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亂入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0165章 心中的光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165章 心中的光明

“呀,趙相公、止齋先生也在啊。”趙秉辰面帶微笑,這次治災,多虧了陳傅良、葉適等鼎力相助,在西山才沒引起什麼騷亂,所以面對這幾個逆黨之人,趙師也沒太大的敵意。

在大宋,這被貶官、罷黜,那都是家常便飯。當年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這一貶再貶,都到了瓊州了,這詩詞一出,照樣天下皆傳。官位高低,並不影響私下交流。

陳傅良倒是對有些平庸的趙師瞧不上眼,“行之、正則,我們去看看那些流民的伙食,免得有些人以次充好,把人不當人。”

趙師聽著這語氣,便笑問道:“大郎,你怎得罪他了?怎麼這話裡還帶刺的?”

“府尊不知,陳老屬相是刺蝟。扎人那是正常的。”

“去,議遜,不要亂說。我有些乏了,去歇息片刻,趙知州,告辭!”

“趙相公走好。”

趙秉辰臉上笑意收起來,問道:“大郎這次賑災有功,他日定當上奏朝廷,以表功績。不知道你請本府過來,是所謂何事?”趙師已經夠給面子了,若是其他人,你自己不上門,還讓老子親自跑一趟,多大臉!眼下還指望著李伯言能幫他渡過這道難關,也就收斂起那領導姿態了。

“我請府尊來,是商議城中災糧一事。”

“好!”趙秉辰眼睛發光,“本府早就知道大郎心地善良,你是要本府幫發災糧是吧?這個好說,永州營隨便調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伯言呵呵一笑,說道:“趙知州,全永州這麼多人,靠我一個人,您覺得養得活?”

趙秉辰目露難色地嘆氣道:“也是,看來是本府想多了。”

“不過嘛……”

“不過什麼?大郎你就別跟本府繞彎子了!”

李伯言接著說道:“城中糧價飛漲,維穩糧價,這個還是可以做到的。”

趙秉辰大喜,說道:“你是說李家開始平價售糧?”

“不是李家,是我將災糧給您,讓官府來平價售賣。”

趙秉辰一愣,有點懵逼,是不是他聽錯了?官府賣糧?這不是白白將好事拱手送到他手上?

“大……大郎,我這是聽錯了?”

“您沒聽錯,就是讓官府平價售賣。不過為了防止惡性囤購,都要按戶買賣,免得出現某些不良奸商,低價收購,高價賣糧。”

李伯言這已經是出了錢出了力了,這些活兒,當然讓那些吃飽飯沒事幹的衙役、官吏來做,他操哪門子心。

“那賣糧收來的錢呢?”

李伯言說道:“自然是再交給我,去買糧啦。”

“好!好!這要能撐過三個月,等新糧收上來,一切都好辦了。”

李伯言嘿嘿一笑,說道:“不過嘛……”

“不過什麼?”

“這個知州也明白,這糧草販運,也是有路耗的,這個……等到秋收之後,得補給在下。”

趙師還以為什麼難事,便道:“麼的問題!”

“還有……”

趙師皺眉道:“城中糧價居高,刻不容緩,大郎能不能一次性把話說完?”

“在下還有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不知道趙知州想聽不想聽。”

“快說!”

李伯言清了清嗓子,說道:“歷來官糧徵收,都是朝廷包的官船,這路耗得要三成,你看,今年秋收,知州包給我,只要兩成五,剩下這半成,自然是地方收入,任由趙知州您調配,如何?”

“吼啊,吼啊!”趙師開心地像個兩百斤的大胖子,這尼|瑪,送上門來的財政收入啊,不接著都對不起自己了,以至於說話的腔調都變了。

……

……

於此同時,邵州、潭州等地,都上演著這一幕大戲。朝廷的賑災船糧未到,永州李氏的災糧已經到了。讓原本處於絕望的各地百姓,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不同於永州的是,這些重災區,就沒有永州來得幸運,有以工代賑的舉措了,永州的災糧,那也是要成本的,只能說是能夠維穩糧價,讓更多的人不餓死,保證秋收。

李伯言做不到捨生取義,只能是這樣盡力而為了。當然官糧民運的專案,在荊湖南路拿下了四個州。

嶽麓書院也遭受了一場湘江的洗禮。書院之中,倒是沒有餓死的情況,能有錢來此讀書的,哪一個家底不殷實。

然而這些日子,東風物流快速、高效賑災的事情,讓嶽麓書院的師生們一個個都跟啞巴吃黃連一樣,有苦說不出。

這簡直就是一個無形的耳光,抽打在了他們臉上。

讀書為了什麼,不就是走上仕途,胸懷天下,施展抱負,匡扶社稷麼?

那麼面對如此天災,他們有能做什麼?朝廷又準備做什麼?

這一切的一切,一個永州的商賈,先做到了。

那麼,之前的爭辯也好,不甘心也罷,彷彿都已經得到了無聲的證明。

或許一月兩月的餓不死太多人,但是肯定是要影響夏種秋收的。這樣就會是一個惡性循環。而且,就算餓死一個人,那就是罪過,都是無能!

今日南北兩齋的學生,都沒去講堂聽課。同樣的,也沒有書院的教習講課。

為什麼?

沒臉!

陳淳也好,黃幹也罷,當初受了晦翁點撥,又對道學充滿信心的朱門弟子,他們沒有臉,再去跟這群年輕的學生講,我們要修身養性,我們要遵循天理道義。

天理道義,能拯救災民?

一場思想狂潮,在書院之中掀起。他們是門生,有的並非弟子。那麼,如果說追隨的腳步錯了,還應該在這書院裡呆下去嗎?

南齋最小的趙葵,目光呆滯地看著手中的這本《大宋經濟論》。

他乃衡山人。

衡山,離永州不遠。

他拿著包袱,終於下定了決心。

走出南齋的一剎那,黎貴臣正好拿著書,站在院中。

“阿葵,你……”

“山長,我要去追隨心中的光明了!告辭!”

黎貴臣面如死灰,手中的書落在地上。

隨後,南齋湧來的腳步聲,更加多了。

“葵弟,等等你哥!”年長三歲的趙範與黎貴臣擦身而過,不留片葉。

“先生,告辭!”

“告辭!”

南軒除了些沈有開、劉宰等人的親傳弟子,普通門生,紛紛奔走而去。

這一刻,黎貴臣竟然慘白地無話可說……

聖人?光明?

他們這一生追隨嚮往的,究竟又是什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