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炮火190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飛機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飛機廠

"安生,這種暴力事件越少越好,將來只會成為爭相仿效的惡行。要是舉國上下,都不尋求正當途徑解決問題,而是直接打打殺殺,恐怖威脅,終究不是正道啊。"

程德全秘密趕到了上海,與李安生商討對策。

這些時日,因為長興島常關以及沙遜洋行等事情,跟英國人的關係跌入谷底,甚至有動武的態勢,程德全也是急在心頭。

"按照目前英國在華軍事實力,根本就打不起仗來,小規模衝突或者有,但絕對不會大打,所以,還請程公放心。"

程德全趕到上海的時候,剛好是火燒英國巡捕房事件發生,李安生也顧不上其他,連忙向程德全解釋。

"恐怖襲擊可一不可二,不可成為主要手段。若是長此以往,只會給洋人以惡劣印象,不敢與我們正當交往。"

的確,後世的西方世界對於那些恐怖國家還是很痛恨的,鐵拳政權一個個的被瓦解。

李安生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在這個時代建立極權政治,但是,只有讓列強畏懼中國,才能夠震懾對方,不敢肆意欺凌。

這個時代與後世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就是比誰更兇殘,誰更加的不顧一切。

總不見得,讓你們在中國剝削掠奪,欺壓中國人民,還要將你們奉為上賓,絲毫不敢得罪?

外務部不敢得罪,或許你們去叫囂去交涉,多有妥協,但老子在江蘇,就是不理睬。

若是日本人在上海鬧事,說不定他還會慎重對待,不會如此決絕。

你英國佬虛弱的本質又不是沒有認清,在華的勢力也是薄弱的可憐,根本就沒有能力獨自向中國發起戰爭,為什麼要來遷就你們?

李安生將每一條分析都詳細的向程德全解釋,希望得到對方的全力支持。

"這次也是一個試探,看看英國人到底會有什麼反應,摸到了他們的底線,今後萬事就有個底。比之前幾年的互鬥事件,這次是對方吃虧,看看他們準備如何處置。"

1905年十一月,因上海英國副領事無故判押華人官眷,並唆使印度巡捕打傷差役,激起民憤,引起互鬥,結果名印度巡捕、名英國人被打傷;1名華人被殺,引起外交事件。

當時的兩江總督周馥赴上海查辦,組織會審公堂審理。他一面緝拿肇事人犯,安撫中外受害之家,一面將應撤副領事、應徵西巡捕兩事移交外務部處理,最後也是略微向對方妥協而平息事件。

那次英國人之所以老實,實際上還是他們理虧,而且還佔了便宜,打死了1名華人,只不過有幾名巡捕受傷而已。

這次同樣是你們英國人理虧在先,但是吃了大虧,巡捕被打死了十幾個,巡捕房燒掉了兩間,而且還遭受了羞辱,撒興被吊死在大庭廣眾之下,工部局的顏面何在?

"這次朱爾典並沒有態度強硬,反而是上海的英國在華艦隊司令溫思樂極力主張動武,看來英國人的態度並不一致。如果能夠解決溫思樂這個麻煩,換做朱爾典,說不定事情能夠和平解決。"

這次程德全秘密趕來上海,主要也是想要看看江南制造局的新槍與新火炮。

李安生重整江南制造局的速度很快,在大棒加金元的政策下,上下效率都很高,使得訂購的新機器盡數安裝完畢,並且積極除錯。

除了鋼鐵廠暫時還無法投用新裝置,其他的很快就能夠生產,而樣槍也試製完畢,發往新軍第九鎮試用。

正如李安生所說的,新式"上海造"步槍要是效能優良,能夠達到歐美一流水平,那麼對於整個中國新軍的影響將是相當重大的,只是產量要保證。

要是年產量基本上能夠滿足自身需求,那麼意義更為重大。

漢陽造與其他兵工廠製造的步槍之所以無法一統新軍江山,就是因為產量問題。

國產步槍沒有外購步槍好用,經久耐用,保養與維修都不易,要是能夠克服這些缺點,將來對於新軍對外作戰時的後勤相當重要。

制造局內,徐紹楨仔細的把玩著剛剛試製出來的"上海造",久久沒有說話。

"這是用舊式裝置生產的,若是用新的生產線生產,質量只會更好,產量也能保證。等到今年生產穩定,明年的產量基本能夠保證在八千到一萬支之間,而後年則能翻倍。"

一家成熟的國家兵工廠,每年所出產的光是步槍,最起碼要在三萬六到六萬支之間,而在戰時,則要迅速提升三倍到四倍的生產效能,江南制造局暫時還遠遠無法達到這個地步。

但是將來兩三萬支步槍的年產量還是要保證的,基本能夠滿足正規軍所需。

漢陽兵工廠如今要是滿負荷運轉的話能夠年產毛瑟1888步槍——改進後的型號,一萬七千餘支,只是由於質量並不完全能與外國洋槍抗衡,所以沒有開足馬力生產,只是逐漸的小批量供應給新軍。

不過,漢陽造基本上已經流傳到了全國,泛濫成災。

李安生笑著說道:"德國的毛瑟1888再怎麼改進,也已經是一款淘汰步槍。漢陽兵工廠的產量要逐漸降下來,槍支用途也逐漸的改為民用。將來我國新軍,都要以上海造為制式步槍。"

他對"上海造"很有信心,甚至可以說是當世第一步槍,若是這麼說有些狂妄的話,那麼最適合中國人使用的一款先進步槍,這還是合適的,這也是該款步槍最大的特點。

這次徐紹楨能跟著程德全一同過來,看來程德全還是有些雄才大略的,能夠這麼快就將徐紹楨拉攏。

事實上,比起後世真實歷史,程德全在李安生的全面影響下,基本上思想更為開明,更為先進,對清政府的前途看的更加清晰。

他不遺餘力的拉攏徐紹楨,也是聽信了李安生的話,手上有軍隊,亂世也不怕。

他自然沒有稱霸一方的野心,他只是想要在亂世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夠護一方平安,留一時名姓。

李安生在上海與蘇州,他在南京,兩人就像一雙鐵拳,將中國最為富裕的幾個省份佔了大半,將來即便亂世來臨,也大有可為。

李安生在上海編練商團武裝、道標、護廠隊等武力,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很讚賞李安生的手腳之快。

快刀斬亂麻,到了上海基本上滾湯潑雪,左衝右突,迅速的開啟了局面,手段之大,讓他瞠目結舌。

李安生如此的賣力強勁,他程德全哪裡能夠坐的下去,自然也要努力些,跟李安生呼應起來。

南京的新軍第九鎮也是支革命軍勢力強大的新軍,各級軍官中散佈著革命黨人,這和武漢第八鎮中革命黨幾乎沒有軍官形成鮮明對比。

由於大量徵收新青年、知識分子,又鼓勵官兵瞭解討論時務,第九鎮成了革命黨人聚集的地方,革命黨領袖趙聲、熊成基、柏文蔚、倪嗣沖、林述慶等在軍中擔任軍官或學員。

李安生跟程德全詳細的介紹過新軍第九鎮的情況,這是一支完全傾向於革命的軍隊,從軍官到士兵,思想都比較先進,只是需要正確的引導。

程德全到了南京之後,親自多次視察新軍第九鎮,對徐紹楨禮敬有加,並且對官兵也很是親厚。

他也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淡化了傳統的忠君愛國思想,軍隊應該忠於國家,忠於信仰,忠於榮譽。

他也多次將黑龍江新軍與俄軍的多次交手拿出來作為案例,激勵新軍第九鎮,勤練兵多訓練,將來爭取在對外戰爭中能夠取得榮耀。

不管國家將來會到哪一步,軍隊要始終成為中流砥柱。

這些話都很明顯,革命黨人都很容易就能聽出來隱含的意思,就算是心有不軌的,也抓不到程德全的任何把柄。

程德全過去是有些猶豫的,但是他現在沒有任何的遲疑,李安生便是他的堅強後盾,如果說過去他一直想要將自己的衣缽傳授給李安生,那麼他現在將目標更進一步,希望由李安生來實現他心中的立憲理想。

新軍第九鎮的官兵還是很受鼓舞的,對於這位新任的兩江總督,他們本來就倍感親切,與那些迂腐保守的滿清大員不同,程德全開明、剛強、銳意進取又不擺架子,跟那些誓與朝廷共存亡的迂腐官員是不同的。

更讓他們感到親切的,是程德全過去在黑龍江的名聲,"抗俄英雄",他治下的黑龍江接連創造了奇蹟。

程德全自己沒有居功,也向新軍第九鎮介紹了李安生的功勞,事實上,李安生在南方的名頭不比他小,甚至他對洋人的跋扈性格,成為了新軍上下敬佩的物件。

總督也好,巡撫也好,都能調動新軍第九鎮,所以第九鎮官兵對李安生也很是期待,既然程德全親切寬厚,那麼李安生也必定是個好官。

新軍第九鎮本來就是一支相當有戰鬥力的軍隊,前年,清廷舉辦"太湖秋操",江南第九鎮和湖北第八鎮互為假想敵,結果人數少得多的第九鎮獲勝,徐紹楨名聲大振,不僅獲得慈禧接見、慰勉,還被提拔為副都統(中將)軍銜。

這次程德全將徐紹楨帶來上海,也是想要讓李安生認識一下他,短短的時日,他已經對徐紹楨頗為熟悉,而且,較為信任。

徐紹楨並不是革命黨,甚至連立憲派都不算。他曾經上書朝廷,力陳忠君愛國思想,還極力主張先實行徵兵制、後推行立憲。

籌建新軍第九鎮的時候,徐紹楨定下一個原則,儘量招收有文化、頭腦新的青年入伍,採用徵兵制,兵員來自淮、徐、海、寧、鎮、常府屬各地。徐紹楨制訂了入伍優待辦法,士兵入伍後與秀才享有同等待遇,報名者頗為踴躍,甚至有不少秀才應徵,可以說,江蘇的新軍第九鎮是一支極具潛力的軍隊,首批的"上海造"步槍都將在新軍第九鎮首先使用。

南京城是明代和太平天國故都、江南屏障,清朝在這裡不但駐有兩江總督、江南提督,還有統領駐防八旗、地位在總督之上的江寧將軍。

江南提督張勳並不怎麼買程德全的賬,尤其是那次跟程德全訓斥了一頓之後,就經常陽奉陰違。

程德全根基甚淺,想要把握住軍權,舊軍是指望不上的,無論是張勳的江防營,還是揚州等地的緝私營,駐防八旗舊軍就更不能指望了。

只有徐紹楨的新軍第九鎮,才是真正具有戰鬥力的,值得程德全去拉攏。

張勳這個江南提督一支很跋扈,對徐紹楨的新軍第九鎮也是一直看不起,百般挑釁,要不是徐紹楨隱忍,早就鬧起了軍隊私下裡互鬥。

由於之前的兩江總督張人駿較為保守,舊軍的力量也一直很強大,致使新軍第九鎮能夠得到的陽光雨露很少,始終發展不起來。

無論是經費上還是軍械物資上,都供應的不是那麼暢快。

長此以往,底下的官兵都鬧起了意見,對張勳為首的舊軍更是一肚子的氣。

這次程德全出任兩江總督,李安生出任江蘇巡撫,自然跟徐紹楨一拍即合,雙方都是一路人。

徐紹楨親自試用了新步槍,感覺還真是不錯,愛不釋手,李安生也答應他首批的產量都優先供給新軍第九鎮,畢竟是江蘇自己的軍隊。

程德全也許諾將新軍第九鎮的編制略為改變,與北洋六鎮一律相同,增加些兵員,將以前的缺額全部補足,官兵待遇上也跟北洋六鎮看齊,甚至還要多一些福利待遇,畢竟第九鎮官兵都是有知識底子的,很多都是秀才之類的舊文人,自然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從而生出效忠之心。

北洋六鎮的一鎮兵力為1500多人,而新軍第九鎮則只有9000出頭,少了500多人。

程德全將這部分兵力補足,實際上就是想要培植絕對忠於他的官兵。

多了500多人,整個第九鎮上下編制就會大變樣,透過一些程德全與李安生招攬的軍官來摻雜進去,獲取了部分軍權。

李安生可不想看到辛辛苦苦的花了本錢培養的一支軍隊到時投入革命黨人的懷抱,白費心思。

故而,他與程德全商量著,逐漸的潛移默化,培養大批的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不偏激的開明官兵,而不是一幫只知道武力造反的偏執狂。

所幸徐紹楨對第九鎮的控制力還是足夠的,這點讓程德全很是安心。

徐紹楨這次很滿意,收穫了一批新式步槍,雖然這些步槍沒有在北洋新軍中推廣開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款步槍必定會成為整個新軍的制式裝備,到時候新軍第九鎮就能夠擁有一定的優勢。

他也參觀了李安生從美國購買的新式鏜床、磨床等裝置,還有那臺500噸水壓機,讓他歎為觀止。

讓他更加震驚的是,江南制造局還準備自己製造105毫米榴彈炮,過去中國的幾家兵工廠只能造一些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山炮之類。

據他所知,目前德軍開始大量裝備去年正式服役的克虜伯105毫米輕型榴彈炮,這款榴彈炮比1898年開始大量列裝德國陸軍的舊型號更為先進,為何江南制造局能夠得到這項技術。

江南制造局發生的改變讓他越來越心驚,也是越來越激動,這些都將給新軍武備帶來極大的變化。

李安生在旁邊跟他解說起黑龍江新軍的炮兵編制起來,除了六炮製對四炮製的優勢,還談到了榴彈炮與迫擊炮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

當初黑龍江新軍依靠新式迫擊炮在滿洲里等地多次擊潰了俄軍,使得徐紹楨對李安生所說的新式迫擊炮頗為感興趣。

要知道,現在歐洲的主流是法國75毫米速射炮以及德國的105毫米乃至150毫米榴彈炮,李安生提出了大量使用迫擊炮的新戰法,但是很對他的胃口。

江南的交通運輸要方便些,也是最適合裝備105毫米榴彈炮以及迫擊炮這個組合的,沒有必要配備大量其他的火炮,以免後勤壓力陡增。

將來李安生也準備研發更大身管倍徑的105毫米榴彈炮,甚至是150毫米重型榴彈炮。

由於海軍的沒落,岸防壓力較大,將來也需要各種大口徑的岸防巨炮,向外國進口的話要花費大筆的資金,要是能自己造,當然要嘗試一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徐紹楨指著制造局新開闢出來的一大片空地有些疑惑的說道:"不知此處可有什麼名堂?空了這麼大一片地方,難道是有重要的廠局要建?"

李安生哈哈大笑道:"這個是自然的,這可是將來咱們對付闖入近海與長江之敵艦的最大利器。"

這片空地已經開始修建部分房屋,而且還修起了幾個簡易跑道,臨時庫房裡頭還堆著一大堆從美國運送過來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組裝起來,可是能夠裝配出一臺飛機的。

馮如即將趕到上海,在舊金山登船的時候,他已經將飛機拆卸下來,先行打包發送到上海來,成為制造局的一份財產。

馮如他本人將出任制造局屬下的飛機廠的主管,他本來就是個機械發明天才,李安生甚至在考慮,讓馮如發揮更大的作用。

眼下飛機制造正當其時,進行大量的研究,從而不斷的開發各種新式飛機。

李安生在未來的五年之內,也沒有太多的野心,只要能夠使得飛機廠出來的飛機能夠準確無誤的將炸彈扔到外國艦艇的頭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