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互身最新章節列表 > 九簷風鈴 第三十三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九簷風鈴 第三十三章

7月16日

又一天過去,情況越來越糟。我們即將斷糧,照明也不夠了。但我們終於發現了一些有人經過的痕跡。是方勁夫留下的標記。

史學究對此毫不質疑,他認為標記應該是正確的,並讓我們朝著留下標記的方向走。也就是說,我們又要跟另一組隊員重逢了。

7月17日

我們這是到了一處巨大的溶洞裡,完全無法看見洞的巖壁,舉目四望,漫無邊際。我們的照明工具已不夠用。

小馮在地上撿到一個挎包,應該是其他隊員的。可包裡一件表明身份的東西都沒留下,也沒文字記錄,所以,我們無法知道包的主人是誰。那只包裡沒別的東西,就一張地圖,和一張不知從哪裡撕下來的舊書頁。史學究對那張舊書頁和地圖很感興趣。休息時,他開著手電,不惜耗費寶貴的照明資源研究了半天。後來,史學究把那個挎包交給我,讓我保管,然後帶著小馮,沿著一條“小徑”找路去了。他讓我和蔣華老師在這裡等,如果三小時後還不見他們回來,我們就必須折返,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往前。那條“小徑”其實是地面上一條凹槽,就像是長期摩擦形成的。小徑一端通往黑暗之中,另一端也通往黑暗之中。

五小時過去了,他們再沒回來。

我和蔣華老師不打算遵從史學究的囑咐,決定沿著那條道去找他們。

7月18日

又過了折磨人的一天,我倆都快瘋了。恐怕沒人能想到,地下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單體溶洞。這個溶洞裡有一個湖,非常大的湖,簡直無法想象。蔣華老師顯得很激動,他說,這裡也許就是我們這次考察要找的地方。

原來,我們找到目的地了。

離湖岸不遠,看起來是一段緩坡,從坡頂上伸出一塊巨大的岩石,像鷹嘴插入空中,凌駕於湖面之上。在那塊壯觀的鷹嘴巖後部,崖面陡峭,似乎有一座飛簷翹角的建築,緊貼在崖壁上,如同畫上去的一樣。

蔣華老師說,那地方可能有危險,但得有人上去看看。

我跟蔣老師一青一壯,他年紀比我大,又會搞科研(我至今還不知道他是研究哪個方面的),現在,我什麼都聽他的。

筆記到了這裡,就再沒有正式記錄。後面的內容已不多,應該都是匆匆寫上去的,沒有註明時間,也沒什麼先後順序,顯得非常隨意。從這時起,也許是缺乏照明,字都寫得特別大,字跡也變得非常潦草,一頁紙上經常就一段話。

序號是我加的,以便分開段落。我是根據前後文意思關聯性來分段的。

1

我們應該不是唯一到達這裡的隊員。可沒看見其他人。蔣老師說,他們可能進去了。為了安全起見,我倆決定抽籤,一個進去,另一個在外接應。我抽到的是留在外面接應。

爬到鷹嘴巖下面,蔣華老師改變了主意,他讓我就在巖下等,別上去。而且他還叫我儘量藏在巖石縫裡別動,別出聲。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發現了什麼,他不讓我再說話。我看見他慢慢爬上去,身子消失在鷹嘴巖上面。那個若有若無的建築就在岩石上面,靠近崖壁的地方。

2

蔣老師回來了,他弓著身子,就像在穿越被火力封鎖的戰壕。他拉著我回到湖邊,躲在一塊石頭後面。這片坡地上有許多條狀岩石,如同層層礁岩。我不知道要躲避什麼,問他,他把手指壓住我嘴唇,還對我一個勁搖頭。

湖裡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發光,可能是某種水母,亮度越來越高。聽說海洋裡有的水藻也會發光,但這只是個淡水湖。我感覺那些水藻,或是水母,正在上浮到水面來。管它呢,我正好藉著光寫幾筆。

3

我也看見了蔣老師說那些東西,可我無法描述。現在,我倆改變主意,決定原路返回,儘可能把訊息傳出去。我跟他一致同意,應該告誡後續隊伍,讓他們先不要急著

進來。記得史學究有一次說過,我們還沒準備好。

4

已經沒有食物,照明也沒了。水裡也已不再發光。

我倆沿著湖岸,怎麼也找不到來時那條“小徑”。而且就算找到了,可能也不知道該從何處“下道”。哦,天,我們已陷入絕境。

5

在躲避那些東西的時候,我一腳踩進了水裡。湖水有些奇怪,踩進去時沒有入水的感覺。可能被凍得太僵硬,失去了知覺。剛才那股風真是寒冷刺骨。這次看明白了,那些應該是某種浮游生物,可它們怎麼會懸浮在空氣中呢?它們成群結隊,有時彷彿又呈霧狀,能發出各種顏色的光,就像身體裡裝著電晶體,但它們真的能算是有身體麼?它們朝著另一個方向漂去。我們趕緊離開淺灘,儘量往高處爬,然後找了塊大石頭藏身,記錄下這段“奇遇”。

6

由於空中有了亮光,我們能夠再次看見那段鷹嘴巨巖。其實,我倆根本沒走多遠,只是爬高了一些。從這個角度,能看見那個開著口子的建築。我不肯定那是一棟建築,因為它好像並不固定。

這裡面還有別的東西,我已經感覺到了。

7

那東西來了,它就在附近,可我什麼也看不見。

8

我聽見聲音了。那聲音起初很小,像是從遠處傳來。它好像在尋找我們,而且不怕我們聽見它來了。那聲音尖利刺耳,聽得人頭皮發麻。不好了,它一直在朝我們靠近。

9

我只能眼睜睜看著蔣老師被那東西抓住。他好像瞬間被抽乾,變成了一張薄薄的紙片。可他居然還能動,又行走起來了......那還是他嗎?

太可怕了。我不敢去想其他人的結局。

我不知道那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還能在這裡藏多久。蔣老師讓我不顧一切也要把訊息傳出去,可我知道沒機會了。我只剩最後一個選擇:執行隊長臨行前交代的那項任務!老天,決不能放任那些東西出去。

永別了,戰友們。

筆記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毫無疑問,筆記的主人,廖勤思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小夥子。

按照他的記錄,這支探險小隊最終到達的,應該就是我曾誤打誤撞到過那個地方。但我跟他們走的可能不是同一條線路,到達的也不是同一片地區。因為我並沒看見什麼鷹嘴巖,也沒見有建築。他們到達的應該是湖對岸。

從記錄內容來看,那次考察是一場災難。

這本筆記文字雖然不多,但內容豐富,尤其是後半部分,信息量很大,歸納起來,尚有以下幾點存疑:其一,廖勤思當年參加的是國家正規科考隊,發生這樣嚴重的事故,後續應該會有搜救隊介入,可如此重要的遺物,為何現在才被發現;其二,由於文字太過簡略,有些地方,讓人無法準確把握意思。廖勤思在筆記裡描述那座“不固定”的建築,有可能就是謝老爺子提到的祭殿;其三,廖勤思竟然沒有對最後看見的那種怪物進行形象描繪。是因為看不清,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令人不解;其四,那位叫蔣華的專家是否遇害,根據廖勤思的描寫,得不出結論。我無法想象,他遇到的,到底是什麼情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本來我還對他最後到底執行了什麼任務感到好奇,不過後來猜到了。在我接受這項文字整理工作的時候,當時桌上攤著一堆遺物,其中有個東西,像是老式自帶電源的電話機,那其實是一部手搖式防空警報器。別看那東西不大,它搖出來的聲音穿透力極強,可以傳送很遠。結合前面的記錄可以判斷,廖勤思的最後使命,就是向警戒部隊示警,封鎖地下通道。

還有,他在筆記裡最後提到的神秘聲音,我也有印象,但說不出這個印象是從哪裡得來的。當然,所有這些怪象,也可能是來自同一個原因:這是他在精神即將崩潰前出現的幻覺和囈語。我不是也有過嗎?

老謝說過,那裡面有一種神秘病毒。

那份牛皮紙地圖處理起來比較容易。圖上有的位置畫得比較嚴謹,有的則比較抽象,未按實際比例,可能是為了能將這些地區納入一張紙範圍。比如圖上有尖頂觀、龍橋河等地理特徵描述,非常詳細。而圖的左上角,另有一組地形標明為“秦嶺”,就畫得比較馬虎了。在表示為秦嶺的地圖下面,注有三個小字:南魚洞,可能也是指某個具體位置。從製圖水準上看,我認為這是當年那個“地質勘測隊”在進行培訓時,學員自制的簡易地圖。

這張圖上唯一值得懷疑的,是那三組字元。字元三個一組,共分三行。我已經跟老謝提過這事,寫這些字元的人手法純熟,絕不會是頭一次書寫,一定是反覆練習過,就像習練書法一樣。可他(我判斷是男人的筆跡)為何要反覆練習這幾個字元,原因可疑。九個字元下面,起初我以為是做了備註。試著復現了二十八個幾無跡可循的字,卻是一首七絕:通江達海壯雲帆,行路不辭歲月寒。之所以能全無懼,憑我丹心天地間。無論譯得是否準確,有沒有出錯,也不過是一首常見的壯懷抒情詩,看起來跟那三組字元毫不相關。

直覺告訴我,那位史學究可能是個關鍵人物。可惜筆記裡沒有提到他的真實姓名,不知其身份。不過,陸羽農有資源,說不定有辦法找到線索。謝老爺子也參加過馬王堆漢墓發掘,應該知道什麼人被中途調離,參加了別的工作隊。我想好了,在把整理好的資料交出去時,一定要提醒他們注意這件事。

最後是那頁舊書。該頁字數不多,記錄的是一個叫“活屍”的故事,由於是印刷的,文字又模糊,我費了些勁才把這篇短文整理出來:

“有古冶氏,不知何許人也。周隱王二年,遷往歷陽,不與外人往來。其族人死後,葬於西山之穴,此穴入地九百尺,穴中有水,深邃無底。於其表,剋山石為室,早晚奉祠。當祭時,有湧泉自石間出,繼而出魚,巨目,狀如鬼,形大於罔象。以古法,得之。當逝時,既同葬,經年,面體如生人。秦時,有死者自冢中出,平復如舊,令於長水縣,其僕為幹。及始皇,忽有大水欲沒縣,令及幹皆作魚而走,遁於水。”

看起來,這是一篇常見的志怪故事。由於我國文化傳承未曾中斷,這類文字在歷代書籍中收錄很多。根據我的經驗,現存的很多志怪故事,其實都有同一個源頭,彼此相互關聯,好像都是根據某些同類傳聞改編而來,有的甚至就是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然而越往後,這些故事內容越不相同。因為傳來傳去,就逐漸大相徑庭,而且神乎其神了。所以,我私下一直有個認識,認為古籍中收錄的那些志怪故事,越早的版本可能越趨於真實。

由於只有一頁,且破壞嚴重,我無法判斷這張紙的歷史,也不知道它來自什麼樣的書籍中,但它顯然是雕版印刷作品。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說在古時候,有個神秘的古冶氏家族,他們有一個奇怪的傳統,族人死後,要葬在有水的地下洞穴中,那個洞穴非常深,出產一種模樣醜陋的魚,那魚比傳說中的怪魚“罔象”還要大。古冶氏族人中有人去世,就會捕捉這種怪魚,把它跟去世的人埋在一起,死者的屍體就不會腐爛。不僅他們的遺體不會腐爛,有趣的是,在秦統治時期,還有個死去的人從墓裡出來,樣子跟他去世之前一模一樣。他帶著僕人,到一個叫長水的地方當了縣令,後來那個地方發大水,縣城快被淹沒的時候,他和僕人就變成大魚遊走了。

中國古代有很多有趣的書,可惜大都已散佚。我在《太平廣記》和別的志怪書籍中,也看過類似的故事,人物情節卻又有所不同。可以說,這是迄今我見過的同類故事中最完整,最生動的一個。可惜只有一頁。

我聽見門鈴響。應該是謝姚犁來了。

—————— 第一卷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