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華夏鼎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 無奈之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 無奈之性

人之性有既成焉,則性有定矣,無所可易,雖民皆以為是,而皆之殊性有異選,故多不為非,乃眾人無過矣!——華夏鼎世

陳勝和吳廣這一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平頭百姓,就這麼的相互扶持著,心中有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認識,從而讓這對見面不久便成朋友的人,瞬間的進化成了志同道合的人。但吳廣畢竟不是泗水郡的人,在偷偷摸摸的來後,便只能偷偷摸摸的回去!

“吳廣兄弟,始皇帝不死,咱們是沒有什麼機會的。”在這個問題上,陳勝和吳廣的看法還是有一定不一樣的地方。吳廣的野心比起陳勝,要稍微的弱一點:“陳勝兄弟,如果始皇帝死後公子扶蘇繼位,你還會造反嗎?”

“會,我陳勝是一定會。”陳勝在這幾日的接觸中,能明顯看出吳廣的心和自己是有一定不同的。比如造反的事,自己是因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看法,才認定了貴族非種,自己只要透過努力,沒準也可以成為新貴族。但吳廣不同,吳廣的認知在百姓,認為只要統治者對百姓足夠好便不用造反,反之亦然。

對於吳廣的人品,陳勝是真的非常佩服,有意讓吳廣成為自己的軍師類認為,也不為別的,就是怕自己的野心最終戰勝理智,在造反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吳廣這樣的人監督自己,很可能自己會死的很慘。

所以陳勝自己都明白,自己是一定要造反的,跟扶蘇繼位不繼位,沒有任何關係。

“公子扶蘇一定會對百姓好的,您若是那時候造反,會有人跟嗎?”按理說吳廣這樣的人最應該去朝堂做事,只是當下華夏已定,連北疆的匈奴都安靜了下來,沒有了軍功百姓很難出頭,像吳廣這樣的人窮苦人也不可能接觸得到郡守這樣的官員,所以往朝堂推薦的名額是絕對不可能是吳廣這類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始皇帝搞出來的事情不是一個扶蘇能夠解決的。而且現在朝堂政局混亂,老一輩的人每一個是完全扶蘇的人,後起之秀趙高的人品和手段路人皆知,若是現在公子扶蘇繼位還好說,但若是過上個幾年等趙高這些人的黨羽足夠多的時候,怕是嬴政活著也沒用了。”陳勝不止一次的在田野間思考過從秦世創世開始的政治問題,發現雖然結束了周世分封制度帶來的隱患,但也讓權力太過於集中,總有那一兩個世代的統治者是有問題的,到那時候該怎麼辦?

吳廣聽後不可置否,但心裡還是存留著老實人的想法:“具體看情況吧,當下各地都要造反的勢力冒頭,始皇帝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咱們別做出頭鳥,先看看其他地方的勢力如何做。”

陳勝剛想開口說不行,但隨即有放棄了,畢竟吳廣是看上的人才,理念不能差距太大:“你說得對,咱們得先觀察觀察。”

吳廣不知道的是,在陳勝的心裡實際想的事——要麼就不做,要麼就做第一人......

在長城邊上住了一段時間,嬴政算是領略到了什麼叫做苦難。因為修建萬里長城每天都在死人,這還是自己在邊上,各方支援都足夠多的時候。

“孩子,若你現在做皇帝,萬里長城你打算怎麼辦?”嬴政霸道了一輩子,終於在老了的時候才真正的看到了人間疾苦。而這些人間疾苦,恰恰讓為百姓操了一輩子心的嬴政趕到無奈,甚至無助。

“父王,萬里長城是一定要建下去,只是現在已經成型,得循序漸進。其他得事情也是一樣,我扶蘇的世代,儘量的修身養性,讓咱們緩一緩,更讓百姓緩一緩。”扶蘇在北疆這麼多年,當然清楚萬里長城的作用。同時認為當年齊國管仲那套建設理論適用於所有世代,所以便把萬里長城當成了永遠建設和擴建的一個標誌性產物,認為這樣可以活泛整個秦世的建設。

“吾兒長大了,吾兒真的長大了。”嬴政算是到了此刻,才真正的感覺到開心。當年一統華夏的時候算是鐵板定釘的事情,齊國的投降書到了咸陽嬴政也只不過笑了笑而已。可現在不同,秦世創世最大的問題就是後繼無人,如今扶蘇的表現讓嬴政認準了這本就是繼承人的人,更加的完美。

扶蘇也很高興,畢竟和自己的父王硬剛了這麼多年後終於和解了!

嬴政因為太過於高興,竟然破天荒的走出了萬里長城,看著城外綠悠悠的草原,在東邊看過大海的嬴政,竟然覺得這面前的景觀,就是如同大海一般。

“扶蘇,你和匈奴人交過手沒?”嬴政此刻有種想親自帶兵和匈奴人決一死戰的想法,所以想瞭解下扶蘇的戰力,畢竟一個厲害的皇帝是文能治國武能戰鬥的。

“軍團作戰沒有,但落單的匈奴人我打過。”嬴政一聽還真的戰鬥過,立馬來了精神:“感覺怎麼樣?”

“騎馬打不過,但陸戰,我扶蘇都可以以一敵三。”扶蘇不是個武將,戰力也跟鐵鷹銳士相差甚遠,只能跟那些新兵差不多。但即便如此,也能讓嬴政足夠高興了:“真不愧是朕的孩子,敢於向敵人亮劍,這就是作為皇帝的決心。”

也可能是匈奴人知道了嬴政在邊疆,所以這片地界的匈奴人紛紛離開,連嬴政的面都見不到。這時候的匈奴人也好,還是其他什麼草原勢力,終於明白了往日來去如風的勇氣,在面對嬴政這種人物的時候,連主動走出來的膽量都沒有。

嬴政見了幾個關押在長城內的匈奴戰犯,瞭解了一下匈奴人的習性,知道草原人是沒什麼人性的,誰強誰是王。現在的單于頭曼還是把眼睛盯在能看得見的草原其他勢力上。但其子冒頓,眼睛卻從小盯著中原。

草原的面積足夠大,一旦各方面勢力統一起來,便可以從萬里長城的任何一處地方進攻。縱然是萬里長城足夠的長足夠的厚,但也架不住這來去如風的草原人,時不時的騷擾。所以想解決這樣的事情,就得動用拳頭,徹底的讓草原歸順於中原,讓草原上的北海,成為中原的北海。

而冒頓的名字在很早就已經進入到了嬴政的心裡,只是這次更加的認真,知道今後的中原和草原,是扶蘇和冒頓的對抗......

基於這麼多的理解,嬴政在北疆基本三天一小詢問,五天一大詢問,基本都是新宮的建設問題。

作為新宮建設的主要負責人趙高,當然心裡激動得很:“公子,看來始皇帝很在意咱們,得加把勁。”

在籌備新宮建設的過程中,基本都是趙高親力親為,胡亥要不然就是讓侍衛跟著,去山裡打獵玩,要不然就是偷偷的逃回咸陽或者其他城市裡,進行著自己吃喝嫖賭的事情。

趙高也不管,反而希望胡亥就是這個一個‘快快樂樂’的孩子。而且在這新宮籌建的過程中,由於趙高的親力親為,使得不少跟著趙高一起建設新宮的官員和百姓,都對這個傳言野心勃勃,喜歡溜鬚拍馬的宦官,有了轉變。認為這才是一個真真正正從底層爬起來的人,該有的樣子。

有了功績有了民意,趙高樂在其中,把心都放在了這新宮的建設上,事無巨細的操作者每一件事情,所以等到嬴政在北疆後第一次詢問情況的時候,趙高已經基本把新宮最中心的位置下的溝壑,給填滿了。

趙高也是人,只是人生的經歷讓趙高變得有些心理變態。但基於人性,趙高還是認為跟著自己一起建設新宮的百姓是很疾苦了。趙高在親身經歷後,也認為當年扶蘇的認知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是萬里長城還是驪山皇陵,都是勞民傷財。

“哎...咱是想跟著扶蘇混的,可現在...哎,也不錯吧?”趙高身邊通常沒有人,胡亥也是經常性的出去玩鬧,所以趙高習慣了獨自一人的自言自語,只是這次的自言自語,被別人聽到了。

老丞相王綰還是不太相信趙高,所以在和司馬欣進行密謀後選擇派司馬欣前來探探虛實,好讓自己在關鍵時刻有所準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司馬欣偽裝成百姓,故意接近趙高,趙高雖然感覺司馬欣不是個普通百姓,但由於新宮建設太過於複雜,沒那份閒心管這些事情,所以司馬欣很容易的靠近了趙高,開始瞭解趙高。

在趙高自言自語的時候,司馬欣透過常年牢獄官員的偷聽技能,聽得是一清二楚。同時對於趙高這位世人皆不喜歡的宦官,生出了一副憐憫之情。

司馬欣很像更加靠近趙高,心想著沒準還能把趙高給拉倒陣營裡,讓整個秦世的朝堂形成一股完完全全統一的勢力。

按司馬欣不傻,這樣的想法在腦海裡只是轉瞬即過,畢竟看了那麼多窮兇極惡的人,知道人性一定定型了,是很難透過所謂的感動而變化的。當下的趙高野心以起,是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變得乖巧。

於是司馬欣也同時嘆了口氣,心想這就是老天爺命中註定的事情,是不可能憑藉著人力而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