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炮火190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一章 突破政治迷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一章 突破政治迷局

袁世凱其實並不想對唐紹儀下手,但是唐紹儀多次拂了他的意思,並且還加入了國民黨,使得一部分前清官員都加入國民黨,追求那所謂的政黨政治,逼得袁世凱不得不將李安生引入共和黨,以此來對抗革命黨人在政黨政治上的天然優勢。

自從唐紹儀正式就任內閣總理後,很有意依照《約法》規定,成為責任內閣,這一來更加使得段祺瑞等一干看不起他的北洋系開始排擠他,愈發在袁世凱面前攻擊他,說他挾革命黨以自重,有獨樹一幟之意。

袁世凱對唐紹儀起了疑心,並且對唐紹儀"狹革命黨以自重"的行為異常痛恨,還是要歸結到趙秉鈞與段芝貴等人身上,這些人是袁世凱總攬大權的急先鋒,也正是他們不斷的破壞《臨時約法》的舉動,才使得宋教仁忍無可忍,改組同盟會。

內務總長趙秉鈞從來不出席國務院會議,凡遇重大問題都直接向袁世凱請示,根本不把總理放在眼內,而內務部也像一個不屬於內閣而直接承總統命令的一個部。

而段芝貴,當年跟李安生爭雄失利,彷彿這兩年要將當年的失意加倍的彌補過來,不僅飛揚跋扈,而且還貪汙腐敗,無惡不作。

有一次唐紹儀乘坐馬車由辦公室回家,忽然迎面來了兩個開道的士兵,手中揮舞著鞭子,唐總理的御者幾乎挨了他們一鞭。唐紹儀急忙吩咐把馬車讓到路旁,注意一看,一輛漂亮的馬車裡,坐的不是別人,正是總統府拱衛軍統領段芝貴。待到這輛車子過去了,總理的馬車才緩緩前駛,唐紹儀事後對人說:"好大的威風,只有前清攝政王才夠得上這樣威風呢。"

李安生與袁世凱互相妥協,讓段祺瑞上臺也是有原因的,正是出於老袁身邊有一大批無法無天之輩,如此考慮,才需要有段祺瑞這樣的強權人物上臺。

若是按照袁世凱一開始的提議,由他的老朋友,德高望重的徐世昌來組閣,那麼對於李安生來說也是一種壓制。

段祺瑞秉性剛硬耿直,清廉自省,這樣的人要比徐世昌這種老狐狸好多了,徐世昌上臺,趙秉鈞與段芝貴等這幹跳樑小醜只會愈加的權重,如此一來,李安生還真成了時代倒退者。

這次段芝貴等人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至少到處造謠唐紹儀代表國民黨前往日本簽訂賣國密約一事,就傳的有板有眼,很是混淆了視聽。

既然你唐紹儀與國民黨互相倚重,那麼就一起去背黑鍋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紹儀即便想要跟日本簽署什麼,也是萬萬不能的了,隨便簽署什麼協議,都是賣國的,至少輿論蓋棺定論,不會輕易更改。

革命黨人控制的報紙紛紛出來為唐紹儀說話,卻給東北的報紙批的狗血淋頭,讓革命黨人一時難以自辯。

而真正的重擊來自於軍方數十名將領的請命,要求唐紹儀賣國內閣儘快下臺,充足國務院。

李安生只教給他們一句話,便讓唐紹儀在日本氣得昏厥,"若今有對日本賣國,他日對俄談判,何嘗不能賣國,此等只知對外妥協對內專制的國務院,不要也罷。"

是啊,既然能夠對日本人妥協退讓,喪權辱國,為何不可能對俄國如此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此一來,那麼這場中俄戰爭不是白打了嗎?前線將士流血犧牲,就是來給你們這些賣國賊出賣的?

那麼數億元的軍費誰來承擔?發行的債券如何轉為鐵路債券?

這不但涉及到了國本、國運、國勢,還涉及到了廣大資本家與人民的切身利益,自然是萬萬不行的。

唐紹儀內閣解散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各方面都不敢出來替唐紹儀內閣辯解,在段祺瑞等人的強硬態度之下,有心想要替唐紹儀講話的人都噤若寒蟬。

在這樣的形勢下,宋教仁等人都選擇了退出內閣,遞交了辭呈,只是因為唐紹儀人還在日本,還沒有生效——按照約法,總統的人事命令是要總理副署才能生效的。

當初袁世凱費盡心力捧唐紹儀上臺,就是想利用自己與唐紹儀的良好關係,以及唐紹儀在革命黨人心目中的地位,誰知道唐紹儀捧不起來,居然"狹革命黨以自重",這人事權,老袁勢必要奪回些來的。

人事權與財政權,無論是哪一級政府,都是必須首先要掌控在手中,奉若至寶的。

面對這突如其然的變局,宋教仁在報紙上刊發了他的疑問。

"今革命雖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種族革命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達也。推翻專制政體,為政治革命著手之第一步,而大要在建設共和政體。今究其實,則共和政體未嘗真正建設也。故今而欲察吾國今日為何種政體,未能遽斷。"

是啊,共和政體還沒有真正實現呢,看誰主沉浮,只等大選。

今年9月5日,臨時參議院頒佈議員選舉日期令,規定於1月10日舉行初選,191年1月10日舉行複選。

191年1月10日,臨時參議院頒佈參議員第一屆選舉日期令,規定各省議會,中央學會,華僑選舉會之參議員選舉於191年月10日舉行,蒙、藏、青海之參議員選舉於191年1月0日舉行。

選舉方法和日期即定,各省區立即展開了激烈的競選活動。

立法機關,是中華民國最要的根本,從前由代表會組織參議院,是創始的暫行規模,現在國家統一,應該由參議院改為國會。《臨時約法》中第5條,有限10個月內,召集國會的明文,袁世凱等野心家不能違背,參議院也不能緩議,因此今年不斷開會,議決《國會組織法》,及《參議員眾議員選舉法》。

國會組織法共條,實行兩院制,便是參議院及眾議院。參議院議員,由各省省議會選出,每省10名。蒙古選舉會,得選出7名,西藏選舉會,得選出10名,青海選出名,中央學會,得選出8名,華僑得選出6名,共94人。

眾議院議員,由各地人民選舉,每人口滿80萬,得選一議員,人口多寡不等,擬定直隸省46名,奉天省8名,吉林省18名,黑龍江省1名,江蘇省40名,安徽省9名,江西省5名,浙江省8名,福建省4名,湖北省6名,湖南省7名,山東省名,河南省名,山西省4名,陝西省1名,甘肅省14名,新疆省14名,四川省5名,廣東省0名,廣西省19名,雲南省名,貴州省1名,蒙古7名,西藏10名,青海名,共595人。

從眾議院議員人數來看,東北是最吃虧的,而兩江倒是賺了便宜。

革命黨人自以為支持者遍佈天下,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只是保羅宋教仁與孫中山等人都給遮蔽了而已。

這個時代很現實,誰能儘快的安定天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百姓就支援誰,而所謂的這些精英們,大部分都是資產階級,他們會支援誰不言而喻。

李安生之所以向袁世凱讓步,便是想要藉著老袁的手,打擊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人,投機者野心家們。

這些人不知道民主為何物,便想要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執掌權柄,沒那麼容易。

尤其是革命黨人之中,充斥著這些渣滓敗類,宋教仁改組便改組,並不能改變國民黨以及親密黨派內的這些根本問題,因為要聯合,必然有妥協,而妥協的代價,便是大量的這些人物混進了所謂的準議員隊伍。

一乾二淨是不現實的,但是李安生看不過眼,儘可能的想要讓這些人少一點。

一旦大選結束,有些事實想要更改就很難了。

參議員任期六年,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任期三年。兩院議員的職權,(一)是建議,(二)是質問,(三)是查辦官吏納賄違法的請求,(四)是政府諮詢的答覆,(五)是人民請願的受理,(六)是議員逮捕的許可,(七)是院內法規的制定。

老袁本來不是太明白這裡頭的道道,但是給李安生的電報一點醒,便立即重視起來。

一旦大選席位給國民黨佔去大半,那麼國民黨黨魁便能上臺,黃興與宋教仁都可以直入閣揆,而且憑藉革命黨人之中許多對法律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瞭解頗為透徹之人來出謀劃策,逐步的增加內閣的職權,削弱大總統的權力,袁世凱到時候就沒有這麼安穩。

袁世凱甚至直接在電報中向李安生提出,是不是想辦法讓宋教仁無法出面組閣。

這讓李安生嚇出一身冷汗,老袁雖然沒有明言,採取何種辦法,讓宋教仁以何種狀態不能出面,但不言而喻,很有可能是極端行為。

李安生也聯想到後世的宋教仁被刺案,看樣子果然還真是袁世凱所為。

事實上,由於吳祿貞的效忠,李安生迅速的平穩了北方局勢,使得東北鐵板一塊,這才有了東北的崛起,與中央分庭抗禮,當初袁世凱是準備動用殺手殺害吳祿貞的,跟後世歷史如出一轍,但是給李安生暗中保了下來。

李安生也沒有聲張,老袁自己心裡有數就行。

但袁世凱對宋教仁生出殺機,卻是極為不妙,如果李安生不制止,那麼便真的是與袁世凱一樣,成為反動派了。

於是李安生措辭嚴厲的提出,一切必須走正當途徑,宋教仁作為人傑,應當善待,而且,國民黨中明事理有才幹的人不多,要是沒有宋教仁,只怕北方政權與南方革命黨人的關係更加的惡劣,孫中山現在就盤踞在廣東,圖謀不軌。

既然國民黨想要走政黨政治路徑,那麼也不必太過害怕,落了下風,共和黨雖然給李安生清黨,清除了無數投機分子野心家,使得實力有所損失,但是未必不是去蕪存菁,更加具備競爭力。

這次大選,最終結果如何,尚未可知。

唐紹儀因病在日本提出辭呈並且迅速回國休養之後,袁世凱便讓段祺瑞暫代唐紹儀主持國務院。

無論是共和黨也好,國民黨也好,還是其他各黨,都不再過多的關注國務院的變動,而是國會的選舉。

宋教仁的確是人傑,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失,既然李安生與袁世凱聯手將唐紹儀趕下臺,那麼他有的是辦法對付。

贏得大選,然後透過立法權,約束總統的權力,將權力收歸責任內閣,畢竟國會可是擁有立法權、財政監督權等大權的。

在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內閣必須取得議會的信任才能繼續行使權力。正在擬定的條款中有這樣一些內容,"國民議會得透過一項不信任案追究政府的責任。"當國民議會透過不信任案﹐或者當它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綱領或總政策宣告時﹐總理必須向共和國總統提出政府辭職。

削弱總統實力之後,又能夠透過國會來監督內閣總理,避免出現內閣強權政治,這便是宋教仁的全部打算。

總之,一切的目標,都以贏得大選為要。

看到這一點的,並不在少數。

還在國會選舉籌備階段,各黨派就已經開始秣馬厲兵,為全面競選作準備。

二千年來中國的封建專制社會,中國的政治總是在"暴力革命""農民暴動"進行權力的轉換,每一個朝代都是只是一種"暴力革命"和"農民暴動"的產物,從來沒有一個朝代是透過一種"民主"的方式進行和平過渡和和平變革,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沿續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得益這種"暴力革命"和"農民暴動"。

現在全國的各種政治力量一致表示要放棄"暴力",透過"議會"的方式變革中國的社會,這本身就是中國二千年來的一個最大的進步。

從191年1月中旬先是舉行參眾兩院的初選,複選要到明年月。

全國各地都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議員選舉,而李安生也沒有閒著。

針對日本的不斷叫囂,李安生在東北宣佈,東北軍區將進行一次大規模演練,演練地區集中在營口、鞍山、本溪、鐵嶺、撫順等地。

而庫倫軍區也將進行冬季大練兵,考驗東北軍在寒冷天氣下作戰的能力。

這是同時在向日本與俄國示威,光是口頭上叫囂無用,要不要來真刀真槍的幹他一下子。(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