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

第二天散朝後透過珍妃的堂兄充任禮部右侍郎的志銳我召見了寓居法源寺的張謇張以一舉人身份得蒙天子召見自然惶恐萬狀。

我知道他是實業救國的觀點但是很好奇於他居然跟袁世凱之間曾有過一番恩怨情仇理所當然的問了起來。

原來袁之所以在軍中青雲直上原是出於張謇在吳長慶跟前的推薦卻不料袁跡之後便即翻臉不認人背叛了吳長慶吳長慶身死後雖然袁念著張謇當年的半個老師的情誼沒有把張怎麼樣。但張一個讀書人自然是非常瞧不起過河拆橋只顧往上爬的袁世凱是以藉著翁同龢過生日的機會過來北京找找機會。

問起他對於朝鮮局勢的看法張謇倒是強硬派的他說曾於光緒八年上過《朝鮮善後六策》折主張廢朝鮮為郡縣或者設定監國等等我笑了笑道:“你這觀點倒是與袁世凱比較接近。聽你說話好似很是頹喪嗬嗬你還年輕有什麼打算沒有?”

張謇答道:“待皇上再開恩科臣是要考狀元的。”

我笑了笑道:“中了狀元之後呢?不過翰林院去也與國與己又有何益?張卿朕正要興古今未有之大事以應對此古今未有之變局。卿有大才何必拘泥八股?朕不怕告訴你你也不用等什麼恩科了朕今後還開不開恩科那都還是未定之數八股取士一途選拔出的人才似亦無力應對方今這千古未遇之變局。”

張謇一震我所說的乃是國家的重大國策變化。對於他這樣一個努力求功名的人來說自然是震驚莫名。我又問他道:“張卿對於興辦實業可有興趣?”

“皇上的意思是……”張謇遲疑的看著我。

我指了指身邊的自鳴鐘道:“這些洋人的物事難道我中華便造不出來?日用器物工業所需百廢待興啊張卿。朕有意鼓勵民間興辦實業。張卿可有什麼想法?”

“皇上臣……還是想先取了狀元……”張謇甚是固執。

我笑了笑道:“你要狀元朕明日便欽賜你一個狀元及第如何?朕要的不是你這個狀元要的是你這個實業家懂嗎?若是張卿興辦實業帶出華夏數百數千個張卿豈不是我中華之福?比之一個狀元孰能興我中華?”

張謇遲疑著去了我卻思潮起伏難以平靜這人的觀點是多麼的難以改變啊張謇在戊戌後成為實業興國的領袖人物卻不料此時他還沉醉在狀元衣錦還鄉的夢裡唉……儘管他在受了我的勸導下勉力答應回去興辦實業但是估計如果哪天我再開科舉他還是會來的吧……

我搖了搖頭叫上寇連才道:“去內務府領五千兩銀子追上剛剛那個張謇給他就說是朕給他的本金吧。”

下午時分善耆與劉光地先後到了兩人彼此看了下都是靦腆的很。善耆早按照昨日與我所說擬定了大清清政衙門的辦事章程以及一應開支物事之類從事秘密的追蹤偵查取證之類工作我接過來看了看邊看邊將我昨日與善耆所說的意思說與劉光地聽。

劉光地越聽越是激動直到我看完後將善耆的條陳交給他看了才漸漸冷靜下來細心的看了起來時而激動時而蹙眉顯是看得很認真。

我與善耆商量著經費事宜善耆不同意我從內帑出錢說這事情卻要由戶部該撥我想想也有道理雖說抄家了點財不過最近花錢太厲害該省著點了而慈禧的頤和園已經竣工也沒了修園子的壓力這事倒可以這樣辦不過一定要瞞著翁同龢才行這事是個秘密工作一定要以特殊的名目去做。

“少了……”劉光地突然道。

我和善耆相視一笑道:“劉愛卿說什麼少了?”

“手段少了目標少了。臣惶恐失言還請陛下恕罪。”劉光地面上一紅便要下跪。

我搖了搖手道:“你說的也有道理朕調你到肅親王麾下做這個清政衙門的事你可甘心?”

劉光地向善耆看了一眼道:“臣願為皇上王爺效犬馬之勞。”

我笑了笑道:“既如此你們便這樣分工吧。善耆你是親王便負責後勤供應與朕聯絡等諸事劉光地你負責人員招募訓練至於日後的行動你們會商後請示了朕再行。朕先說一條三品以上官員需由朕批准後方可行事。可明白了?”

二人跪地領旨我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今年年底衙門便要建立了起來選址定了朕御筆給你們寫名字送過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謝皇上恩典。”二人領命。

我又笑了笑道:“不忙謝恩第一件要你們辦的事情是替朕去查查榮祿。不過別會錯了意朕不是要辦他而是要用他。如果你們洩漏了風聲就別回來見朕了。”

二人對看一眼交換了一下眼色。我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便說道:“你們不要覺得朕沒有用人不疑的雅量實在是朕要交給榮祿一件天大的差事不想他給朕壞了事而已。去吧朕用你們辦這大事就沒有疑你們嘛。”哈哈至於他們信不信就不知道咯不過這秘密機關的腦一定要讓他們生出警惕之心來不然尾大不掉也不是好事。

辦妥了這件大事我原先計劃的軍事振興教育改革等計劃均已鋪下了網去什麼時候收穫我想就在今年年底就能看見一些小的進步來了吧。最起碼有件好事就是李鴻章上了摺子來說江南機器製造總局與阿姆斯特朗船廠的合資船廠已經開設英方人員資金機器均已到位想請我寫個船廠名。

英方也答應在船廠前加皇家二字我便欣然提筆寫了大清皇家阿姆斯特朗船廠的條幅讓人飛馬送去江南。

好事一件接一件德國伏爾鏘船廠和漢堡船廠聞風而動誰都不希望大清國每年上千萬兩銀子的生意都讓英國人一家搶走了。從日本傳回來的訊息說日本國聽說我國與洋人合資辦廠的事情後也想來這麼一下子可是他們能答應的條件只有每年三十萬兩銀子的合約。這孰上孰下比較之下自然沒人去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