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炮火1906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三章 麥克馬洪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三章 麥克馬洪線

正是因為有了錫良,辛亥之後,各地也少見殘害滿人之事,新疆、陝西等地又先後給武力平定,有李安生為後盾,各方面都緩和了民族矛盾。

當然,李安生對於那些陰謀復辟,甚至不惜勾結外國人的遺老遺少們,殺起來是毫不手軟。

懷柔的同時也要有鐵血,如此,才能夠籠絡人心的同時,讓人敬畏,不敢異動。

趙爾豐是滿洲漢軍旗,其實還是漢人,而鐵良則是滿人,正是因為鐵良能夠出來做官,才安了許多滿人的心,從此安心於經商投資。

有的富裕之戶,也不管其他,只知道享樂,有一天過一天。

鐵良本來對如何治理新疆並無全盤對策,剛開始很是抓瞎,錫良給他派了顧問,從東北引進了資本與技術,倒是興辦了不少實業。

另外,國內的幾個大棉商也在新疆開墾了五十五萬畝棉田,而且還在不斷的擴張之中。

除了瓜果加工產業,以及皮毛行業,新疆的大規模畜牧業也轟轟烈烈拉開序幕。

在東北農業科技學院的幫助下,新疆的幾家種羊場用高加索細毛羊公羊與哈薩克母羊、泊列考斯公羊與蒙古羊母羊進行複雜雜交培育出了新的毛肉兩用羊,也就是後世的新疆細毛羊。

該品種適於乾燥寒冷高原地區飼養,具有採食性好,生活力強,耐粗飼料等特點,而其中的特細毛羊,專門是用來產細羊毛。

由於東北與蒙古的畜牧業已經初步發展起來,能夠供應大量的羊肉產品,故而新疆的畜牧業發展倒是不會遇到之前的一個棘手問題,也就是因為全國都在提倡吃肉,導致羊肉價格逐漸的走高,使得牧戶養殖細毛羊的積極性受挫傷。

羊毛越細越值錢,這是常識。

就好比棉花,品質高的紡紗支數越高越好,是一樣的道理。

新疆如今培植的幾個棉種品質都相當的高,甚至超過了當世公認的美國優質棉種,宋教仁主持農林部時,也透過了在新疆建設棉花基地的決議。

在未來的五年之內,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將要超過00萬畝,棉花產量突破5萬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國務院也給新疆棉花基地很大支援,除生產基地建設投資外,還給予良種、保險保費、出疆棉花及棉紗等製品運費等財政補貼政策。

這些優惠相當的驚人,主要是因為糧價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對外出口糧食有利可圖,糧棉比價發生變化、棉花比較效益下降,這種情況是李安生也沒有預料到的。

不過,在棉花品質以及種植等方面做文章,使得單畝棉花產出的效益能夠超過種植糧食,才能使得棉花種植面積能夠迅速推廣開來。

由於民國政府對於中國的棉紡織行業整體都是大力扶持,竭盡全力的想要提高中國棉紡織行業的競爭力,降低成本,自然也能使得棉花種植以及棉花加工受益。

在虞洽卿的辦公室,李安生見到了風塵僕僕的趙爾豐,見到了這位在後世終於給正名的民族英雄。

要不是李安生反覆運作,只怕當時辛亥革命後趙爾豐仍然會走上被尹昌衡殺掉的厄運。

幸好,趙爾豐得救了,可是尹昌衡卻給人刺殺了,這真是風水輪流轉,即便是李安生,也無法的控制全域性,只能徒奈何,造化弄人啊。

也因為錫良的勸說,趙爾豐才帶兵回了西藏,開始了滿滿治藏路。

當年,四十餘歲的他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縣令,幸而得山西巡撫錫良賞識,隨任於河南。190年錫良調任四川總督,趙又隨之入川,先後任永寧道、建昌道。1906年7月,清政府以"四川、雲南兩省毗連西藏,邊務至為緊要",決定設立相當於省級建制的川滇邊特別行政區,以趙爾豐為川滇邊務大臣。

從此,趙爾豐邁上了邊疆重臣的官途,可以說,錫良對趙爾豐是有知遇之恩的。

在李安生的懇求下,錫良出面安撫趙爾豐,並且確定了治藏的這個重任再次的交到趙爾豐的手上。

李安生這是冒風險的,但是,這個險冒的值得,趙爾豐果然是名臣良將,是個治政大才。

當年,趙爾豐在川滇邊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實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和寺廟特權,密切了川邊藏區與內地的聯絡,因而促進了川邊藏區經濟、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1908年任駐藏大臣,率兵入藏,屢敗受英國操縱的叛軍,阻止了英帝國主義北進的陰謀,維護了國家主權、民族團結,為藏區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李安生從小就崇拜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對趙爾豐同樣充滿著由衷的敬佩。

趙爾豐已經白髮蒼蒼,當年正當中年,意氣風發,在西藏縱橫睥睨,治政有方,讓英國人不敢正視西藏。

而正是因為用了趙爾豐坐鎮西藏,無暇顧及西藏的李安生才能放心,因為,英國人始終忌憚趙爾豐,沒有敢對西藏動一動手。

即便是在中俄戰爭的激烈時刻,英國殖民者也沒有敢撩一撩趙爾豐的虎鬚。

190年英國要求中英西藏三方談判所謂"主權"之爭,1904-1905年,英人借通商要挾,自哲孟雄(今錫金)進兵,在江孜擊潰藏軍,進入拉薩,簽訂"中英新定藏印條約"。清廷中央和封疆大臣對英國的侵略野心產生警覺,採取了積極整治西藏的政策。無奈晚清朝政腐敗,或愚昧搪塞,或妄自尊大,因循久且,舉措失當。英國之窺視西藏已久,正如趙爾豐言:"陰謀百出,居心叵測,西藏情勢岌岌可危"。由於英人挑撥離間,加入清朝廷及一些駐藏大臣舉措失當,致使達賴喇嘛政教集團,轉而成為親英勢力,令藏政更形險惡。

趙爾豐在川招募兵勇,訓練了一支裝備精良作戰悍勇軍隊,1909年趙爾豐率川兵入藏,屢敗英國組織操縱的西藏叛軍,1910年,率川軍進入拉薩,宣佈剝奪十三世達賴的名號。十三世達賴逃往印度。

趙爾豐改土歸流 "所收邊地(指改土歸流),東西三千餘裡,南北四千餘裡,設治者三十餘區,而國務院目前正在議的西康建省之規模粗具。"趙爾豐在川滇邊實行改土歸流,移民內地民眾實邊推動墾務,廢除土司制度和寺廟特權,對發展藏區農牧業、手工業、交通郵電業和文化教育事業頗有建樹。

辛亥革命那年,趙爾豐軍自南線即今四川甘孜州巴塘趙行轅駐地進兵,然後兩軍迅速推進到工部(今林芝專區首府八一鎮附近)一線。對整個工部和波密地區(昌都、林芝地區)進行改土。消滅了這一地區長期威脅丹達嶺以西的後藏安全的波密王白馬青翁獨立政權。消滅白馬青翁軍,並將白馬青翁擒拿處死。這一地區(今西藏東部)先後建立起了查木多、江達(工部)、等十多個縣,趙同時向南派兵,進入查隅地區,建立了查隅縣(查隅在今西藏自治區最東南,臨中印邊境東段之東,與印佔瓦弄相鄰)。

相當於十餘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在趙爾豐的手上重新回到了中華民國的版圖,這裡,被稱為西藏的江南——藏南。

這顆明珠在後世被遺失,這是多麼的可惜。

李安生此刻真想敬趙爾豐一杯酒,但趙爾豐何嘗不是如此?

他們素未謀面,卻像是相識已久,無比親切。

是啊,兩人雖然沒有見過面,卻惺惺相惜,因為他們是一類人。

趙爾豐為人鐵血果敢,宣示軍威的同時,也善於用方法計策,馬上能行軍佈陣,下馬能治理地方,雄才大略。

他這兩年治藏,再次贏得了空前的名望,這一切,都來源於李安生在背後的默默支援。

兩人相對無言,卻覺得滿腹話語不用多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趙爾豐堅實有力的大手緊緊握著李安生的手,相視大笑起來。

"趙省長,辛苦了。"李安生說了一句很後世的話來,連他自己都有些錯愕。

西藏建省是今年的事情,只是在如何處置西康與藏南的地位上頭,還存在著爭議。

這裡頭,還存在著藏南邊境的爭議。

英國佬雖然不敢明著挑釁,但是卻仗著大英帝國的無比威風,始終在步步緊逼。

中國和印度兩個古老的國家,雖擁有000公里邊境線,但兩國一直未正式劃界,只有一條"傳統習慣線":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鄰接印度阿薩姆平原。這條傳統習慣線向北到喜馬拉雅山脊,是歷來屬於西藏地方管轄的門隅、珞瑜、察隅三個地區。

後世因為一條"麥克馬洪線"而聞名的麥克馬洪派上尉貝利等在這幾個地方進行了詳細的勘查,繪製了詳細地圖。按照他們的意圖,畫出了一條基本上沿著喜馬拉雅山脊,從中國、緬甸接壤處到中國、不丹接壤處的東段"中印邊界",將門隅、珞瑜和下察隅的地區全部包含在內。

這個要求已經被英國方面正式提了出來,如何對待,回應,處置,趙爾豐自然也有考慮,只是,他需要得到李安生的支援。(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