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刺殺斯大林1939最新章節列表 > 附錄:文獻資料之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附錄:文獻資料之六

附錄:文獻資料之六

有關前蘇聯的公共文獻摘編

蘇聯政治:

根據蘇聯憲法的第六條,蘇聯共產黨及其2000萬黨員是國家的統治核心。

蘇聯每個工廠和集體農莊都建立了黨的支部。

蘇聯整個政治系統的核心是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斯大林時期,廣大工人農民的生活水平與1927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立了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人民普遍享受衛生、教育、公共交通的福利。

在蘇聯戰前,一度取消了食品供應配給制度,興建大批的城市和工人住宅,城市的居住水平明顯提升。在農村,初期的農業集體化使農民的權益受到破壞,經過調整,農業集體化理順,但是,斯大林時期農民的生活比較艱難,為了社會主義祖國的強大他們付出了許多。當然,斯大林時期,政府也在盡力幫助農民。

斯大林時期民主集中制越來越差,一是由於蘇聯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二是斯大林長期的家長式作風越來越嚴重,他自己迷戀權利,只相信自己的意志,另外就是對於反對派殘酷的打擊,使全黨沉默,選拔幹部選擇聽話的平庸的。蘇聯的選人用人體制也是造成斯大林專制的成因。

在斯大林時代以後,為了避免權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蘇共實行集體領導的原則,誰能夠掌握中央委員會的多數票,誰就能掌握黨和國家的領導權。

赫魯曉夫時代,蘇聯與美國展開了和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競賽,民眾的生活開始有所好轉。

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全民黨”、“全民國家”的概念,國內的政治鬥爭不再牽涉到普通民眾,並且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政府提供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幾盧布,其中還包括了供熱費、電話費和水費。很多人都能去黑海度假,或者領著政府補貼在療養院裡休養。這是蘇聯模式的福利國家概念。雖然沒有多少消費品可賣,但是物價也比較低。但是,與北歐的福利國家不同,蘇聯的福利政策並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作為其財政保障,因此造成了後勃列日涅夫時代的經濟困難。

蘇聯憲法為就業提供了保障,因此人們覺得不是非去上班不可。貪汙、盜竊和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現象非常普遍,行賄成風,生產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後半部分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僵化期”。

黨的政治局成員屬於國家的特權階級。他們享受專門的醫療保健,可以去特供商店購買免稅低價的西方進口奢侈品,住上國家提供的公寓和別墅,有專用的車隊和位於馬路中央的專用快車道,還有專用的狩獵林區和療養海灘。他們的子女可以輕易地入黨,進入國際關係學院這樣的名牌大學深造,並在外交部、外貿部和駐外使館這些地方找到最好的工作。這個階層還包括軍隊、KGB的首腦,以及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官員。次一等的階級為工廠廠長、銀行經理、地方領導和黨支部書記這樣的人物。他們控制物資的分配和地方的特權。

斯大林之後的黨內鬥爭採取了比較文明的方式。失敗者不再被槍決,而是左遷到邊遠地區擔任無足輕重的職務。對於持不同政見者也不再採取肉體消滅的措施,而是視其影響力的高低,採取流放出國或者關入特殊精神病醫院的懲罰。普通民眾中的政治犯則像刑事罪犯一樣關入監獄和勞改營。

KGB是蘇聯恐怖統治“克格勃”的代名詞,它有70多萬僱員,和差不多同等數目的告密者。KGB的勢力在國內滲透到了各個階層和各個部門。事實上,“KGB”這個詞如今已經成了秘密警察恐怖統治的代名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蘇聯政治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有顯著變化,戈爾巴喬夫提出了改革與新思維,力圖從根本上用全新的思路審視社會主義道路,並擺脫斯大林模式留給蘇聯的一切不合理的遺產。

1987年戈爾巴喬夫在蘇共中央全會的報告中指出,“改革的實質是把社會主義和民主結合起來”,“社會全面民主化”是蘇聯“現行政治制度變革的綱領”,改革的目的是“使社會主義具有最現代化的社會組織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們制度的人道主義性質”。

1990年7月蘇共二十八大透過“綱領性宣告”:《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一般認為,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思想跟民主社會主義非常接近,並且從原則上擯棄了斯大林主義。

隨著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標誌了蘇聯共產黨最終擺脫了斯大林主義的束縛,並且為其它的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改革提供可以借鑑的經驗和教訓。

蘇聯在其存在期間,軍事實力強大,是二戰後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一爭高下國家,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達到513萬(不含安全和內衛部隊)。

蘇聯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是蘇共中央、最高蘇維埃和部長會議。

蘇聯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海軍服役3年,其他軍兵種2年。

蘇軍分為5個軍種: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軍、戰略火箭軍、蘇聯另有邊防軍和內務部隊的建制。

蘇聯是華沙條約的創始國,在前東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蒙古等國擁有駐軍。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亞非拉國家也駐有軍隊或軍事顧問和技術人員。

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對外推行擴張政策,除了東歐集團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葉門、古巴、安哥拉、衣索比亞等國納入蘇聯陣營,或者在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權論”,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是有限的,他提出這個理論實際上是為了剝奪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將別國變成蘇聯的附庸國。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被視為蘇聯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的櫥窗,但是由於入侵阿富汗,卻變成了有史以來抵制國家最多的一次奧運會。

1985年,蘇聯共產黨改革派人物戈爾巴喬夫接掌政權,他改變了許多陳腐的舊觀念。

戈爾巴喬夫試圖改進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治國方法,在國內實行改革和公開化政策,對歷史錯誤進行清算。他試圖在蘇聯建設“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

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隨著中央權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開始尋求更大的自主權力。隨著“公開化”的日益深入,蘇共的歷史問題和歷史罪行得到逐步揭露的同時,導致其失去民心。

尤其是在1989年,共產主義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積累的錯誤發生了總爆發,共產黨及其政治目標在東歐國家日益不得人心,東歐國家的共產黨政權紛紛倒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效法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蘇聯境內的活動。

在1991年年底,葉利欽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用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

1991年,克里姆林宮的紅旗悄然落下,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臺上刻寫了74圈, 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正式停止了存在。

在原蘇聯境內,現在分佈有十五個獨立的國家,這些國家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摩爾多瓦。

其中除波羅地海三國外的其他國家組成了“獨立國家聯合體”,即獨聯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