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刺殺斯大林1939最新章節列表 > 附錄:文獻資料之十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附錄:文獻資料之十一

附錄:文獻資料之十一

有關納粹德國的公共文獻摘編

納粹德國(Nazi Deutschland),1933.1.--1945.5.正式國名為德意志帝國(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 Reich),又稱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

納粹德國通常是指1933年至1945年期間的德國,當時它處於阿道夫·希特勒的獨裁和國家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變體)意識形態的堅固統治之下。

“國家社會主義”一般又稱作納粹主義,“納粹”(Nazi)是德語“國家社會主義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稱,原意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國社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

如今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則泛指一般極右法西斯主義者。

納粹德國(阿道夫·希特勒)與軍國主義的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和法西斯主義的義大利(本尼託·墨索里尼)結成的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同盟集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策動者。

第三帝國的起源:

“第三帝國”一詞源於義大利末世神學家、佛羅倫薩教派創始人尤阿興姆?菲奧雷斯(Joachim von Fiores)與其他中古世紀神學家對聖經經文的解釋,原初意義是指“聖父之國”(Reich des Vaters)、“聖子之國”(Reich des Sohnes)之後的“聖靈之國”(Reich des heiligen 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後,完美、無盡止、由聖父、聖子、聖靈統治、以基督為王的第三階段神國(Reich)。

到了近代,“第三帝國”的概念已脫離神學領域,而被運用在浪漫主義文學甚至保守的政治革命中。

1923年阿圖·莫勒·凡登布魯克(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在“第三帝國”一書中主張建立一個取代魏瑪共和國、同時在傳統上與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以及由普魯士主導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一脈相承的新國家。這個概念在魏瑪共和國時代被反民主分子與激進右派團體(包括納粹)廣為引用。

(根據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亞瑟所寫的書,神聖羅馬帝國是第一帝國, 1871年--1918年期間的普魯士帝國為第二帝國。亞瑟認為魏瑪共和國在1919年的失敗後,德國人要為德國重奪榮耀,建立“第三帝國”。)

納粹政權的特點是政治上控制社會的一切方面一體化(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種族(雅利安人,北歐白種人)、社會和文化的純淨。

納粹黨透過迫害被認為是不純的事物來達到他們的目的,特別針對少數人群如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和政治上的敵人。這一時期的政治反對派(德國抵抗運動)無法公開參加政治活動,只能轉為地下。

這種迫害在政權的最後幾年中達到了高峰。大約六百萬猶太人、一千萬斯拉夫人及各種各樣的其他人被有組織地殺害。這種滅絕種族的罪行在英語中稱為Holocaust,意為“大屠殺”,在希伯來語中稱為Shoah,納粹委婉的在德語中稱其為“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一般將猶太人殺死就叫“最終解決”)。

納粹黨組織了一個混雜各種職能的“精英組織”----黨衛隊(Schutzstaffel,縮寫SS,其標誌為兩個閃電型的字母S),其中包含準宗教職能、情報機構職能、準警察職能和一支武裝力量(稱作“武裝黨衛隊”。這支部隊原本由經過嚴格挑選具有雅利安血統的人組成,但後期隨著局勢惡化而成分混雜),號稱納粹武裝力量中的精英,在戰爭後期常常充當戰場消防員的角色。

二戰末期,根據希特勒遺囑,北部戰區司令鄧尼茨海軍元帥任總統兼元首、海軍部部長、作戰部部長。最後鄧尼茨向盟軍投降。

第三帝國時代終結。

納粹的意義(名詞解釋):

納粹黨(NSDAP),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簡稱。

納粹主義(Nazi**us),國家社會主義,就是民族社會主義。

意思比較明確,如何理解呢?迪特爾·拉甫的《德意志史--從古老帝國到第二共和國》中的介紹的比較好。

(希特勒):“民族社會主義既不把個人也不把人類作為其考慮問題、發表意見和作出決定的出發點。它有意識地把民族當作它整個思想的中心。這個民族對它來說是一種由血緣決定的現象,它認為這是上帝授予的人類社會的組成部分。個人是會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義世界崇拜個人,必然導致民族的毀滅。相反,民族社會主義則要求保護民族,必要時犧牲個人為代價。必須使每個人逐漸認識到,他的自我同整個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希特勒利用國會縱火案,“在選舉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透過一個新的緊急法令,即‘總統關於保護人民和國家法令’,實際上暫時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權利。”在國會獲得微弱多數,得以上臺。

修改憲法,向國會提出《授權法》,“把為期四年的立法權授予政府” 。

《授權法》透過後,希特勒公佈法令,“取消各州議會,使各州政府完全服從中央。這樣,德國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禁止政黨和工會,“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黨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及其附屬團體。並公佈法律,這個黨被宣傳為‘同國家不可分地連在一起’”。

集權,用希特勒的話說:“一個人身兼黨、國家、行政數職已成為迅速得以實現的民族社會主義統治原則。”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者提出的口號是:“信仰、服從、戰鬥”。

第三帝國的滅亡: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為儘快結束歐洲戰爭發起了柏林戰役。

經過近二十天的激烈戰鬥,蘇聯紅軍擊潰德國100萬大軍,佔領柏林,納粹頭子希特勒被迫自殺身亡,法西斯德國宣告滅亡。

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在進攻國會大廈時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盤踞在這裡的近2000名德軍不愧是第三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的最後最後的精銳。蘇軍在以巨大的代價進入柏林市區後,30日下午3點30分,眼看無望翻盤的“御林軍”,他們使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大廈的任何一角,都在進行激戰。蘇軍靠著源源不斷湧進大廈內的強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敵的抵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21時50分,蘇軍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

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蘇軍總指揮朱可夫元帥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

至中午時分,柏林守軍全部投降。

至此,蘇德戰爭最後一次大決戰柏林戰役宣告結束。

此役蘇軍俘虜德軍38萬人,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第三帝國也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