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亂入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0138章 一本書引發的狂潮(第一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138章 一本書引發的狂潮(第一更)

對於葉蹭叔神功大成,寫完的《大宋經濟論》,李伯言運營包裝的第一步,就是腰封。牛皮吹一萬遍,不如銷量說了算。有貨又有料,那樣才能在大宋文壇颳起一陣罡風。

有了周必大的作序,放翁的題跋,以及趙汝愚親筆題名,此書的第一層鍍金,算是完畢了。名人效應,這在大宋文壇,那是可以橫著走了。

不過這還不足以讓這本書大放異彩,李伯言作死一般的給刊印完畢的每一本書,都加了一個腰封。

腰封本來就是為圖書宣傳和營銷而存在的,在二十一世紀,腰封四起的時代裡,企圖市場走紅的書,幾乎沒有不加腰封的。不過有些設計得比較精美,符合書的整體風格,宣傳語精當到位;有些設計得就比較爛,像電線杆子上老中醫包治百病的廣告,讓人看了就心生反感。

李伯言設計的雷人腰封,第一句話,就差點讓葉蹭叔跳腳罵娘。

“大宋文壇常青樹,周子充公鼎力推薦,陸放翁讀之拍案叫絕,甘為題跋。”

葉蹭叔心說,你這是自吹自擂到了無恥的地步啊,不過李伯言嬉皮笑臉地回應,完全是為了營銷需要,左哄右騙地才把葉蹭叔穩住。

可接下去一句,差點又讓葉適一口水噴在書上。

“撰寫二十載,葉正則心血力作。”

葉適看到這句話,老臉一紅,哭笑不得地說道,咱能老老實實一些麼,明明用了不到半年,非得說二十年?這麼誇張?

李伯言只能有些底氣不足地回應道,營銷,這是營銷手段,還勸說道,你說話半年寫成,將來跟晦翁爭辯的時候還有底氣嗎?二十載,那才顯得霸氣,若不是葉蹭叔攔著,腦洞突發的李伯言還想再加上一句,幾代人傳承力作。

這老朱不是自恃資歷老,輩分高嗎,咱們用死人來壓他,總不能輸了吧,嚇得葉蹭叔連忙搖頭拒絕,勉強答應了二十年心血力作這個說法。

葉蹭叔反正也是豁出去了,不要臉就不要臉一些吧,為了新學,老臉都豁出去了!臉皮是什麼,能吃嗎?

就這樣,腰封這件事算是過去了。

接下來就是刊印的問題了。雖說自北宋年間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距今已經一百五十餘年了,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裡,流行於民間的書刊,絕大多數都還是兩個字——手抄。除了一些較為重要的典籍,在一些書坊刊印銷售,大部分的著作,仍然是以手抄的形式存在。

大宋的人愛發明,這個從周子充身上就得到了體現。原本李伯言以為,這種沒有流傳開來的活字印刷,還得自己琢磨,周必大倒是自告奮勇地提了出來。

原來老周從夢溪筆談中學來了畢昇的法子,自己出錢刊印過書作,還把固定活字的鐵板改為銅板。銅板比鐵板傳熱性好,更易使粘藥熔化。

就這樣,第一批《大宋經濟論》便刊印完畢,裝上腰封,在李伯言東風船隊的託運下,銷往各個州縣的書坊了。

不得不說,李伯言對於這批書的重視程度,簡直比自己生意都要上心。除了三萬本普裝版本,還增印了五千本精裝版,無論是從紙質、書皮上的錦緞,都是花了大價錢,請莊上的匠人精心裝訂,不僅如此,還附上了周必大、放翁手書印刷版的書序、題跋,李伯言心想已經這麼不要臉了,再不要臉一些也無所謂了,借來了周必大、陸游的印章,在精裝版的書上加蓋上去。

普裝版的售價,壓得很低,那是為了銷量,但是精裝版的價格李伯言直接抬到了二千貫,還讓在蘇州、臨安忙得焦頭爛額的段景特地回來了一趟,將這五千本精裝版的發售特地控制起來。各州較大的書坊,都只是存放三本,剩餘的貨都存放在臨安剛剛搭建起來的中轉倉之中,等待第二波的運營。

不得不說,李伯言的運營還是非常之成功的。

在周必大、陸游等名人效應的帶動下,不出半個月,三萬本普裝本銷售一空,並且在民間引起了一股潮流熱議。

所有人都在對經濟的概念抒發著自己的意見,那些專注於名人詩詞作文的書評月會,紛紛因為一本《大宋經濟論》炸翻了鍋。若是引經據典,倒還沒人能看得明白,然而根據李伯言的意見,葉適都是用例子引述觀點,讓文章不顯空洞。

經濟怪圈、供求關系、刺激消費,一個個經濟名詞,被葉適用不少本朝例子以及前朝的例子加以解釋,變成了一度時髦的熱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些文評會上,不少士子爭著爭著,就來一句,“你懂經濟嗎?”成為眼下最為熱門的學問,不因為別的,正因為錢、經濟,這些是所有人都要打交道的東西,研究他背後的規律、現象,遠比那些天理道義來得有意義地多。

各地的書坊書局,都紛紛來信,想要刊印這本眼下火到爆炸的書,不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供小於求,讓他們看到了利益,李伯言樂得見到,紛紛統一回信,無償刊印。因為風氣的帶動,就連各個書局珍藏的精裝版,都賣了三本,嚇了葉蹭叔一大跳。

“伯言啊,臨安的集賢堂,三本精裝版都賣了,你聽說這事情了吧?書中自有黃金屋,以前老夫不信,這回終於是見識到了,還真敢有人買啊。”

李伯言喝了口茶,看到有些焦慮的葉適,笑道:“這有什麼好驚訝的,三本精裝版,有兩本是我掏錢買的。”

葉適眼珠子都快瞪出來的,驚呼道:“你掏錢買的?這是做甚?”

李伯言呵呵笑道:“先生,這便是營銷啊。不然你以為這書能賣這麼好?一本書兩千貫,一連被人買了兩本,這才在臨安口耳相傳,成為佳話,如今臨安別說精裝版,就是普裝版的價格,都水漲船高,一時洛陽紙貴了。”古代的印刷效率慢,即便有了活字印刷,李伯言去信,到刊印,這麼說也得花個半把月的,於是銷售一空的普裝版,都成了香餑餑。

葉正則一哆嗦,看著眼前這個妖孽一般的李伯言,有些結巴地問道:“那……那還有一本呢?還有一本精裝版,誰買了?”

李伯言聳了聳肩,搖頭道:“鬼知道被哪個蠢貨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