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五章 - 國際新秩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四五章 - 國際新秩序

這正是一年裡最熱的季節,哪裡都不太適合劇烈的運動,甚至是作戰。好在帝國目前涉入戰場的地區也就是中東那一片還有數個師需要與英國人對峙,其餘的地方都處在肅清治安的階段,陸軍部也徵發了部分從日本等藩屬國貢獻來的治安軍來負責新國土的治安維持工作,這些人需要的餉銀少,工作還格外的認真負責,有些中國治安部隊不忍心幹的事情,他們幹起來越發的帶勁,甚至有些殘酷的意味。這也引起了部分當地居民的不滿,陸軍部和刑部又聯合發了文下來,遞解了幾個鬧的太過的回了本國了事,才算堪堪的平息了事情。也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兩教工作就這麼的在當地開了花,這些年在帝國西部和南部的用兵,所取得的新增國土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有十餘萬帝國本土派出的兩教人員被分配到了各級的工作崗位上去,如今走在暹羅一些不是那麼偏僻的城鎮裡,已經能聽到當地小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下,用漢語念起“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了。

藉著教皇陛下的恩澤,全世界除了俄羅斯的內戰因為有一方是蔑視一切神祗的存在的緣故還在繼續著,其他地方的軍人們都在偷得浮生半日閒,拖運同袍屍體回來,自己洗澡寫信,擦槍擦炮,感受到什麼危機的,也趁著這個機會把戰壕挖得更深些。或者是趁機多儲備兩天的炮彈用量之類。

今年的外交界也格外的熱鬧,美國人的身影越發頻繁的在歐洲出現,與教廷的人一道,向著各方去推銷著和平,並且受到了幾個主要大帝國的歡迎。

也許是因為戰局不利因素的影響,英國首次表現出超越德國的對和平的熱心。一改上一次似乎是不情不願的扯進和平的模樣,首先做出姿態,宣佈英國正在擬定一個和平計劃,第一期的表現就是將從法國撤回他們的遠征軍,並且推出了一個撤軍計劃表來,按照這個計劃表,英國將以第一個月撤回10萬人,其後每個月遞減的速度,在一年之內撤回他部署在法國境內的數十萬遠征軍。

這個計劃極其的富有誠意,英國人同時也發出了屬於他們自己地和平呼籲。倫敦強烈的籲請交戰各方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展開有關停止目前所有戰場地和平談判,以為這場戰爭畫上句號。並且他們也宣佈他們已經開始了這種探索——在中東,英國已經正式向中德阿土四方發出談判請求。希望各方停止前進的腳步,把和平的安寧繼續留在聖城耶路撒冷,為了表示大英帝國的誠意,大英帝國決定放棄他們在中東的既得利益,撤回埃及國內。

“我想我們可以給他們留出一個體面的結束戰爭的途徑。我們也有能力這麼做,他們所要的,也正是這個。”尊貴地威謙二世在給我的私人電報中這樣表達他的觀點。從他的個人情感而言,我理解他的想法。他並沒有將英國徹底打垮的念頭或者計劃。我回覆他的時候,也順便提到了他上次要我幫忙的有關俄羅斯伊麗莎白皇后的事情的進展情況。我的情報人員在莫斯科與皇后殿下進行了接觸並轉述了威謙陛下的善意,但是驕傲的伊麗莎白皇后顯然並不領情,她堅持認為他的丈夫將帶領他的臣民一起擊敗愚蠢的叛逆分子,並且重新將他的國家帶領到世界頂尖級國家的行列。

德皇得知訊息後將會作何感想我也不知道,他也許是想讓年輕時代的戀人產生出些許的後悔感來慰籍自己年輕時代的那種遺憾。也許是想誠心的去幫助一下年輕時的友人,誰知道呢?他或許已經老了,老得有些走回到天真,他的很多想法已經脫離了政治的允許範疇,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即便他很想放英國人一馬,但是他的國家他的軍隊願意嗎?或者他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者他考慮過,但是從他最近越來越多的呆在斯圖加特的行宮而不是柏林就能夠看得出來,答案也許是後者。

不管怎麼樣,他對於英國集團的判斷還是正確的,英國人也許要的當真是一個體面的臺階下而已。最開始時的協約國主體的另外兩個一個已經被戰爭弄到了內戰的境地中去,另一個已經半片國土淪陷,政府流亡,巴黎隨時有可能成為德國人新的邊境城市,基本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大英帝國本身也已經因為這場戰爭而損失了太多的東西,亞洲地區的利益基本已經喪失,即便印度現在仍然在握,但是天知道這種情況還能持續多久,非洲的殖民地方面美國已經顯露出了非凡的興趣,特別是南部非洲部分,那裡豐富的鑽石和黃金的貯藏很容易吸引那些暴發戶們。在歐洲大英帝國極力防範了數個世紀之久的噩夢還是出現了——歐洲出現了一個不可一世的大帝國,不列顛的安全體系已經崩潰。

所以1914年下半年世界的主旋律就是和平,儘管各個零星戰場的小規模戰鬥仍然在繼續,但是始終都沒有再出現如同德國人在五月發起的那種超集團軍規模的大規模進攻戰,中東方面的戰局在邊打邊談中實現了形式上的和平結束,帝國的第二十九集團軍在動用了飛機和坦克助陣的情況下,順利的實現了戰場上的突破,並以此為契機,與德國人取得了新形勢下的默契,中德阿土聯軍接管約旦,英軍撤回阿裡什——埃拉特一線以西,只是艾拉特港交給聯軍方面管轄,這是與當初英方提出的和平方案不同的地方。

戰場級別的談判基本受制於戰略層面的談判,美利堅合眾國和教廷主導了現階段的這場談判,在1914年聖誕節來臨之前,交戰各國代表雲集到了各方都認可的中立地點——瑞士的伯爾尼,舉行本年度最重要的會議伯爾尼和會。

會談上倒沒什麼新鮮內容,說到底還是一個各方的賠償,和利益分配的分贓大會,中國所處的亞洲也沒有什麼有力的競爭者敢於與中國競爭些什麼。主辦方之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與中國的情況類似,美洲已經無可爭議的納入在美利堅合眾國的統治體系之下。所以爭吵主要集中在歐洲和非洲,德國人堅持認為目前的停火線應當就是未來的邊境線地重新劃定的依據,並且協約國集團的武裝力量應當重新被套上一個限制,特別是海軍,德意志不能容忍任何海上地封鎖。

而協約國集團則沒有明確提出他們的主要方案,只是根據德國人的條件逐條逐條的據理力爭,很快德國人就明白了對手們在打什麼主意,很顯然英國人似乎在為自己和還有一些能力的法國去爭取一些時間去完成新防線的構築,和一些戰爭物資比如大型作戰艦隻等重要軍事武器的建造。他們同時從秘密渠道得知了英國正在謀求從美國那裡購買一些戰列艦去重新構建皇家海軍的活動。所以會談在進行了一個多月以後,德國人給出了一個最後期限,也就是中國地農曆新年1915年2月13日為最後通牒時間。如果英國再不接受全部條件的話,德國將透過軍事手段來實現它。

當然在這個冬天裡,德國也發生了一件極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德皇威謙二世陛下宣佈了一項新的法令,宣佈德國進入新的立憲時代,皇帝陛下將不再負責軍政外交事務,從而變得更像一個名義上的元首。德國的媒體對於原因並沒有多說,只是說這是德國的一大進步。繼東方地中國之後,德國也將跨入一個新時代云云。但是很顯然,興登堡將軍魯登道夫將軍管理下的德意志軍隊在這其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這對於英國來說更不是一個好消息,德國現在是處在一個軍事集權統治下的高效率的軍國主義國家,這樣的組織形式加上他們龐大的實力,很容易就會讓他們的敵人處於危險的境地。但是德國人的條件實在過於苛刻了,按照他們的要求,法國將喪失三分之一的土地。這樣的法國將很快淪為德國的附庸國,一個歐洲大陸上的恐怖國家即將形成,不列顛除非全面倒向德國,否則戰爭不可能結束。

並且德國希望接管法國在非洲的全部利益,英國在南部非洲的全部,和在北部非洲除埃及之外的全部利益,這更加是不可容忍。正如英國代表在伯爾尼和會上憤慨的發言所說:“這是一場**裸的敲詐,我很想請德國的紳士們用心去思考一下,如果你們要使用武裝力量來實現這樣的目的的話,德意志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但是德國人顯然並不給他們的面子,“強者為實現目的所花的代價儘管在弱者眼裡看來很龐大,但是實際上我們對此並不在乎。”

英國在最後通牒時間尚未抵達的時候,就已經放出風聲來說他們要退出和會。這讓教廷很不滿意,教皇陛下發表聲明斥責了德國人的貪得無厭和英國人的不知進退,並且向美國提出要求,希望美利堅合眾國可以發揮一些作用,促使最終和平條約的締結。

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按照目前雙方各自的要求來看,很多事情根本是談無可談的,再說從深層次說,現在主政美國的並不是理想主義的威爾遜,而是秉承羅斯福主義的塔夫脫總統,實際上美國也並不希望戰爭立即結束,德國人的要求如果英國全部答應的話,那麼美國再想謀取一些利益的時候,就必須面對一個狂熱的德國,這是一件極其需要勇氣的事情。

所以在和會初期相對並不太出風頭的美國和中國走到了一起,美國人希望中國出面一同對德國進行某種程度的勸說,降低和平的條件,以給英國一個臺階下。當然,英國人那邊也會得到一些默許,使得他們不太可能去答允德國人的條件,同時英國陣營中一些好消息也支援他們做出強硬的姿態,比如巴黎的新防線的構築,法軍在購買了新的美國槍支後完成重新武裝,英美有關購買戰列艦問題上的良性進展等等。

帝國也透過中德之間的渠道,與德國目前的最高掌權人興登堡將軍進行了磋商。只是令我意外的是,德**方也從來不認為這次和談會達成什麼實質效果。在他們看來,這次和會完全是給德皇一個面子和機會,所以他們才會開出一個英國人無法接受的條款出來,為繼續戰爭創造條件。也就是說,德**方仍然希望繼續戰爭下去。

這其實並不太出人意料,從開始到現在德**隊都是以掀翻英國為目標的,構建對德國有利的世界新秩序。皇帝陛下老唸叨著什麼不要跟英國鬧僵了啊,留條路啊什麼的,並不會成為軍方制定作戰計劃的決定性意見。而在現在軍方實際掌握了國家的權力之後,給皇帝留點面子參加和談,當然要給自己留下餘地,萬一英國人什麼都答應了怎麼辦?

到目前為止,雙方雖然已經死了不少人,但是他們仍然還有能力繼續交戰下去。所以過早的和談並不能徹底實現和平,而且會成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地引子,這是有先例可循的。所以,美國人在找到我們之後,我也在考慮,到底怎樣的情況才最符合帝國的利益?

在我看來,德國現在已經不可能被削弱了,如果不是美國和中國這樣級別的國家直接向他開戰的話,英國和法國也不可能在近期能夠給德國製造太大的麻煩。所以,從帝國目前已有利益來看,德國還不能太過被削弱,因為還需要一個可靠的國家來與美國之間求得一個合適的平衡機制。如果德國變成一個俄國那樣的衰弱國家,那麼中美兩國直接對抗的發生將不會等待太久。

而德國如果太過強大的話,中德國之間也遲早會有摩擦,屆時地世界局勢基本上掌握在中美德三家手中,太清晰的和平秩序將會讓世界很容易劃分出陣營來,就好像過去那樣,如果英國與一個國家發生對抗,其他的國家很容易就能夠決定自己的腳站到哪邊去。就我個人的看法而言,一個模糊的平衡機制才是最合理的。也是最符合帝國利益地。

所以即管美國人也許還希望歐洲的大流血繼續持續下去他們才好實現一些目的,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我仍然希望戰爭在近期結束就好了,留下一個被嚴重削弱了的英國在歐洲給德國製造麻煩並不是一件壞事,儘管這很容易把英國推向美國,但是這也更容易讓美國和德國之間產生不和,帝國就有在三國平衡中立足並且取利的餘地。真要把英國滅了,那麼德國和美國可能就很快會走向合流,屆時的平衡體系中的主角就不可能是中華帝國了。

無論英國人怎麼認為,我們仍然做出了一個足以挽救他們的決定。帝國的除夕夜當天,也就是德國地最後通牒日期的前一天,中華帝國伯爾尼和會欽命全權代表,帝國外交部尚書伍廷芳子爵閣下在伯爾尼發表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宣告,宣告提出了一個新的國際安全體系架構,並以此為由,呼籲英德雙方再次之前的各方的談判立場,重新考慮是否要抓住這項和平的機會。

這個宣告並沒有直接對各方的談判要求做出回應,而是從宏觀的角度,提出了構建一個國際安全體系組織的設想,這是構建在儒家天下責任觀和美國的理想主義的綜合考慮基礎上的一個常設國際安全組織。該組織目前暫定名為國際聯盟,英文名字定義為“leagueofnations”也是我提出來的,只是機制詳解上,提出了分大洲和大國建立一個國際安全理事會的分支機構,這才是目前和平會議所需要瞭解的重點。

按照中國的方案,亞歐美三個大洲,為第一等大洲,各大洲出一個國家作為該大洲的第一等國家,這類國家按照現在格局有中美德三國,三國在安全理事會中享有10倍的票權,各大洲的次等國家可以有兩個,亞洲目前由新蒙國和暹羅國出任,歐洲建議和奧匈帝國和英國,美洲由美國定。這一類國家在安全理事會中享有5倍的票權,其餘國家均為1倍票權。

安全理事會顧名思義,是決定國際安全事務的,世界上任何有可能引發戰爭的事務,均需要由安全理事會也就是國際聯盟的名義負責解決,按照安全理事會的投票表決結果,進行判決。如果遇到對判決結果的武裝抵抗,那麼國際聯盟應當派遣自己的武裝部隊,或者委託某大國進行武裝執行。

這套方案在事先與美國和德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協商,這個安理會機制也是最符合三大國利益的機制。既給了德國和英國臺階下,也滿足了美國提升國際地位的要求,令美國人格外的滿意。德國人也可以不用透過戰爭的手段來實現他們對世界行使支配權的目的。戰前數個大國中,奧匈帝國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考慮到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關係,其實這個機制對於德國人來說,他們才是最大的獲利方。所以,從德**方到皇室,都沒有理由來反對這個建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戰前幾個世界性大國中,俄羅斯和法國已經徹底淪為三流國家,塞爾維亞已經亡國,土耳其在革命後已經衰弱了不少,整個世界也的確需要構建一個新的秩序。唯一不太滿意的國家只能是英國,英國在這個體系中實際淪為二流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也比過去要縮小了若幹倍。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發言權是要用實力來支撐的,英國應當滿意他們目前的地位,再說他們不滿意也沒有辦法,其實我已經為他們考慮很多了。如果任由戰爭繼續發展下去的話,無論德國怎樣,反正英國是不可能成為完勝的一方了。

而且這個國聯機制的提出,也正好給英國避而不談德國那份直接將他們剝得**裸的方式來發出的最後通牒的機會,所以在教皇對伯爾尼和會的新動態發表了一個大體歡迎,只是提出應當考慮教廷地位的講話後,美利堅合眾國和德意志帝國首先發表聲明,表示願意就中國的新方案進行新一輪談判。德國人還提出了首任國聯主席的人選,也算是一個對中國釋放善意的表示,他們提名的人選是中華帝國負責外交事務多年的恭親王載瀅殿下。

英國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表什麼宣告,倒是法國人發表了一個措辭強硬的宣告,指出這種體系是對法蘭西共和國的最大的不尊重,法蘭西共和國絕不會接受這樣一種不公平的和平機制的,英勇的法蘭西軍人將用生命和鮮血來包圍巴黎!抵抗到底!

這當然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中華帝國外交部很多官員在這個春節都長期的滯留在歐洲,與幾乎每個國家都做了秘密的接觸。

再說只要中美德三大國點頭,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抵抗他們的共同意志了。澳大利亞人已經用2月13日的獨立建國儀式向英國證明了這一點。也許是還沒有什麼人向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傳遞這個訊息的緣故,他們看起來有點不是那麼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