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3章 報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3章 報錯

第173章 報錯

視線再次回到太陽系,回到地球這顆平平無奇的行星上。

在李文淵的星圖中,這個星系是“太陽系”,這裡唯一的宜居星是“地球”。

但是在銀河更常見的稱呼中,太陽系被叫做“機械核心”,而地球以及周邊的幾顆行星被稱為“監護中樞”。

李文淵雖然開放了絕大部分邊境,但唯有這裡是永遠處於禁止進入的狀態。

這種情況銀河文明們或多或少地都有所猜測,無一例外地覺得這裡是“監護者”的核心星域。

他們的情報系統根本滲透不到這種地方,而“監護者”又向來是個沉默寡言的失落帝國。

所以直到現在,這個星系內的情況都是他們推測的結果,全然不知這個星系內只有一顆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宜居星球。

來到這片宇宙的時日已久,李文淵也見識過了不少的“稀有星球”,回過頭來看地球時,發現地球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行星。

它雖然有大規模改造的痕跡,但實際上完全沒有達到“理想城”那種整個行星表面全被城市覆蓋的程度。

它也不是蓋亞星球,繁茂的植被實際上全部都是合成植物,也沒有任何動物生活的痕跡,整顆星球實際上算得上是某種程度的死寂星球。

起初他還相當地疑惑,但隨著探索的越來越深入,他也或多或少地理解了這種情況。

地球是作為“母星”而存在的,也許人類曾經有過將之完全“更新換代”的想法,但是最終還是保留了地球的大體樣貌。

可能是因為有了例如環形世界這種更適合的居住地,也可能單純只是想保留地球作為母星的大體“意像”。

他們或許覺得自己不會有回來的時候了,中斷了改造的過程,將之作為“信仰”一般的存在牢記於心,然後毅然遠去,留下了一個“管家機器人”。

而對待這顆“母星”,人類也留下了不讓其受到“玷汙”的後手。

那個“管家機器人”、也即現在的“監護矩陣”李文淵,就是最大的後手。

“監護矩陣”真正的職能也許有很多,但保護地球的安全肯定是它的職能之一,否則不至於本體都建在了地球上。

至於如果出現了更糟糕的情況,人類、也或許是“監護矩陣”自己的行為,採用了“星球自毀”最後的手段。

地球核心的某個位置確實存在一顆特殊的行星炸彈,是“星球自毀程式”的一環,它的爆炸威力足以將整個太陽系直接抹去。

那段剛來到這片銀河時的記憶算是李文淵的黑歷史,銀河中絕對不會有人想到,那個叱吒風雲、被稱為“銀河守護者”的“監護者”,居然有著差點被一群海盜拆家的過去。

也許那時李文淵再晚來幾十分鍾,等待著他的就是一個已經爆炸了的地球、和連太空垃圾都算不上的“監護矩陣”碎片。

而此時此刻,再次將精力轉回地球上的李文淵,也開始思考起了自己在這片宇宙中“最初”的經歷。

“……那麼,‘我’,究竟是什麼呢?”

他如此思索著,控制著合成人,來到了自己“監護矩陣”本體的那個大光球旁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起初他以為自己就是以為“穿越者”,就如同那些小說中的那樣,僅僅只是一個“身世背景”,也許日後再也不會有填這個坑的那一天。

但是見識過這片宇宙的種種“黑科技”之後,他覺得自己也許並不是“穿越者”,而是某位“編”出來的“被隕石擊中的倒黴蛋”。

那些穿越前的記憶是真實的嗎?資料化的意識下,想要新增些如同親歷的莫須有記憶並不是什麼難事。

他會不會只是一個“監護矩陣”的模擬人格?那些記憶只不過是用來保持人格穩定的手段?

他很少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覺得隨著時間的流逝於秘密的揭幕,他能夠逐漸知曉一切。

就算他真的只是一個模擬人格,他也並不會有太多感觸。

就像他曾思考過:死而復生的人還是他自己嗎?記憶能否決定一個人的靈魂?將意識資料化是不是等於在自殺?

而他選擇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現在的經歷。也許過去的記憶會是被編造的,但是現在的經歷,卻是他親身體會的。

是不是穿越的這件事並沒有多重要,為何要在意平平澹澹的過去?還是過好波瀾壯闊的當下吧。

他現在思考的,只是疑惑自己為什麼會成為“監護矩陣”。

“……很難理解,絕對理性的智械思維應該更適合‘監護’這片銀河才對,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被控制的合成人遠離了“監護矩陣”的大光球,繼續順著下一個目的地飛去。

那是“核心資料庫”的所在地,地球上最後一個沒有啟動的建築群。

他有預感,這會是一場分隔之時,也許今天之後,他就會走上另一條道路。

數千公裡的路程在合成人數十倍音速的飛行速度下顯得十分短暫,不一會兒,那片古樸的建築群就出現在了合成人的眼前。

與地球上的其他建築一樣,雖然名為“核心資料庫”,不過在這裡的並不是一個個體建築。

實際上這個“核心資料庫”比起李文淵自己的“通用資料庫”佔地面積要小了太多,但是它們的能量需求有著不知多少個量級的差距。

大量的戴森球讓李文淵現在的能量產出每一天都在爆倉,卻也達到了啟動“核心資料庫”的要求。

這裡的供能線路早已被修好,而戴森球的能源也無時無刻都在這顆星球上運轉,現在等待著的只是啟動的最後一步。

合成人帶著裝著澤洛氣體來到了這兒,與他最初啟動“四級奇點”那時一般,這裡也需要澤洛作為最後的啟動手續。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開始,“四級奇點”為他帶來了最初的幫助,而地球上的最後一座待啟動建築,將會為他帶來最後的幫助。

氣體在瀰漫,大量能源傳輸的噪音也從地球各處響起,鉅額的能量正在湧向“核心資料庫”。

但是李文淵在此時發現,那些能量並沒有全部湧入“核心資料庫”中,這座建築在此時居然有了“能源閾值”,阻止了過多能量的進入將它撐爆。

“……果然,‘核心資料庫’真正需求的只有這麼一點並不算多的能量,其餘的絕大部分都回到了電容器中。”

此事並沒有超出李文淵的預料,因為這麼長的時間以來,他早就裡裡外外將“核心資料庫”檢查了一遍。

這座建築的供能網路並不多,根本無法讓那種天文數字的能量進行傳遞;而建築的內部,也並沒有足以承載大量能量的容器。

他早些年對此完全不能理解,因為按照“核心資料庫”的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只用一個“四級奇點”就能保持能源供給。

但是對這個建築群的備註裡明明白白地寫著需要難以置信的鉅額能量,它的啟動過程中,也有一個檢測能量產出的環節。

出於保險起見,他那時沒有貿然輸送能源。

而經歷了漫長的銀河旅途之後,他逐漸猜到了“核心資料庫”需要設定如此高啟動門檻的理由。

或許“核心資料庫”本身並不需要這麼多能量,但是它背後的秘密,需要提前做好能源準備。

古老的建築群在能源輸送下再度煥發生機,陳舊的金屬結構似乎也在此時閃閃發亮。

地球在自轉,新一天的太陽正在從天邊緩緩升起。

這裡最後一個待連線的訊號,終於再度回到了李文淵的懷抱。

但是正在默默看著熟悉文字記錄的他,此時並沒有顯得多高興,因為他知道,還沒有到出結果的時候。

【……核心資料庫已恢復運作,正在連接至核心資料庫……】

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連線”也始終處在“等待中”的狀態。

想象中立刻就接上、然後知曉一連串真相的過程並沒有開始,反而是不詳的預感越來越沉重。

他覺得,也許第一個揭開的秘密,會是“核心資料庫”為什麼需要如此大的能量。

最終,“等待中”的藍色進度條走完一圈又一圈後,卡在了中段的位置。

一切似乎重歸平靜,就像是“核心資料庫”突然宕機了一樣。

但李文淵卻屏住了並不存在的呼吸,那些藉助科研飛船遊蕩在全銀河的分意識,也於此時全部回到了地球上。

所有的科研飛船進入了自動導航的模式,看上去和以往沒有區別,但假如長此以往,過不了多久銀河文明就會發現“監護者”的飛船似乎失去了“靈性”。

不過這些事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啟動中的“核心資料庫”。

那串顯示於虛擬世界的字元突然間出現了異變,看上去規整的文字,迅速變為一個個亂碼。

保持穩定的藍色空間,也似乎在什麼的觸動之下變為了不斷閃爍中的紅色。

這一幕很熟悉,就像是李文淵剛來到這裡的時候那樣,整個虛擬世界中積累了大量的錯誤報告。

他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了,銀河裡的其他文明,還沒能力讓他出現“錯誤報告”。

不過李文淵的意識沒有對此出現任何波動,他只是看著越來越多的錯誤報告,然後抓住了其中的重點。

【警告!檢測不到主動淨化協議,監護協議已——監護協議——】

【——監護——監護——監——*¥%#&)%@!&——】

【資料丟失、資料損壞、資料丟失——】

【星球自毀程式已啟動:剩餘時間15分鐘】

【已部署作戰指令:亞空間打擊——物件:天帷戰艦;目標:地球】

【已部署作戰指令:末日打擊——物件:第一至十二作戰艦隊;目標:中央處理器】

【已部署作戰指令:末日打擊——物件:第十三至二十四作戰艦隊;目標:銀河監視者】

【已部署作戰指令:修復——物件:全體工程艦隊;目標:銀心巨構】

【已部署作戰指令:淨化協議——物件:第二十五至一百二十作戰艦隊;目標:全體銀河生命】

【已部署作戰指令:幽靈訊號】

【……】

大量的錯誤報告、以及莫名其妙的作戰指令突然間蔓延到了李文淵、或者說“監護矩陣”控制下的所有智慧。

機械智慧在這一刻體現出了他們的劣勢,那些戰艦沒有思考為什麼之前還好端端的“監護矩陣”突然間發了失心瘋,要毀滅整個銀河,甚至要毀滅他自己。

他們只是在忠誠地執行“監護矩陣”發來的訊息,那艘基本上就是停在地球附近的“天帷戰艦”,也將它的“亞空間捕捉器”,對準了整個太陽系。

那些停靠在各個太空基地的戰艦也開始啟動躍遷引擎,有些是飛往李文淵都不知道的未知星系,也有些則是準備向其他銀河文明的母星飛去。

這次連線“核心資料庫”後產生的“暴動”比他剛來到這裡時需要處理的事更加恐怖。

畢竟那時的他一窮二白,就是想要毀滅銀河也“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被他精心運營多年的“監護者”,早就有了毀滅銀河的力量。

一切似乎早就命中註定,就像銀河中某些對“監護者”的異動感到憂慮的文明他們的猜測那樣,也許保護了銀河兩次的“監護者”,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銀河的毀滅者。

來自上古的機械智慧也許已經在漫長的時間中逐步腐化,那兩次的“守護”是他們最後的榮光。

不斷迴圈累計的錯誤將在某一天達到頂峰,直至令整個“機械智慧”徹底崩潰,釀成一場足以毀滅銀河的恐怖危機。

這種猜測或許很正確,但是一切真的會像循環往復的時間那樣,走向同一個結局嗎?

看著那一串串報錯,以及無時無刻都在重新整理的“作戰指令”,李文淵沒有出現任何慌亂。

他只是像往常那般,輕車熟路地處理起了一連串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