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二一章 - 奢望的和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二一章 - 奢望的和平

阿曼努拉王子秘密去過一次杜尚別,並且與趙秉鈞有一分關於中華帝國支援阿曼努拉取代王位並改歸中華帝國藩屬的秘密協議,這份檔案在他們發生變化之後,曾經遣使去杜尚別要求廢除並銷燬過一次,被趙秉鈞拒絕了,而趙秉鈞也在近期連續主旨是否可以在這上頭做些文章,以便在阿富汗國內挑起一定的亂局以從中取利。但始終是被我拒絕了,阿富汗這個現在實在不宜再去牽制太多的精力,帝國的方向始終是在西方的穩定上頭。西疆行省地域廣闊,足足相當於內地四五個省份都不止,如此大的區域就要牽制不少的兵力,兩教工作和推廣漢語的工作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穩定西疆,以確保將來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的關鍵性時期,有太多鞏固的東西要遠比進一步擴張要重要的多。

如今帝國的國土面積龐大到歷代帝皇都無法想象的地步,這雖然能夠大大的滿足國內那種天朝上國的虛榮感和擴張的雄心,但是這樣大的版圖,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慢慢把這些地方消化下去。正如當年我們的祖先僅僅在河南山西一代,慢慢向北從各種胡那裡爭取土地,向南逐百越,巴蜀,向東戰東夷,向西是羌戎……

武功倒是其次,關鍵的是慢慢的把這些土地鞏固了下來,支援這種鞏固的,正是這個民族最偉大的東西——包容和牧化。

在這個能夠決定未來數個世紀世界大局走向的年代裡,我也給這個國家的強力機器增添了國際關係這一門在現代越來越重要的課程,帝國外交部主辦的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正在為帝國源源不斷的培養著這方面地人才。教化部,宣傳部,移民,歸化等等各個部門則為帝國撐起了別兩項重要的支撐點。

包容和歸化在目前階段的執行程度已經算是不錯了。各個民族勢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治,趙秉鈞的教化系統在這片地域上數十萬部等,軍費中也有相當部分撥出來給四家中國公司和一家美國公司在這片地域試行佈線設定有線廣播小範圍入戶。這算是一個比較新的廉價技術的率先利用的典範,要知道在國內還沒有開始設定這些東西,包括有線廣播電臺的設立,人員的選配,節目內容地製作,選題等等。都是一項十分新穎的嘗試,北京宣傳部甚至派遣了一個尚書同知和一個侍郎到了杜尚別,考察這方面的實際情況,為將來在全國普及廣播做一個技術和經驗上的積累。

這東西對於宣傳和教育實在是太過重要了,特別是國語教育。中國幅員遼闊,各種方言也多,往往北方人很難聽懂南方人在說什麼,而即便是一個省哪怕是一個府內,方言地數目也有不少。各種語系都很混雜,過去條件限制,不可能全民推廣國語教學,只能在官場上維持一個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語音,而有了廣播之後,全國國民的國語推廣就成為可能。

在宣傳上,作用就更大了。廣播比報紙更為即時,能夠將北京的意思迅速的傳遞到帝國地每一個角落,這對於保持一個龐大帝國的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趙秉鈞提出這個方案因為要動用到軍費所以特別請示我的時候,我幾乎是拍案跳起,並當即表示要從內帑中撥出一定數額的撥款,在西疆先行試行廣播小範圍入戶,時機成熟,成本逐年下降後,再向全國推廣。

這是歸化的一部分。說穿了也是宏觀的方面,也是即將打算派往南方地皇三子溥夏所缺少的,他倒是在經濟控制,政治控制等軟性的純政治性的領域方面有些興趣,在內閣弼德院書辦司任職有半年了,我看他對於政治和經濟便是感興趣多些,對於軍隊和強勢的控制方式

總是有種天然的躲避態勢,可能是由於天然性格方面的問題,他與他的二哥溥英截然不同,溥英倒是對於控制軍隊比較有興趣點。這也是我讓溥夏前往南方處理暹羅戰俘問題的主要原因了。

今日地談判幾乎可以說是各說各的,雙方也都在根據對方的反應去對自己的立場做進一步調整,反正暹羅的英印軍隊仍然處於被監管的狀態,著急的仍然是對方。

只是出於培養溥夏的考慮,我也指示外交部如果對方的條件不再有其他很難接受的地方的話,就讓美國派人和溥夏一起南下,主持一個移交手續,並在當天發表一個支援教皇本篤十五世的和平計劃的宣告,來為帝國下一階段的戰略方向調整做一個表態。

帝國目前的準戰爭狀態將要結束掉,在培養了一大批軍方的各級實力人物出來後,目前帝國的政治格局已經與戰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帝國的戰略目標也已經基本實現,剩下來的就只是西方的鞏固為主,開拓為輔的亞戰爭狀態。還有就是海軍方面的艦隊建設及防禦體系建設了,海軍在積累了足夠的海上艦隊資源之後,也要發展一定的航母力量,外島還要建一些機場已駐入航空部隊,這些部分的事務就由已經淡出一線指揮很久的林泰曾海軍大獎負責,而劉步蟾則以大將軍街入主海軍部去負責艦隊的發展事宜。海軍將迎來一個戰爭任務相對較輕的時代。

陸軍方面在東方早已平定,南西北三個方向也進入鞏固階段後,也沒有了大規模作戰的任務,軍隊的規模也無需裁減,隨著帝國疆域的擴大,龐大的國土自然需要維持一支兩百萬人以上的陸軍部隊,便是空軍需要做一個跳躍式發展,目前僅有一支航空隊是遠遠不夠的空軍司令的人選也還要再斟酌考量。空軍在十年內應當擁有千架左右的常備軍力,這可以在刺激工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為帝國培養出一批實力足夠強勁地飛機設計製造公司。同時這樣的規模也足以完成國土防空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任務需求。以前的飛艇在全部整體移交給總後勤部之後,就不必再發展了,民用航空領域的飛艇規模也適當地控制就可以了。

這些事情都是內閣和總參謀部與我商量著慢慢進行下來的,規劃性的東西內閣還需要考慮到經濟上的問題,儘管這兩年銀根已經不如前些年那麼吃緊,但是長期建設性的東西,內閣當然需要在經濟上有所準備才行。

與溥夏的談話中涉及很寬,我似乎也在蓄意栽培他似地,原先也沒想談這麼多方面的事務,但不知不覺也就把話題扯的很寬,彷彿這個年輕的兒子這一去就永遠不能夠再回來一般。溥夏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小心謹慎了許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也就慢慢走回到了君臣太奏對地格局,我也就沒了談話的興致,再多囑咐幾句他路上小心,處理好與軍隊的關係等方面的內容後。便讓他回去做些準備了。

這孩子年紀也不小了,但似乎還沒有瞧上哪家的姑娘的意思,我也沒興致為他去指婚,畢竟我也在倡導著一種婚姻自由地氛圍,為國內日漸開放的民智做一個皇家的榜樣。

次日的談判就很快便接觸到了實質性的內容。美國人在給了中國一個教皇和平倡議的臺階後,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美國派出以華年律師為首的代表團,與中國方面地皇家代表皇三子溥夏一同前往暹羅,主持一個戰俘流放及部分釋放的儀式,這些戰俘中英國人在宣誓永遠不再與中國為敵後,被當場釋放。其中包括軍隊最高的齊格沃菲中將。而印度人則全體流放到太平洋島嶼,以勞工的形式為他們的戰爭罪行贖罪,其佔流放到夏威夷五千人。其餘近七萬人全部由中方處理,海軍部的意思是正好可以用於外島的機場和港口建設。至於繳獲的各種輜重武器,則全部扣押。

就這樣由美國直接介入而突生變端地暹羅戰役的收尾階段,終於在一番外交爭鋒後宣告結束,美國贏得了他的國際調停人和和平維護者的聲譽,而中國則贏得了一批廉價勞工和戰場上的直接受益。

雙方並在當日確定了塔夫脫總統的文化行程,這位陸軍軍人出身的總統將在下個月10日啟程來華。約在25日前後抵京,中方和美方各自提出的行程安排也得到了綜合確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在到訪的第一天及次日分別於我和內閣重要官員的會談,還有就是抵達當天的三軍閱兵式了。

這一條也是軍方意志的體現,軍方認為在美國已經顯露出不太友好的態勢後,軍方有必要在他面前顯示一下實力,擬定中的航空隊飛行表演,陸軍軍兵種分列式,裝甲部隊閱兵式,以及從關島洋麵就開始的海軍編隊護航等等各種歡迎儀式,軍方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和準備,力求給這位美國的軍人總統留下一個強大的中國的印象。

我對他們的要求本來就是想說兩句不必如此的,但是王士珍和馮國璋甚至一向沉穩少語的載洸也都是一致的堅持,我倒也不便太過反對,於是便這麼定了下來,這也有助於給美國的新聞界轉而傳遞給美國國民一個印象,那就是大洋彼岸的中國絕非一個可以輕易去招惹的角色。

而外交部也在當天發表了一個宣告,宣佈中華帝國皇帝陛下和他的內閣正在慎重考慮和平的方向,並且對教皇本篤十五世陛下的和平計劃基本持肯定意見,中國呼籲世界和平,歷來所進行的戰爭也都是自衛戰爭,並且一直致力於將亞洲周邊的弱小民族從殖民者的統治下解救出來的解放戰爭。這對於維持一個平等的人類秩序,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都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所以,中華帝國外交部受權呼籲,在一年中設立一個和平日,在那一天時所有的戰爭都應當停止。同時為了避免戰爭的進一步擴大,已經解決國際爭端的需要,中國號召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地國家成立一個解決國際事務的國際機構。並在海牙歷次國際會議的決議基礎上,編撰各國都應當遵守執行的國際法準則,以建立起一個避免國際爭端的機制和國際組織,為了表示中華帝國皇家和政府地誠意,中國方面將在上海專門撥出一塊十平方公里的區域。以永久供這個國際機構日後辦公使用,國際議會,國際仲裁法庭等等內容的計劃,中國政府將在稍晚些時候向世界公佈計劃。

這個宣告的發表並沒有立即引起足夠強烈的反應,這也是預料之中的,我地目的只是首先站到一個制高點上而已。而上海道方面也並沒有接到劃地的旨令,在歐洲戰爭正進行到它的**期的現在,是不會有掌權者會去考慮和平地。

特別是威廉二世陛下,他所面對的正是歷史上最強盛的德國,是超越了他的父祖的德國。他地兩百多萬軍隊正在法國的核心區域發動著令人震撼的,創造歷史的記錄性攻勢,凡爾登戰役和馬恩河——塞納河戰役正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坦克的馳騁下,一寸寸的往前推進著。而英法軍隊正在兩面受敵地情況下,呈現出了不能支撐的景象。

而凡爾登戰役在開始後十幾天,終於迎來了它的**,在7月12日中美正就所謂的和平和悲憫展開著談判的時候,凡爾登戰役的德方最高指揮官威廉皇太子在薩爾布呂肯大本營下達了總攻的命令,零時整,近三千門火炮以突然的方式,爆響了開戰以來炮兵部隊的最強音,德國人以每小時超過35萬發的炮彈的速度,將炮彈組成的雨傾瀉到了這個炎夏中正在盼望著陣雨的法國人的陣地上。

在四個小時的炮擊消耗70餘萬發炮彈之後,重型攻城炮開始掃蕩堡壘工事,十餘門16。5寸的榴彈炮用稀鬆的炮聲和隨後的令人心臟都要窒息的悶響將法國人的各種已經在十幾天的戰鬥中暴露的永固工事炸成廢墟。各種高爆炸彈和迫擊炮射出的炮彈開始對法國人經營了很久的戰壕防禦線發起破壞性的進攻,隨著一陣陣爆炸聲和飛揚的塵土,法國人挖好的整段整段的塹壕變成了平地。

德國人的炮兵幾乎是用上教學課的方式來對世界各國的同行們做著如何利用各種炮火的示範課,各種口徑的炮火的配合以及使用的先後順序,炮擊的密度和頻度等各種細節的問題。德國人都做了良好的處理,隨著呼嘯而過的校射機將成果回報回來,指揮官們開始完成步兵總衝鋒前的最後一步準備工作。

幾乎又是持續了四個小時之後,德國人把表演時間交給了小口徑的5。2寸榴霰彈,這些以步槍子彈的速度射向驚慌失措奔跑呼號著的法國士兵們,在充分消耗了對方的防禦力量後,指揮官們將噴火器派上了用場,在步兵的協助下,噴火器將各種丘陵地帶上的不利於衝鋒和作戰的植物和鐵絲見解等等障礙物燒成灰燼。

一個小時後,在十公里的正面戰線上,六個師的德國步兵開始發起衝鋒,隨後還有更多的預備隊。

但儘管他們做了他們能夠做到的最好的預備,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把法國人經營了幾十年的凡爾登要塞的火力點全部排拔除,法國人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奮起餘勇,一次次的打退了對方的進攻,凡爾登三角形的防禦體系前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這一階段的足足進行了三天之久,法國人正式宣告失敗,他們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線被德國人進佔,在半個月的戰爭中,在凡爾登地區各自付出了32萬和28萬人的巨大傷亡數字,德國人的優勢裝備和兵員素質讓他們取得了勝利,並付出了相對較小的代價,但是無論如何,他們也很難再進一步了,他們必須休整。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其中的一個沒有被炮火摧毀的法軍炮臺,德軍的一個步兵團在炮火的支援下,血拼到最後硬是消耗掉了守衛炮臺的法軍一個輕步兵師,但是當這支攻擊部隊進入全是死屍的炮臺後,發現他們代表團加起來就只有九個活人。

法軍的情況同樣好不到哪裡去,他們在喪失了前面的一線和二線屏障之後,腹心地帶直接面對德軍的攻勢,一旦德軍休整完畢,並且將炮兵徵調上來之後,等待他們的極有可能就是前一階段戰爭的重演。

在這樣的情勢下,正在與英國人綢繆著開闢新戰場以減輕凡爾登方向的壓力的總司令霞飛不得不將總參謀長貝當派到凡爾登,試圖重新組織防線以避免凡爾登的淪陷,這個重要據點一旦被德國人突破的話,整個北部法國將失去希望。屆時情形如何,即使是上帝下凡也難說了。

而英車人的坦克部隊也開始裝船,並陸續抵達法國,德軍的北方兵團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武器,並且在配合凡爾登攻勢的階段性戰爭中使用了這種武器,德軍的北方兵團試圖秦出切斷巴黎和凡爾登和聯絡的努力,但是他們向南和攻勢並沒有東方的凡爾登那麼順利,炮火和坦克對步兵的支援仍然沒有達到讓柏林最高統帥部滿意的程度,在這些天的戰鬥中,除了互相消耗士兵的生命之外,戰線只是向南移動了不到兩公裡。

英國人的計劃是在索姆河一代突破德軍第四集團軍的側翼,並對德國的北方兵團形成壓力,迫使德軍從其他戰場調集兵力來援,以緩解巴黎和凡爾登兩個已經很吃力的戰場,而這次作戰任務將會動用到坦克,並且全部的兵力都由英國遠征軍組成,英國本土的44個師已經有一半抵達了法國的西海岸,並且將在半個月內將剩餘的部隊全部運達,北海上的海戰形勢目前尚處於一種僵持階段,而德國人顯然不會滿足於現狀,一旦他們實現了海上的制海權獲得的話,那麼以後即便再有新的陸軍力量,那也很難再運抵到法國了。

所以按照計劃,英軍將在8月上旬發動索姆河戰役,法軍做出配合性舉動,隨著英國新的作戰部隊的加入,整個力量對比也將會出現有利於協約國集團的轉變。

而英國國內也開始了對全球戰場的調整,隨著中南半島的失去,英國陸軍和海軍都迫切需要做出行動來改善越來越低落的士氣和民間對於軍隊的信任度,所以以前英國遠征軍司令,看不起法國人的弗倫奇將軍指揮的都柏林的血腥鎮壓為標誌,英國皇家陸軍開始了他們的全球振興計劃,而弗倫奇也被任命為愛爾蘭總督。

隨後他們就解除了指揮加利波利戰役的戰前準備不足,戰爭指揮愚蠢的漢密爾頓上將的職務,將他降職為沒有戰爭發生的陸軍本土北方戰區司令的職務,漢密爾頓感覺受到了侮辱,拒絕執行這個任命並從陸軍退役。

而陸軍中將艾倫比則被調往了埃及,在那裡他們試圖發動一場透過阿拉伯直接打擊土耳其的戰役,並爭取阿拉伯人的支援和配合。在阿拉伯世界英國也有著長期的經營,儘管在猶太人問題上阿拉伯人對英國頗有微辭,但是對於打擊他們共同的敵人土耳其人,沙特國王應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就這樣,整個世界與教皇陛下的期望,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