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亂入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0154章 等待下一個海晏河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154章 等待下一個海晏河清

晚風拂過嶽麓山崗,沙鷗歸巢。

周、陸、趙三人仰躺在搖椅上,迎著江風談天說地。

“子直啊,你給伯言起的表字,這是寄予厚望啊。”吳國陸遜,那是什麼人?文治武功,那都是韜略有道。只可惜功高震主,最後被逼死了。

趙汝愚輕笑道:“伯言的眼界,在如今年輕一輩之中,與之比肩者能有幾人?”

放翁毫不忌諱地說道:“就是與我們這些老一輩比,怕是都不遑多讓,甚至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尚聖人還是尚仁,這句話,確實不是一般人可以說出來的。”

“這次的嶽麓之會,才讓某見識了一番,原來伯言確實不只是商才,若換做正則,可能還不如伯言處理的好呢。”

理學迴歸人文,這不是一條死路,恰恰是李伯言放天下理學儒生的一條生路。天理道義,只是成為一種勸人向善的人文價值觀,而不是讓他成為束縛思想的教條。

“現在就看晦翁如何選了。”趙汝愚看著燈火闌珊的嶽麓書院,喃喃自語道。

道學的基本構架崩塌,無論是陸氏心學、朱門理學亦或是南軒學派,無疑都是一場災難,當氣理論、陰陽兩級等等諸如此類從河圖洛書,上古諸子百家之中引用來的學說觀點,都成為虛假的觀點時,道學就站不住腳了。道學諸生唯一能夠寄託希望的,也只有晦翁,這位集大成者,是否能破了這個死局。

江上竹筏緩緩靠攏。

前來之人,乃是南軒沈有開。

“趙相公、放翁、子充公。”

“應先前來,所謂何事?”

沈有開有些失落地說道:“晦翁請伯言赴嶽麓一趟。”

“這麼晚了,晦翁還未入寢嗎?有什麼事,不能明日再談?”

燈籠掩映下,沈有開盡顯疲乏之色,緩緩道:“晦翁說,就要今晚會面,還望趙相公通融。”

“好吧。議遜!議遜啊!”

趙汝愚喊了半天,都無人應,只好喊道:“伯言!”

“誒,老師找我?”

“喊你議遜,都不應?這表字賜了和不賜有何差別?”

李伯言嘿嘿一笑,“總得有個適應過程啊。”

“晦翁請你去書院會面一趟,你過去,既然你說理學要迴歸人文,就跟晦翁詳談,能講和,就儘量講和。”

“哦。”李伯言瞥了眼沈有開,這讓南軒的儒生過來,看樣子黃幹、輔廣之人還對他有怨氣,不然也不可能讓沈有開過來。

“沈先生。”

“議遜有禮了。”

“……”

李伯言踏上竹筏,與沈有開兩人往嶽麓書院而去。走入中門,南北二齋皆通火通明,所有理學儒生,都發出咽嗚之聲,小聲啜泣著。

理學輸了,這絕對是一個噩耗。至於為何輸,怎麼一個輸法,可能參與其中的儒生都未說,似乎還在等著晦翁拍板定論。

當真就是晦翁不死,理學難亡。

即使是縱觀宋史,晦翁死後,朝廷也解禁了理學,可見此次黨禁,並非對於學派的打壓,而是對於人、政黨的打壓罷了。

沈有開帶著李伯言繞過了講堂,直接往後邊的杉庵走去。夾道之上,屆時今日參與辯論的儒生,未有燈火,李伯言也看不清周圍之人是個什麼表情,不過想來都是一副死人臉。

李伯言也未行禮,權當他們是路人甲一般,走過石拱橋,才依稀見到幾個熟人,輔廣、陳淳、黃幹以及楊簡,李伯言微微一禮,也未有什麼過多的寒暄。

“進去吧,老師在裡邊等著呢。”

“嗯。”

說實在的,李伯言唯獨在那回吃面的時候,見過朱熹一面,正式的會面還沒有,然而當推開那扇門的時候,還是有些惴惴不安,這是一種本能的敬畏。

當看到坐在椅子上,神態與當初吃麵時如出一轍的晦翁時,李伯言稍稍松了一口氣,看來討債沒討錯了。

“坐吧,屋內沒別人。”

“那晚生恭敬不如從命了。”

坐下之後,氣氛依舊有些凝重。就像當年五四運動,仁人志士高呼打倒孔家店一樣,之後的京師大學堂內,名儒與西式教育相互摩擦,相互融合,這就是中國人,崇尚中庸之道的中華文化。

就在李伯言發呆的時候,朱熹開口了,嘴角有些笑意地說道:“其實一開始,我便知道這場嶽麓之會,理學要輸了。”

李伯言心頭一凜,這……算是認慫嗎?

“理學,可治太平盛世,然內憂外患之亂世,難有成效。你的這一聲彘翁,喊得沒錯。”

李伯言心說,這也不傻啊,看得挺透徹的。看來把老朱歸為腐儒一類,著實有些不恰當了。

“可晦翁想過一點沒有?太平盛世,何須治?”

朱熹酣然一笑,“太平盛世,人人都像伯言你一樣聰明狡猾,這個盛世就不太平了。”

確實,養豬比養人容易許多。

“我本以為,你要用永州的那套模式,來說服我,結果沒料到,恰恰是老朽自以為傲的氣理論,輸給了你這細胞論,還是輸在了眼見為實上。理學,確實輸了。”

李伯言叉手一拜,說道:“儒家學說,可歸人文,教人從善學禮,這一點上,理學沒錯,在下也未將理學逼上死路,還是那句話,勸晦翁革新理學,歸於人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走出了這一步,其實也就意味著,理學真正地脫離了功利。這就是李伯言最初的目的。

朱熹沉默了良久,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而是說道:“理學輸了,但不代表永嘉新學就勝了。我看過那本經濟論,但是伯言,那個大坑,你準備如何填上?”

李伯言瞳孔一縮,笑道:“看來範公跟晦翁這姻親,真是情同手足,此等秘密,範公都告訴您了。”

“陳傅良的那封信,便是我告知他的。而伯崇說與我聽的這個大坑,本來是對付你最後的殺手鐧。”

李伯言笑道:“大概範公沒告訴您,從始至終,這個大坑就非我心頭之患吧?”

朱熹點了點頭,道:“是,老朽明白,如今的永州模式,確實不可同日而語了。但這個坑,總會敗露,所謂的丁戶免稅呢?那些大戶會不會當即反水呢?你的永州模式會不會就此崩塌呢?這些老朽都無法預料,所以老朽說,永嘉新學,同樣沒贏。至於伯言所說的神奇稻種,到底能否惠及大宋千萬子民,老朽同樣無法揣摩到。”

“那晦翁打算如何?”

“坑埋了,伯言你還能理直氣壯地站在老朽面前,那麼,老朽親口答應了,革新理學,不然,老朽寧肯著書立說,等待下一個太平盛世,看那時的君王,是選擇新學,還是理學。”

這一刻,李伯言竟然無力反駁……

下一個太平盛世,朱元晦是鐵了心,想要死後成聖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