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華夏鼎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章 城濮之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章 城濮之戰

兵在行中實頗不善制之,誰能看得其透,誰能透得全域性,則為終之勝者也!——華夏鼎世

宋襄公輸了,並且在回到宋國不久之後便離開了人世。而宋國之所以會輸,也完全是因為宋襄公那所謂的仁義。所以仁義到底該不該傳承下去,使得華夏開始了一番討論。

最容易發生這種爭論的地方,自然是在齊國的稷下學宮了。所以宋國和鄭楚之間的戰爭,餘戰之後,齊國卻成了焦點。

“齊侯,現在稷下學宮的學者天天在打架,搞得稷下烏煙瘴氣的,得管管了。”此世是齊孝公的世代,身邊沒有管仲鮑叔牙高傒等人的輔佐,自身又沒有齊桓公的能耐,自然也說不出來什麼:“稷下學宮是個言論自由的地方,哪是你我能夠管得了的?”

齊孝公叫呂昭,是當年宋襄公帶著曹國衛國和邾國把豎刁和易牙擁立為的公子無虧打敗後擁立上來的。所以呂昭的心裡多少是有些支援宋襄公的仁義,也就不想阻止稷下學宮對於仁義的爭執。

稷下學宮裡的學者數量越來越少,因為從齊桓公和管仲創辦稷下學宮的時候,各個諸侯國便找到了相同的辦法,紛紛在自己的國家裡,創辦相應的宮院。而數量越來越少也就預示著質量越來越高,曾經那些類似市井謾罵的語句,也變成了爭辯。

於是,各種學說紛紛從市井中出來,走向了華夏最高的地方——統治者!也走向了華夏最低的地方——黎民百姓!

至此之後,華夏的文化研究,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晉國是大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而當重耳成功的回到晉國,並且成為晉文公的時候,晉國的發展像極了齊桓公時期的發展——成倍增長。

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包括人口的數量,已經讓齊楚秦三個諸侯國產生了忌憚,所以在齊國和秦國的慫恿之下,楚國冒出了頭。

楚國此時的君主是楚成王熊惲,也是個有魄力有心計的君主。並且還是為數不多和晉文公重耳一樣,經歷了齊桓公世代的諸侯王。而且在和宋襄公的戰爭中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使得楚國的國際地位,瞬間的壓住了齊國,可以和晉文公重耳所在的晉國一較高下了。

世人都知道重耳是從險境中出來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熊惲也是一樣。

在楚國的國內永遠都不是一個君主能夠說的算的,像極了洛邑君王的楚國君主,自然每一次繼位都是楚國國內的各方勢力角逐。於是楚國君主的成了楚國境內是鷹派還是個鴿派的完美平衡,直到楚國君主徹底稱王那一刻開始,則變得有些不受控制了。

如果說晉國研究的是齊楚秦,那麼楚國則研究的是洛邑。

由於國內情況不同,楚國君主認為自己就是周世君王一般的人物。自己稱王也只是最開始的一種試探,並且在和齊桓公爭霸的過程中,雖然失敗了,但‘王位’保留了下來,就等於楚成王成功了。

楚成王見重耳所在的晉國如此強大,深知自己國內的勢力沒有能夠抗衡的。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快速的消滅晉國,從而讓洛邑失去這麼一個強有力的助手。

晉文公重耳也在想,齊國對自己的歸國是有恩的。秦穆公也是一樣,都對晉國有恩,是不能恩將仇報的諸侯國。

所以...自稱楚王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楚國,則成了晉文公重耳的絕對敵人,是晉國稱霸的唯一絆腳石。

楚國人有了預知性,因為晉國國內的各方勢力也紛紛把兵力物資運到了南邊邊境。所以楚國人也做出了決定,把兵力和物資運到了北邊,以防止晉國的偷襲。

雙方都不敢先動手,畢竟缺個由頭。於是雙方選啊選,最終把剛剛當上‘霸主’不久便因為仁義落得失敗的宋國,當成了雙方都有的理由。

宋國現在的君主是宋成公,嚇得那是連連求助。而齊國給的答覆是國內不穩,不可幫忙。

失去老霸主齊國的幫助後,宋國不敢動了。畢竟能夠和自己領土挨著的齊楚晉,齊國已經明確的表示不幫忙,一旦自己偏向晉楚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遭到另一方的打擊。

然而風欲靜但樹不允,楚王明白拖下去楚國肯定麻煩更大,所以乾脆就對宋國動了手。

宋國一看這種情況,順勢的倒向了晉國,連連稱讚晉文公是和齊桓公一樣的人物。也就等於晉國現在和齊桓公時的齊國一樣,都是霸主一樣的存在。

晉國因為自身的原因,也願意為宋國出這樣的頭。所以晉國和楚國之間的決戰,漸漸的開始了......

雙方選擇的戰場不是宋國,而是選擇了衛國的成濮之地!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覺得成濮地方足夠大。畢竟是大國之間的決戰,是不能在山溝溝裡進行的。

這次參戰的雙方也很多,晉、齊、秦、宋,楚、陳、蔡、許、鄭皆參與了近來。其中晉齊秦宋為為聯盟,楚陳蔡許鄭為聯盟,紛紛派了精兵強將前來參加。

本來洛邑的君王也想參與的,但最終沒有結果。因為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晉楚兩國爭得的霸主的地位,根本就沒時間搭理洛邑的君王。另一個原因則是君王姬鄭也明白,不管誰輸了,洛邑還是惹不起。所以乾脆不管了,誰輸誰贏無所謂,只要最終給自己點好處就行。

鑑於洛邑的主動沉默,晉楚自然放開了手腳,在成濮這個地方排兵列陣,展開了決戰。

晉國這邊的聯盟力量明顯要比楚國強大得多,東南西北四個最強的諸侯國其中三個在晉國這邊。而楚國也願意這樣,畢竟自詡王的人自然認為可以戰勝世間的一切。

雙方的主帥也是兩國的絕對主力。晉國這邊是先軫、趙衰、欒枝、胥臣、郤溱、狐毛、狐偃,都是當年跟隨重耳經歷艱險的人。並且以先軫率領中軍,郤溱為輔助。狐毛率領上軍,狐偃輔助。欒枝率領下軍,胥臣為輔助。楚國這邊是子玉成得臣、子上鬥勃、子西鬥宜申、還有鬥越椒組成的若敖之六卒之兵。其中子玉成得臣為絕對的主力,子西鬥宜申做左軍,子上鬥勃為右軍,其他的伺機支援。

強強對決的結果,便是所有人的腦袋上都繃著弦,生怕慢了一步掉了腦袋。

“先軫,晉侯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吧。”子玉成得臣的這句話說出了兩點。第一是晉國的君主是侯爵,而自己楚國的君主是王,算是打壓一下晉國聯軍的氣勢。另一方面則是當年的重耳曾經受過楚成王的優待和保護,所以做過一些承諾。

而先軫作為當年跟著重耳一起流浪的人中一員,自然明白子玉成得臣的話裡之意:“子玉,我家君主自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分。作為華夏周世的一員,肯定不能做出格之事的。即便是爭霸,也是咱們之間的事情,切不可讓洛邑傷頭腦。現在,我就帶著我們晉國的聯軍朝後方退讓,你盡可以攻過來。”

先軫的話說完後,子玉成得臣的眉頭就皺起來了。如果自己的話裡有話,那麼先軫就等於話裡有話中的有話。一方面說是華夏周世的一員,擺明了就是說楚國稱王這樣的行為,是絕對出格的行為。而後來說讓自己盡可以攻過來,也是險自己不仁義。

這時候子玉成得臣想起了當年和宋襄公之間的戰爭了——雖然贏了戰爭,但宋國卻永遠的有了仁義之名!

雙方各有所想,但戰爭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決定的,自然沒有辦法說打就打,說不打就不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晉國慢慢的往後退,一直退了九十裡,算是三舍之地。而楚國則步步緊逼,等到退完九十裡晉國聯軍不動的時候,楚國開始進攻了。

先軫見楚國開始了進攻,趕緊讓下軍的胥臣所率的將士,用虎皮蒙在馬的身上,衝擊楚國右軍的陳蔡兩個薄弱點。

在陳蔡敗退,楚國右軍受挫的時候,趕緊進行支援。這正好中了晉軍的計劃,使得晉軍的上軍統帥狐毛,趕緊把將佐的旗幟後退,引得楚國聯軍攻了進來。晉國的下軍欒枝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把戰車裝備上樹枝,也做了百逃的景象。這讓子玉成得臣高興地要死,順勢的進攻了上去,忘記了支援陳蔡兩國。

在楚軍進攻的時候,先軫發現了楚軍前後不接的弱點,然後親自帶領著晉國的中軍,和郤溱一起,把中軍所有的實力全部運用在了這次的進攻上。

於是楚軍被晉國分成了兩段,前後不得相連。

狐毛和狐偃順勢反擊,進攻楚國的左軍,使其潰敗。

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懸疑的戰爭,齊國和秦國甚至還沒怎麼參戰便結束了。

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是晉國,而且是完勝。

子玉成得臣雖然在最關鍵的時候停止了進攻,沒有算是徹底的敗了楚國的家底。但信心之上,已經沒有了剛來的時候那種氣吞山河了。

在雙方班師回朝的路上,子玉成得臣由於羞愧萬分,在楚軍中,當著所有人的面自殺。而訊息傳到晉軍的時候,晉軍也在原地為子玉成得臣做了相應的儀式,以表心意。

於是自城濮之戰以後,楚國被晉國徹底的打壓了下來,使得晉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霸主。晉文公重耳也成了自齊桓公之後的另一位,可以完全凌駕於君王之上的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