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三七章 - 變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三七章 - 變端

“陰謀!陰謀!”羅賓遜上校看完了電文,棗紅色的鬍子已經被氣憤的情緒撐得豎了起來,聯想到他即將要抵達的目的地,他有十成十的理由懷疑那也是陰謀的一部分,氣急敗壞的招呼著記者先生們回到他們該呆的地方,雖然也有幾個不知趣的記者或者是被電文的內容所吸引,或者是天生的固執讓他們拒不執行艦長先生的命令,但隨即就被如臨大敵的士兵強行拖回去了。

沉著冷靜的艦長先生接著下達了準備作戰的命令,這位尊貴的皇家海軍軍官深信在他們即將抵達的目的地,德國人一定擺好了作戰的架勢等待著己方闖入羅網,而從電文看來,德國人這個大陰謀是席捲全球的,他們絕沒有表現出他們在承諾中標榜的那種對和平的渴望。他們是在利用和平,利用教皇!

與他有著相同的情緒的,還有蘇伊士運河的英法聯合警備司令部,他們竟然在這一天早間時分接到了應經抵達了紅海海域的德意志太平洋艦隊第一戰列艦分隊的四艘戰列艦和九艘巡洋艦組成的海軍編隊的通航申請!司令部方面立即將情況通報了倫敦,幸好德國人沒有強行闖關,不然他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在這個時候向德國人的艦隊開火。

畢竟現在還是在理論停火期間,而且伴隨著德國人的艦隊的,還有一支登記表上顯示為中華帝國廣東行省羅威行遠洋貿易公司的貨運團隊,德國人就是以防止海盜襲擊的名義,以保護商船船隊為名遞交通航申請書的。而海軍部給羅賓遜上校的電報上,也特別要求他注意德國人可能出現的變化,確保記者團們的安全,現在羅賓遜上校正是這樣做的。

他的船在一個半小時後,順利抵達了預定海域,出乎他和所有士兵們的預料。也推翻了艦隊參謀部之前的判斷——德國人果然正在那裡進行著撈船作業。周圍零星大約有七條德國巡洋艦和驅逐艦,可能水面下還會有潛艇。總之,以撈船公司的作業場周圍,德國人部署了一定的防衛力量。

羅賓遜的腦袋一下子懵掉了,他的腦袋中從來沒有設想過這樣的狀況,從頭到尾英國的海軍界都沒有見到過德國海軍撈船作業的船隻在這片海域出現過,顯然昨天停火協議生效前的十二個小時內德國海軍突然的加強了在海上邊界海域的活動。讓艦隊司令部隱約預感到德國人在謀劃些什麼事情,但他們猜測的方向更多是德國人有可能悍然在約定停火期內撕毀停火協議——像無恥的俄國人那樣,海軍部的參謀們從來沒有將懷疑的方向與近來在眾多謠言中脈絡很是清晰的德國海軍撈船的謠言聯絡在一起。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德國人在這片海域動作的目的,是想要進一步刺激英國的民心,進一步打擊英國海軍的士氣了。

“上校,要開火麼?”參謀官站在大鬍子羅賓遜的身後小聲的提醒道。的確,按照他們現在的方位,和敵艦的位置情況來看,開上機炮趁著敵人形成合圍之前全身而退,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只是指揮官閣下現在看來顯然還有其他的考慮。

“蠢貨!”羅賓遜不滿的瞪了一眼他的參謀,轉過身來略顯出緊張的神態,問另外一名參謀道:“那些該死的記者們現在在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訕訕笑著的剛剛被責罵過的那個參謀唐納森自以為得計。搶先一步搭話道:“長官!他們正被安排在水兵餐廳裡,要不要讓他們到上面來拍一些對我們有利的鏡頭?”

此時被問話的正主兒劉易斯不由自主的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引得一頭惱火的羅賓遜也笑了起來,良久才不滿的瞪了一眼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唐納森吩咐道:“好了從現在開始,你被停職了。”轉頭吩咐劉易斯道:“好好看管那些記者朋友們,我不希望在明天倫敦的報紙上看到什麼我不想看到的東西!”想了想加了一句讚賞的話道:“你很不錯,從現在開始,你兼管這位唐納森先生的工作。還有,我想我們應該返航了。哦上帝,我們也許就不該來。”

讓他發出最後一句感慨的,正是德國人剛剛來得及展開的一個歡迎條幅,羅賓遜驚奇的發現在那副橫幅下面德國人似乎安排了一些駁船搞了一個平臺,上面甚至還有一些人顯然是在聚會,一些記者的攝像機正架在那上面正對著自己的方向,很顯然,德國人的這次舉動經過了精心的策劃,在收到打擊英國人士氣的效果的同時,這裡似乎也是一個新聞發佈會,來自柏林的記者能夠從這裡蒐集到一切可以用來製造有利於本國的宣傳材料,比如德意志公海艦隊正在用飽滿的熱情歡迎著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艦艇的來訪,又或者有些新聞照片甚至都不用修改,就可以發給在倫敦的諜報人員使用在破壞敵後人心的活動中去。

真是糟糕透了。羅賓遜心裡一陣懊喪,現在扭頭就走不僅有損於皇家海軍的聲威,或者也有可能會給德國人製造一些反面宣傳材料,但是如果按照德國人的指示將船隻靠攏過去,或者是派遣什麼人去參加什麼活動,這更加是不可饒恕的罪行。天哪,這該怎麼辦。

德國方面出席這次荷蘭外海沉船打撈現場的主官,公海艦隊一名少將軍官高興的向記者朋友們宣佈了他們是多麼的享受和平,為了與曾經的敵人分享和平的快樂,他們特地邀請了皇家海軍羅賓遜上校參與這個儀式云云,在一陣陣禮炮聲中,羅賓遜上校被架上進退兩難的境地。

事實上這一天的北海上,類似這樣的儀式在其他地方也在展開著,雙方的軍人當然不會愚蠢的認為和平當真能夠降臨,他們只是利用這寶貴的十天時間,互相的去查探對方的底而已,像德國方面的這種行為,在英國人那裡也有。譬如英國海軍就在北方蘇格蘭海域發現了德國來訪者,十來條驅逐艦護送著尊貴的潛艇來客到達了軍港,並且熱情的招待了他們。英國方面還宣佈德國客人極端的受歡迎,所以在盛情難卻之下,u-39號潛艇全體官兵已經答應了在蘇格蘭長期訪問的邀請。

而在蘇伊士運河那裡,德國人當然也沒有愚蠢的強行闖關,事實上英國人也認為他們的真實目的絕不是想進入地中海而已。他們只是利用這個機會打擊一下運河守備部隊的士氣,並且為著某種軍事目的查探一下什麼東西而已,所以在英國方面正式拒絕了通航申請後,德國人也沒有再過多的糾纏,而是停留在紅海一線,並對東非實施了某些偵察。

所以,對於雙方來說,吃上點虧,佔上點便宜都是很正常的,儘管每個當事人都會像羅賓遜上校那樣的氣憤。

誰讓這是一個和平十天的開始呢?

這次和平計劃實際上是在中國,美國,連同教皇一體推進的,中國方面當然有人會與德國人做先一步的情形推演和做應對預案。德國方面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合適的回應舉動,搶英國人先一步佔得先機,這是與他們目前保持著和中國美國的良好關係是分不開的,儘管美國國內也存在著親英派並且英國人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高明的指點,但畢竟還是慢了德國人一步。

和平計劃當然對戰場也有著積極的影響,最起碼歐洲大陸上那些被戰火炙傷了的地方,在這十天內都將得到一定程度的修補。對於戰爭雙方來說,除了可以交換交換戰俘,收容收容屍體之外,也可以適當的增強一些對對方的瞭解,並且這也是一個補充後勤的好機會。在這個時代,打得就是鋼鐵和火藥,糧食的消耗戰,誰家裡錢多物多,誰就有可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各國都在拼命的往前線運送給養,調配生力軍。醫療物資,戰爭消耗物資等等,同時在外貿方面也連續向美國和中國下了大訂單,用來付賬的當然是貨真價實的硬通貨,在這個時代,紙幣在國際流通市場上並不比廢紙強多少,誰知道在幾年後頒行這些花花綠綠的紙的政府還會不會存在?

一些膽子大的人也在利用著這個機會利用一切關系網,不管是生意上的還是工作上的私人的,許許多多畏懼戰爭的人正在尋求著逃離這片很快就要被戰爭之神再次統治的土地。一些人去了美國,一些人去了中國,世界雖大,目前也只有這兩個地方好去了。英國往美國跑的人要多些,而同盟國方面由於一直以來的盟友關係,往中國跑的要更多些。

誰也不知道在這些人流中,會不會有在將來能夠決定未來的人才,總之為了吸引高層次的人才,中華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都有相當的政策傾斜,以利於本國吸引優秀人才,提升全民人口素質的移民政策出臺。在這段時間裡,這些政策方面的比較,也會成為繼宗教信仰,人文環境之外,那些要移民的人們考慮去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當然不會指望在宗教信仰和語言環境等方面與美國比,事實上這也不具可比性,除了在政策上稍作傾斜之外,也有皇家研究院等先例作為誘因,其他方面當然也不會在這方面投入更多的心力,有那個錢有那個精力,把全民的教育水平提升上去,建立起一個自主的科學發展體系比什麼都要強。

戰爭當然是刺激科技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誘因,那些冠冕堂皇的諸如科學的嚮往對更高生活水平的渴望等等理由都是胡說八道,事實上人性本惡,只有追求更高的軍事科技,如何更有效更快速的更多的殺死敵人才是人性所追逐的東西,軍事產品轉化為民用產品,才是最好的出路。目前的帝國,也正在這條路上向前邁進,在以軍事訂單刺激工業發展以後,民用工業自然而然的就發展起來。

德國人之所以在戰場上那麼的強,除了他們民族性中極強的紀律觀念和甚至有些刻板的民族性格之外,他們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自從諾貝爾獎頒獎以來,德國在這些年中獲獎人數超過了英法兩國的總和還要多。他們像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既在這方面得到了上帝的寵愛,也在環境和地緣政治方面得到了上帝的詛咒。或者說,一項是另一項的補償。

他們在這次和平十天中的總體作戰計劃在經過總參謀部呈遞到我手上後,我不禁為他們善於利用這次機會,並營造出事前濃重的和平氛圍的能力所驚訝,雖然所有的目的最後還是服務於戰爭,但是他們這之前的一系列十分有誠意的表現,也讓旁觀者不由自主的把支援票投在他們這一方。

除了荷蘭外海的歡迎儀式,在紅海彬彬有禮的申請通關之外,他們還特別邀請了法國人參觀他們的巴黎大炮,也就是那種射程超過一百二十公里的超級大炮,他們也比法國人交付了額外多出的戰俘,在沒有交換條件的情況下,他們無償的交換了俄國人部分戰俘等等等等。他們的這一切行動也得到了教皇的褒獎。雖然這種褒獎也有教派相同的考慮,英國本土教派畢竟與教皇國不是那麼一回事,而且由於宗教的衝突,英國與愛爾蘭也在前一階段發生了血腥的鎮壓戰爭。再加上這一階段英國人看上去不那麼情願的被動的接受了和平十天的計劃,這一切都讓教皇在隨後的講話中將更多的讚揚送給了德國人。

這十天內,很多國家都完成了他們下一階段軍事行動的準備工作。其中當然包括中國,帝國的後繼陸軍部隊也抵達阿拉伯,在毗鄰西奈半島的泰馬,泰布克,蓋利拜三個地方駐屯,空軍先行進駐的兩個航空隊也開始了空中訓練和空情熟悉的巡航飛行。在這個和平的十天裡,這裡也成了勇士們顯示自己勇氣的所在。德國那位紅男爵甚至駕駛著他那架刷成紅色的飛機駛抵了英國人設在西奈半島上比爾吉夫賈法地區的英軍後方大本營的機場上空,獲得了英軍也已經加強了空軍實力的情報,在中東地區英德中三方已經聚集了超過了三百架飛機,也許在不久後中東的天空戰就會展開了。

印度洋艦隊和第二十一集團軍的進攻準備工作也已經完成,在海軍艦隊和潛艇部隊的幫助下,水文資料,登陸場的選定,沿岸防禦設施等軍事情報被彙整研究了個透徹,對於守備部隊只有一個師的印度軍隊的錫蘭島來說,第二十一集團軍是不可戰勝的。唯一的問題只是在於如何有效的佔領該佔領的地方,這個島上有大片的叢林,現在只需要佔領科倫坡港口附近就行了,集團軍參謀部憂心的是將來的肅清和有效管制工作。

在北方對阿富汗王室中的親華勢力的培養也到了收穫的季節,按照總參謀部亞洲司的計劃,中亞地區將配合中東的戰爭程序,儘量統一時間來相繼發動阿富汗王室宮廷政變及隨後的戰爭,推動波斯國內戰,以及中東對英軍的實際打擊,三管齊下,形成對隨後視情況而定的對印度戰爭的實際支援。英國在海軍退出印度洋海域之後,印度幾乎就已經從他們的版圖上抹去了,現在國內也正在研究到底如何處理印度這樣規模的一個大國家,如果派兵佔領的話,那需要動員的兵力實在太多,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所以國內有很多人傾向於效仿對日本和俄羅斯的政策,分而治之,只是現在尋找代理人也是一個大問題,國內熟悉印度事務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根據載灃的建議,總參謀部也出現了支援有宗教界人士先行回訪印度,積攢實際經驗提供給國內的方法來處理印度事務,英國如果默許最好,如果有侵害事件發生的話,正好又是動員武裝進攻的藉口。總之,對印度的全面進攻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只是第二十一集團軍自己有一個在印度南部尖角附近登陸的預案罷了。

溥夏等三人也到了廣州,有關第二方面軍的軍政檢查事務的工作已經展開,在約見宋教仁和胡漢民的談話中,他們也發現了些許端倪,老辣的王士珍很快發現了宋似乎是擴張政策的極端分子,據初步瞭解的情況看來,宋教仁希望我南巡的請求,大半是為了朝廷能夠對他們形成實際的支援,在溥夏抵達後,宋在歡迎宴會上的確顯得很高興,私下裡也旁敲側擊的問了王士珍及趙秉鈞北京的政策是否出現了反覆,據趙秉鈞的密摺來看,宋似乎是對前一階段在美國人的主持下釋放大量印度戰俘的行為有所不滿,而他的這種不滿,也代表了第二方面軍高層許多軍官的意見,包括曹錕,從王士珍的判斷來看,曹錕尚未得晉元帥軍銜對他是個刺激,他十分在意國家是否還有繼續在南方用兵的意圖。當溥夏宣佈他們的來意並小範圍通報了對印度的軍事計劃後,他們普遍的流露出了對戰爭規模的不理解。曹錕也有一份摺子對此就軍事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目前的戰爭計劃過於保守了,按照第二方面軍的實力,不應該僅僅將目標鎖定在錫蘭島,應當謀求在印度發動登陸戰。

我當然是照例回覆他,就國家形象,及日前政治格局的需要問題向他做了一個簡短的說明,也順便提了一下全國各部隊在總督銜制併入軍區體制後,要轉入現代服役制度的革新上去,所以第二方面軍的戰略任務雖然沒有什麼偏差,但是目前首先應當配合好欽差大臣處理好這方面的事務。為了安他的心,我也對他許諾日後他仍然將負責印度方面的軍事指揮任務,他的元帥銜跑不了。

南方的事務,我仍然是寄希望於溥夏的,他第一天的信件來看,我似乎還不能太滿意,他僅僅是略提了一下方面軍的歡迎宴會上各主要軍政官員的表現,並做了一番自己的闡述,但更多的卻是他又在宋教仁的教化隊伍中發現了一個法學人才,叫王寵惠的,是廣東人,自費在德國留過學,還翻譯了一本《德國民法典》,第一天見到這個人,溥夏很喜歡,說了一大堆好話,末了建議我將他調到北京去,再將梁啟超一直帶著的那一撥人單獨成立一個法務部,將來他要親自帶一帶云云。讓我有些欣慰之餘又有些不知說什麼好的感覺。

這方面梁啟超跟他真是對上了,前些日子梁啟超也上了一個表來,說想延聘美國的古德諾教授,和日本的一個最近聲名鵲起的叫有賀長雄的,據說在日本法律界頗有聲望,梁啟超想聘這兩個人來對照處理一下他這邊很有時間壓力的《欽定中華帝國憲律》的正式稿,我建議他還是免了吧,來中國的外國人特別是政治經濟軍師層面的事務,最好還是多一個心眼為好,外國人有時候來中國幫助人,並不是真的那麼善心的,這裡面甄別是個大學問,中華憲律如此重要的事情,目前的人手加上已有的成績,要完善好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今兒個聯想到這個事情,我便回信給溥夏時略略提了一下,他既然有那個意思,就讓他找梁啟超吧。

十天的時間也讓這個世界產生了許多或明或暗的變化,變化也在孕育這新的變化,無論是政治外交層面,還是軍事戰爭層面,這十天的孕育期就要給他們誕下新的果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