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華夏鼎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孫臏歸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二章 孫臏歸齊

人生世上若生不如死,則真者甚不好也,但有變故,然則人之心則有希望,孫臏之願即得生還齊,有無功績且可說,但得見親即愈也!——華夏鼎世

孫臏被龐涓殘害的訊息瞬間從魏國被傳了出去,因為鬼谷子手上最強的兩個徒弟都在魏國,這怎麼能讓其他的諸侯國放心?所以各大諸侯國都把最強的間諜派到了魏國,以至於魏國有那麼一丁點的風吹草動,整個華夏的諸侯國,全部都極快速的知道!

地處東北邊的燕國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中原諸侯國的視線裡了,包括秦國在內,都彷彿忘記了華夏還有一個燕國存在。而這些年燕國也真的猶如一股幽冥一般遊走於華夏的東北邊,不瞭解燕國的人,還以為燕國被滅了。

燕國在當年齊桓公在的時候曾經差點被滅國,但最終得以在齊國的支援下,不僅沒有滅國,還把盯上已久的孤竹國給吃了下來,國土大了將近一倍有餘。所以這些年燕國的韜光養晦,使得燕國雖然戰力不怎麼樣,可經濟和軍事,尤其是戰卒的數量上,都排在所有諸侯國的前面。

現在華夏已經到了戰國的世代,很少人關注諸侯國的地位,因為連周王室都連個話語權都沒有,諸侯國肯定是誰的拳頭硬誰說話管用。所以燕國這個從華夏周世創世之初就確定的公爵,已經沒那麼唬人了。

剛從燕後桓公繼位的姬乞陶認為燕國不應該老是偏安一隅,手上這麼多的人,這麼富裕的國家,怎麼也得往中原靠一靠。

“諸位,咱們燕國這麼多年,至少幾十任的君主都沒做的事,我想在我的世代裡做,你們同意嗎?”燕國這麼多年沒有怎麼摻和中原的事,搞得天不怕地不怕的,所以一繼位就想做事的姬乞陶,忘記了一個國家的意志,實際上很難在個人手裡體現,即便這人是君主,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這麼多年的燕國,已經習慣了相安無事和打聽諸侯國之間的戰事。像什麼當年的吳楚之戰和吳越之戰,包括三家分晉後的各種戰事訊息,都是燕國人平日裡最喜歡談論的事情。所以當下讓燕國入主中原摻和事,燕國的大臣當然不願意。

“諸位,華夏早晚有一天是要統一的,你們這時候不努力的,難道等咱們今後被吞併嗎?”姬乞陶說的都對,只是這個早晚肯定是比較晚,至少得百年了。在場的人習慣了享受生活,哪裡會考慮到百年後的事情。

一萬個這不行那不行全部都在燕國的朝堂上湧了出來,搞得姬乞陶的心裡憤憤不平,差一點就做出了誅殺大臣的舉動來。

“散會!”姬乞陶繼位後的第一次正式朝堂一會,就這麼的結束了。等散會後,姬乞陶本想騎著馬出城轉一轉,好陶冶陶冶情操。可剛一抬屁股就看到了朝堂之上還有一個人沒有走:“你是?”

姬乞陶剛即位自然不知道所有人的名字和官職,但作為臣子的哪裡會不知道新任君主是誰:“君主,咱叫秦開。”

秦開看姬乞陶還沒有想明白,就主動的說起了自己的往事:“君主,我是魯國人,在當年去東胡做人質的那個。”

秦開這麼一說姬乞陶就想清楚了:“原來如此,我記起來了。”

燕國這麼多年不是不努力,只是中原夠亂所以燕國只能把目標盯上了類似東胡這樣的小一點的遊牧民族。而這個秦開是主動在燕前桓公世代裡,去東胡做人質的。而且這麼多年和東胡人的關係搞得非常好,人家主動的放了秦開回來。

“君主,您想入主中原還得等待時機啊。”秦開不是個文官,但思維方式卻很實際。

“等時機?咱們燕國等了多少年了,還要等?”姬乞陶在臨時做了個決定,認為自己的世代是一定要有所行動的,即便是輸了。

“君主,孫臏已經被龐涓害了,魏國的霸主地位即將動搖。只有龐涓的魏國最多也就是守成有餘而已,東齊和西秦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而且聽說鬼谷子的學生中可不僅僅有孫臏和龐涓,作為同世代的蘇秦和張儀,早晚也得出山。您這些年可以先從遊牧人身上練練手,最後等蘇秦和張儀出山的時候,天下就亂了。而亂了的結果,就是人人都有機會。”秦開不是一兩日琢磨這些事的,而是在東胡做人質的時候,便開始著手計劃了。

姬乞陶剛即位,不僅沒有威望且手裡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所以此時秦開的出現和言語,讓姬乞陶看到了希望:“聽你的,全都聽你的。”

燕國把目標轉向了勢力弱小的遊牧人,燕國的朝堂也不阻攔,反而還給予了相應的幫助......

魏國都城的行宮裡,魏罃氣的直打哆嗦。看著渾身是血,膝蓋被削的孫臏,眼睛裡冒著可以殺死人的眼神:“先生,先生,您說說話吧先生。”

孫臏不說話,只是不斷的嗤笑著,嘴裡還罵罵咧咧的誰都罵,包括自己的師父鬼谷子。

孫臏這般變化讓魏罃痛心不已,在憤恨龐涓的同時還憤恨自己為何不好好的保護孫臏:“先生受委屈了,我魏罃該死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時不僅魏罃在孫臏的身邊,公孫鞅也在:“君主,你打算怎麼辦?”

公孫鞅的話讓自責的魏罃暴怒了起來:“殺龐涓!”

公孫鞅先是長吁一口氣,而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現在孫臏先生已經這樣了,如果龐涓先生再出事,別說和齊國之間的決戰了,我看魏國自保都不行。”

魏罃聽出了公孫鞅的意思,是孫臏已經這樣了,再讓龐涓出事魏國是沒有人才能夠抵擋得住齊國的:“龐涓死後,先生可上?”

對於魏罃這不知多少次的邀請,公孫鞅還是沒有點頭同意:“君主,我控制不了魏國的軍隊,所以還得看龐將軍的。”

魏罃嘆了口氣,看了恍恍惚惚的孫臏,留下了淚水:“我魏罃無能啊,先生都這般模樣了,我還得由著他龐涓。”

連公孫鞅都能看得出來魏罃是個實在人,所以公孫鞅也有意的幫助魏罃一把的想法:“君主不如把孫臏先生放在我這裡吧,這樣可以打消龐將軍的異心,對今後的魏齊之戰有好處的。”

“你不怕龐涓報復你?”魏罃沒了孫臏,自然擔心公孫鞅。

“放心,景監在我那裡,我出事景監就得出事。龐涓是個聰明人,不會要和齊國開戰的時候找秦國麻煩的。”公孫鞅的話打消了魏罃的顧慮:“如此甚好,有勞先生了。”

魏罃派兵守護好了公孫鞅的住處後,便傷心的離開了公孫鞅的住處。而當公孫鞅確定魏罃走後,則把旁邊的人都支走,只留自己在孫臏身邊:“師兄,別裝了,這裡只有我。”

孫臏聽後果然扭過了腦袋,自嘲的說道:“衛鞅啊,看來我孫臏還是太過於單純了。”

衛鞅是公孫鞅在鬼谷子那裡才有的名字,也是自己的本名。因為公孫鞅就是出自於衛國的貴族,只是由於各種原因離開了衛國而已。所以這麼多年所有人都叫衛鞅為公孫鞅,此刻孫臏的話,是可以讓公孫鞅回到衛鞅的身份的:“看來師兄知道我的來歷,那我也不說閒話了,請問師兄您下一步如何?”

“去齊國吧,也沒地方去了。”孫臏從一開始就想回齊國老家,只是被龐涓強行的拉攏來了而已。現在孫臏這個樣子,是真的思鄉了。

“要不隨我去秦國吧?”這算是公孫鞅第一次在人面前展露出自己要去秦國的想法,孫臏自然有了思考:“你認為秦國能夠統一華夏?”

“至少我去,秦國的機率最大。”公孫鞅的話甚至讓孫臏忘記了疼痛:“也是,你是師父的王牌,龐涓是對付不了你的。不過也別掉以輕心了,就不說這秦國國內的亂事一點不比魏國少,就說蘇秦和張儀這兩個即將出山的師弟,也不是省油的燈啊。”

“師兄放心,只要我衛鞅在,秦國就得按照我的路數來。不管是蘇秦來還是張儀來,最後的結果都是要遵從我的政策。”公孫鞅這次乾脆就用了自己的本名衛鞅,這讓孫臏明白了——自己的這個師弟,是玩真的了:“好,這樣甚好。”

“師兄,我會想辦法送你去齊國的。”在公孫鞅的努力下,很快的齊國就派使臣前來魏國了。

這也是兩國交戰之前的禮儀,一方面相互說明自己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是有什麼意思,另一方面也是試探對方的決心。

來魏國的齊國使臣中,有一名新晉的軍方人物叫田忌,漸漸的入了公孫鞅的眼裡:“先生,這名叫田忌的將軍,可能會是您的好搭檔。”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田忌被公孫鞅的門客請到了府上,見到了雙腿削膝的孫臏:“這...是名滿天下的孫臏先生?”

“沒錯,我正是。”孫臏在見到田忌的第一眼,也認為此人能成大事:“我也是齊國人,當初被龐涓逼到了魏國,現在有被他整成了這般模樣,慚愧啊。”

田忌雖然是將軍,在戰場上也殺過人,可從未見過雙腿的膝蓋故意被削去的樣子:“先生辛苦了,需要我做什麼?”

“需要你把孫臏先生送回齊國,然後得到重用。”公孫鞅一開口,田忌就有了疑問:“您是?”

“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心不在魏國。你把孫臏先生帶去齊國,和魏國的戰爭就一定能贏。”公孫鞅雖然沒有官服,但言談舉止讓田忌這位將軍都為止震撼:“行,反正孫臏先生名滿天下,我帶回去肯定有所風尚。”

田忌的痛快讓孫臏偷回齊國的計劃更加順利,所以當龐涓找不到孫臏的時候,對田忌起了疑心:“田將軍,我師兄是不是被你帶走了?”

“帶走?開什麼玩笑?我田忌就在這裡,去哪裡帶走你的師兄?”田忌絲毫不懼怕的龐涓,這樣龐涓更加疑心:“你個人確實在,但你們齊國的使團已經走了。”

“然後呢?你到底想說什麼?”田忌這種滾刀肉似的行為,讓龐涓沒得辦法:“沒事,走了也好,反正留在這裡早晚也是個死,你現在也回去吧,讓你們齊國人洗乾淨脖子,好好的等著。”

田忌沒有回話,而是單騎離開了魏國的都城,在魏國都城不遠處的山谷裡,帶著受傷的孫臏和公孫鞅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