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2章 入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2章 入川

皇帝蘇河駐留在開封城,等待黃河大堤的訊息。

黃河大堤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證明長達數千裡的黃河大堤確實安全,不會發生潰堤的情況。

這段時間,皇帝蘇河也很忙碌,他表彰河南出色的官員。

接見河南地區退役軍人代表、議員、商賈代表、農民代表等各個階層的代表。

皇帝蘇河要瞭解他們的訴求。

他透過與這些人談話,瞭解朝廷各項政策執行的情況。

熟知各個階層的情況,他才能對朝廷出臺政策的效果,做出清晰的判斷。

靜妃柳如是也接待烈士的妻兒和官員的妻子。

柳如是旁敲側擊,瞭解撫恤金發放的情況。

確定烈士家屬撫恤金都能全額正常發放。

皇帝蘇河和靜妃柳如是,還去看望成為孤兒的烈士子女。

帶給這些孤兒一些禮物,柳如是還收養了十幾位天賦出眾的孤兒。

這段時間,京城也發來電報。

皇帝蘇河透過電報,及時處理內閣彙報的內容。

有著電報這個利器,朝廷各項事務處理的很及時,朝局沒有出現動盪。

七天時間過去,黃河大堤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某些地方出了一些小問題,沒有出現引起潰堤的大事故。

大華王朝建國以來,耗費最大的工程,以較為完美的狀態結束。

皇帝蘇河得到這個訊息,決定離開開封府,前往下一個地點。

黃河大堤已經滿流量執行七天時間。

它沒有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在短期內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的情況不大。

皇帝蘇河在河南眾多官員的歡送下。

他乘坐專列離開開封府,前往四川首府蓉城府。

………………………………

七月份的火車車廂內十分悶熱,車廂的窗戶開啟,進來的也是熱風。

陪同在皇帝蘇河身邊的周方誌公公,手腳麻利的拿出冰塊。

這些冰塊,都是透過硝石製冰法獲得。

冰塊裝在竹筐之中,吊在車廂頂部風扇的下方。

車廂頂部的風扇在快速轉動,它把涼風吹拂到每一個角落。

車廂內變得涼爽。

皇帝蘇河叫來很多官員和學者,吃著西瓜聊著天,緩解旅途的煩悶。

皇帝蘇河與首相魏時鳴,邊吃著西瓜邊聊黃河的事情。

魏時鳴感慨道:“陛下,只算經濟賬,修建黃河新河道,各項成本大概是一千二百多萬兩銀幣。

這個成本,看上去極為龐大。

前朝大明一年的歲入才四百萬兩銀子,他們肯定修不起這種耗錢的工程。

哪怕是唐宋朝廷富裕的時候,這些朝廷也拿不出來一千多兩銀子的工程款。

正是由於工程款太高,前朝只願意對黃河修修補補,沒人會大動干戈。

但黃河工程帶來的效益,遠超修建它的成本。

只需要十年時間,我們就能賺回來工程款。

河南地上懸河問題解決,不會每年都發洪水。

這麼頻繁的爆發洪水,不只是傷財,對百姓傷害也很大。

這樣節省下來的賑災款,每年就高達數百萬兩銀幣。

如果再算上黃河給山東帶去大量水源,讓山東土地有了足夠的水灌既。

每年增產的糧食,那也至少是一百萬兩銀幣。

黃河工程看似花費眾多,它完全物超所值。

長江流域也是洪水頻發,長江沿岸各省份,在每年梅雨季節,都會遭受洪水。

臣建議啟動長江工程,徹底治理長江,讓長江流域免受洪水的危害。

我們已經治理好黃河,臣相信人定勝天,一定會治理好長江。”

皇帝蘇河看著首相魏時鳴自信的樣子。

黃河工程的成功,給他帶來了極大的自信。

皇帝蘇河卻知道,黃河和長江的情況,差別十分巨大。

北方的降雨量不多,黃河出現問題,主要是流經黃土高原,大量河水攜帶泥沙。

陝甘地區屬於海拔較高的地區,地勢差距又大,這導致黃河的水流較急。

河南是一個大平原,地勢平緩。

黃河水流到這裡,就會減速。

河水中攜帶大量的泥沙,全部堆積在河南段的河道,形成了地上懸河。

長江則不一樣,南方的降水量充沛。

特別是在進入梅雨季,降水量達到了峰值。

這必然會導致河水暴漲,不是長江河道有問題。

想要保正長江不發生大規模洪水。

最重要的工程,是修建大規模水庫,特別是在三峽等地區修建水庫。

這種大型水庫需要的技術,還有熟練的工人,現在大華王朝還達不到要求。

次要的工程,是保障洞庭湖、潘陽湖等長江沿線一系列的湖泊。

這些湖泊主要功能就是蓄水。

他們能在長江發生洪水時,儲蓄較多的水,防止洪災規模過大。

長江流域乾旱時,這些湖泊也能為長江補水。

一旦這些湖泊面積人為的減小,必然會導致長江兩岸洪水頻發。

這兩種辦法,修建水庫治本,治理湖泊治標。

修建水庫,技術還不太成熟,特別是至關重要的重力壩技術。

現在只能保證,遷徙長江各大湖泊周圍的人口。

現在邊疆地區和海外總督府,都需要大量的移民。

人地矛盾的突出問題,因為朝廷獲得大量疆土,緊張的情況得到緩解。

皇帝蘇河說出他的觀點。

首相魏時鳴仔細思考之後,道:“陛下,微臣有些急功近利,沒有考慮的太過全面。

以為朝廷不缺錢,就能推進重大工程。

現在看來,技術才是制約我們發展的攔路虎。

治理湖泊這個辦法很精妙。

國內現在大量移民海外,不需要開山填湖,爭奪有限的田地。

長江流域的各大湖泊,不會由於人為原因縮減面積。

微臣也會督促內閣儘快出臺政策,保護各地的山林和湖泊,不允許當地官府隨意破壞。”

皇帝蘇河和首相魏時鳴聊了很多事情。

他們走了這麼多省份,對於大華王朝的基層情況也比較瞭解。

皇帝蘇河與魏時鳴商量了很多事情,他們又聽取其他官員和學者的意見。

對一些不符合現在情況的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

短促的氣笛聲響起,通政使趙文峰走到包廂內。

他恭敬地詢問道:“陛下,火車即將到達漢陽府,火車是否在湖北這裡停靠一段時間。”

皇帝蘇河吩咐道:“火車不用停靠,直接穿過漢陽府,前往蓉城府。”

他透過玻璃,看著火車兩側的景象。

漢陽府這裡,基本看不到太多的黑煙,鐵軌兩側全是農田。

有很多村民光著腳,揹著簡易的噴壺,在水稻田裡打藥。

皇帝蘇河感慨道:“這是多麼樸素的田園風光,朕很久都沒有看到。”

魏時鳴在一旁介紹道:“陛下,因為現在天氣還是變化多端。

內閣害怕突然出現極端天氣,導致糧食大幅減產。

內閣把山東、河南、兩湖、東北這個四個地區,定為農業地區。

這些地區有大量的平原,適合大規模耕種。

內閣對於這四個地區,農業為主的產糧區,一般不進行大規模工業安排,當地只保留一些糧食加工廠。

這個地方的工廠相對較少,基本看不到燒鍋爐產生的黑煙。

海外總督府定位就是農業、採礦業、養殖業為主,佈置有少量的初級加工業。

現在海外總督府,正處於農業生產的恢復之中。

總督府的大米供應本土之後,內閣就不用擔心本土糧食的情況。”

皇帝蘇河聽著首相魏時鳴的講述。

這些情況他都比較瞭解。

現在處於小冰河末期,各種規模龐大的天災不斷出現。

必須要保證糧食的生產,只要朝廷有大量的糧食,百姓能吃飽飯,他們就不會造反。

哪怕是海外總督府糧食持續高產,本土也必須保證一定的糧食生產能力。

居安思危,一個大國無法保證糧食生產,那他就離滅國不遠了。

皇帝蘇河特別交代道:“內閣要記住,哪怕是生產糧食的成本高一些,也必須要在本土保留,所有人不會餓肚子的口糧。”

火車路過漢陽府,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早就得到訊息,在火車外等待的湖北官員,他們都露出失望的表情。

總參謀部都沒有調動湖北的軍隊保護聖駕。

他們剛剛已經看到,乘坐麒麟衛的火車沒有停留。

皇帝蘇河大機率,不會在湖北經停。

他們只是想有個萬一,皇帝蘇河一時興起,在漢陽府停靠,他們就有在皇帝面前表現的機會。

………………………………

鐵路彎彎曲曲的向西延伸,火車在鐵路上疾馳。

火車內的人,很快就感覺到火車向高處爬升。

皇帝蘇河看著火車外鬱鬱蔥蔥的景象,他們即將進入四川盆地。

工部尚書金銀花感慨的說道:“入川的鐵路十分難修,特別是崇山峻嶺地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種複雜的山區,每修一米,就有一個鐵路工人失去生命。

還好我們都用死刑犯和外族的奴隸,修這些艱險的鐵路。

這才能保證鐵路交付的工期。

如果全用自己人修建,安全支出會急劇膨脹,現在四川都不能通鐵路。”

工部尚書金銀花的話音剛落,火車車廂內一片黑暗。

只能藉助隧道內微弱的燭光,看到一些人影。

火車已經駛入一條長隧道,周方誌公公眼疾手快,立刻拉下車廂中的電燈開關。

車廂之中,這才恢復了明亮,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觀點。

車廂之中,有部分學者提出,這種做法有傷天和。

皇帝蘇河支援工部尚書金銀花,說道:“以現在的技術條件,修這種複雜地形的鐵路,必須要用人命填。

朕不希望用漢人的命填坑,只能用外族人的命。

只是修建進入四川的兩條鐵路,就死亡八萬多名倭人奴隸。

如果這是八萬多漢人,那會讓人多麼痛心。

比如火車正在通行的隧道,很容易出現垮塌或是滲水。

一旦發生事故,隧道的工人幾乎無法生還。

從湖北和漢中進入四川的鐵路,還非常好修建。

從四川進入雲南的鐵路,那才算真正的死亡鐵路。

到處是高山峽谷,需要打通的隧道很多。

朝廷之前引進三十萬倭人奴隸,他們工作之後,平均壽命不足一個月。

蓉城到騰衝的鐵路修建好,三十萬倭人奴隸,只剩下六百六十六人。

付出的代價微不足道,但這條鐵路卻為前線大軍提供補給。

我們輕鬆拿下緬甸,這條鐵路功不可沒。

死一些倭人,換來這麼重要的鐵路,朕認為很值得。”

學者們看到皇帝蘇河旗幟鮮明,支援這個方法。

不把外族的奴隸,當做人來管理。

他們不再指責這個方法,而是討論鐵路的作用。

火車出隧道之後,眾人明顯感覺到火車在提速。

它很快走出山區,進入到四川盆地。

………………………………

一聲高亢的氣笛聲響起,皇帝蘇河乘坐的專列,在蓉城火車站停穩。

四川巡撫馮況和四川布政史周文華,兩大巨頭全部趕到火車站迎接皇帝蘇河。

麒麟衛指揮室秦山水目光犀利,看著月臺前方九百多米外,有大量的工人不斷活動。

他和麾下的麒麟衛士兵,立刻緊張起來,尋找著可疑的人員。

四川布政使周文華,感覺麒麟衛的士兵壓迫感極強。

他是王仲策最早的師爺,對麒麟衛士兵的強大戰鬥力有所瞭解。

皇帝蘇河走出火車,馮況巡撫和周文華布政使立刻上前覲見。

馮況巡撫邀請道:“陛下,微臣作為嚮導……”

馮況還沒有說完,皇帝蘇河立刻打斷道:“馮愛卿,朕對於蓉城的瞭解比你更清晰。

這是朕帶兵攻打的第一座大城。

不瞭解這座城池的情況,又怎麼能打勝仗。”

皇帝蘇河看了一眼遠處,還在不斷忙碌的裝卸工人。

其他地方,在等待他到來時,都選擇清場。

蓉城這裡比較務實,只是隔離出來大片的安全區域。

皇帝蘇河隨口說道:“蓉城火車站比較忙碌,這裡發展的很好啊!”

馮況巡撫神色有些迷茫,他不知道皇帝蘇河這是在誇讚,還是說反話。

周文華布政使對於皇帝蘇河更加瞭解。

他立刻站出來回道:“陛下,蓉城火車站這裡剛開始,只是內陸平常的火車站。

大軍打下緬甸、暹羅等地區,這些地區需要大量的物資。

海運需要多繞很大一圈,成本低費時長。

用火車運到騰衝,再轉成馬車運輸,能節省很多時間。

我們這裡,現在已經成為西南樞紐。”

皇帝蘇河開心的說道:“這件事情你們做的非常好,要加強本土與各大總督府的聯絡。

只有頻繁的交流,才能儘快同化這些地區。”

馮況巡撫有些懊悔,他把事情想得太多太複雜。

周文華反應太快,搶佔了他表現的機會。

馮況巡撫決定再次引起皇帝蘇河的注意,為自己爭取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