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炮火190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六章 汶萊攻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六章 汶萊攻略

這幾年英國與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爭奪很激烈,尤其是石油資源的歸屬。

只是美國之星石油公司的強勢崛起打斷了兩國的爭奪程序,使得兩國都要依靠美國之星石油公司來進行暗中角力。

美國之星石油公司左右逢源,甚至還憑藉這種左右逢源得到了奧斯曼帝國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的認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作為整個中東地區最大的石油公司,它有足夠的話語權。

德國事實上被美國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所控制——標準石油公司所屬的德國石油銷售公司控制著德國銷售總額的91%,而德意志銀行只擁有標準石油公司德國銷售公司9%的股份。

在石油這種戰略資源的佔有結構上,英國與德國,強弱立現。

溫斯頓?丘吉爾被視為下一任英國海軍大臣的熱門人選,他也是個狂熱的軍艦使用燃油動力的激進者。

一旦英國海軍正式確認將來以燃油作為軍艦動力,那麼很有可能英國的整個戰略規劃會向石油資源傾斜。

朱爾典一聽到美國之星石油公司,就一陣的頭大,聯想到李安生與美國之星財團的關係,他不得不慎重對待與李安生的關係。

美國之星石油公司比洛克菲勒家族對待德國在奧斯曼的石油爭奪較為溫和與寬容,這使得英國極為不滿。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與工業界也認識到石油是未來經濟的燃料,是戰略性資源。

在美國之星石油公司的推動下,德國正在與奧斯曼皇帝談判為巴格達鐵路融資,德意志銀行提出鐵路兩旁0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石油和礦產開採權,由鐵路公司控制。

美國之星財團已經在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的部分地區發現了石油,而建設中的柏林—巴格達鐵路的最後一段正好穿過這一地區。

鐵路以及鐵路周邊的石油,德國人看到了超越英國人的機會。當然,德國人也知道英國人為了保護印度與東方通道,一定會維護他們在海灣與蘇伊士運河的利益。

這條鐵路第一次把君士坦丁堡和奧斯曼帝國的亞洲內陸腹地與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地區聯絡了起來。這樣的鐵路,一旦擴充套件到巴格達,再延伸到不遠的科威特,將在歐洲和整個印度次大陸之間建立起一條價格低廉而快捷的交通通道,這也是當時最高等級的世界級鐵路。

如果柏林-巴格達鐵路建成,這塊生產數不盡的經濟財富、海上軍事力量根本攻擊不到的巨大內陸疆土將統一在德國的周圍。

如此一來,英國過去在這片土地上所進行的努力將會化為烏有。

李安生隨時都會調出世界地圖,滿懷惡意的看一看從北非到中東,再從達達尼爾海峽到柏林的地圖。

儘快推動巴格達鐵路問題的塵埃落定,這是李安生的夙願。

看著朱爾典那張英國臉,李安生的臉上滿是笑意。

後世歷史英國與德國在1914年互相妥協,那麼為什麼不現在就利用石油來推動英國、德國與土耳其三方的一致呢?

利用這次妥協,幫助德國儘快的建立完備的石油供給體系,那麼在一戰中德國的油煤混合動力戰艦將會更加的生猛。

英國佬也不得不妥協,他們在北非的利益非常重要,絕對不能使北非處於德國和土耳其軍隊的有效打擊範圍之內,並且兩國軍隊從波斯灣可以直接威脅到印度。

看一眼世界地圖就會發現,從柏林到巴格達,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土耳其一字排開。只有一小塊條狀地帶橫亙在這條鏈條上,阻止了東西兩邊的聯絡,這就是塞爾維亞。塞爾維亞雖小,但處於德國與君士坦丁堡港和薩洛尼卡等大港口之間,如鯁在喉。這些港口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把守著東方的大門。

柏林-巴格達鐵路要是延伸到科威特,那麼塞爾維亞將成為德國的眼中釘,形勢更加的混亂,戰火很有可能在巴爾幹首先燃起。

美國之星石油公司基本上使得德國同意將鐵路終點定在巴士拉,這樣一來英國就會覺得面上有光,承認這一結果。

美國之星石油公司在中東地區尤其是當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擠開洛克菲勒,需要跟德國與英國同時搞好關系。

美國生產的石油佔世界產量的6%,俄羅斯的巴庫大約佔19%,墨西哥佔5%,中東的石油資源是未來的戰略所在。

只是憑藉這句話,就能夠使得心高氣傲的英國佬坐到談判桌上來。

德國的"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擁有八萬噸馬力的引擎,雖然還是用煤作燃料,但航速能達到令人震驚的8節。在英國,只有兩艘軍艦在速度上可與之媲美。英國的燃煤艦隊受到了技術上的限制,而德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已經對英國的海上優勢提出了挑戰。

英國已經等不及,他們急需在燃油鍋爐技術上有所突破,而李安生正在等待這種突破,然後結合德國人的技術,開發出更為先進的燃油鍋爐。

不僅如此,面對德國的挑戰,如果英國不僅能確保自己未來石油運輸和能源技術的需求,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她還能阻止經濟競爭對手染指世界上的石油資源儲備,那麼,她的霸權地位還能再維持幾十年。

簡言之,即使英國的工業停滯不前,無法與德國新興的戴姆勒汽車公司競爭,那麼她將控制戴姆勒汽車公司所必需的原料。

英國的石油控制政策對世界歷史進程所產生的影響正變得清晰可見,也對,李安生很佩服英國人的遠見,他們可以從美國與俄國得到石油,而德國則只能依靠中東。

如果能夠拉攏美國之星石油公司,同時在戰時封鎖德國的對外貿易,那麼,他們將穩操勝券。

鑑於李安生對美國之星石油公司的影響力,朱爾典認為國內應該會同意將燃油鍋爐技術交給中國,畢竟德國的燃油鍋爐技術並不落後,而且中國同樣缺乏石油。

一個本身沒有石油資源的中國,即便擁有大型使用燃油鍋爐的艦隊,對外也不具備侵略性與威脅性。

透過馬六甲海峽以及從日本到琉球群島乃至臺灣,很容易的就能切斷中國的石油進口。

就憑這一點,中國永遠不敢得罪英日同盟。

朱爾典迅速的讓人將李安生提供的戰艦設計圖紙與技術資料透過郵輪發往英國,由英國的造船專家們、戰艦設計師們來評估一下,中國人的大膽與激進。

全部使用燃油鍋爐,最新的蒸汽輪機,56毫米主炮,150毫米副炮,其餘火炮位全部空置,作為將來改造之用,航速要比"金剛"號至少快兩節以上,裝甲要厚,對炮塔與彈藥庫的防護要足夠,水密艙要使用德國人的設計風格。

天哪,這是一艘怎樣的戰艦,不倫不類,朱爾典發出興嘆。

與此同時,在與中國毫不相干的汶萊,發動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

汶萊王朝的博爾基亞氏王室對汶萊數百年的統治被推翻,目前汶萊正處於戰火之中。

民族獨立解放組織正在向整個汶萊進軍,當然,這個才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也太小了點,忠於蘇丹的武裝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目前負隅頑抗的,是一些外國殖民機構。

汶萊從8世紀開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稱"渤泥",明代史籍中稱"汶萊",現在的首都斯裡巴加灣正是以汶萊命名,這可是一個李安生夢寐以求的大港口。

拿下汶萊,不僅能夠得到一個寶貴的落腳點,而且還能夠獲得大量寶貴的資源,比如石油與天然氣,更為主要的是,汶萊就像一個底盤,襯托著整個南沙群島的南端。

根據1888年9月17日簽訂的《英國汶萊條約》,英國握有蘇丹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並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汶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

1906年,又簽訂補充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管汶萊的一切政務。從此,汶萊的一切內政、外交和國防大權都落入英國人手中。名義上汶萊仍是一個蘇丹國,但實質上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汶萊目前的人口才十萬人不到,華人佔了四成,這次的民族獨立運動雖然沒有確切證據是華人領導的,但是,英國殖民當局懷疑背後有華人武裝的策劃。

英國殖民者這些年在汶萊大肆掠奪經濟資源,奪取土地種植橡膠,操縱森林資源開發,民族經濟受到極大摧殘,國家財政拮据,靠借貸維持開支。

民族獨立解放組織正是憑藉這個理由,要求汶萊蘇丹下臺。

汶萊這個彈丸之地發生的一切,並沒有引起國際上的關注,這個偏僻角落發生的政變,也根本無法吸引人的目光,並沒有人會來真正在乎這麼一個彈丸之地的歸屬。

作為保護國,英國殖民當局迅速的調集軍隊,並且派出特使,準備進入汶萊與民族獨立解放組織接洽。

如果這個組織建立的新政權不承認英國這個保護國,甚至對英國不夠友好,那麼,新加坡方面會毫不猶豫的摧毀這個新政權,重新換上之前很聽英國話的汶萊蘇丹政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