可以想象,在新老一輩完成交接之後,宏觀上這種局面的改變也是可以預期的。

這個古老的農耕文明的國家,在向工業化國家的邁進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也不可能沒有彎路,但是只要保持著一個正確的大方向,各種問題自然會被解決,無論是宏觀引導,還是微觀的自行消化。

如今的民族資本進軍工業,總體來說問題集中表現在多而不強。全國民營工業企業數目龐大,但尚未出現足夠大的大型企業,這樣地小企業叢集要經過數十年的長期發展兼併以後,才有可能形成後世的那種大型企業。

另一個問題在於一窩蜂,創新能力不強,國家大力發展鋼鐵。內閣部門也鼓勵鋼鐵企業投產,全國但凡有條件的地方,大量的民間資本進入鋼鐵行業,這兩年由於需求量大,尚且還算安定。若是將來一旦情況有變,必然會出現若干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問題,諸如技術水平低下,管理方式落後,商業能力不強等弱點,這都屬於經驗方面的問題,將來也可以一一克服,糾其根本原因,仍舊是思想上面地問題。

而這,正是國家所面臨的最難解決的問題。

好在在中華二年的這一年。皇家的創新獎金爭奪出現了除開軍工領域地第二個有力競爭者——履帶拖拉機的發明者,上海張工坊的少老闆兼發明人張瑞南。

有資格角逐這一獎項的,尚包括軍工方面的擲彈筒等實用方面的產品。尚無理論級別的發現出現,而對比而言,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頒給了發現磁場對輻射影響的澤曼效應的洛侖茲和澤曼這一對師生,化學獎頒給地則是在有機化學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費歇爾。德國的科學實力在這一年地諾貝爾獎項中一覽無遺。

在下旨給全民特別是全國大中小學進行科學門類方面的激勵和重獎刺激之後,也在今年,中華帝國的皇家獎金正式改名為中華帝國皇家科學基金,每年在應用科學。格物,化學,中醫學,西醫學五個門類設定單項獎金額度高達五百萬銀元的鉅額獎勵,每年兩千五百萬的獎金由內帑和國庫各負擔一半撥出,以充分體現皇家及國家對科學技術進步的求賢若渴。

按照當年的匯率銀元兌英鎊78:1計算,六萬四千多英鎊地獎金即使放在歐洲。也是一個令人咂舌的數字。

並在每年開春後的乾清宮賜宴上,對上一年度的獎項進行逐一頒獎,同時頒佈的,還有一項由軍部從軍費列支的同樣獎金額度的軍事工業方面地技術獎項,謂之為龍威基金。

在宣傳部在全國各國有,民營媒體的大肆宣傳之下,1902年普遍被認為中國的科學技術奠基年。

另外一個措施就是大幅增加皇家研究院的研究預算,並在編制上享受與內閣各部同樣等級的待遇,這是繼新政伊始以來大規模開辦基礎教育和精英教育之後,在近幾年軍事方面沒有大規模開支的情況下的又一個在科教方面的重大投入。

如此算來,這兩年現在每年二十億銀元左右的財政收入中,歸由教育方面直接支配的就佔到了近三成,達到了五到七億元不等,成為財政支出的最大的大頭。這些年來的軍事和教育兩項大頭支出,加上各項工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開支,構成了這一階段以來的財政的最大三個方面支出。其中哪一項都少不得,所以儘管每年財政上都不是太寬裕,連續七八年我都沒從國庫往內帑撥入一文錢,但考慮到國家今年數十年的發展就靠這幾年的奠基,什麼也都值得了。

到了1903年的下半年,德國傾注大量人力物力的坤甸港終於投入使用,並成為南太平洋地區繼馬尼拉港之後的第二大港,德意志帝國的太平洋艦隊終於有了合適的母港,並以此為基地,掀開了英德兩國太平洋爭霸的新格局。

到此時,經過一系列的艦隊調整,英國海軍用了一年的功夫在遠東形成了對德國太平洋艦隊微弱優勢,東印度艦隊新近補入兩艘無畏級戰列艦,而香港的中英聯合艦隊則接受了從地中海艦隊調撥過來的三艘皇權級戰列艦,加上原先的科林伍德號,形成四皇權的配備格局,一時之間,從新加坡到菲律賓,南至澳大利亞,再也不是風平浪靜的格局。

寸步不讓,這就是大英帝國展現出來的新的決心。

在國內格局方面,英國人民並沒有對保守黨力圖保持在全球平衡的政策產生懷疑,但是對擔任首相職位七年之久的索爾茲伯裡侯爵難免有所不滿。這位比任何人都富有虛榮心的典型地大英帝國的政客,終於在1902年結束了他長達七年的第三個首相任期,由於對德意志帝國咄咄逼人的攻勢毫無作為,並且在任期內逐漸喪失中國的友誼和在亞洲的優勢地位,他終於在1902年地7月12日黯然引退,並將首相府的居住權讓給了本黨內的年輕一代——亞瑟·貝爾弗。

這位保守黨的新領袖極富國際觀和利用局勢的能力。針對議會對德國挑戰地質詢,這位表現出十足鷹派氣勢的首相回答了簡短而極其有力的一句話:從大不列顛颳起的風,將遍及中東到遠東。

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在我致力於解決國內問題的時候,大英帝國自從德國在布林戰爭的關鍵時刻發起全面挑戰以來積累的怨氣和憤怒。終於在用了兩年的準備期後,大英帝國做好了出擊的準備。

政界軍界地一系列走馬換將本來就是一個政策即將發生重大變化的訊號,而大英帝國隨即而來的一系列政策調整更為這個訊號添上註腳。

在中東地區,從內志到漢志(兩者合併為今沙烏地阿拉伯),到格什姆島,到霍爾木茲島,大英帝國全面加強了自己地力量,為了防止德國違反有關巴格達鐵路的協議,英國開始在科威特屯駐重兵。在巴勒斯坦方向,英國開始支援猶太人。在波斯方向,奧斯曼土耳其為他的搖擺不定付出了代價,英國支援統治波斯的卡扎爾王朝向土耳其發動了低烈度小規模的邊境戰爭。以作為向土耳其的警告。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英國和俄國之間如今已經呈現出一面倒態勢地大博弈可以先暫時放一放。

而在遠東和歐洲部分,英國的攻勢將從本年度開始。

數個外交代表團同時被派往以下國家:義大利,土耳其,希臘,中國。

在愚蠢的土耳其蘇丹因為在中東方向的戰事而對英國的使節表示了最嚴重的不滿,並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向德國靠攏地傾向之後。大英帝國的決策立即發生了變動。義大利得到了英國人扔出來的第一塊糖果。

意大利人得到保證,如果義大利對北部非洲如今的局勢有所不滿的話,英國將在適當的程度上支援義大利對如今掌握在土耳其帝國手上的利比亞的任何行動——只要義大利願意。

而希臘也得到意外的第二塊糖果,如果他們有興趣,他們可以派遣軍艦到南方的克里特島看看那裡的風光。

鑑於土耳其這數年來的不良表現,加之俄羅斯的國力已經呈現出不可避免的頹勢,土耳其的利用價值已經到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所以。在歐洲巴爾幹部份一直到中東這一塊龐大的地域上,英國人不用派出大批的軍隊參與戰爭,就可以完成他們所需要的形勢變化。

對這一切,德國人沒有任何辦法,他們無法要求盟友義大利放棄英國人賞給他們的那一大塊糖,他們更加無法要求希臘人。他們只有給奧斯曼土耳其一些口頭上的支援,儘管德皇的警告聲音依舊響亮,但是英國人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們已經能夠適應德皇這種聲音。

隨著這一系列動作,亞歐非交界的這一片土地上的勢力的洗牌將不可避免,持續的時間長短,將根據英國人的意願而定。

而在遠東,外交部給我傳回來的訊息是英國人再次要求給皇家阿姆斯朗船廠增容,或者是在附近擇地再建一個船廠。

在外交部無須請求就直接駁回後,英國人轉而請求覲見我。收到外交部的請旨,我能夠預料到來者不善。

果然,外交大臣寇松在兩天後得到我的覲見許可後,絕口不提先前的船廠改建專案,而是另闢蹊徑,重新另外提出了一套合作方案來。

合作的中心內容簡單而又令人震驚,英國自即日起,全面支援中國的海軍軍備擴張計劃,並且可以在技術方面與中國立即分享大英帝國所有的保留內容,任何中國感興趣的問題。大英帝國都將全力給出答案。

而他們所要的回報就是在兩年內,中國海軍在除開協同作戰專案上,全面與英國合作,包括分享長江以南的海軍港口,彈藥和燃料等補給,最核心的一條便是無償租借馬尼拉灣兩年。期限很短,只有兩年。

當然,這是低限度地版本,如果中國這兩年中,願意在英國與德國的任何形式的衝突中。以直接參與的方式佔到英國一方,譬如派出艦隊參與南太平洋上的艦隊對決,那麼大英帝國將在中法越南問題上,無條件的站到中國一方。英國將負責勸說法國離開越南,如果法國人拒絕地話,只要有需要,英國願意在兩年後將中英聯合艦隊的指揮權交給中國方面。

“這麼說,兩年內貴國將對德國人動手?”這無須太多智慧,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能得到這個答案,我沉吟道:“朕如果說不動心,那就是假的。朕看得到收益,但是朕需要時間剖析一下危險。”

我不置可否的回答著,合上英國人呈進地檔案。交給寇連才著他送交總參謀部徐世昌,合上手看了看寇松道:“貴使遠來辛苦,上次北京和會沒見過貴使吧?”

“沒有,那時候我正負責殖民地事務。”寇松鞠躬道:“陛下請費心,事實上您也知道,如果貴國繼續現時的立場的話,對於貴國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的微笑著。他抬起身子來,迎上我的目光道:“陛下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考慮,至於陛下所憂心的風險,無非是德國人將斷絕對貴國的技術支援或者其他。如果陛下願意的話,我國可以在合約上擔保貴國的任何損失,都將由大英帝國負責。事實上陛下也知道,貴國的造船界如果能得到我國地支援。那麼貴國的任何損失都將是值得的。”

雖然他地語氣不是那麼好聽,但是我當然不會在面上發作出來,笑了笑輕搖搖頭。

“也許陛下還會擔心這份合約如果公諸於世的話,將使貴國的立場出現無可逆轉的變化,也許這時候要陛下您表明立場有點過早……”他猶豫了一下,像是下了決定的樣子道:“這一份合約,可以是一份密約。大英帝國將不會對外界公佈合約的內容。”說完兩手一攤,似乎什麼話都說完了。

他的條件即使沒有達到底線,也差不多了。我再無興趣繼續跟他胡扯,點了點頭招呼送客,自己則站起身來,向我修葺一新地辦公室——原養心殿小書房走去。

牆壁上是一幅幅各熱點區域的地圖,看著亞洲南太平洋地區的局勢圖,心中盤算著英國可能的戰爭行動無外乎是從香港方向和印度洋方向對坤甸的德國艦隊形成合圍。遠離本土而又沒有中國的支援的德國艦隊,能支撐多久,這顯然沒有什麼好想地。

德國艦隊一旦失敗,逃逸線路無外乎北上日本伊勢灣,依託那優良的港口防禦進行防守,同時等待中國人的干涉,在日本海附近動兵沒有中國的點頭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線路就是向東,往美洲方向去。這個方向太過危險,補給點也少,而且也會給英國充分的時間準備來將這去孤懸海外的艦隊全面扼殺。

再就是拼運氣了,殺入印度洋,隨後在南部非洲的德屬西南非補給,再看有沒有機會完成穿越英吉利海峽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總之,在英國人的算盤裡,儘管區域性的實力稍遜於德國的艦隊,但是只要中國人站在英國一邊,他們有十足地把握讓德國這支艦隊活不過兩年。

我該如何抉擇?

而如果我不站在英國一邊保持中立的話,局勢可就難說了,從艦隊實力以及逐年補充的情況來看,今年年末就將有新的兩艘戰列艦下水,到形成戰力最多也就是半年的時間,時間越往後拖,在區域性上對德國人越有利。也許十年八年之後,德國人的艦隊將成為這片海域中決定性的力量。

當然,德國人在這片地方的基地太少了,他們無法獲得更大的活動範圍,除非中國方面向他們共享港口。

同樣的,對德國人來說,中國是否支援也是極為重要的。如果他們想獲得更大的戰果,必須與這個大洲的天然主人中國人合作。

問題是,現在這三條路,我都能看到贏面,就是無法準確地把握到全部的危險。

如果站在英國這邊,在失卻了德國這樣一支力量之後,英國在亞洲的艦隊是否會滯留在亞洲,對我的南洋攻略進行干涉?

英國所謂的幫助和技術支持,是否會像十幾年前的同盟條約一樣,只是紙面的援助?

在越南問題上,法國人會那麼聽英國人的話?如果不聽話,英國當真會武力解決?鬼才相信。

總而言之,英國是一個有前科的國家,這位紳士未必是一個言而有信的紳士。但看在這次的日本變局中英國沒有發半句言,想來也是背後有什麼名堂。按照他一貫的作風,他起碼會說兩聲的。

而且這個寇松,他的態度也頗為可疑,像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他的信心從何而來?

傳了徐世昌過來,安頓他坐了下來之後,我看他也是鎖著眉頭的樣子,笑道:“怎麼,還沒有想清楚吧?”擺手讓人取來合約副本,繼續道:“安定門那邊的新樓,安頓的怎麼樣啊?朕國務冗煩,尚未去看過,軍方數部都在那,自家人要多跑跑,你如今是總參謀長,雖說名義上要低於醇親王,聶公,王公等,但你要有數,總參謀部乃國家大政的參謀機構,更是軍隊一舉一動的大腦,不可自輕了,你如今尚是中將,過些時日給你晉上將。”

“謝皇上恩典——”徐世昌回過神來,謝恩道:“臣尚未立寸功,不敢受此隆賞……”

我揮手打斷,哈哈笑道:“這趟給朕拿好主意,你就是大功一件,不要小瞧了,你是軍人,此是軍功,雖說是非戰爭年代不可晉元帥大將,但若將來烽煙一起,你這件大功便是戰爭年代的軍功,朕一一給你記著。說吧——”我接過遞來的釅茶飲了一口,渾身舒泰起來,招呼道:“賞徐世昌茶!”

內侍取來了副本,恭恭敬敬的呈上,又給徐世昌上了茶,垂手退下。徐世昌這才切入正題道:“臣能不能先聽聽皇上的意思。”怕我多想,又急切的補充道:“臣心中主意已經拿了七七八八了,但是怕掃了皇上的興……”

我心中一琢磨,大概也猜出來了,笑道:“既是如此說法,你的意思是不能接英國人這份禮了?”

徐世昌點頭,鄭重道:“皇上明見萬里。臣以為皇上會為英國人所言說的諸多好處而動心,看皇上剛才一語,是臣想錯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輕一欠身,繼續說道:“自皇上行新政,辦教育,興軍工,獎聰才之後,我大清一直順山順水向前走,臣以為雖是如此,然而尚需有十年二十年的和平發展時間,一為鞏固,二來也是要多多積累人才,經驗和實力。皇上於光緒二十六年,興辦北京和平會議,臣私揣聖意,所為者,亦是如此。”

我點頭道:“你想得不錯,朕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朕的意思,眼前有三條路,幫英國,幫德國,誰也不幫。你以為朕該取哪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