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問鼎記(全)最新章節列表 > 問鼎記.2_第六章 一河兩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問鼎記.2_第六章 一河兩岸

“夏祥到底是何用意?”

夏祥一行走後許久,裴碩章依然坐在茶館二樓的包間之中,沒有走出房間一步,苦思夏祥的所作所為究竟劍指何處。此時街上已然恢復了正常秩序,付科、董斷、王先可、王孫氏等人被夏祥帶走,留下的嚴孫、董李氏也趁機脫身,趕緊回家,不想再在眾人面前丟人現眼。馬小三夫婦的屍體被衙役存放在了衙門的停屍房中。

縣丞田慶眯著眼睛,下巴的鬍鬚枯萎如秋天的雜草,三分黃五分白,稀稀落落,很不茂密,只有三寸多長,他卻撫個不停,彷彿自己是一尺長鬚的美髯公一般。

“縣尊,夏祥應該是想接手董現、馬小三夫婦一案,但卻並不想直接接下,或者說,不想幫縣尊解圍,只是為了他的官聲,是以以假道伐虢之計,拿下付科,帶走董斷,再由二人連帶引出董現、馬小三一案,便可順理成章上報朝廷,他上任之初就破了一件大案,朝廷必定嘉獎。”

“夏祥何必如此大費周章,直接接下董現、馬小三夫婦一案豈不更好?為何非要繞一個大彎?”裴碩章心中已然猜到夏祥用意,有此一問,只是想借田慶之口說出而已。

縣丞僅次於知縣,是知縣之佐官,若知縣有無法處理政事之時,縣丞可以代為行使知縣職權。今年五十歲的縣丞田慶,在縣丞職位上任職二十餘年,始終未能如願升任知縣。田慶歷任真定、靈壽和市樂縣丞,三縣相交,相距不過四五十裡,皆歸真定府管轄。

田慶也是進士出身,雖是同進士,卻也是名正言順的士子,並非吏。大夏官員,多提拔士子,極少提拔未經科舉而靠蔭庇、捐官之人,更不會提拔吏員。通常來說,一日為吏,終身為吏。如田慶一般同進士出身,外放多半會從縣丞、主簿做起,田慶還算不錯,直接就是縣丞,都以為他從此可以由縣丞到知縣再到知州、知府,步步高昇,不想二十年間卻始終在縣丞之位原地踏步,並未前進半分。

究竟是他為人不行還是無人賞識,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裴碩章心裡很是清楚,他來市樂上任第一天起就對田慶大起提防之心,為官三年來,他和田慶公私分明,沒有任何私交。因為他雖不知道田慶為何會二十年來只任縣丞而無法前進一步,卻也明白一事:田慶必定不被皇上所喜!

皇上未必會記住大夏治下上千知縣之名,更不會知道上千縣丞之名,但歷任二十餘年縣丞還沒有升遷之人,田慶是絕無僅有的唯一一人,皇上想不記住他的名字都難。皇上一向對臣下寬容,就連十五年考不中進士的士子也會破格錄取,對於地方官員,更會優待。

田慶有如此際遇,和以前的劉七變被太祖劃去功名有相同之處,應該是當今皇上不喜田慶之人,有意壓制。

田慶雙眼眯成一條縫,眼神跳躍不定,呵呵一笑:“縣尊有所不知,夏祥此人雖然年輕,卻心深如海。他在和縣尊會面之前,已然向王先可問了個清楚,對董現一案的來龍去脈,了然於胸。可見夏祥對此案大感興趣……但夏祥畢竟年輕,上任之初,便接手一件三條人命的大案,萬一出了差池,便是無可挽回的大錯。但若是只審理一件謀害朝廷命官的小案,便可輕而易舉結案了。若再從中牽出董現、馬小三夫婦的大案,成了,是意外之喜;不成,也可及時收手,反正有付科謀害朝廷命官、行兇殺人的小案可以呈報。夏祥此舉,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萬全之策,此人……心思縝密,行事滴水不漏,是一個厲害角色。”

田慶之話,和裴碩章的想法不謀而合。平心而論,裴碩章很是賞識田慶之才,田慶此人,審時度勢,頗有眼光和魄力,卻總是犯官場中人的大忌——賣弄聰明,為上司進言,往往說得太透太多,似乎他比上司還要高明一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裴碩章微微點頭:“如此說來,夏祥十有八九會從付科身上開啟缺口,然後順藤摸瓜,查出董現、馬小三夫婦投河自盡的真相?”

“必是如此。不過……”田慶自得地一笑,“董現、馬小三夫婦確實是投河自盡,不會再有其他真相,夏祥夏縣尊肯定會大失所望。”

裴碩章沉默片刻,將事情的前前後後又想了一遍,心中又篤定了幾分,哈哈一笑:“田縣丞說得極是,本官再是愛民如子,也無法阻止想死之人的自盡,也不能讓自盡之人死而復生。時候不早了,回縣衙休息片刻,準備迎接吏部之人。”

“是。”田慶恭恭敬敬地叉手一禮,神色恭謹之中,又有一絲狡黠和得意一閃而過。

真定縣衙位於滹沱河南岸,和真定府隔河相望,若是天氣晴好之時,站在縣衙的書

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定府門後的登聞鼓。

驛站早就傳來訊息,說是近日新任知縣夏祥即將走馬上任。聽聞有新任知縣到位,著實讓真定縣一干人等既興奮期待又失落無奈。興奮期待的是縣尉馬展國、捕頭丁可用,真定知縣空缺三月有餘,遲遲不見吏部派人上任,縣裡一應大小事務皆由縣丞許和光代管,許和光和押司楊江把持大權,為所欲為,讓馬展國和丁可用大為不滿,卻又拿二人無法,二人不管是職務還是威望都遠超他們。

失落的自是許和光和楊江了。許和光今年三十有餘,在真定擔任縣丞五年,原以為會由他接任知縣一職,再上升一步,不想卻任命了一名新晉進士。新晉進士也就罷了,還剛剛弱冠。

若說以上都不是讓許和光和楊江失落無奈並且悶悶不樂的主要原因,那麼夏祥在上京應試之時揭發文昌舉科舉舞弊導致文昌舉落馬一事,才是讓許和光和楊江最為不安的原因所在。夏祥得罪了三王爺,日後還會有大好前程?夏祥有沒有大好前程,許和光和楊江自不關心,但若是為夏祥之故而連帶影響了三王爺對真定所有官員的不滿,便是真定縣之大不幸了。

是以許和光和楊江對夏祥的上任,擔心多過期待。

從上京到真定,路途遙遠,少則六七日,多則十餘日,縣尊也不知是哪一日才到。按照常理,縣尊一路南下,都要由驛站安排接送,真定縣衙可以隨時知道夏縣尊何時路經何地。前日驛站傳來驛報,夏縣尊已經由市樂驛站經過,市樂距真定不過五六十裡之遙,最慢今日也應該到了,是以一早馬展國和丁可用就穿戴一新,等候在了縣衙門口迎候縣尊的到來。

不想日過正午,還不見縣尊的身影,派去迎接縣尊的捕快袁東登驅馬四五十裡,到了真定和市樂交界之處,也沒有發現縣尊一行。他策馬返回真定縣衙時,已是午後時分。

聽了袁東登之話,馬展國十分不解,真定到市樂只有一條官道,縣尊一行乘坐馬車前來,只有官道可行,走不了鄉間道路,為何不見縣尊行蹤?且真定一帶皆是平坦大道,並無山區,不可能遭遇山匪流寇,再者真定安定多年,數十年來沒有匪患之憂。

那麼縣尊到底是去了哪裡?

不只馬展國百思不解,恭候夏祥多時的許和光和楊江也是十分納罕,夏縣尊莫非迷路了不成?不應該,夏縣尊本是靈壽縣人,對真定一帶即使不是十分熟悉,也並不陌生,況且從京城到靈壽,只管沿著官道一路南下即可,不認路之人也能走到真定,夏縣尊怎會走丟?

若是沒有走丟,夏縣尊又是去了哪裡?真的出現堂堂的一縣之主不見的怪事,可是大夏立朝以來史無前例的。

眼見天色漸晚,許和光有了幾分焦急,招呼眾人回到縣衙的議事堂開會。

議事堂本是知縣召集眾人議事之處,如今知縣尚未上任,身為縣丞在此議事,也合規矩。不過許和光還是不敢坐在正位之上,而是讓正位空懸,他坐在副座之上,環視眾人一眼,說道:“想必諸位已然知道縣尊下落不明之事,此事事關重大,本縣丞有一番忠告要告誡各位。第一,不得對外宣揚;第二,如若明日晚間夏縣尊還是不知所終,即刻上報真定府知曉;第三,夏縣尊雖是一縣之尊,畢竟年紀輕輕,真定縣內諸多亂七八糟的流言傳聞,不必向夏縣尊提及,若是讓本縣丞知道誰有意在夏縣尊面前搬弄是非,嘿嘿,本縣丞饒他不得。”

“謹遵許縣丞之命。”楊江忙不迭地第一個跳出來附和,“真定縣和真定府隔河而望,真定縣但凡有絲毫風吹草動,都會讓府尊得知。崔府尊向來不喜歡多事,誰若是無事生非,崔府尊定會不喜。崔府尊治下嚴厲,懲治下屬從來不會心慈手軟,各位不要忘了,馮押司是怎麼被崔府尊治了一個不敬之罪,最後落了一個孤苦無依的下場……”

聽楊江提到馮押司,馬展國和丁可用對視一眼,二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不滿和不屑。馬展國更是嘴角扯動幾下,心想楊江還有臉面提到馮押司,馮押司被崔府尊治罪,便是楊江誣告之故。

可憐馮押司,只不過在醉酒之後說到了清河崔家在大唐之時,是如何名揚天下,在大夏之朝,卻默默無聞,若是崔家的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不知對如今崔家不肖子孫的無能作何感想……此話只是酒後之言,也並無不妥,不知為何傳到了楊江耳中,向來和馮押司不和的楊江就添油加醋一番轉告了許和光,許和光二話不說就將此事告訴了崔象。

崔象身為真定知府,是五品大員,身為清河崔家後人,竟被一名小小的押司嘲諷

,當即勃然大怒,勒令時任真定知縣的郝海記將馮押司免職並且下獄。郝海記雖明知馮押司無罪,卻迫於崔知府的淫威,只好捏造了一個罪名將馮押司下獄。

馮押司下獄之後,許和光千方百計想要折磨馮押司,好在馬展國不忍馮押司遭受無妄之災,和丁可用盡力維護馮押司,馮押司才免受了皮肉之苦。被放出後,丟掉了押司之職,從此失去生計,父母承受不住打擊,接連去世,妻兒也離他而去,他一人流落街頭,形同乞丐。

對馮押司的遭遇,馬展國和丁可用雖無比同情,卻無力施加援手,主要也是因為郝縣尊為人懦弱,不敢拂崔知府之意不說,連崔知府的妻弟許和光也不敢稍加顏色。沒有郝縣尊出面,他二人無力抗衡許和光和楊江。

身為崔知府的妻弟,許和光雖只是真定縣丞,卻有真定“地下知縣”之稱,非但在真定縣一手遮天,在真定府也是呼風喚雨。上任真定知縣郝海記為官三年,處處被許和光牽制,大事小事都由許和光一言而定,他只管點頭和簽署,人稱“聯署知縣”。馮押司被下獄之後,郝縣尊為了彰顯一縣之尊的權威,提議郭明寒擔任押司,卻被許和光以郭明寒資歷欠缺之由否決。許和光提議楊江擔任押司,郝縣尊明知若他任命了楊江接替馮押司,非但會讓真定縣官風不正,也會有損他個人官聲和官威,卻還是不敢違逆許和光之意,只好咬牙認了。

郝海記三年任滿,調離真定縣時,非但沒有依依惜別之情,反倒如釋重負一般,歡喜離去,據說許和光前去為郝海記送行,客氣地說道,山高水長,日後相見。郝海記卻連忙回應,從此“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可見郝海記對許和光是如何厭惡和反感,以至於願今生不再相見。

許和光靜候片刻,見馬展國和丁可用都低頭不語,不悅地說道:“怎麼,馬縣尉和丁捕頭對本縣丞的話,可有指教?”

馬展國和丁可用忙起身施禮:“不敢,謹遵縣丞之言。”

“坐下說話,不必多禮。”許和光會心一笑,和顏悅色地說道,“馬縣尉、丁捕頭,本縣丞知道你二人對我多有不滿,無妨,本縣丞並不放在心上。你二人也是一心為公,本縣丞體諒你二人為國為民之心。只是真定縣和真定府同處一地,只隔河相望,縣衙有風,片刻之間就到了府衙,不得不事事小心為上。”

微一停頓,許和光又說:“夏縣尊年輕氣盛,初中進士就擔任真定知縣,並無官場經驗,也無朝堂胸襟,若是由著性子憑藉書生意氣主持一縣政事,怕有負聖恩,愧對黎民百姓。我等虛長夏縣尊幾歲,又在真定多年,當恪守本分,盡力為夏縣尊分憂,不可無端生事,以免夏縣尊誤判形勢,做出不利於真定黎民百姓之事。分內之事,自當獨自完成,不必事事煩勞縣尊,更不可因諸多雜事而讓縣尊裁定,從而讓縣尊受困於雞毛蒜皮的小事之中不能在考核之中名列優等,否則就是我等身為下屬的失職!”

馬展國微皺眉頭,回身坐下,目光迅速從許和光、楊江臉上掃過,隨後低頭屏息,一臉恭敬之態,心中卻想,許和光又想拿出當初對付郝海記的手段來對付夏縣尊,欺負夏縣尊少不更事,以明為縣尊分憂,實則架空縣尊的手法將夏祥生生困死在真定,讓夏祥上被崔象所壓,中被許和光所欺,下被楊江等典吏所騙,完全被許和光編織的權勢人情網牢牢控制。

夏縣尊剛剛弱冠,如何是老謀深算的許和光的對手?馬展國心中隱隱擔憂,之前聽到夏縣尊智鬥文昌舉的喜悅也消失殆盡,還沒上任就在路途中迷路的夏縣尊,在真定這個龍潭虎穴之地,怕是沒有一線生機!

馬展國暗暗嘆氣,在聽說了新任知縣是在科場舞弊案中扳倒了當朝二品大員文昌舉的夏祥之時,他喜出望外,有如此厲害的人物擔任真定知縣,或許可以還真定青天白日。不料等了十數日,等來的竟是新任知縣上任途中不知所終的訊息,怎不令他大失所望?

“許縣丞、馬縣尉,外面來人說是市樂縣尉樊力和捕頭劉名押送犯人前來交接,請縣尉和捕頭前去迎接。”

衙役羅才成進來稟報。

“什麼?市樂縣尉樊力押送犯人?”許和光一臉驚愕,站起身來,一拍桌子,“馬縣尉,丁捕頭,快隨本官前去迎接。”

馬展國應聲而起,和丁可用緊隨許和光出了議事堂。他最佩服許和光的就是這一點,表面的官樣文章十分到位,對方只是縣尉和捕頭前來,真定縣縣尉和捕頭出面相迎正好對等,他以縣丞之尊偏要親自出面迎接,不熟悉他的人都會被他的禮賢下士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