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炮火190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

兄弟們,明天我要去同事家吃飯,可能要晚點,實在太晚的話我會在後天早上更,抱歉啊。

李安生也知道,要是慈禧一死,只怕會有許多黑手伸向他,畢竟,他手上掌握的賺大錢的玩意太多了些。

各種中成藥不說,養殖的各種珍貴皮毛動物與梅花鹿已經引起了許多權貴的關注,現在又加上了味精。

要是那幫權貴知道李安生私自掌握了呼瑪金廠,那更加要急紅了眼。

李安生估摸著明年底子打好後,他手上的產業以及他打造的整個財團能夠保底有每年三百萬到四百萬兩銀子之間的利潤,而且還會逐年遞增,這遞增的數目將會相當恐怖,因為他有著層出不窮的賺錢點子。

要是慈禧能多活幾年多好,那樣的話幾年下來他就能穩穩的在黑龍江扎下根,擁有了一定的實力,等到革命烽火燃遍全國,他領軍南下,未必不能爭得奉天。

可惜他大把的給慈禧塞延壽丸也是無用,這生老病死可不是他能主宰的,雖說他搞"仙丹"與"仙粉"已經在京城出了名,但也只是給他增添了些神秘色彩而已。

至於慶親王,雖說眼下權傾一時,可楊翠喜案,多少還是能讓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暫時顧不上來對付李安生這個小人物,更何況,宣統登基後,屬於奕劻的時代也結束了。

反正他是不想託庇於奕劻門下,也沒有那麼多的紅包來填塞奕劻的欲壑,那麼得罪了也就是得罪了,怕個鳥。

那個姓金的不過是個奴才,居然敢在他面前囂張,不給點懲罰實在說不過去。

程德全倒是看出了點名堂,李安生犯愣的時候其實是算計最深的時候。

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姓金的是慶親王家的奴才,李安生卻一頓痛打不留情面,看起來是愣了些,其實,這也是在立威,在殺雞給猴看。

李安生手上的中成藥廠在京城聲名鵲起,貴重皮毛的收益也可以預期,如今"仙粉"之名開始在京城流傳,多少權貴紅了眼,想要謀奪這些產金蛋的金雞。

李安生如今連慶親王都敢得罪,那些權貴想要肆無忌憚的伸手,先要掂量掂量,或者是先旁觀一番,看看慶親王如何處理此事。

這哪裡是二愣子,分明是深謀遠慮的老狐狸,至於得罪奕劻的後果,李安生想必也有辦法應付吧。

這次朝堂上的紛爭,直接決定著他程德全的命運,他當然無比關注,想來,李安生也是看準了慶親王父子在這次風潮中的狼狽不堪。

趙啟霖的奏摺直接針對首席軍機父子,按其爵位,一個是親王一個是貝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是從高到低的四個等級的爵位),而且用語完全不留情面,尤為不堪的是還牽涉權色交易,堪稱一折驚天下。

趙啟霖的奏摺一出贏得滿堂喝彩,清議幾乎都站在他的一邊,岑春煊為首的立憲派也是此起彼伏的應和,聲勢浩大。

這不僅緣於東三省改革官制這一場利益分配明顯偏向了早為人所不滿的袁世凱,還因為慶親王父子名譽本來不佳,朝中一直湧動著推倒他們的暗流。

慶親王奕劻,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和碩慶親王永麟之孫,在宗室中支派較疏,因此直至光緒二十年,才得以晉封為親王。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奕劻入值軍機處,至此掌握晚清政柄近三十載。

"庸碌而又好貨",這是清人筆記中對他所作的幾乎一致的評價,當時即有"慶記公司"之諢號。

老慶記公司的生財之道,獨特的很——賣官鬻爵。

也許當初窮怕了,處於權力中樞的慶親王不像其他親王那般嗜賭好色,他的愛好很簡單——貪財,朝廷的俸祿以及各種賞賜哪裡入得了他的眼,這位位高權重的親王便利用手中的職權堂而皇之的賣官鬻爵起來。

在奕劻那裡,只有出不起的錢,沒有賣不到的官。各官名碼標價,非買不得。北京的大小官員,若要升遷調動,沒有不奔走在奕劻門下的,慶親王府門外一天到晚的車水馬龍,這生意做的可真是興隆。

袁世凱便是個大主顧,步步高昇,掌握了北洋大權,都是花了大把的銀子在慶親王身上。

劉竣當時在京城替李安生求情,想要保住金廠職務,誰知道奕劻一口索賄兩萬兩,在他看來,一個小小的金廠會辦,這油水不是一般的足啊,難道讓人家將幾十年的官俸都來賄賂您老人家?或者是慫恿李安生與劉竣在金廠職位上大貪特貪?

這大清王朝有一半是給奕劻賣掉的,從中可見一斑。

李安生自然也關注朝堂上的變化,看看楊翠喜案到底會不會變卦,偏離原有的歷史軌道,照道理他這只小蝴蝶還沒有那麼厲害吧。

慈禧諭令醇親王載灃和相國孫家鼐儘快查辦,這案子自然是拖不得的。

不過關鍵時刻還是袁世凱這頭老狐狸,來了個釜底抽薪之計,讓天津巨紳王錫瑛將楊翠喜領去,聲稱是他買下的使女,花費不過三千五百元,並非外間所傳多至萬金。待到查案的人到了,這邊已經佈置妥帖,人證物證俱在,加之兩位大臣本來也不敢深究,最後以"查無實據"結案。

既然案情"真相大白",孫家鼐就上折奏報此案詳情。

5月17日,《大公報》全文公佈了慈禧的上諭,內稱:"...當經派令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確查具奏。據奏稱,派員前往天津詳細訪查,現據查明,楊翠喜實為王益孫即王錫英買作使女,現在室內充役;王竹林即王賢賓,充商務局總辦,與段芝貴並無往來,實無借款10萬金之事,調查賬簿,亦無此款。各取具親供甘結...趙御史於親貴重臣名節所關,並不詳加訪查,輒以毫無根據之詞率行入奏,任意汙衊,實屬咎有應得。趙啟霖著即行革職,以示懲儆...嗣後,言臣不得摭拾浮詞,淆亂觀聽。如有挾私參劾,肆意誣罔者,一經查出,定予從重懲辦。欽此。"

至此,一時轟動全國的"楊翠喜案",就這樣"了結"了。

京城一片譁然,段芝貴很快就接到了電報,長出了一口氣,又喜笑顏開起來,嘿嘿,如今還有誰敢阻攔著老子主宰黑龍江權柄?

於是,段大人結束了提心吊膽的心情,開始大搖大擺的巡視黑龍江全境。

他首站巡視的,便是墨爾根。

權貴們打李安生的主意,爭搶下金蛋的金雞,段芝貴未必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心思。

段芝貴的馬隊快到墨爾根的時候,副都統明安帶著大小官員出城三里相迎。

看著明安等人畢恭畢敬做足了場面,段芝貴一陣的志得意滿,他憑著依附袁世凱,討了這位直隸總督的歡心,短短的幾年從一名小卒升任為封疆大吏,的確有資本享受今天的隆重。

雖說他的署理黑龍江巡撫因為楊翠喜案而丟了,但楊翠喜案已經了結,朝廷遲早會將這個從二品頂戴還給他。

段芝貴眯著眼,呵呵的笑著,假意與明安暢談,又扶著明安的後把臂入城,讓明安受寵若驚,落後半步,身子半側著亦步亦趨,場面很是好看。

段大人可是個八面玲瓏的主,自然也要將場面做足,擺譜也要看時候,此時當然要好好拉攏明安等人。

李安生不聲不響的跟在後面,他是個小角色,當然被擠到了外圍,不過他也樂得如此,省的看見表面和諧其實噁心的場面。

百姓們從城門口排到了郊迎之處,向段芝貴表示熱烈歡迎,這些人都是明安等人威逼利誘來的,也是面子工程,李安生看了很是膩味,跟後世的某些場面沒什麼區別,就差有人拿著話筒歌功頌德。

"李總辦,來來來,我說怎的不見你,卻原來落在了後面。"

段芝貴遠遠瞥見李安生的疏離,故意高聲叫著,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別人都爭先恐後的上前拍馬,你小子什麼意思?跟本大人唱反調麼?還是故意譁眾取寵,以示清高?

段芝貴陰狠的暗笑,故意裝出了一付對李安生另眼相看的態度,果然,許多墨爾根以及他隨行的官員都齊刷刷的朝李安生投去了敵視的目光。

李安生硬著頭皮擠到了前頭,朝著段芝貴深施一禮,算是拜見上官,這次倒是沒有人跳出來指責他的禮數,而是一片的幸災樂禍。

這李二愣,果然是愣,此時應該識趣的故作感激涕零,裝作一付對段芝貴的青睞受寵若驚的樣子,更應該口稱奴才大禮參見,居然大喇喇的目無尊長,好,好,果然是李二愣,此刻倒是愣的可愛。

段芝貴訝然片刻,這李二愣,是真愣還是假愣,自己本來就有意坑對方一把,讓周圍的官員都對這李二愣生出妒忌之心,誰知道轉眼就來上這麼一出,自己再要刻意拉攏以示恩寵卻是不能的了,原來的算盤落了空。

難道他此刻應該斥責李二愣?那他的臉往哪擱啊,剛才故意做作,裝出來的禮賢下士不是惹人恥笑麼。

他雖然不好發作,但也是輕輕的冷哼了一聲,臉色有些不好看。

"李總辦,聽說你指導流民墾荒之時,還指導他們如何養殖貂鼠與麋鹿?此乃利民利國之事,還請李總辦推廣全省,為全省百姓謀福利才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段芝貴笑眯眯的看著李安生,就如同狼外婆看著小紅帽一般。

草,什麼叫為全省百姓謀福利,不如說為你段大人謀福利吧。

李安生面無表情的說道:"眼下還只是嘗試,還要託段大人洪福,若是能夠養殖成功,自然是百姓之福,也要推廣全省,甚至整個東北三省。"

不軟不硬的一個軟釘子回去,意思很明顯,養殖貂鼠狐鹿等皮毛動物能成不能成還是兩說,要是成了,也別盡想著跟老百姓搶好處,大不了一拍兩散,將養殖法子流傳到整個東三省,誰都吃不到獨食。

段芝貴眼中冷芒一閃,面上卻依舊是笑容可掬,"此事甚好,還要請李總辦親力親為,促成這等美事。哦,對了,銅山招股如今怎樣了?此乃好事啊,黑龍江也要有些地方產業。我琢磨著,乾脆在墨爾根再勘探勘探,徹底探明銅礦儲量,多開幾個礦,辦大些的廠,好解我國朝銅精粉之匱乏。資金要是不夠,我倒是可以在京城活動活動,大不了跟洋鬼子借貸,或是准許洋鬼子入股便是。"

李安生呆了呆,這招好狠,釜底抽薪啊,這是將墨爾根的大小官員都要綁到他船上,讓自己站在對立面。

要是真給他發現了多寶山這個寶庫的秘密,那麼濫採濫伐是必然的,甚至還有被老毛子掌控的風險,新成立的嫩江銅業也有被擠垮的危險。

這招可謂狠辣無比,從根子上要滅了嫩江銅業,大量的銅礦被開採出來的話,修建鐵路倒是少了阻力,段芝貴當初撈上一票的計劃就能實現。

段芝貴盯住了李安生的眼睛,想要看出些什麼來,他比任何人都想知道墨爾根銅山到底有多少儲量,能不能實現他的計劃就要看這個。

李二愣人雖然愣,但是找寶貝的本事是有的,京城也廣為流傳,他也有幾分相信。

加上劉紹成極力攛掇,說是梅家將產業都投入到了嫩江銅業,想必不會是孤注一擲,而是胸有成竹,如此看來,墨爾根還真是有一座寶山。

"進一步的勘探是必要的,若是能大量開採緩解我國對銅的需求也是好事,可關鍵還是道路運輸問題。銅礦運不出去,利潤不高啊。"

段芝貴大手一揮,"不妨事,將銅山做大,自然賺的到錢,也就有資本修鐵路,這鐵路一修成,我看黑龍江繁榮是遲早的事。"

說來說去,還是要憑著大肆的開採銅礦石來促成鐵路的修建,這其中肆意採伐到什麼程度李安生心中也有數,段芝貴必定會將這個大蛋糕分給黑龍江忠於他的官員,誰來管可持續發展,誰來管此地的環境問題,誰來管老百姓的死活。

各懷著心思進了城,明安擺下了宴席,大肆慶祝段芝貴的蒞臨,李安生卻是靜靜的坐著,思想對策。

段芝貴彷彿打了個打勝仗似的得意洋洋,妙語連珠博得了全場的恭賀滔滔不絕,眼睛間或朝著李安生一瞥,彷彿是在譏笑一般。

小子,跟我鬥,你還嫩了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