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華夏鼎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無關善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 無關善惡

人生於世,無分善惡之別,需努力以善而善,且惡人為善,若盡力之言,此世為美之世也!——華夏鼎世

孟軻堅持人性本善,荀況兼職人性本惡,還都有屬於自己的道理。在場的人中雖然高手不少,但頂尖的也就那麼幾個,包括孫臏在內,都不敢說文化水平在孟軻和荀況之上。所以偌大的稷下學宮,學子雖然千千萬,但誰都不敢表明自己的觀點!

時間一日一日的過去,齊國要把目標放在和魏國的決戰上,所以稷下學宮的事情,變成了必須儘快解決的事情。

“孫臏先生,您支援誰呢?”孟軻和荀況這些時日一直都在一起,談論著諸多問題,所以談著談著,最後想到了孫臏。

孫臏從被龐涓削去膝蓋後,行動不便所以不經常出門。但這也給了孫臏有足夠多看書和思考的時間,其縱橫水平未必提高了多少,可文化中的包羅萬象,孫臏倒是有了一種新的體會。

“你們二人都是一股勢力,我們縱橫家的人縱橫華夏,要的就是都不得罪,你倆這麼問題,我該怎麼回答呢?”孫臏坐在輪椅上,看著兩個和自己一樣優秀的人,心裡琢磨著是不是應該多出去走走了。

“先生這是什麼話,您的地位和學識都遠勝我倆,說說也無妨。”孟軻的卑微得到了荀況的肯定:“就是,咱們這是私人聊天,沒那麼框框繞繞,請將吧。”

“我不是故意和稀泥,只是認為咱們三人水平差不多,說來說去也說不出什麼來。”孫臏這般話很實在,但孟軻和荀況就是不想放棄這麼一次和孫臏交談的機會:“先生客氣了,論成就我倆加起來都沒有您強。”

“您只管提看法,至於合不合適,實際上並不重要。”荀況比孟軻要緊張,因為儒家和縱橫家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法家人荀況不怕和儒家亞聖孟軻辯論,但不想和縱橫家孫臏辯論。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縱橫家做事太沒有章法,只要認定需要的事,就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盡辦法、龐涓對孫臏的行為,以及公孫鞅對贏虔等人的行為,都能看得出來縱橫家們的手段非常的多、這對於法家人來講,同樣是無法共存的。

“行吧,既然是你們二位開口,我也不能一點話都不說。”孫臏使了個眼色,連屋外的侍衛都讓其退卻了:“我個人認為,今日不管誰輸誰贏,儒家和法家都會永遠存在。當然了,也包括我們縱橫家。咱們都是炎黃子孫,想的事情也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爭來爭去的目的,也無非是讓自己的思想能夠在華夏展開,從而達到美好社會願景的希望。我們縱橫家也是一樣,只是方式不同。你倆嘴裡一個人性本善一個人性本惡,但你們自己說說,有誰是真的善人,有誰又是真的惡人呢?”

孫臏一句話就讓儒家和法家的領袖閉上了嘴,因為不管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都不能說明一個人到底是個什麼人。而這些問題除了環境和成長經歷外,多少也跟仇恨有關係。

“孫臏先生,你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我想說的是,仁心若是沒了,仇恨就會越來越多,與之相比較,還是要對生活充滿了積極向上啊。”孟軻現在是三句不離仁心,這讓旁邊的荀況煩透了:“瞧您這話說得,好像我們法家人不積極向上一樣。”

“人肯定都是積極向上的,除非極少數的人外。所以我個人認為,如果有人信儒家,那麼就讓他有仁心便可,而若是有人信法家,那就讓他對律法充滿敬畏即可,這並不衝突啊。”孫臏到頭來還是在和稀泥,這也是縱橫家一貫的表現方式。

但讓孫臏沒有想到的是,孟軻和荀況相視一眼,竟然一同搖頭道:“不行,不管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一個都不能放過。”

“你倆...真是太能犟了。”孫臏這幾日早就習慣了雙方的對峙,突然看到二人團結了起來,竟然有些不適應了。

“先生,我倆不是太能犟了,而是太有愛了。”孟軻言過之後,荀況果然接著說道:“對,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都不能拋棄他,”

“既然你們二位都如此說了,那為何還要問我呢?”孫臏看到儒法兩家的領袖,對待問題竟然如此執著,突然覺得自己空有鬼谷子之徒的名號,對於社會的貢獻之心,是比不上孟軻和荀況的。

“先生,我們只是對於人性善惡的問題上有所衝突而已,不是真的不對付。所以我想瞭解一下先生對於儒家和法家之間的理解,如果能共存,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孟軻的話再次得到了荀況的支援:“沒錯,我們法家畢竟是從儒家出來的,能共存當然最好不過。”

在得到了儒家孟軻和法家荀況二人的認可後,順便開始真正的思索了起來:“儒家和法家並存於世,這不僅是你倆的想法,我看所有的統治者應該都對此事感興趣。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論文才,孫臏不如孟軻。論嚴謹,孫臏不如荀況。但縱橫家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那張嘴,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儒家在於心,法家在於行,其目的都跟美好社會有關。假如你們二人入了我們齊國,就等於齊國的人心和律法都變得更加厲害。”

經過孫臏幾句話,孟軻和荀況竟然有了一同從政的想法。所以二人在說了自己想法並且發現和孫臏一樣後,三人一同找到了田因齊......

在齊國的大殿上,孟軻和荀況第一次看到如此雄偉的建築,心裡多少也有了幾分敬畏。尤其是對有今後的事情,也充滿了期待!

“孟軻先生,荀況先生,我聽孫臏先生說,您二位想在齊國從政,對嗎?”田因齊說完後自己都笑了,因為暗探來報,魏國這次算是傾國力而來,自己有機會徹底的擊垮魏國。而如今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都想在齊國從政,這樣一來一統華夏的機會,可能真的會落在齊國身上。

“這...先生?”孟軻和荀況都不敢直接回答,所以趕緊扭頭看向了孫臏。孫臏也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換了種說法:“齊王,孟軻先生和荀況先生只是有這種想法,但儒家和法家是否能夠並存,還得細細的分析。”

田因齊稍微有些失望的點了點頭,想說點什麼但又張不開嘴。

這時候荀況站了出來,突然提出了問題:“孫臏先生,您現在叫齊侯齊王,是不是有些為時過早了?”

荀況畢竟是法家人,對事來說沒什麼變通性,所以話說完後,孟軻立即露出了失望的樣子。而田因齊更是失望的連連看向了孫臏,見孫臏尷尬後,便又看向了鄒忌。

鄒忌本來就覺得孫臏已經讓自己的名氣受到挑戰了,所以在聽到孟軻和荀況要待在齊國後,更是恨得要死。現在見荀況站出來當眾挑戰田因齊的威嚴,讓田因齊下不來臺,鄒忌瞬間興奮了起來。所以在看到田因齊向自己投來的目光後,鄒忌站了出來:“荀況先生,楚國能稱王,為何我們齊國不行?請相信我,今後的王會越來越多的。”

“那周王室算什麼?你們這不是要造反嗎?”荀況只要一認真起來,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放肆,荀況先生請注意自己的言辭,要看清楚你現在在的地方。”鄒忌是故意和荀況發生矛盾,就是想讓孟軻和荀況遠離齊國的朝堂。

荀況不傻,明白鄒忌這反應的原因是什麼:“既然多說無益,那咱就走了。”

孟軻見荀況扭頭離去,自己也朝著田因齊和孫臏拜了拜,扭頭而去!

一場本來可以改變齊國命運的事情,在一根樹枝般大小的事情發生後,最後被連根拔起。這讓田因齊和孫臏同時生出了煩悶,也讓鄒忌的行為,多少惹得齊國人不太開心。

鄒忌也不管什麼臉面不臉面的事了,趕緊用盡方法讓孟軻和荀況滾蛋,所以在孟軻和荀況最後待在齊國的日子裡,基本都是跟著孫臏一起的。

“先生,鄒忌不是個好人,您要小心。”孟軻這位三句不離仁心的人在說出某人不是好人的時候,孫臏是有些擔心的。而當荀況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孫臏更是懼怕了起來:“先生,您若是留在齊國,到頭來一定會被鄒忌陷害。這傢伙為了權利是什麼事都做的,我和他的矛盾已經到了一個點,接下來的時候...你最好小心點。”

儒家的仁心和法家的律法對鄒忌這樣的人都沒什麼用,這使得當下最厲害的幾個人,都沒了辦法。

“我們縱橫家的心就如同蒲公英一樣,風一吹就走但誰也別想徹底的滅了我們。現在師父他老人家一定收了別的徒弟,今後的華夏更是會紛爭不斷。二位都是這個世代的不世之材,別擔心我這把老骨頭,想想二位之前的詢問,我今日有了不同的想法。”孫臏畢竟是孫臏,心中的煩惱只是瞬間存在而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悉聽尊便!”孟軻和荀況知道這次的孫臏是認真的了,所以正襟危坐了起來,打算好好的聽聽。

“既然你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人,就等於承認了對方的善惡之說。沒有人是天生的壞人,也沒有人是天生的好人,鄒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至少對他來說是對的。所以要麼就要用仁心不斷的教育他,但若是此人犯了法,也必須用律法懲罰他。只要統治者同時需要你們兩個人了,那麼這個國家必然興盛。”孫臏在說完後,整個人落寞了起來:“齊國雖強大,但再無一統華夏的機會了!”

“二位,何去何從?”孫臏希望孟軻和荀況早日離開齊國,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地方。

孟軻和荀況再次的相視一眼,又說出了同樣的話:“宋國!”

孫臏聽後眉頭一皺,詢問道:“你們倆是想去找他嗎?”

“是的,當下的疑問,除了先生您外,可能也就是他老人家了。”孟軻嘴裡的老人家,正是道家在現世的精神領袖莊周。

“一路走好!”孫臏知道道家的莊周是一定能夠把話說通的,所以三人足足喝了一夜,從天上的事情談到地上的事情,從遠古的巫族談到當下的分裂。

當黎明的太陽出來後,三人醉醺醺的看著太陽,就跟新出生的嬰兒一樣,皆認為人之初,善惡無法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