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4章 太急躁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4章 太急躁了

瓊海在準備過節,在瓊海憲委級,司局級官員則在過劫。

朱允熥這個老大不在家,沒個能敲定全盤的人,什麼事情都得商量著來,某些還需等待南京的回覆。

連日來,內閣會議三日一開,一開一日,無數的提議被拿出來,否決,修整,再否決,再商議……只求將事情做的更好,更妥善,不負朱允熥的信任,不負自己手中的職權。

入夜,又是一輪內閣會議,眼看著洪武二十八年就將到來,軍機處的徵兵方案還沒敲定,今夜說什麼也要將事情給確定下來。

“我個人的意見,就目前而言擴軍還是當穩,兩個基礎團是最大數!”黃子澄率先說道。

按照瓊海國三三制的軍制,基礎圖不設後勤人數一千,標準團加後勤一千五百人,加強團兩千五百人。

如今擴軍第一步,可能要從基礎圖開始擴充!

“1+3計劃,四年時間要組建兩個師,現在擴軍兩個基礎團,加上我們已有人馬,也就一旅人馬,整訓至少一年,剩下三年擴編五個旅,形成兩個師是否太急躁了。

雖然有了老兵會很快,可老兵的數目會不會太少?

我能理解其中的壓力,一兵員一戌級,兩千人就是二千戌級配給,但二千人的配給都出了,再多一千又如何?”

常森難得開口。

他不能開口,哪怕知道這會壓榨瓊海國不多的國力,可身為軍機首座,他就必須為軍機處代言。

其他體系一個個發展的紅紅火火,軍機處憋了近兩年,如今難得有機會,要是這裡都不爭,以後他怎麼帶領瓊海國軍隊?

威望都沒了,他還拿什麼支援朱允熥?

“這不是一個戌級的問題,是一千人的配給,戌級配給雖少,可架不住人多,我瓊海國目前上上下下,享受戌級配給才多少人?一次增加三千,資源拿不出來,打臉嗎?還有軍隊開訓,就不需要其他物資了嗎?”沈秀和反駁道。

瓊海國也就今年稍微富裕了一點,但大建還在,三四年內很難看到收支平衡的可能,除非亞龍灣自由港開始運行。

三千人戌級,瓊海國上下官員加起來都沒這個數。

如何養兵?

對古往今來各方勢力而言都是一整套難題……縱然是最終弄出來兵役制度,也是妥協的產物。

春秋戰國時期,將為貴族,兵為常隨,以車乘為尊,以甲衣為器,非存亡之際根本輪不到手持木棍的老百姓上戰場。

漢唐情況大差不差,兵力稍有增多,但也是廣設軍田,戰兵多為小地主階級,戰時為兵,閒是務農,一月能保持七八練就算是精兵,像出名的陷陣營,虎豹騎乾脆就是募兵制,非大勢力大財力可以培養。

宋代生產力沒變,卻透過經商,以海外諸國財富養育大宋,這才能養活數百萬廂兵,但也僅僅只是兵員,沒有經過操練的兵員,再多那也只是裝備了武器的農夫。

如今到了明朝,其實一切都沒變,衛所制某種意義上算是倒退!

可不怎麼做,真的難以養活那麼多兵卒!

如今瓊海的焦點,也是矛盾點,就是如何找尋到生產力與脫產兵卒之間平衡點。

軍機處希望多招募人手,培養強兵精銳,為日後所圖謀,這其實不僅僅是軍機處的想法,內閣十一人至少有七八人多有此想法。

支援的未必是冒進,反對的未必是私心,實乃是瓊海國的物資才剛剛豐富,遠遠沒到能讓三千人徹底脫產的地步。

“我有一個提議!”

眼看著話題都僵下去,解縉舉手道,“根據審計資料,我瓊海國每季度的糧食產量以四成的速度上升,短期內看不到上升的瓶頸,開年第一季瓊南會有兩萬畝水田加入,總體第一季度的產量不說翻倍,上漲七成還是有的,等到第二季結束資料還可以翻倍。

現在難以滿足三千人,可過了年中,別說三千人就算是四千人都行。

是否可以在一次性配給上做些文章,我相信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一次性取走配給,而且在選拔的時候,是否可以多考慮孤兒,分階段將配給下發,用時間來均衡此事?”

“這個方法我們也考慮。”

聞言黃子澄解釋道,“以目前的倉儲,一次性下發三年配給,倉儲是完全足夠的,不足的部分主要在於接下來的訓練過程中,按照教導團制定的訓練方案,每日的訓練量與消耗才是關鍵。

尤其是肉食這一塊,我們瓊海難以支撐!”

“肉食?”

解淪看向常森,“這裡面需要的肉食很多嗎?我倒不是很清楚!”

“大食堂目前,每旬的口糧,人均是十六斤穀物,蔬果十斤,魚肉二斤,豬肉一斤,鹽油三兩。

這些可滿足勞力的日常消耗,卻無法支援教導團給出訓練方案。

從目前教導團每旬的消耗來看,個人一旬稻米需十八斤,蔬果十二斤,魚肉四斤,豬肉三斤,鹽油五兩。

若是集訓,野外訓練,考核,還需要增加,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配備武器,火藥,軍裝。

而後者才是大頭!”

黃子澄有軍機行走的頭銜,對軍中消耗還是清楚的。

同時在他看來,也是錨定堅持一點,要麼不練,練就要出精兵,“另外,年中還需要挑選一團的水師海員,海上的情況遠比陸地複雜,陸地上都給出這個待遇,那麼海員的待遇還要增加。

我不反對1+3規劃中的大規模擴軍計劃,只是受限於當前的條件,二團人馬是比較合適的!”

“根據擴軍的方案,我們施行的是集中新兵訓練制度,初訓三個月,一個連的教導老兵可帶出一個團的新兵。

新兵結束後,將設立新的番號,每班一老兵三新兵的配置。

目前教導老兵有一千人,擴充三千人,以一帶三的模式,最短九個月就可以形成戰力,這是最完美的擴軍方案!”

聽完黃子澄的話,常森解釋到。

“意思我大概聽明白了!”

一直沒說話的羅貫中說道,“不如折中一下,二千五百人,暫定的建制還是兩個團,每個團的根基還是一班一老三新,同時保留教導隊,優中選優,時刻保證五百人的教導隊為我軍最強部隊,實驗最新的戰法,戰術,同時讓教導隊成為普通軍卒跨入軍校,士官的第一道門檻,二位覺得如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保留教導隊?”

常森沉默,目光看向一旁的徐增壽和張青。