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3章 食鹽專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3章 食鹽專營

蘇河來到四川都督府。

蘇熊正和李鳳鳴商討,軍隊的調動問題。

“李先生,蘇熊大哥。

軍隊都已經調動完了嗎?”

李鳳鳴回答道:“蘇統領,我們即將離開四川。

按照你的吩咐,除了第一軍和第二師,派各團駐守四川重要地點。

其他部隊,都匯聚到河邊集合點,透過長江水師運到與蓉城,他們與我們一同返回漢中。”

蘇河準備視察完鹽業公司,搞定鹽業改革,就返回漢中稱王。

“四川都督府要安排好傷兵。”

陣亡的士兵,都督府派人去家裡送達陣亡通知書,骨灰安放在當地大型祖廟烈士閣中。

當地的戶部下屬衙門,會指導鄉公所等基層官府,每年按時給軍屬發放撫恤金。

有困難的軍屬,還會安排進適合的工廠或是衙門。

傷兵只能在當地養傷,傷好後才能安排具體工作。

蘇熊在蘇河和李鳳鳴談話時,他翻找出一份資料,遞給蘇河。

“蘇統領,我們四川都督府對傷兵有詳盡的安排。

受到輕傷,能返回部隊。

一般安排他們,重新回到原先的部隊。

肢體殘缺,但恢復較快的人,都安排他們去屯墾兵團當教官。

想要退役,識字的士兵,安排他們去當鄉長或是當巡捕隊長。

不識字,只能當普通的巡捕。

地方給我們反饋,這些人上過戰場,肢體殘疾也比普通巡捕更能威懾毛賊。

受傷的各軍祝師,他們大部分轉業,在各府縣建立祖廟當祝師。

還有一部分經驗豐富的傷兵,進入到新兵營,負責訓練新兵。

剩下六百多名傷兵,正在由軍醫治療,大部分已經脫離生命危險。”

蘇河簡單翻閱這些資料,大部分傷兵都已經安排到位。

他看向蘇熊問道:“對於四川招募新兵,我們採用新的軍餉,士兵反響怎麼樣?”

蘇河在起事之初,沒有大量銀兩,只能用土地充當軍餉。

每名士兵軍餉是每年一畝地。

現在軍隊規模八萬人,每年支出就是八萬畝土地。

現在還能輕鬆支出這些軍餉,等到軍隊規模更加龐大,戰事也不算激烈時,支付軍餉就需要大量的土地。

用銀幣支付軍餉,軍餉可以快速回收。

用田地支付軍餉,軍餉就沉澱在士兵手中。

蘇河以攻下四川為節點,之前入伍的士兵屬於功勳軍人。

普通士兵繼續獲得每年一畝地的軍餉。

軍官全部改成,用銀幣作為軍餉。

新入伍的士兵,執行新的軍餉,每個月二兩銀幣。

蘇熊回想著軍中的風言風語,他組織一下語言,說道:“軍中確實有一些風波。

但軍官的薪水比一畝地值錢多了,經過祝師的引導,這事兒很快就消散。

對普通士兵沒有影響,他們情緒都很穩定。”

蘇河聽到蘇熊這麼回答,他就放心下來。

頒佈這個命令,蘇河就想儘量權衡各方利益。

功勳士兵經驗豐富,實力更強。

這些人是軍中的骨幹,不能引起他們大規模反抗。

隨著軍隊擴張,這些人基本都會成為軍官,那時就不用分配給他土地。

能成為軍官,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也不在乎那一畝地的收益。

隨著時間的推移,士兵的軍餉慢慢趨同,也不會造成底層士兵出現隔閡。

“這樣非常好,要隨時掌握士兵的思想動態,出現問題儘量安撫。”

蘇河稱讚一句,他就與蘇熊和李鳳鳴告別。

帶著警衛走出蓉城,順著剛剛修通的水泥路,前往沱江碼頭。

蘇河帶著大軍在前方攻城略地,後方就一直在修路。

攻下四川之後,工程隊召集當地的青壯,也順著原來的道路,修建水泥路。

四川水運發達,水泥路優先連線各大碼頭地區。

蘇河一行人來到沱江碼頭,這裡已經停好了船。

他們登上船,周圍有長江水師的戰船保衛,船隊南下自貢府。

蘇河看著沱江兩岸,一片綠油油的景色,看著讓人心中充滿了歡喜。

他老家陝西寶雞蘇家村,乾裂土黃的大地,看著才讓人絕望。

一陣微風吹過,稻田像波浪一般起伏。

水稻的長勢非常好,蘇河遠遠望去,水稻已經開始抽穗。

四川這裡是兩季稻,農民大部分時間都在田裡忙碌。

這也是蘇河不敢在四川,抽調更多兵力的原因。

蘇河這次去自貢府,主要是檢視鹽井的情況。

吳誠就任自貢知府時,蘇河就派遣他秘書姜之魚去自貢,接管所有鹽井。

製造出來的食鹽,運到四川各處和漢中郡。

現在成立鹽業公司,負責制鹽和販鹽。

這已經步入正軌,鹽稅和利益分配要弄明白。

蘇河乘坐的船隊停靠在富順縣。

自貢知府吳誠和秘書姜之魚,都在這裡等待。

蘇河走下船,這裡是新建立的碼頭,以貨運為主。

一輛騾車從遠方駛來,上面裝著滿滿的麻袋。

運輸工人扛著麻袋,把這些麻袋搬到運輸船上。

從麻袋縫隙中,偶爾掉落的白色顆粒,就能看出麻袋中裝的全是食鹽。

吳誠快速走過來迎接。

“歡迎蘇統領來到自貢府,我們自貢府全府完成分田地工作。”

吳誠搶著報功,努力表現自己。

蘇河誇讚道:“吳知府做的很不錯,自貢府是四川所有府縣,前三完成分田地工作的府縣。”

姜之魚走過來,苦澀的說道:“吳知府動作太快,也影響我們鹽業公司的運作。”

蘇河好奇的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吳誠邀請蘇河登上驢車,他在車中講述原因。

大明自流井加工食鹽,主要是靠大鍋熬煮。

這些工作,都是由鹽戶負責,他們屬於賤籍。

每戶都有定額,必須要完成,完不成就受到懲罰。

熬煮食鹽,需要用大量柴火,鐵鍋因為食鹽腐蝕,已經變成快速消耗品。

這些都需要鹽戶自己購買。

煮鹽每次給的錢都不多,他們日子過得很苦。

吳誠到來之後,組建官府,打擊士紳為百姓申冤。

宣佈廢除所有賤籍,所有人都能分田地。

這些鹽戶都歡天喜地,慶祝自己獲得自由。

他們都去自流井周邊的村子,分地一塊田地,安心種田。

姜之魚無奈道:“我帶人接管自流井等鹽井,成了食鹽工廠。

用水泥加固鹽井周圍,建造食鹽晾曬池。

這些做好,卻發現鹽戶全部都安心種地。

我帶人上門勸說,提前支付工資,這才招募一批人。

我又從自貢府刑局調來一批輕刑勞改犯,補上工人的缺口。”

蘇河也瞭解大明賤籍的苦難,樂戶和匠戶就是典型代表。

這些賤籍的人,過的普遍比普通百姓還要慘。

驢車來到鹽業公司的大門前。

這裡有很多騾車和馬車,他們等待運輸食鹽。

蘇河下車走進鹽業公司,他看到自流井周邊,有很多用水泥修建的池子。

好幾個高低不同的池子連在一起,組成一個大池子。

池子之間具有高度差,能讓不同濃度的鹽滷,匯聚到一起。

蘇河看著這些曬鹽池。

最高的池子,裡面是剛從自流井汲取出來,較為清澈的鹽滷。

鹽滷經過幾天的晾曬,水分大部分蒸發,變成更高濃度的鹽滷。

工人抽掉池子之間的擋板,高濃度鹽滷,流向較低的池子。

擋板在重新插上,工人拎著木桶,給最上層池子中倒入剛從鹽井汲取上來的鹽滷。

最低的池子,已經十分粘稠,經過幾天晾曬,食鹽就會析出來。

蘇河看到有的曬鹽池,池水已經乾涸,裡面全是白色的食鹽。

工人用木鏟,剷起食鹽,把它們裝入麻袋中,這就是可以直接販賣的食鹽。

井鹽顏色接近雪白,雜質非常少。

不像海鹽雜質多,色澤偏黃,味道發苦。

姜之魚高興的介紹道:“蘇統領,只靠我們的自流井產出的食鹽,就能滿足整個四川百姓的基本需求。

加上貢井,我們不只能滿足自己,還能向外銷售食鹽。”

他指著這個鹽池,興奮的說道:“水泥的存在,讓曬鹽法完全取代煮鹽法。

以前就是池底鋪石頭,因為密封問題,鹽滷大部分都滲入地下,曬鹽法效率很低。

現在自流井汲取的速度,已經快跟不上曬鹽的速度。”

蘇河看著自流井道:“還是要提高鹽業公司的產能,現在這點鹽完全不夠。”

蘇河說完話,他就走向自流井,檢視工人們怎麼從井中汲取鹽滷。

姜之魚介紹的產能,只是百姓勉強夠吃,維持活命的消耗。

這批低價的井鹽進入市場,只是緩解鹽荒。

漢中鹽價最高時,一斤51枚銅幣。

蘇河去派人到市井中調查,發現因為現在的鹽價太昂貴,大部分百姓都不敢天天吃鹽。

有很多百姓,都是隔一天,吃一頓鹽。

鹽吃的多,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但現在絕大多數人,根本活不到,得心腦血管疾病的年紀。

鹽吃的少,會嗜睡、乏力,這個人基本喪失勞動力,嚴重會昏迷死亡。

食鹽除了平常使用,另一大功效就是加工食品。

醃製的食物,儲存時間非常長。

現在蔬菜無法長時間儲存,新鮮的肉類和蛋類也很容易壞,只能提供靠近農場的城鎮。

食鹽充足,就能製作各種醃製的食物。

這樣蔬菜和肉蛋類食物都能長時間儲存。

曬鹽池建造非常容易,限制鹽業公司產能,只能是自流井鹽滷的提取速度。

蘇河走進自流井,這是一個井口極大的鹽井。

鹽井上方架著一個大型轆轤,用於從井中提取鹽滷。

轆轤就是一個大轉軸,上面連線繩子,繩子繫著一個大鐵桶。

工人透過搖動轉軸,繩子帶動鐵桶上下移動,汲取井中的鹽滷。

蘇河看到鐵桶被慢悠悠提上來。

鐵桶空間有一個大孔,它周圍有小孔,小孔上穿著麻繩,固定一大塊皮革。

鐵桶沉入水中,水流頂開皮革,流入桶中。

鐵桶被提起時,水流壓著皮革,堵住這個孔,不會流出去。

蘇河看到這個鐵桶,他想起前世,自己在農村老家見識到的壓水井。

自流井這麼大井口,只能擺下一個轆轤。

但用壓桿水井,可以放三個左右,壓水井汲水的速度非常快。

壓水井製造簡單。

蘇河立刻畫出壓桿水井的草圖。

姜之魚看到這個壓水井,道:“蘇統領,您畫的水井示意圖,我能看明白。

但它需要連著一個管子,我們用什麼管子連到鹽井裡。”

蘇河點點頭,道:“你一眼就看出重點,必須要保證這根管子,有一定的氣密性。”

他沒有說明壓水井的原理,姜之魚等人也聽不懂。

這是透過製造區域性真空,利用大氣壓把鹽井裡的鹽滷汲取上來。

“連線的管子,最好是鐵管。

但自貢府這裡的工匠,沒有機床加工無縫鐵管。

他們也沒有辦法切削鐵管形成螺紋,讓鐵管可以擰緊。

只能用竹子試一試,儘量把縫隙堵死。”

蘇河說完,讓吳誠安排工匠,製造出來壓水井。

他們等待壓水井製造過程,蘇河交代姜之魚,鹽業改革的方桉。

蘇河設計的鹽業改革,就是食鹽專賣制度。

除了鹽業公司,任何人不準從事食鹽製造和大規模銷售。

食鹽在工廠出廠之前,由稅務局徵收全部鹽稅。

食鹽流通販賣過程,不需要再徵稅。

食鹽銷售是專賣制,鹽業公司把食鹽運到各府統一銷售。

食鹽的末端銷售,可以讓雜貨鋪和小商販加入進來。

他們直接去各府鹽業公司採購食鹽。

食鹽生產和銷售,全部由秘書處下轄的鹽業公司負責。

食鹽這種天然帶有壟斷性質的產業,蘇河不會放開民營,統一由官辦公司掌控。

姜之魚聽到蘇河說完,高興的說道:“蘇統領的意思,我們鹽業公司完全掌握食鹽製造和銷售。

每產出一袋鹽,就要交一部分稅。

剩下的錢,我們都留著擴張公司。”

蘇河眼睛一瞪,道:“想什麼美事,除了交稅的錢。

鹽業公司掙的錢,九成要上繳,只有一成留下發展。”

蘇河交代鹽業公司,食鹽的銷售價格。

為了讓百姓吃的起鹽,規定鹽價為2枚銅幣一斤。

所有地區,鹽價統一,這是銷售價。

零售價最多也不會超過5枚銅幣兩斤。

食鹽這種大宗商品,蘇河採用薄利多銷的策略。

這麼低的鹽價,統領府算上稅收和上繳利潤,每年能從鹽業公司,獲得的至少三百萬兩銀幣。

販鹽太掙錢,蘇河抄出來的現銀,有一多半都是從四川鹽商家裡抄出來。

鹽業公司的利潤,足夠他建立幾百所小學。

鹽業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機制臃腫腐敗橫行。

百姓起碼能吃到低價鹽,官府也能收到大額稅收和鹽業公司上繳利潤。

只需要派遣幾名監察御史,把所有腐敗的人抓起來,全面清理鹽業公司。

鹽業一旦交由鹽商負責,腐敗會更加嚴重,蘇河一分錢也收不到,全肥了某些官員。

百姓也只能吃高價鹽,甚至都不敢吃鹽。

大明的鹽商,就是鉅富的代名詞。

他們獲得的利益,就靠挖大明牆角,侵吞大明鹽稅獲得。

蘇河吸取大明的教訓,絕不給商人可趁之機。

“姜之魚,你留在鹽業公司,等鹽業公司形成規模。

科考之後,會有經理來接替你,那時你再回漢中。

我會讓蘇雀專門派稅務局的人,駐守各大公司。

賬目一定要清晰,會有多個部門審查賬目。”

蘇河對於這些公司管控很嚴,金錢往來都透過銀行系統。

銀行、稅務局和各個公司,都會審查出入賬。

有一個賬對不上,就會深入調查。

蘇河知道這樣做,也沒有辦法杜絕貪腐,但能有效遏制貪腐。

真有貪腐出現,它也能很快就暴露。

姜之魚聽到後露出笑容,道:“請蘇統領放心,我一定會管理好鹽業公司。”

他不會在賬目中做手腳,自己的仕途遠大,貪一些錢財不值得。

蘇河和姜之魚,聊著鹽業公司擴張產能,各地鹽業公司的組建。

天色已經漸暗,姜之魚帶著蘇河來到鹽業公司的房舍休息。

蘇河起來的非常早,他沒有等待姜之魚派人來送飯。

直接帶著警衛去鹽業公司食堂吃飯。

在那裡能接觸到底層的工人,聽到底層最真實的聲音。

蘇河來到食堂,看到很多工人在這裡吃飯。

他領取餐具,排著隊去盛飯。

這裡的人都不認識他,與他們交流,都會說實話。

不像在蓉城,每個人看到蘇河,都戴著面具。

鹽業公司食堂,免費提供一天三頓飯菜,煮紅薯吃飽為止。

提供一碗雞蛋湯,一大鍋水放一個雞蛋那種。

還有一小碟泡菜,有辣白菜和鹹蘿蔔兩種。

蘇河帶著兩名警衛,裝作新來的工人,端著剛打完的菜,來到一個大桌子旁。

這桌子上,有一老一少兩個工人在吃飯。

“大叔,方便我坐在這裡嗎?”

老漢露出笑臉,嘴裡的牙齒都基本掉光。

“哈哈,我只是長得顯老,今年才二十五歲,這是我弟弟,只比我小五歲。”

蘇河看著這個人,看著面貌就是五十歲的人,半白的頭髮和褶皺的皮膚,都表明他已經衰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好意思,我失言了。”

蘇河立刻就明白,這是典型因為勞累過度加上營養不良,導致的早衰現象。

他見識過非常多的這種人,他們被高強度壓榨,基本活不過三十歲。

“我沒見過你們,應該是剛來的吧!

這裡的待遇非常好,不要擔心,比在大明好多了。

我見識到曬鹽池,當時就驚呆了。

之前用大鐵鍋煮鹽,煮一天一夜,才能煮出一小把鹽。

這個曬鹽池,只用幾天時間,就能撈出來幾車鹽……”

蘇河吃著飯,同時聽著這名工人,講述他之前和現在的生活。

他已經分到屬於自己的土地,還在鹽業公司打一份工。

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拼命掙錢,給自己孩子多留下一些錢。

他現在的生活和之前相比,簡直是仙境。

蘇河看著這名工人講到之前生活,談話間流露恐懼的表情,都能想到他遭受的苦難。

他講到現在生活,臉上充滿著笑容和希望。

蘇河看著這個人發自內心的笑容,他感到很滿足。

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麼做完全值得,要幫助更多的百姓,讓他們過得更幸福。

吃完飯,他又與許多工人閒聊。

蘇河瞭解鹽業公司的情況。

姜之魚沒有辜負他的期望,鹽業公司管理的很好。

蘇河走出食堂,正好看到吳誠帶著幾名工匠走進來。

這些工匠用驢車拉著幾件東西,車上被麻布裹著看不清楚。

吳誠看到蘇河,快速走到蘇河身邊,邀功道:“蘇統領,我昨天一晚沒睡。

陪著工匠一起製造,為他們解決困難,終於製造出幾臺壓力井。”

蘇河聽到壓力井這麼快做好,他露出笑容。

本以為要花費幾天時間,沒想到一天一夜就做好了。

“我們去找姜之魚,找一個小鹽井試一試壓力井,看它能不能正常使用。”

吳誠笑著說道:“蘇統領,我們按照您吩咐的辦法,已經在河邊試過,這種壓力井真的能長距離汲水。”

蘇河聽到吳誠說試過,就沒再要求測試壓力井。

直接找到姜之魚,用自流井測試壓力井。

工匠們把鹽井上方的轆轤拆掉。

他們開始連線製作好的竹子。

這些竹子已經被打通,兩端都有卯榫結構,能巧妙的卡在一起。

竹子的連接處,緊緊裹上一層皮革,並用麻繩綁緊。

很快竹子就完全深入到自流井很深的位置。

壓力井下端的鐵管,直接插到竹節內。

工匠們用麻繩塞住縫隙,外面和竹筒一樣用皮革包住,還在外圍湖上一層泥巴。

工匠們把壓力井,架在井口上端,並固定好它。

蘇河檢視這個壓力井,井底單向閥門和活塞都是皮革製成。

他舀一瓢鹽滷,倒入壓力井裡。

讓警衛用手快速壓著壓力井,向上壓動時,竹筒內的空氣被抽到井裡。

向下壓動時,井內的空氣有單向閥門阻擋,沒辦法再進入到竹筒,只能透過井內縫隙跑出去。

壓力井內部有液體密封,活塞向下移動時,外部空氣無法進入境內。

透過反覆的上下壓,排空了竹筒內空氣,就形成了真空。

大氣壓直接把鹽滷頂了上來。

壓力井井口,響起了嘩嘩的水流聲。

姜之魚激動的說道:“出水了,真的出水了。”

蘇河看著這個水流,一個壓力井汲取鹽滷速度,比轆轤快很多倍。

自流井上方的空間,至少能裝三個壓力井。

自流井和貢井的產量,將會得到幾倍提高。

大量的食鹽,會生產出來,廉價的食鹽很快能到百姓手中。

蘇河不怕抽乾自流井和貢井,後世抽了數百年,這兩個地區還有井鹽。

壓力井也註冊專利,向民間公開專利,讓工匠製作壓力井,它汲水比轆轤輕鬆。

它也適合很多地區,現在城市和鄉村喝水,都是靠井或是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