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智械的黎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九章 “智械的黎明”

李文淵覺得他的發展速度其實已經相當快了,至少和現在的銀河文明相比,簡直比超空間引擎還要快。

想他剛來到這個宇宙的時候,一窮二白,連艘飛船都沒有,第一次上天還是用的搶來的海盜飛船。

但隨著探索發現,那些壞掉的產能建築被逐步修好,人類的無主巨構也被尋回、並進入監管。

他的生產力正在以幾何式地增長,甚至連百年都沒有,他就已經比這片銀河的所有文明都要強上太多。

原本他覺得這樣的情況還不錯,但是隨著“魚缸”星球的發現、人類秘密的進一步揭露,他意識到這個宇宙可能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正常。

現在的他連人類的遺產都沒能完全繼承,更不要說達到人類曾經的程度了。

為此,他還不能停歇下來。

“……不管怎麼說,巨構還是要指望的,為了提高科研能力,我需要有巨大科研產出的環世界,最好多來幾個,而建造環世界又需要大量的合金,而合金又需要大量的礦物和能源……”

“……就算是兩個失落帝國加身,也有點捉襟見肘啊……”

他雖然在感嘆著自己的產出還不夠,但這話若是被銀河裡的其他文明給聽去了那肯定又是一番“凡爾賽”。

就拿“觀察者”來說,他目前沒有經歷過任何戰爭,也沒有遭受過任何危機,按理來說應該是銀河原本的失落帝國中最強大的一個。

但要讓他們馬上就造一個環世界,他們也是暫時沒辦法拿出來那麼多資源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這個巨構建築所需的資源是最多的那一個,它帶來的效用也是最好的那一個。

而李文淵實際上已經選定好地點開工建造環世界了,在他發現了“物質解壓器”的那一刻,他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星河奇蹟”工程。

建造環世界的前期準備工作很多,包括對恆星穩定度的探查、測算環世界的建造位置、以及將星系內的星球個體拆解。

這些都是很花時間的事情,更不要提這只是準備工作,環世界還沒開始造呢。

即便李文淵現在的建造效率十分高效,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種超級工程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基本都需要以年為單位進展。

除了祈禱能找到更多的無主巨構之外,他也只能同時開工多個巨構工程,在自己的產能能夠跟得上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地建造巨構建築。

而這個過程中,環形世界自然不是唯一的巨構選擇,增加其他資源產出的巨構建築也被提上了日程。

能夠提供礦物原料的物質解壓器就不用多說了,目前他擁有的這一座已經足夠他的礦物消耗。

縱然以後可能有更多需要礦物的時候,但現在的他需要先將合金用在其他的巨構身上。

在“星河奇蹟”這個七級科技研究完成之後,他多了很多新的巨構選擇,而他也早有規劃。

【戴森球】

【介紹:這是一種完全利用恆星能量的發電巨構。儘管從成本上來說,戴森雲要更划算一點,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划算”,而是絕高無上的龐大產出。為此,我們要讓恆星“盡在掌握”】

【特別備註:想一想都知道這玩意兒會把恆星完全遮住,會將星系內的所有普通星球變成一片“冰封世界”,所以請不要將它建造在有土著生物的星系內,除非你不關注土著生命的死活。另外,它的發電量也和恆星大小有關,如果你能有幸找到某種很大很大的恆星的話,或許可以讓戴森球變成“超級戴森球”】

戴森球,這是一種能夠提供巨量能源的基礎巨構。

它的工作本質就是用密不透風的“太陽能發電板”來罩住恆星,吸收所有向外放射的能量,這是在前世的地球上都有過猜想的一種星際建築。

固然這玩意兒在那時多被評價為“費力不討好”,但在這片宇宙的星際之中,這並不算一件難事。

它真正的難點在於這片能源的利用率與儲存手段,不過這種技術在星際文明之中幾乎屬於基礎科技。

想要在銀河有點聲音,能夠容納龐大能量的高能電容器是必備的設施,因為這片銀河的交易貨幣就是“能量”。

而戴森球,這些文明們可能不會主動去造這種“費力不討好”的面子工程,但若是有一座無主的戴森球被發現的話,你猜他們會不會連腦子都打出來?

李文淵的巨構計劃同樣需要大量能源,也因此“戴森球”進入了他的眼中,並成功成為了計劃的基礎之一。

此外,另一種巨構也成為了他的目標之一:

【零素熔爐】

【介紹:針對“零素”的提取已經是星際中的一項重要環節。我們已經能夠設法利用絕大多數天體,中子星也將不例外。它的緻密物質可以成為戰艦的裝甲防護層,但這只是其中的一種用法。若是不出於軍事考慮,而僅僅只是為了產能,那這種強悍的物質,為什麼不可以拿來當做建築材料呢?它可比一般的合金好用多】

【特別備註:找不到中子星?沒關係,配套的“恆星增壓器”可以讓我們手動將一顆恆星壓縮成中子星。縱然透過這種方式形成的中子星不太完美,但同樣是個不錯的零素物質來源】

這是一種只能建造在中子星上的巨構建築,它能夠提取並利用那些中子星的緻密物質。

在需要大量合金的現在,這種巨構建築不失為一個高效的合金來源。

和“戴森球”以及“物質解壓器”一樣,這是負責提供“原料產出”的巨構建築。

他境內正好有一顆中子星,也因此這座巨構建築已經開始了建造程序。

而現在的環世界是他的主要科研產出來源,李文淵在設想有沒有一種更強力的、類似“恆星計算機”這樣的超級巨構建築。

目前的“星河奇蹟”沒有提供這樣的可能,而之前的“科學樞紐”巨構建築所提供的科研產出又令他不太滿意。

他只能期望八級的“四維工程學”和“亞空間工程學”能給他帶來這樣的“超級巨構”。

“……發展的間隙裡,除了繼續尋找人類的資訊之外,也是時候可以把那幾個‘子系統’投入到星際社會了吧……”

經過這段時間的遺蹟解密,李文淵發現人類對“讓銀河熱鬧”這件事相當地情有獨鍾,幾乎所有的遺蹟都是為了“文明產生”而留下的。

目前為止,他的兩個子系統“樂園機僕”和“同化鬥士”都在機械體高效的自我複製手段之下形成了大量的子個體,看上去已經足夠成為“文明”了。

他覺得模彷人類曾經幹過的事,也許可以理解到某些意想不到的資訊。

而他身為“機械失落帝國”,有幾個智械附屬文明也很正常吧?

於是在國境周圍選定了幾顆合適的宜居星球之後,“樂園機僕”與“同化鬥士”正式登上了銀河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