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華夏鼎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 亮借妖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四章 亮借妖風

從伏羲老祖開始,這天地之間的氣節,就已經被定性了。這麼多年過去,所有人都是以二十四個節氣而生存,也認準了這個世界,就是這些變化的。而真的便是如此,幾千年過去了,伏羲老祖的氣節輪迴,一直都沒有什麼差錯,但幾千年的時候,不少華夏的聰慧之人,還是找到了一些規矩,試圖在關鍵時刻,能有機會稍微的控制一下,以達成目的。而這一次,諸葛亮便尋覓到了一絲機遇,給這次的決戰,好好的給世人上了一課!

距離現在,幾個世代吧,夏商周秦算上漢,兩千年已有,而在兩千年前,那些世代的人們,彷彿給了後人們無限的瞎想。

其實這也不能算後人的錯,畢竟華夏有歷史,雷神引雷,燧人生火,還有風伯雨師,這些都是口口相傳的事情。只是今人實在沒有辦法,找不到使用的方法,也只能把祖宗們當成神仙了。

“孔明先生,聽聞你能夠招攬天上的神仙為你所用,可是真假?”周瑜在諸葛亮來到吳郡後,就一直派人盯著。後來乾脆自己盯著,幾次和諸葛亮對上了眼,但都看不透諸葛亮。

如果是換做別人,必然會稍微的讓一讓,哪怕是真的有能力,也絕對不是諸葛亮這般的回覆:“確實可以。”

周瑜的第一反應,便是嗯了一聲,而後突然反應過來後,對著諸葛亮,便是一陣的無奈:“先生,乃是神仙下凡?”

“這世間哪裡有神仙,但風雨之事,亮多少還有是些能耐的。”諸葛亮越是這麼說,周瑜就越發的生氣:“天地之大,能人異士確實多如牛毛啊,但像先生這樣的人,公瑾還是第一次見到。”

周瑜這種近乎是嘲笑的話,對諸葛亮而言,是一點都沒有用:“那些皆是妖魔鬼怪而已,亮...才是真正厲害的那個。”

周瑜看著諸葛亮那要命的樣子,一時間突然想吐,所以及時的把諸葛亮安排好後,便單騎之下,找到了魯肅,想在魯肅的面前訴訴苦,說說這諸葛亮的煩人程度。

諸葛亮在周瑜走後,知道魯肅早晚回來,自己身為劉備的先鋒,這一次若是失敗了,整個劉備陣營,都要徹底的走向末路。

諸葛亮所在的地方,正是吳郡的邊緣,這裡的城池和北方的城池不一樣。北方的城池是,一個城池四個大門,東南西北分的都很清楚。而且一個門,分數一個厲害的將領守護,這樣城池堅固,而糧草充足的情況下,這城就守住了。

但吳郡的城池不一樣,大都的靠近河的邊緣,也就是說,城池之下,只有三面,一面是靠著河水,聚集了眾多的船隻,和隨時入得河裡,進行戰鬥。

荊州還是四面都是城牆,可江東就已經不一樣了,看樣子是靠河吃河,靠海吃海,曹操要不是在雲夢澤訓練上個十年水軍,單單就憑這荊州的水軍,是當真沒有什麼可能性。

遙望之外的水路,諸葛亮也在琢磨,若是今後和孫權決裂,在這看似平靜的水面上要想戰勝孫權,能有希望嗎?

想著想著,諸葛亮就迎來了自己的親人,也就是自己的哥哥諸葛瑾。

那年分開的時候,雙方還都很小,身為哥哥的諸葛瑾,語重心長的對著諸葛亮說著,自己到了江東,一定要在江東紮根,等到一切妥當之後,就讓家族的人都在。諸葛亮只是聽聽而已,畢竟自己的心在都城,除非那吳郡成了帝國的都城,要不然諸葛亮是萬萬補回來的。

可造化弄人,諸葛亮還是來了:“哥哥,好久不見。”

“哎呀,孔明,多年不見,你已經成年了。”諸葛瑾是個好大哥,當年青州之亂,諸村的人幾乎都快被黃巾軍給抓沒了,等到了事情結束後,也不見人回來。

“當然,成年不假,可心智至少在哥哥面前,還是單純的。”諸葛亮看著諸葛瑾,明白諸葛瑾是奉命而來了。

諸葛瑾確實是奉命而來,是孫權的命令,來打感情牌的。上一次見過諸葛亮,孫權的心裡就萌生了魯肅不如的感覺,覺得若是劉備的能力,若是還在自己之上,那麼江東必然今後會易主。

諸葛瑾也不想和自己的弟弟相對立,便欣然的接受了邀請,打算和自己多年未見的弟弟鬥上一斗,看看自己當年輸了的事情,今日能不能挽救回來。

二人都還記得對方喜歡喝什麼,喜歡吃什麼,只是現在諸葛亮不是這裡的主人,便全屏這諸葛瑾來操作了:“等等,你我邊吃邊聊。”

諸葛瑾在江東的地位還不低,尤其是被孫權看上後,更是平步青雲,僅次於當下幾個孫權的紅人。招選那些酒菜的事情,只需要一聲令下,便可以擁有。

諸葛亮是好幾日沒有吃好東西了,也可以說是從出山前,甚至在草廬裡磨鍊心智的時候,就沒有吃過什麼好東西,在哥哥諸葛瑾的面前沒有拘謹,趕緊把能吃的,都填入到自己的肚子裡,還感覺異常的舒服。

“孔明,來吧,來到江東,你我便可以攜手並進,你的能力在我之上,這些山珍海味,我能吃得,你更能吃得。”諸葛瑾的想法絕對沒有錯,找一個可以棲身的地方,而後好好的尋找一條出路,只要自己有能力,在哪裡都能混的起來。

從小到大,很多人都看好諸葛亮,原因是除了一些世人都愛看在眼裡的好事外,諸葛亮總能想到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比如這山珍海味,諸葛亮認為此乃天地之間的產物,自己能吃得,為何尋常百姓就吃不得?

公平公正,正是引領諸葛亮多年信仰的東西,諸葛亮認為的公平公正,是真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人生路,可千萬不是一個皇帝,就是法,就是天下了。

這天下是誰的,給諸葛亮一萬次機會,諸葛亮都會說是百姓的,這就是諸葛亮等了那麼多年,任憑董卓袁紹曹操的勢大,也看不上這些人,反倒是一個落魄的寒酸劉備,諸葛亮一眼就認出,若是劉備當了皇帝,漢世不僅可以興盛下去,還能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法家本就是儒家的,只是覺得儒家的道德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亂世了,所以才會有了法家。諸葛亮就是典型的儒法並用的人,以自身為準,是必須儒家的,因為自己足夠道德,僅僅儒家,就已經可以了。但對於那些道德標準還不夠的人,就必然需要法了。

很少有人會去瞭解諸葛亮,哪怕是諸葛瑾,也覺得自己的弟弟乃當世奇才,什麼事情都可以處理的非常好,從而忘記了,這個諸葛亮,跟普通人一樣,也有憂愁。

“讓江東的孫權投靠天子,這樣的事情,你家主公做得出來嗎?”諸葛亮提了一個,孫權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接收的事情,所以諸葛瑾知道,這一次的談話,基本是沒有什麼可能的。

兩個人談天論地的時候,周瑜已經找到了魯肅,把事情的原由告訴了魯肅,可把魯肅給無奈的:“公瑾,還別說,這呼風喚雨的事情,諸葛亮或許真的可以,諸葛亮啊,就如同肯入世的世外高人一樣,明日,咱和你再次去拜訪一下。”

從諸葛亮走後,劉備就覺得,人生已經失去了足夠多的意義了,自己這麼做事,不知道是不是在害人。這時候關羽和張飛都有事情做,唯獨在劉備身邊的,就莫過於這個同為劉氏之人的劉琦了。

劉琦是比劉琮有能力的,只是一個州的事情,還是不敢說能夠處理的好。同時這段時間劉琦心裡很清楚,自己的父親不把荊州給自己,不死自私,而是在保護自己。

“叔父,您是荊州牧,這荊州的事情,本來就是您要說的算的。”劉琦的話,讓劉備長嘆一口氣:“哎...沒有實力,去哪裡都是這般啊。”

“實力...叔父,當今天子也是劉家人,難道真的讓那曹賊,給逼迫的成了這樣?”劉家人的不同遭遇,劉協劉備劉琦三人,就可以充分的表明了,現在劉備的遭遇,更是覺得,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曹操:“何止呢,那衣帶詔的事情,差點讓天子的命,也握在了曹操的手上。”

劉備本就愛哭,算是真情流露吧,加之突然間,劉琦也哭出了聲,兩個劉氏之人的落魄,讓劉備和劉琦這兩個劉家人,相擁而泣。

夜深人靜的時候,江夏總有種說不出來的安靜,一個是長江之南,一個是北方秣馬厲兵的曹操,反正就是找不到要逃難的地方,就是要決一死戰。

劉琦在江夏的時間比別人長一些,算是從黃祖這個軍閥中的軍閥中,順利的接納了下來。而這個黃祖,便是原先在荊州地界裡,唯一一個能和蔡瑁相抗衡的人。

這個出身草莽的黃祖,雖然在這些年,在帝國裡沒有多大的名聲,可卻是個不可或缺的人才,還是帥才。劉表這種老江湖,是絕對不會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安排在一個人的手上的,所以為了制衡,劉表把黃祖的位置抬得很高。

“叔父,你知道嗎?那黃祖還在的時候,這裡固若金湯,如今江夏很多的將領,都被人收買了,投降的人,有明著的,也有暗著的,曹操的手段,可見一斑啊。”劉琦是個窮光蛋,而且手上無兵無權,是看著這些老臣,是如何的親近曹操的。

“莫要管了,牆倒眾人推,只要這裡能夠重擊曹賊,這曹賊這輩子,就別想跨過長江。”劉備拉著劉琦,去尋看整個江夏的防守,這是劉備多年在新野的時候,養成的習慣。

劉備這時候還是和往常一樣,實際上想的事情,已經是撤退了。和袁紹不同,袁紹是在大戰開始之前,就大張旗鼓的找尋退路,一旦退路確定了,那就趕緊的準備撤退,就壓根不想著贏了之後的事情。而劉備,則低調的尋找,還不進尋找自己的,加之別人的也考慮到,所以一旦遇到無法避免的血戰後,那就撤退,趕緊的撤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江夏的路線還好,哪怕是從西走,也可以想辦法的入得巴蜀之地。而這裡在周世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有了一些可以進攻的地方了。只是沒有人願意去巴蜀,總覺得那裡落後,所以荒廢了很多。

“劉琦,若是撤退,你想往哪裡撤退?”觀察了一遍江夏的城防後,劉備覺得若是多路進攻,把進攻江東的人馬都悉數用在江夏,江夏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抵擋的,到了那個時候,就要等帶撤退了。

“叔父,你去哪裡,我劉琦就去哪裡。”倒不是劉琦變得聰明了,只是劉琦是真的沒有辦法,這天下之大,沒有劉備的話,還真的無從下手。

“這樣,往南還是人家孫權的地盤,北方更是不可能,唯獨西邊,還算是一方淨土,你在江夏也沒什麼作用,還不如先去西邊探探路,若是江夏受不住了,那咱們就一同去西邊,如何?”劉備想讓劉琦這個不屬於己方陣營的人趕緊走,而劉琦實際上也能感覺得出來,這些人對於自己來說,已經是陌生人了,一旦曹軍而來,第一個要殺的,就是自己這個名義上的江夏主人。

有了這種雙方都認可的合作協議吧,所以劉琦釋然了,也算是主動的,徹底的放棄了江夏這個還在自己手裡的地盤,為了尋求自保,對待曹操和對待劉備,是基本一樣的。

劉備算著時間,讓趙雲送劉琦走的時候,說著一旦分開後,就立馬去江東尋找軍師諸葛亮,不得有誤。趙雲領命後,也不好說最後的想法是什麼,反正劉琦這個劉表的長子,算是徹底的退出歷史的舞臺了。

關羽在操練水軍,是第一次在下馬之後,還覺得這戰爭是有意思的。曾經的關羽,一把青龍偃月刀,一隻赤兔血馬,基本就把陸地戰場上,所以厲害的將領,都能殺個遍了。可水戰不是陸戰,不能騎馬在水上,這種雙腿戰力的感覺,在開始的時候,是難受的,而越往後越是簡單。

“周倉,你跟著我關雲長,也有一段時間了,感覺如何?”本來關羽還不喜歡一個黃巾賊人,整日的跟著自己,可當周倉把自己那沉重的青龍偃月刀,耍的很好的時候,關羽就知道了,自己的身邊,當然少不了這樣的一個幫手。

“將軍,莫要這樣說,您有高傲的理由,但您的高傲,是有骨氣的,當今天下,能夠讓您思索的人,已經是沒多少了。”周倉這種人,雖然能力不怎麼樣,但換言之,這樣的人,不管是誰,長久以來都會覺得,當真有所喜愛了。忠心,忠誠,且為人友好,要不是庶民身份,憑藉著忠厚的心態,早就有所成就了。

“奇怪了,我的刀這麼重,你為何能夠抬起輕鬆?”在關羽的認識裡,只要能抬起來,就必然能耍的厲害。可這周倉也只能抬起來輕鬆,真要動手,這青龍偃月刀在其手上,是沒有多大作用的。

周倉把自己的一些事情,也算是人生的過往,給關羽講了一些。在周倉的嘴裡,自己和裴元紹實際上很久之前就認識了,一起從家鄉走出來,本來看著人來人往的城池,覺得是有所作為的,可現世的才哭,讓周倉這種沒見過世面的人,差點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周倉和裴元紹,在一大戶人家裡裡當了僕人。其實說是僕人,乾脆就是一個打手,只是周倉和裴元紹都是明辨是非之人,幾次之後就明白了,自己所在的家族,不是個好家族。可賣身契已有,兩個人沒有辦法,只能透過送禮的方式,把自己這一身的行頭給換了一下,一個負責抬東西,一個負責搜集情報。

就這樣,那時候才十歲出頭的周倉,就已經抗著東西,每日每夜的幹了:“要不是黃巾軍,我倆現在估計還能在一起,不過已經是兩個不同於此時的小老頭了而已。”

想到裴元紹,周倉的臉上便多了幾份落寞,因為裴元紹的年紀稍微大上一點。可就是這一點,讓裴元紹幾乎成了這群人中,不可獲取的頭頭。

“裴元紹...周倉,你也莫怪子龍,那時候還在新野的時候,也接濟過幾個路過的黃巾軍人,子龍看著他們,就想到了你們山頭的事情了,連哭了一個晚上啊。”這明顯就是關羽有意的維護趙雲,畢竟殺了一營寨的人,只是哭一個晚上,是絕對不能說合理的。但周倉既然已經跟著關羽混了,就必然要站在關羽這邊:“也別說,要不是我那個兄弟頭子龍將軍的馬,也不會鬧成這樣。”

關羽很欣慰,自己的高傲有人理解,自己的話也有人聽,而且還能脫手青龍偃月刀,這種人生的輕松感,就是源於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周倉!

“行,看你如此大度,往日裡就和我切磋下,青龍偃月刀給你用,我空手就行。”關羽一聲豪邁後,騎馬而走,周倉嘿嘿一笑,不去追擊,畢竟自己沒有騎馬,手上還有青龍偃月刀。

關羽有事情做,張飛沒有,整日裡在江夏城裡混日子,沒事又喝點小酒,正好這個時候,一個其貌不揚的人,甚至可以說是長相醜陋的人,讓張飛很是反感。

張飛是個找事的人,稍有不慎,就會動手動粗,所以對於這個長相醜陋的人,張飛自然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你是幹嘛的?”

“路過,路過而已。”此人剛想走,就被張飛一把抓住了:“好你個奸細,咱總是說情報外露,原來是你在做鬼,給老子出來,快給老子出來。”

此人身材不高,也沒多少武力,如何抵擋得住,這杯張飛突然的一拉扯,順勢的倒在了地上:“孔明!”

突然的一生孔明,立馬讓張飛扭頭望去,就是趁著這個空檔,此人立馬變換了步伐,衝入了人群中,而後趁著巷子,躲開了張飛。

張飛何時受過這氣啊,突然的失去了抓捕,張飛暴跳如雷,趕緊把周邊的人群蒐集了個遍。而正好此時,關羽騎馬而過,張飛說明情況後,這江夏城,就突然間的變了模樣,成了靜態的了。

訊息傳到了劉備的耳朵裡,劉備思來想去,按照如此描述,難道是自己面前的這個人所為?

“先生,你今日下午,是如何來的?”劉備是因為透過別人介紹,才願意接見這個自己一看就覺得不喜歡的人。而這個人真實的身份,則會讓劉備驚訝不已,而且推薦之人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

但此人不想把這些事情說出來,或者說不像現在說出來,於是就有了當下的一些行為:“主公,如果沒錯的話,今日下午張飛將軍要抓的人,正是咱了。”

劉備搖了搖頭,對著身邊的人說道:“此人腦袋有病,先壓起來再說,至於益德...就跟他說,沒見到此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龐士元。諸葛亮被世人稱之為臥龍,龐統則被稱之為鳳雛,按照司馬微的話語,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的天下,諸葛亮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人,很難分身,便在去江東的那天夜裡,託人給龐統寫信,希望龐統也能來。

這是一招險棋,諸葛亮的心裡,也對於龐統少有畏懼,怕龐統來了,搶了自己的位置。但最終還是內心戰勝了慾望,諸葛亮怕龐統來,但更怕龐統不來,被別人收走,所以才寫了一封推薦信,希望劉備能夠重視人才。只是龐統有龐統的想法,龐統的內心,確實是有些不一樣的,諸葛亮的內心不管如何變化,最後還是會走到漢世上,但龐統顯然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就是最終能夠達到如何的人生高度。

所以這封推薦信,不到萬不得已,龐統是不會拿出來的,要不然永遠在劉備這裡,就跟落後於諸葛孔明!

江夏的地方,已然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包括其退路,都多少有了準備。曹操那邊公示如此,甚至還找尋了很多江湖上的人,來盤算著,到底該如何去做。

江湖人士,出了那些騙子之外,幾乎個個有所能力,曹操把屬於自己的一些能力給拿了出來,就是金錢,讓很多江湖人士入了曹營,對曹操出謀劃策。

其中一個人,相貌醜陋,眼睛眼一眨一眨的,手裡拿著的扇子,也破損了很多。而這個人,正是從劉備那邊逃出來的龐統,至於怎麼套出來的,那當然是正大光明的逃出來的。

就在那日快被劉備的人給押解進牢獄的時候,龐統就說自己是認識諸葛亮,但還是沒有說,自己是諸葛亮推薦而來的。而後就給了諸葛亮穿了一封信,就在這個過程中,劉備就把龐統給放了。

信中說著,自己要去曹營轉轉,希望兄長要好好的想一些事情,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一鼓作氣的滅掉曹操。讓風火連天的模樣,焚燒曹操所有的戰意。

風火的事情,諸葛亮早就想到了,所以在書信返回的時候,一聲好的,便成為了龐統心裡的底氣。

這時候的江東,諸葛亮的大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除了孫權沒有來拜訪過外,連周瑜在內,都是隔三差五的來。在那一日氣的周瑜離開後,見到了魯肅的周瑜,心裡不爽就把憋在心裡的話,都告訴了魯肅。

魯肅聽後只是微微笑笑,就是一個解釋——那諸葛孔明,就是一個神人也!

而後魯肅詳細的根周瑜講起了關於諸葛亮的一些事情,得到了周瑜的一些想法。周瑜是百分之百的戰鬥之人,和投降之人的張昭,基本上來說,是不共戴天的了。現在外來人諸葛亮,是絕對的主戰派,和周瑜很多的想法都不謀而合。

“走,你我今日,咱去看看那諸葛亮去。”周瑜比諸葛亮大幾歲,但總覺得這個諸葛亮,是今後不管是三分天下,還是劃江而治的最大競爭對手,機會每一次的相遇,都會讓自己心裡有所餘悸。

魯肅也是諸葛亮的常客,在知道今夜沒有人去拜訪諸葛亮的時候,便和周瑜結伴而行了。

“公瑾,咱是沒有跟伯符混過,說說看,伯符跟主公相比,誰強誰弱啊?”這話若是別人問起來,就是挑事了,但卻是厚道的魯肅問起來的,那自然是對於周瑜來說,是多麼的穩妥:“怎麼說呢,就現在而言,還是伯符要厲害一些。”

魯肅很欣慰,因為現在江東難得的實權派人,對自己能夠如此的客氣,魯肅知道,自己在江東,已然是站住腳了:“那是當然了,孫策的厲害,是有目共睹的,以一人之力,足足的把整個江東給戰局,還讓後人都知道了小霸王的厲害。但...若是這次的赤壁之戰贏了,公瑾啊,主公的威名,就要超過孫伯符了,這點擬同意嗎?”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魯肅是孫權的人,這時候年雖不大的周瑜,已經能感覺得出來,自己在江東的地位,可能不如孫策再世的時候那般穩妥了。所以在後續的路上,孫策想了很多,最後想明白了,自己和諸葛亮之間,絕對不能再有競爭關係,要好好的利用諸葛亮,要好好的配合諸葛亮,才能讓自己在這個世代的江東之地,有所威名。

既然這麼想了,那就一定要這麼做,所以這次見到諸葛亮後,便開門見山了:“孔明,合作嗎?”

勢力和勢力之間,當然是聯盟。而人和人之間,是可以說是合作的。諸葛亮早就算好了周瑜回來,還會坦誠相見:“那是自然,從江夏來這裡,路途也不算是近,所以啊,若是公瑾坦誠相待,亮,哪裡會不合作?”

“好,孔明啊,這次的合作,已經超越了以往,咱們談一談,今後的江山,該怎麼分?”周瑜事項確定諸葛亮的心裡,到底還是堅持三分天下,還是一舉滅掉曹操後的劃江而治。

“曹操不會因為這一次的失敗,而徹底的萎靡不振的。天子還在曹操的手裡,所以要試想一下,今後三分天下後,你我之間的關係,還是否如同今日這樣。”魯肅聽著諸葛亮的話,但並沒有插話,就這麼等著,今夜的諸多事情,都會給搞得清楚:“這事情要慎重。”

諸葛亮深知這個慎重,是話不要說假話,有分歧,儘量的去解決,但絕對不能說假話:“今後不知如何,但亮總是覺得,只要主公陣營裡有我諸葛孔明,那麼就會一直的聯盟下去。若是江東有你周公瑾和魯子敬,我想也是一樣的。若你今後你我都不在了,那還掛難麼多做什麼?”

“哈哈哈哈哈...”周瑜是越來越喜歡這個比自己年小幾歲的諸葛亮了:“說得對,一世人,想一世人的事情,今日的敵人是曹操,孔明先生,你上次說的風,還能有嗎?”

這一次周瑜改換道孔明先生了,諸葛亮微微一笑:“亮,自有辦法。今夜便可以試探一下,公瑾,子敬,可願意觀賞?”

“當然願意!”周瑜和魯肅來了興致,但也足足等了諸葛亮一個時辰,換了一身道士的外袍後,便帶著周瑜和魯肅,來往了吳郡的江邊了。

諸葛亮本就是有種道骨仙風的感覺,如今換上了道袍後,更是有種心不可測的世外高人模樣:“公瑾,子敬,叫些人來吧,人多眼睛多,容易提起士氣來。”

“好,稍等。”周瑜本就是江東武將那邊的首腦,一聲令下,周圍的士兵,乃至百姓,也都悉數而來。

諸葛亮是在拖延時間,因為諸葛亮知道,那些所謂的引雷和生火,包括那風伯雨師的手段,其實都是按照某種規律來做的。諸葛亮就是看透了這些,才如此的敬畏大自然,才如此的敬畏,這大自然裡下來的一切。

諸葛亮說要借風,看似是痴人說夢,但在晚上,一些特定的地方時,還真的能接到風。這是諸葛亮研究卦象的時候,身居草廬自然的時候,所能想到的事情,便是如同當年那伏羲老祖宗一樣,是真正熱愛自然的。

忽的一陣小風,讓諸葛亮的眼睛都笑出了花,因為再過一個時辰,等到天色徹底變暗的時候,才能做的。諸葛亮就是等到今日,若是周瑜魯肅不來,諸葛亮都要親自去請,更何況是來了,正好趁著這個好日子,這個秋季轉冬季的日子,才能實現。

其實這些道理很簡單,只是諸葛亮往日裡願意觀察自然而已,說白了就是溫度的不同。白天和夜晚溫度不同,地面和水裡的溫度不同,地表和天空的溫度不同,秋季和冬季的溫度,跟不同。

現在正好是距離秋季轉冬季的溫度,也就是說,溫度這種事情,在今日是一個分水嶺,加之晝夜溫差大,這裡靠近水源,而風來的風向,乃是山脈之地,所以今夜必掛東風。

“東風何來?”諸葛亮手持一把寶劍,按照道家的手法,在高臺上進行著演練。

這一聲令下,把周邊嘈雜的聲音,都給鎮住了,周瑜緊皺眉頭,知道今夜要借的風,乃是東風。朝著東邊看了一眼,發現遠處的旗幟,根本就沒有變化的,周瑜此時害怕諸葛亮輸了,因為一旦輸了,就預示著自己看錯了人,那麼對抗曹操的事情,今後就只有自己來做了。

前期準備必須有,諸葛亮算過,將近一個時辰的時候,才會有狂大的東風而來。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有所想法,要拖延時間,儘可能的繁瑣起來。

到底有多繁瑣,諸葛亮也沒有用過,早些年在師父司馬微的地方,遇見過好幾個道士做法過,嘴裡說的話語,都是讓人聽不明白的。哪怕是後來諸葛亮親自去查驗,也絲毫說不出有什麼話來。這就表明了,那些道士不過是看透了自然的歸路而已,並不是真正的呼風喚雨之人。

也對,這世間哪裡有什麼呼風喚雨的人,不都是凡人,哪裡有神仙?

除了周瑜緊張外,魯肅也是一樣,自己是敬重諸葛亮的,要是諸葛亮在還未出謀劃策,對付曹操的時候,就折在了這裡,那麼自己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了。更有甚者,自己的偶像諸葛亮都是這般神棍,那麼自己的信仰在哪裡?

“子敬,這變法,要多久?”周瑜說話,難得的沒有了思緒,語氣也唯唯諾諾的,搞得魯肅更害怕了:“應該...不會太久吧。”

到底久不久,誰都不知道,魯肅算過,如果一個時辰還不行,就等於失敗了:“孔明,需要多久?”

“今夜子時,東風便來,但若是現在放了手,老天爺就不賞給你了。”諸葛亮說了時間,很多人百般聊賴的餓時候,終於放下了身段,坐在了地上,和老百姓一起,看著周邊的一切。

夜晚的江東,大都是靜悄悄的,誰放一個屁,周邊一里地的人都能聽得清楚。但所有人都不敢出聲,因為此時的諸葛亮,就如同天神下凡一樣。

自從燧人氏有了束髮的行為後,華夏的後人,就以披肩散發為恥了。只是到了現在,兩千多年過去,還有很多的地方,如同遠古之人一樣。但即便如此,這遠古之人,也絕對不可能是諸葛亮這樣的人,往日裡,連同白羽扇都不會有所缺失,咱們會和野人有關?

“天地悠悠,風雨雷動,今日借風,明日還雨。”諸葛亮很享受當下的感覺,往日裡拿著白羽扇的手,此時也換成了寶劍。重量雖然是中了一些,但彷彿更加順手了。

漢世之人,承接秦人的兇狠,對於尚武的事,也做得很好。所以此時以溫文爾雅著稱的諸葛孔明,在拿著一把寶劍的時候,也是愛不釋手了。

高臺是原先做好的,就是為了今後出發的時候,讓船隻有所指揮,機會在江東的每一個做城池外,只要靠近江河的地方,都會有這麼個地方。諸葛亮的手法,和其他人都不一樣,是以轉圈後,來到中央之地,而後坐在那裡,半響不說話,而後突然一驚一乍。

但誰都不敢把諸葛亮當成神棍,單單身上的氣質,就和江湖上的那些人不一樣了。

半個時辰過去後,一點東風都沒有,周瑜和魯肅還有耐性,但那些士卒們,卻嘴上開始說著不尊重的話。還好周瑜在,先是用顏色和男阻止,後來乾脆就開了口:“若是不想看,就回去操練去,讓你們好好休息一下,難道還有問題嗎?”

所有嘴碎的兵,都連連搖頭,而諸葛亮則暗自的欣慰,這江東只要有周瑜在,曹操要想拿下江東來,真的如同痴人說夢。

半個時辰過後,顯然是多了不少的威風,但按照諸葛亮的狂風來說,還是缺失了不少。諸葛亮孩子啊拖延時間,就是要等到最後的時候,等到所有人都難以觸碰的時候,心裡那種憤怒,已經到了極致的時候,才能突然的表明心意。

一個時辰就快要到了,不少剛才被周瑜訓斥的士兵,也對諸葛亮失望透頂,要想離開此地,哪怕是回去訓練,也比在這裡浪費時間好。

忽然,從東邊的一處山脈之地,突然傳來了一聲怒吼。眾人知道,這絕對不是野獸的,而是老天爺要發威了。那些躲避逃避的人們,也趕緊的站了起來,想要迎接這個諸葛亮,從老天爺手上借來的東風。

“東風何在?”諸葛亮大喝一聲後,一個時辰正好到了,那東邊山脈裡傳來的風向,讓所有人都為止震撼。因為這股風不僅僅是東風,還是一股如同妖風一樣的風,誰都阻止不了,會讓長江逆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