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長樂公主對我攤牌了最新章節列表 > 8、罪己詔?呵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罪己詔?呵呵

次日。

顯德殿上。

“打!為什麼不打?戰機稍縱即逝,此時不打,悔之晚矣!”

“當初這些突厥狼崽子屢次南下,掠奪邊境各州,殘害我大唐子民,可曾想到會有今天?沒什麼好說的,打!”

“不可!

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兼之漠北地廣人稀,打不過可以跑,打殘了還可以死灰復燃。

臣以為若沒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把握,不可出兵。”

“但陛下和突利可汗有兄弟之情,兄弟有求於陛下,怎可不救?”

“怎麼救?漠北地形複雜,對方以逸待勞,我大唐勞師遠徵,於戰不利啊!”

“況且突厥並未主動來犯,我大唐和突厥有盟約在先,若此時貿然出兵,是為背信棄義,非王者之師也。”

“此言差矣!臣以為根本不需要和頡利講什麼仁義道德,因為他早晚都會背棄盟約。

如今突厥內亂,乃天賜良機,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

“突厥雖亂,但我大唐關內外乾旱日趨嚴峻,此時萬萬不可出兵啊!”

“有什麼萬萬不可的?我說能打就能打!”

“好啊,真打起來的話至少得十萬大軍吧,你說這十萬大軍的糧草補給怎麼辦?”

“這……這是你們民部的事,與我何幹?”

“這時候你們倒推得一乾二淨。那去年關中霖雨成澇,山東、河北大旱,飛蝗肆虐,跟你們兵部也沒關係咯?”

“自然……是沒有關係……”

“那你說跟誰有關係?”

……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龍椅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正穩坐釣魚臺,看一場好戲。

沒想到滿朝文武的瞬間將矛頭指向了自己。

不是正在商議突利可汗稱臣求援一事嗎,怎麼突然又扯到天災上面?

看樣子還想強行將天災和自己聯絡在一起。

呵呵,每次都這樣。

不過問題不大。

小長樂早已為自己帶回解決辦法。

內政結合軍事,一系列戰略相輔相成,渾然天成,堪稱完美。

足以應付今天這種場面。

那個故人之子,果然不簡單啊!

“眾卿家看朕做什麼?”

悄悄做了幾手準備的李世民一點不慌,甚至還有心情主動找事。

這時大殿中一人出列。

看到這人,群臣頓時心道果然來了。

李世民也啞然失笑。

一旦出了亂子,此人必定第一個跳出來,旁徵博引的給自己上上一課。

他不是旁人,正是檢校尚書左丞,魏徵。

“臣聽說,君王的德行符合天意,則風調雨順,萬物和諧,祥瑞駢至。

君王的德行悖逆天意,則天象反常,予以警示。

若仍執迷不悟,災禍不遠矣。”

魏徵高冠博帶,手執象牙笏,不疾不徐的道:“但凡君王能修德,災變自銷,國家去危而就安,百姓轉禍而為福。

故臣請陛下施行仁政,祈求上天消除災禍!”

所謂仁政,無非就是戒葷腥、減用度、明冤屈、赦天下……

“魏卿所言不無道理。”李世民從善如流,“自今日起,大殿上所有人……包括朕在內,削減衣食用度三月,以作賑災之用。

另遣覆囚使至各州縣,科簡刑獄,以申枉屈,勿從寬宥。

再讓禮部擇日祭祀求雨,如何?”

“陛下英明。”魏徵躬身一拜。

司空裴寂出列奏道:“仁政修身,陛下也需反省己過,昭示天下,以平民心。”

“哦?”李世民笑了,“裴卿要朕如何做呢?”

裴寂道:“可下罪己詔。”

所謂罪己詔,就是一國之君在國家遭受天災,或政權處於安危之時,自省或檢討自身過失的一種口諭或文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自禹、湯之時就有先例。

所以每逢天災,總會有類似的諫言出現。

李世民雖克己反省,其實心中不以為然。

“若依卿所言,朕下了罪己詔,然則天災仍至……是否可以說明罪己詔無用,或者天災根本與朕無關?”

“這……”裴寂啞口無言。

天災是否降臨,沒人能夠斷言。

李世民又道:“朕近日聽聞有人在鄭、白二渠上私設水力磨坊,截斷水流謀取私利,以致農田灌溉受阻,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包括裴寂在內的幾個大臣頓時垂頭不語。

“天災乎?人禍乎?”

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消失了:“朕所頒佈的政令,哪一條不是和諸位卿家共同商議,反覆稽核?又有哪一條不是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著想的?

甚至朕的私事,都成為了天下事。

朕克勤克儉,一日而三省己身,唯恐辜負天下人所望,又有哪裡錯了?

而你們呢?”

他漸漸冷峻的聲音在大殿裡迴盪,群臣莫不惶恐垂頭。

“太上皇和朕的江山都是馬上打來的!”

李世民又接著道:“裴寂,當初太原起兵你有大功。

諸位卿家,大唐能打下如今的天下,少不了你們的輔佐和功勳。

但你們以為這樣就夠了嗎?

西北還突厥、吐谷渾、吐蕃……

東北還有奚契丹、高麗、新羅……

再加上南方仍未平定,仍有很多未歸化之地。

內憂外患,還沒到享受的時候啊!”

說到這裡,他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如今天下連年遭受災害,各位不想方設法解決黎民百姓的疾苦,不去思考災害因何而起,又該如何預防……

反而一門心思在朕身上找原因,甚至因為一些悖論而推卸責任,不去作為,致使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不可自拔!

長此以往,我大唐朝廷威信何在?

我李世民還如何面對大唐子民,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呼啦……

大殿中的文臣武將頓時跪了一地。

“臣有罪!”裴寂悲呼。

“臣有罪!”

“臣也有罪!”

……

其他大臣也都一臉慚愧的神色,紛紛自稱有罪。

李世民看看魏徵、裴寂,又看看其他大臣,良久才滿意的點點頭。

“今天,朕不想追究誰的責任。朕只想和諸位卿家齊心協力,和天下百姓共渡難關,不知道各位可有這樣的決心?”

“臣有決心!”

“臣有決心!”

“任憑陛下差遣,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

“好!”

李世民喝令:“來人,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